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悲凉的教育竞争

关于中国的大学教育,我终于听到了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报载,“未来5年,教育部计划按每门15万元至20万元的投入,打造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内高校将推出本校最‘叫座’的教师和课程来竞争。”说干就干,在网易、新浪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视频公开课频道上,人们已能点击先期上线的20门大学课程了,内容涵盖面广,涉及的大学也较多。

对于此举,人们多会乐观其成吧?虽然,“5年1000门精品公开课”的提法,还是有股让人哭笑不得的行政气味,决策层依旧奉行把文化建设当成生产任务来抓的刻板原则,似乎只要领导的决心够大、投入的经费够多,精品课程就能源源不断地涌现。我真纳闷,这类既违背文化发展本质、又从未在历史和经验层面得到验证的承诺,有关领导为何恁般乐此不疲?举例来说,清朝皇上若决计在五年内投入三百万两白银来打造一百部《红楼梦》,难道,曹雪芹们就会随着“忽如一夜春风来”而“千树万树梨花开”?

“竞争”是个很好的观念。教育部此番举措,或许会在国内高校间营造出竞相提升教学质量的良性氛围,然追溯起因,则与互联网上风行多年的国际视频公开课有关。近年来,拜互联网之赐,越来越多的学子惊喜地发现,网上出现了大量视频公开课,课程提供者多为哈佛、耶鲁、牛津等世界名校。一觉醒来,那些你纵使身在哈佛也未必有幸选修到的名师名课,突然可以“得来全不费功夫”地旁听了:只要手上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平板设备或智能手机就行,无论身在何处,你随时可以听课。国内最早提供公开课平台的网易,还为课程提供离线下载;一些可敬的青年志愿者,贡献了质量上乘的字幕翻译。这意味着什么呢?动用你的想象力吧,这至少意味着,纯粹从求知的角度,千里负笈将成为一桩最不经济的事。据说,学生中已出现了“淘课族”和“学术粉”,他们可以在被窝中、草坪上或地铁里,穿梭往来于世界各大名校,用最少的成本,实现前无古人的知识美梦。教育部致力打造1000门中国视频公开课,或许就是本着“打不过他们,就加入他们”的现实态度,回应这番挑战。虽然知识素无地域之分,但教育部决心加盟,站在学生立场上,亦等于天上的馅饼开始没完没了地往下掉。

我虽老大不小,但也愿意承认,我是视频公开课的热心听众。如哈佛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名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我听得津津有味并深受教益。出于好奇,我也听了几堂最新出炉的中国视频公开课,主讲者分别来自清华、北大和南开大学。如果不以桑德尔教授等人提供的一流标准加以评估,那么,很多课都相当不错。一旦拿公平的竞争观加以斟酌,则顿感差距巨大。即使那些乍看还算不错的课程,主讲者在课堂气氛的调节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亦乏善可陈。中国教授的讲课大多仍逗留在传道授业的层次上,在至为要紧的“决疑解惑”层面,则鲜有作为。即使传道,授课者偶尔还会犯下让人徒唤奈何的低级错误,如南开一位身兼博士生导师的文科教授,就将康德著名哲学概念“实践理性”的发明权,公然转赠给了李泽厚。

清华大学的“性别研究与女性主义伦理学”课程,恕我直言,直让人昏昏欲睡,我坚持了5分钟,心智即告不支。主讲人正襟危坐,照本宣科,说的每句话都缺乏课堂教学应有的现场感,更见不出丝毫与学生的互动,我甚至不清楚,座下是否坐着学生。她不时读出的具有“后现代”风味的怪诞破句,注定会让听课变成一种变相体罚。比如,她不仅会念出这段话,还会在字幕上把它打出来,以示郑重:“性别研究,不仅为妇女运动提供方向和理论基础,而且也正在引导当今时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成为各学科的新的学科生长点。”——“成为各学科的新的学科生长点”,不仅暴露出语法逻辑上的错乱,还制造出事实和观念上的紊乱。至于“生长点”之类套语,我坚信,没有一位严肃的学者会留意关心,只有那些科研项目的追逐者,才会把它念成一道化缘经。拿这样的课程参与国际名校间的竞争,我只有先哑然,再黯然。反观哈佛桑德尔教授的授课,举手投足俨然有一股苏格拉底的风范,老师不断调动着学生思考,教室里始终氤氲着一股感人的知识气氛,任何一个重要结论的得出,都不是来自授课者居高临下的宣布,而仿佛是教学相长的自然结果。

既然决意竞争,想赢和服输就是同等级别的正常心态。现实是,无论是否应战,互联网上状若“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供人无偿享用的国际视频公开课,已然对我国的大学教育构成了严峻挑战。我无法预言该挑战的走向,但只要坚持以竞争之道参与其间,结果总归是利大于弊。虽然,在应战初期,主事者感受最多的,八成只是悲凉。
载《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11月18日
国人的智慧在于发现商机,教育部可以改名文教产业总局,隶属于商业部。

如果没有自由心态和开放体制,这种公开课的政府投入,无异于一场邯郸学步的烧钱游戏。
如果要竞争,教育部为何不看看人家那些公开课后面的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呢,然后好知耻而后勇?
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在于15万元-20万元X1000门这个算术题,袁腾飞的课是又精品又叫座又能互动,不用给钱,只要给基本的场地就行了!
现在又有组织部来组织“卓学”、“卓识”计划,要青年教师申报,也是要“打造”高校品牌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把一些优秀课程弄到网上,造福广大学子,本来不是坏事。
利用互联网的成本很小,一万元都只多不少。因为,假如老师对自己的授课有自信,他并不需要额外付出什么,所以,有关方面也没必要向他支付太多的费用。——看看那些自愿在视频网站上发帖的网友,可知,把一门课搬上网络,成本极微。这种事,有关学校、院系自己就可以搞定,甚至,老师本人也能搞定。
教育部非要弄出那么大的动静,倒是奇怪的。
当然,与之前传闻的封杀(包括对字幕组的封杀)相比,参与竞争,总还有积极一面。
现在是一个政绩的时代,一切只围绕官员们的政绩面子而转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高校”正等同于“搞笑”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实际上两千年后,特别是周济导弹之后,很多高校都没少搞精品课,算下来,应该投入可观,但结果是什么呢?有些自觉可以拿的出手的,挂在网上,却观者了了,公共投入无异于泥牛入海。

现在又心血来潮,像某些卫视一样搞东施效颦一套,把那些精品课换个标签,让鸡国校园再多些令人炫目的水漂,即使有些可以赢得世俗轰动的课面世,结果也不会比忽悠更高级多少。
這些課程上網,獲得授權,如果加入市場因素,即根據受歡迎程度購買課程,不知道對改善講課質量有多大幫助。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一觉醒来,那些你纵使身在哈佛也未必有幸选修到的名师名课,突然可以‘得来全不费功夫’地旁听了”————这也是别人的知识产权啊!
俺是灭绝师太
“一觉醒来,那些你纵使身在哈佛也未必有幸选修到的名师名课,突然可以‘得来全不费功夫’地旁听了”————这也是别人的知识产权啊!
金秋 发表于 2011-11-19 09:52
但关键是,在OCW系统中,这种知识产权的效能被最大化地利用了,这是美国人牛的地方;你不得不佩服!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成为各学科的新的学科生长点”,不仅暴露出语法逻辑上的错乱,还制造出事实和观念上的紊乱。至于“生长点”之类套语,我坚信,没有一位严肃的学者会留意关心,
===============
这个大约也可以叫忽悠。

天朝很喜欢发明一些诸如“与时俱进”、“阶段性成果”之类,初看很抢眼,回头一细想却什么都没有的忽悠词。
清华大学研究生兼辅导员王清礼对该校博士老师刘瑜的观点“震惊之余”,通过“人人网”建议该校工程物理系学生勿选刘瑜的课

羊城晚报记者李维宁 实习生李光裕

23日,网友王清礼在人人网“以个人名义”建议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学生勿选修该校博士老师刘瑜的课程。据悉,王清礼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兼辅导员。

以个人名义建议

23日,网友王清礼发布消息称:“刚证实刘瑜确为清华大学现役教师,开设有一些全校性任选课,经对其公共主页和微博的观察,震惊之余,谨以个人名义建议各位工物九字班同学不要盲目选修其课程。”这一“建议”,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记者通过清华大学官网得知,刘瑜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转型政治经济学、比较民主化、中国革命、比较政治制度”等学术研究工作。她的学术随笔和时政评论散见于《财经》、《新周刊》、《东方瞭望周刊》等刊物,著作《民主的细节》在2009年被评为年度图书。近日,她通过网络发表过对公权力、自由、宽容等的见解。

网友“阿米狗”说:“不知道王清礼的建议依据是什么,难道就因为刘瑜支持民主吗?”“卫松THU”则通过微博调侃刘瑜:“您那么有名,‘屈尊’和一个学生较劲,丢份儿不丢啊!”某客座教授“谓贤”比较关心刘瑜课堂的欢迎度:“这是好事,免费为刘老师的课‘炒作’一把,使得那些原本不知道刘老师的同学,也会因此奔走相告,来听课的同学反而会倍增!”也有网友表示反对刘瑜的观点,“chahao”评论道:“刘老师的很多观点我都不同意,但还是非常尊重和支持刘老师说的自由、宽容、平等概念。”

刘瑜调侃回应

24日下午,刘瑜在已认证的新浪微博中针对此事发表了看法。她首先对王清礼使用“个人名义”的做法表示赞赏:“既然该老师也知道以‘个人名义’建议学生不要选我的课,说明他也知道公权力不应用以干涉个人自由,这样说来我们的观念相差其实不远呢,不知道他的‘震惊’从何而来。希望该同事也能和我一起发声,为限制到处干涉个人自由的公权力而努力。”另外她还表示会尊重王清礼的言论自由,并希望他人不要因此而攻击王清礼。刘瑜最后调侃道:“许多貌似坚定的国家主义者,其实在日常伦理中是偷偷实践自由价值的,比如试图影响他人时加上‘个人名义’,而这恰恰是自由这种观念的生命力所在。”

25日下午,记者联系上王清礼。他说,当时在人人网“建议”学生不要去上刘瑜的课,并未想到会引起这么多人围观,希望记者不要报道此事。至于是否真有学生因此不去上刘瑜的课,王清礼表示不清楚。一个多小时后,记者发现王清礼在人人网上的“建议”被删除。记者再次致电王清礼,询问删帖原因,王清礼一再要求媒体不要报道。傍晚时分,记者发现刘瑜在微博上的相关言论也被删除。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记者发现刘瑜在微博上的相关言论也被删除。”
——这个“被”字,欠考虑。也可能是刘瑜主动删除的。
“记者发现刘瑜在微博上的相关言论也被删除。”
——这个“被”字,欠考虑。也可能是刘瑜主动删除的。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11-28 22:22
博主自己删除也是被删除.

微博言论只能被删除, 不可能是主动消失.
哦,邹峰是站在帖子的角度。帖子总是被删除的。但如此强调,意义何在?
我是站在行动者的角度。如果你自己删除帖子,却表述成“被删除”,别人不会认为,你的帖子是版主删除的吗?
当然,假如微博在设置上即规定:博主无权删除自己的帖子,就当别论了。我从未在微博上发过言,不清楚。
6# 周泽雄

除了做这些,还能做什么能?真是悲哀!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教育部可以不做,但也要少管,让市场做,民间做!
喜欢迈克尔•桑德尔的名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