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中国企业史三部曲

吴晓波:中国企业史三部曲

导语: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近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推出新作《浩荡两千年》,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终曲,将围绕上述问题给出深入的解答。而本期导刊则会重点介绍这部新作,并回顾前两部图书《激荡三十年》与《跌荡一百年》,完整呈现中国企业发展的浩瀚历史。

中信·经济

《浩荡两千年》作者:吴晓波

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第三部,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阅读书摘:链接 点击购买:当当 卓越 京东

【节选:前言】

历两千年以降,中国商人尽管创造了无数的物质文明,某些家族及商帮在某一时代也积累过惊人的私人财富,可是,他们从来没有争取到独立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也不能在法理上确立自己的财产所有权不容统治权力侵犯。所谓“富不过三代”,并不仅仅因为中国的商人没有积累三代财富的智慧,而是因为,财富的积累必托庇于拥有者与政权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则必然是脆弱的和不对等的。因而,财富的可持续积累和安全性,不完全地操于拥有者之手。在财富传承这一命题上,产业的拓展和资本积聚能力,远不如政商关系的保持能力重要。……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整整两千年的帝国时期,已俨然成为一种类似胎记般的传统,那种不对等的、没有契约精神的原则似乎从来没有被尖锐地打破过,对工商业的压抑及异化是一种顽强的中国式传统。

【节选:权贵经济的巅峰】

1560年前后,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夜宴宾客,席间突然兴致大发,评点天下富豪,他屈指细数,共列出17位“首等富豪”,这相当于是一张“嘉靖富豪榜”。据严世蕃的计算,他自己积累的家产超过百万两白银,其他被列入第一等富豪的最低标准是家产50万两白银,其中包括蜀王、黔公、贵州土司安宣慰、太监黄忠、黄锦及成公、魏公、都督陆炳,还有京师一位叫张二的锦衣卫官员,他是太监黄永的侄子,除了这些人之外,还包括三个晋商、两个徽商,以及无锡的两个商人,其中,邹望的财产将近100万两白银,安国则超过50万两白银,他的财富也都来自于土地“以居积致富”。从这张严世蕃版的“嘉靖富豪榜”中,可以读出明代财富分配的三个最重要的特征:其一,官员比例非常之高。17个“首等富豪”中有10个是纯正的官员身份,他们中有内阁大臣、宗室、军阀、太监和土司。晋商三位,严世蕃没有列举其名,不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应该就是王崇古家族、张四维家族和马自强家族(陕西),全数属于官商一体。其二,晋商、徽商以及江浙商人分享其余的七席,凸现三大商帮在民间商人集团中的显赫地位。其三,财富的分配彻彻底底地向三个方向倾倒:官权、特权和土地。

———————————————————

《跌荡一百年(上)》作者:井行庆子

继《激荡三十年》之后,吴晓波溯流而上,再写中国企业100年。上卷叙述1870~1937年间中国企业的变革。作者希望从历史中找到答案:当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基因及精神素质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产物,还是应该放在一个更为悠长的历史宽度中进行审视?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从曾国藩、李鸿章、盛宣怀、郑观应,到张謇、荣家兄弟、孔宋家族,寻找中国商业进步的血脉基因。作者从一个特殊角度记录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既有文献价值,又有生动故事……

阅读书摘:链接 点击购买:乐信达 当当 卓越 京东

【豆瓣书评:“公”与“私”的循环困局】

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前夕,吴晓波在这本《跌荡一百年》中,很好的将大背景历史和中国商业发展史结合,让一段局部史也放大为全局史,其历史感也上升到一个层次,这也是这本书相当成功的地方,对读者的冲击力也更强。在后记中,吴晓波写到,“感谢那些创造了中国商业进步的人们――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还您们一个公道。”,确实,从这本书中,你可以读到很多曾经听说的和未曾听说的中国商业史的名字,他们筚路蓝缕,在历史最动荡的年代书写自己的商业篇章,一起改变了后续直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他们可谓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从盛宣怀,到宋孔,到解放后30年,吴晓波聚焦的是官商,公私间几乎循环上演的矛盾和妥协,而最终,我们发现,私人资本总是或者沦陷,或者与公同谋,畸形的经济形态也循环再现。书中引用了一句德国谚语,“只发生一次的事情等于没有发生”,但是中国商业史这不断发生的循环却更似我们试图冲破的困局,到了今天,我们发现在改革开放的民营经济大发展之后,国进民退的趋势已经呈现不可阻挡之势,这是又一次的循环吗?

《激荡三十年(上)》作者:吴晓波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口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本书为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点击购买:乐信达 当当 卓越 京东

【吴晓波:我很庆幸活在这个时代】

新京报:你每一年的开头都是用一句诗或者一句歌词为引子,这样很有趣。吴晓波:因为我们都是读着这些诗歌长大的,我对自己的文采还是蛮有信心的。诗歌都是选择当年发表的,看到下半部的时候,还有电视剧对白。还有2004年有首歌叫《嘻刷刷》,里面有句“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我把它就放到民营企业的产权变革这一段了。这个歌词也是很好玩的,你可以从这些歌词中看出那个时代人的状态。新京报:在你的笔下我们看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的跌宕起伏却也一路飞奔,正如书名所言这是“激荡的30年”,但是你又在前言中说,“希望它快点过去”?吴晓波:我很庆幸活在这个时代,但是的确希望它快点过去。因为中国发展到今天,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有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人的心越隔越远,生命质量在不断下降,物质追求、金钱成为一切价值衡量的标准。在中国可能已经找不到一个邻里很和睦的四合院了,也许失去的东西,必然会失去。

———————————————————

《跌荡一百年(下)》作者:吴晓波

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点击购买:乐信达 当当 卓越 京东

《激荡三十年(下)》作者:吴晓波

下卷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书中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我看过,不知道各位怎么评价。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