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葛守昆:不必过于夸大美债危机的影响
这次由标普评信降级引发的美国债务危机,向全球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产生轩然大波,闹得人心惶惶。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吵得沸沸扬扬,包括经济学界,出现了许多唱衰的声音,认为经济将“二次探底”,甚至可能比前几年的危机更为严重。一方面,认为全球股市将出现巨幅波动,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何去何从尚无定论,整个舆论笼罩和弥漫着悲观的情绪。
到底该如何认识美国债务危机?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经济触底和衰退?对中国经济将产生多大影响?具体应该如何应对?
如何认识美国债务危机的影响,是否会引发新一轮全球危机,关键要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应对危机的策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包括美国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走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首先,我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中微观经营主体的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风险,同时宏观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经济出现需求过旺、投资过热、增速太快、价格畸高、资产泡沫特多,这些因素一旦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形势即急转直下,出现资金周转不灵,债务链条中断,价格暴跌,资产严重缩水,经济负增长,一批企业破产倒闭,等等。危机的出现,实际上是市场经济的自然反映,也是对微观无序、宏观失调的一种惩罚。
走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有一个消化的过程,需要时间。有些发生很大失误、损失严重的银行、企业需要破产倒闭。消费者要主动控制消费需求,甚至准备过紧日子,大多数银行和企业会停止投资、清理债务、减少库存积压、裁员减员等。等到产品积压基本消化了,市场需求重新增加了,经济方能步入复苏轨道。危机来了,希望经济仍然保持增长,投资需求不减,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世界各国治理危机的政策思路来看,基本上都是出台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刺激投资和需求,对抗经济速度下滑。表面上似乎也可以奏一时之效,但往往是饮鸩止渴。为什么?因为危机本身就来自于通货膨胀,你现在却用通货膨胀去治理危机,搞得不好,可能加剧危机。所以有些国家在危机后不久即淡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有一点必须强调,应对危机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要有一个时间等待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企图马上就走出危机,重现经济繁荣,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根据危机发生的规律和表现特征,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阶段,中间虽然偶伴反复,但复苏的趋势不会改变,谈不上“二次探底”,更不见得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危机。
判断全球经济形势,离不开对美国经济的认识和判断。我的观点很明确,这次危机虽然发生在美国,其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是不必过于夸大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如何看待美国经济问题上,必须承认,包括一些学者在内,许多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表现为对美国经济过分悲观。由于美国经济给人扑朔迷离的印象,人们对美国经济的认识也是若明若暗。其实应该看到,在金融危机中,美国确有一些银行破产倒闭,但金融危机作为一种财富分配效应,有没有一些银行金融机构在危机中大得其利、大发其财?我以为,从危机的后期趋势分析,美国可能是较早走出危机的国家,也是从危机中获益较多的国家。
我以为,美国的债务问题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严重。再说,美国目前乃至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它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市场优势非别国能比,其仍然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发动机”。有的人思维狭隘,处于矛盾的状态,一方面对美国债务危机幸灾乐祸,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美国真的发生危机。联系到前30年美国年均不到3%的增长,我认为目前美国债务危机不会对经济产生大的影响,总体上讲,美国经济既不会好到哪里去,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最近,由美国债务危机引发的股市动荡,我认为除了会给全球经济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外,说明经济复苏不会一帆风顺,不排除一些机构借题发挥和小题大做,借此进行投机和炒作。
从我的观点来看,美债危机的影响主要是在心理层面和预期方面。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主要是投机者的借机炒作。客观上,美债事件不至于影响到能否归还我国购买的美元债券,美国也不见得一定要通过发行美钞来归还中国的美国国债。在资本市场,中国股市有中国股市的特点,与美国和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中国股市的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全球股市变动的影响,但主要的影响还是来自国内经济的前景,尤其是上市企业的质量。美债事件对中国的出口也可能产生短期影响,比如中国出口需求可能会减少,但从长期看,中国出口的关键是看自己的出口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包括出口的结构变化。我们没有必要夸大美债事件的影响。
具体如何应对美债危机?首先,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比如,美国债务危机实质反映了美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出现的问题,面对高额的国家债务,原因在哪?究竟是财政支出不合理、政府挥霍浪费还是税收没有收足,仍有增税的空间?应该有解决的办法。长期债台高筑不是办法。其次,我们应对美债危机,治本之道,还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我们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效益含量,提升综合竞争力,增强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第三,改变和调整经济发展的出口导向战略。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出口为中心,几乎一切为了出口创汇,采取了大规模利用外资、依靠外资企业出口、实行出口退税和出口奖励的措施,但是外需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内需,付出的成本较大。今后,要坚持进出口平衡有余、内外需并重、坚持经济发展以民生幸福为目的,增加民生元素,走出GDP崇拜和政绩考核的制度模式。第四,坚定不移地加快汇改步伐。坚持藏汇于民,让外汇进入流通,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既减轻国家压力,又分散持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