许小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应问现实意义

【《财经》综合报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10月10日晚间在微博评论萨金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称不应用中国人的眼光看天下事,学术不问现实意义。
  许小年称:“记者问:萨金特获经济学诺奖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不客气地答:别用中国人的眼光看天下事,学术就是学术,不问现实意义。前两天颁出物理学奖,获奖人证明宇宙在加速膨胀,有何现实功用?胡适早就说过‘短见的功用主义乃是科学与哲学思想发达的最大阻力’,一句‘学以致用’,害得中国没了学术。”
  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因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获得2011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简介
  托马斯·萨金特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于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现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萨金特于1964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目前任教于纽约大学。自70年代初以来,萨金特一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萨金特对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部分领域都有深入了解,其学术专长是动态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萨金特在宏观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与卢卡斯、巴罗和华莱士(NeilWallace)一起开创合理预期学派,研究利率的期限结构、古典失业、经济大萧条等重大问题。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生于1942年10月21日。1963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以后,去加州伯克利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然后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一1970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助理教授。1970年,他前往明尼苏达大学任经济学副教授,并在1974年任教授直至1990年。1990年以后,西姆斯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由于其杰出的研究成就,西姆斯担任了众多的学术兼职,并拥有很多荣誉头衔。他1988年成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的院士,1989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