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136
- 帖子
- 2279
- 精华
- 0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5-2-25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6:0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李贵鲜:远见卓识的金融智者
三十年来,李贵鲜这个名字一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印在了中国改革的史册上,因为他的一生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李贵鲜担当了两个省省委书记的重任;在经济改革的重要关头,他荣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大量贡献。在科学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他在国务院、在全国政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心智。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李贵鲜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济金融理论和博大精深的经济金融思想,时刻洞察着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经济金融事件,提出过许多富有见地、颇具前沿的思想理论。
李贵鲜的经历并不为人们所熟知,这要源于他低调谦逊的处事作风。中国金融家杂志社曾在采访中写到李贵鲜,他非常亲切和亲近,交谈中却很少涉及他的人生阅历。他总是委婉拒绝,他说,“我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成绩也只能归功于党和国家,我个人不值得一提。”然而,这种低调务实、不求闻达的人生哲学,并没有尽遮他的闪光之处。
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李贵鲜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县的一户普通农家,从小品学兼优,从一年级跳级到三年级,又从三年级跳级到五年级,一般人要六年读完的课程,他用三年半就读完了。在当地读完初中后,他被保送到高中,后考入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又被保送到苏联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学习。
李贵鲜之所以看起来天资聪慧,是因为他明白,自己这个穷苦的孩子能够上学读书,是托了共产党的福,他要好好学习,报答党恩。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年仅45岁的李贵鲜就出任了辽宁省副省长兼省科委主任,是全国省级人民政府中最年轻的省长。之后担任中共辽宁省常委、辽宁省常务副省长。1985年,他出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86年,他调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也是全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在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建设中亲历亲为,深得安徽省人民的信赖。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改革、振兴和发展曾被李贵鲜掀得惊天动地。辽宁省的重工业基地,结构老、城市多,随着改革开放和形势的变化,发展任务显得异常艰巨。在李贵鲜的主持领导下,“振兴老工业基地”成为发展目标。为了加快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辽宁省筹资修建了“沈大”高速公路、港口、水库等项目。特别是“沈大”高速公路总投资20个亿,计划6年完成,被誉为“神州第一路”。
为了解决“科研、生产两层皮”,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李贵鲜提出“科技成果商品化”,在辽宁省范围内进行科技体制创新,大力推行“科技生产联合体”这一新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务院充分的肯定和高度重视,并为在全国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安徽,李贵鲜制定了符合农业大省实际的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省委书记拍了桌子”成了他改变官员作风,加强党建的标志性新闻。在全省干部大会上,他面对一些人不干工作,热衷于跑官要官的风气,拍案而起的凛然正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切实了解百姓需求,他还亲自下基层,支持个体养蟹户,这成为一段佳话。
紧急受命央行行长
1988年,李贵鲜出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又一次成为国务院最年轻的国务委员。其间,在制定和执行我国现行货币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大量贡献,有目共睹。
回忆当时的情形,李贵鲜刚刚参加完北京中央全委会,即刻回安徽到基层进行调研,紧张工作了一天后,晚上看到新闻联播播出:李贵鲜,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而当时国内的经济状况不佳:经济过热、供求关系紧张、银行周转资金困难、通货膨胀露出端倪。李贵鲜是了解这些的,然而他毅然决然听从国家的召唤,又担起新的重担。
为了尽快熟悉工作,由一个外行人变成内行,李贵鲜刻苦学习银行业务。尽管辛苦,他却快乐而满足地工作着。由于银行业务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发展迅速,与多领域相互交叉又相互影响,他每天在完成工作后学习到后半夜。为了解决业务中的难题,他组织攻关小组,并亲自参与其中。他指挥参与了保值方案的研究,这是金融业务中关键的内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他的攻关小组中有硕士,有洋博士,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有锐意进取的年轻人。李贵鲜带领着大家关在一个小屋子里面,废寝忘食,日夜奋战,终于推算出用于计算保值率的“保值储蓄公式”。为了摸透问题的症结,他深入调查、了解情况,与银行的业务骨干和请来的专家沟通交流,研究讨论,并集中大家的智慧制定方略,开展工作。他确定的方针是:坚决保护人民币的币值,坚决制止通货膨胀。
在李贵鲜的带领下,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实施了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规模,调高存贷款利率,开办保值储蓄,积极组织货币回笼,对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清理整顿等项措施,使储蓄额大幅度上升。1989年,总余额已达到5100多亿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由此,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遏制。
1991年,美联储前主席来访,他向李贵鲜提出了“怎样治理中国的通货膨胀及工作体会”的问题,李贵鲜回答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说:“我深感责任重千斤。如果对通货膨胀等问题不尽快解决,国家和老百姓都难以承受,这是大事,是难事,是必须解决的事。哪怕碰得头破血流,我也义无反顾。”
此外,按照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情况,在李贵鲜一班人的决策下,中国人民银行还制定了多项政策和规定,解决了大量具体的实际问题:发出《进一步落实“控制总量,调整结构”金融工作方针的几项规定》;制定了《关于调整金融领导干部管理体制实施办法》、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总稽核职责规定》,并完成中国金融卫星专用网的建设;制定《关于完善一九九零年信贷资金管理的规定》,实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提高效益”的货币信贷方针;发出了《关于实行中央银行贷款全额管理的通知》,并决定自1990年起,人民银行总行对各分行实行中央银行贷款全额管理的考核办法;发布了《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颁布并实施了《上海市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身居要职,李贵鲜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中国金融界的神经。在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之时,他总是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济金融理论和博大精深的经济金融思想,时刻洞察着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经济金融事件,提出过许多富有见地、颇具前沿的思想理论。
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国中断二十年之久的保险业务恢复之时,李贵鲜倡导要加强保险管理,整顿保险秩序、要加强对保险资金的管理,增强保险企业的活力、要开展优质服务,讲求保险信誉等,为保险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1989年,国民经济经过整顿治理,物价上涨幅度逐月回落,过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所压缩时,为了更好地稳定金融形势,李贵鲜提出要适时调节信贷规模、灵活调整利率水平、正确运用结算手段、积极搞活资金融通等措施,充分发挥金融在宏观经济中的调节作用;1991年中国遇到自然灾害,农民生活遭遇困境,金融如何支持农民生产,尤其是农村金融如何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成为李贵鲜忧心的问题。在他看来,当时面临的两大任务:一是救灾,一是农副产品收购,金融必须增加救灾贷款规模,而救灾贷款的利息问题,一是靠财政补息,一是按照正常的利息进行。此外还要千方百计地给农民兑付现金,尤其是受灾地区,绝对不能打白条子。
1992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李贵鲜专门召开座谈会,对于搞好股票试点工作进行了详细交流,他在肯定我国股票市场试点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例如发行股票不能盲目,应该主要依靠储蓄筹集资金、一些股份制企业发行股票不规范、股市管理存在混乱现象、股市价格处于高价位,不够成熟,风险较大等,应该通过加强对股票发行的宏观调控、进一步搞好上海和深圳两地的股票交易市场试点、加强股票发行与上市企业的审批工作、抓好中国证监会的筹建、制定和完善证券市场法规等措施,确保股市的健康发展。
远见卓识的政协副主席
1998年3月起,李贵鲜担任了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虽然不在金融岗位上工作,但他仍然为金融事业以及与相关事业奔忙,关心宏观产业改革与发展。由于他生于东北,对东北有深厚的情感,因此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问题十分关注,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在李贵鲜看来,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内的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也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具有相当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新中国建设、发展史上曾创造过许多辉煌的业绩,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面对今天由于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原因所形成的发展较缓慢的问题,他提出:一要转变观念,转换机制,不要重复原来的企业模式,不要留恋过去的坛坛罐罐。要投入新设备,建立新的工业体系。二要敢于改革,敢于发展,鼓励群众敢于走出去,敢于引进资金、技术和产品。三是要学习,远学江浙闽粤,近学山东河北。四是要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把“管”改成“服务”,缩回“吃拿卡要”的手,伸出援助的手。五是要学会利用金融市场,有效利用资本手段促进发展。
在建立“东北振兴(发展)银行”的问题上,李贵鲜专门向中央提出了建议,并且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和支持。他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关系到东北地区的长远发展,而且对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贵鲜热爱政协工作,他将他的人生经验、智慧和才华都贡献到政协工作中,贡献到为国家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事业中。
如今,已年过古稀李贵鲜钟情于书法和摄影,他经常和老伴一起,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大千世界,阅人世沧桑。然而,几十年的金融工作经历使他难以掩饰对金融的眷念和情感。他还是常常关注与老百姓利益紧密相关的经济金融问题,中国股市的发展,汇率、宏观调控等问题常常萦绕在他的心头。闲暇之余,他常来到百货商店和集贸市场,对各种商品,不管买与不卖,总爱多问上两句,把商品的产地、质量、价格问个明明白白。因此,有人猜他是物价局的物价员,也有人猜他是企业的干部,偏偏没人想到他是当官的,更没有想到他会是当大官的。偶尔,他也去钱币市场了解近日的行情,向业界朋友们学习、探讨近日的经济金融热点问题,始终心系着中国的金融事业。
附简历:
李贵鲜,1937年8月生,辽宁盖州人,1959年至1960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1960年至1965年苏联莫斯科门氏化工学院工程物理化学系电真空化学专业学习,大学学历,工程师。196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至1967年公安部十二局研究所工作。1967年至1977年国营七七七厂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1977年至1979年辽宁省锦州市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总工程师。1979年至1982年辽宁省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党组副书记。1982年至1983年辽宁省副省长兼省科委主任、党组书记。1983年至1985年辽宁省委常委、副省长。1985年至1986年辽宁省委书记。1986年至1988年安徽省委书记。
1988年至1993年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1993年至1994年国务委员。1994年至1998年国务委员兼国家行政学院院长。1998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6月再次当选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