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全国5000多位隐士现仍隐居终南山 过千年前生活

全国5000多位隐士现仍隐居终南山 过千年前生活

2012年02月15日 09:51:37
来源: [url="]西部网[/url]

新华微博


【字号:[url=#][/url] [url=#][/url] [url=#][/url]】【打印
【纠错】







  二十多年前,美国汉学家、佛经翻译家比尔·波特来到中国,寻访传说中在终南山修行的隐士,因为《空谷幽兰》的问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山中,还保留着隐居传统,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
  三年来,35岁的西安市民张剑峰频繁进出秦岭,从华山到终南山到宝鸡龙门洞,一个山谷挨一个山谷走遍,横跨400公里,目的是寻访居住在其中的修行者,行至今天,他拜访了600多位山中隐士,自己则从一个纠缠于情爱的青春文学编辑变成了半个隐士。
  他承认,自己是因为读了美国人比尔·波特的书《空谷幽兰》,诞生了去寻访隐士的想法。
  二十多年前,美国汉学家、佛经翻译家比尔·波特来到中国,寻访传说中在终南山修行的隐士,因为《空谷幽兰》的问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山中,还保留着隐居传统,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
  日前,本报记者跟随张剑峰前往终南山寻访隐士,揭秘终南山传承千余年的修行传统。
  寻隐者不遇
  2008年之前,张剑峰的身份是青春文学图书编辑,还曾在一家时尚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他与韩寒的出版人路金波是合作伙伴,帮助他策划出版过一些图书。自从走上寻访终南隐士的道路之后,他的身份变成杂志《问道》的主编,他对隐士的采访就刊登在这本杂志上。
  “前几年接触文学圈、做期刊,庸俗的东西太多,感官享受的东西太多,大家在想怎么赚钱,怎么花钱,这些东西固然不错,但是人的生活视野太小、太局限了,我想看看另一种生活,修行者的生活就像我忽然发现了清澈的水源,以前的浑浊的水质就不可再饮用了。”张剑峰这样形容这一变化。
  2008年,看过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后,张剑峰决定去终南山寻找书中所写的隐士。“我从南五台开始走,第一次是跟一群驴友一起,结果什么都没有找到。”这对他来说是个教训,后来他才知道,远远看到一群驴友结队进山,隐士们就关了门,或者躲到其他地方,以免被打扰。
  “寻隐者不遇”是很多人的经历,有不少读过《空谷幽兰》的读者有过去终南山寻访隐士一无所获的经历,西北大学的郭老师2009年夏天曾到终南山大峪寻访,但既没有看到隐士,也没有看到隐士居住的茅棚。
  张剑峰介绍,并不是所有的隐士都不欢迎到访者,有的修行者准备出山,他或许希望和到访者结缘,有的修行者正在用功的时候,是不想被外人打扰,而且要看到访者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是去山里旅游旅游,往往这样的到访者最多。
  “四五十人拿着大喇叭,边走边唱,带着酒肉,留下一地垃圾,然后转身就走,对山里这些修行者,他们只是好奇。”每遇到这样的到访者,隐士们只能关门谢客。敲门需要喊暗号
  有人说,人人都想在终南山寻到一个白胡子老头,但是最后只寻到一棵歪脖子树。
  “我也想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神仙,一位无所不能的仙人或者圣人,就太完美了。”最开始,张剑峰抱着寻访圣贤的目的走进了终南山。
  第一次寻访失败后,张剑峰决定独自行动:“想到哪里就去哪里,稀里糊涂走,没有交通工具。”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备,但为了采访修行者,他会带录音笔和纸笔。隐士居住的茅棚一些是茅草搭建,有些是山洞,有些是普通的住宅,他们分散在各个山谷里。
  “一般到访者去敲门,修行者都会开门,但有些并不接待生客。”张剑峰说,“寻访了几百位隐士后我才知道,敲门需要念一些暗号。”
  “阿弥陀佛”、“慈悲”、“无量寿福”是最常用的敲门暗语,如果是佛教修行者,敲门者敲门时念“阿弥陀佛”,道教修行者则需念“无量寿福”,佛教修行者和道教修行者的茅棚上一般都有标志来区分。
  张剑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听说两位比丘尼师徒居住在一座山洞内9年,谁知找到她们居住的山洞时,明明听到门内有动静,但敲门却没有人应声。当时他不懂念暗号,只是坚持敲门,敲门几次后,师徒两人终于开门了。在她们居住的山洞,只有经书和简单的生活用品。
  见到张剑峰,师父说:“你真是幸运,一般来敲门的人,敲一次没人开门就走了,我们平时不给人开门。”通过谈话,他得知,师徒两人在山洞居住9年,连附近的茅棚都没去过,也不接待外面的到访者。在山洞外,师徒两人在悬崖边开辟了一块三四平米大的菜地,张剑峰到访时,她们正在包白菜饺子。
  “我第一次吃到那么好吃的饺子,她们也很少吃那么丰盛。她们问我从哪里来,拜访过哪些人,讲她们的师父如何修行,谈得比较多的是她们尊崇的修行者,讲智者的生活和道德,她们跟我说了一句话我现在都记得:‘你走了这么多地方,看到很多东西,但你要保持你内心纯净的种子不被污染。’后来我也看到一些修行人不是真正在修行,我看到玉的同时看到了泥土。”张剑峰回忆道。但他至今不知道那对师徒的法号,不久之后,那对师徒就离开了山洞,他再也没有见过她们。
  张剑峰介绍说,这些修行人都很热爱生活,一般会把自己小茅棚打扫得很干净,做一点小景致,比如在门口种点花,但他们不用手机,离村庄近的修行者还会和村里人打交道,很少下山。
  揭秘修行者
  终南山是修行者最为集中的地方,但在华山后山、宝鸡龙门洞等地方都有修行者居住,他们随意居住在秦岭中,在做过一些采访之后,张剑峰逐渐掌握了一些知名修行者的信息,三年里,他的行程东西跨度大约400公里,至今已经寻访到600多位隐士,很多人成为他的朋友,对这些修行者的采访,让他诞生了创办一本丹道修证实录类杂志的想法,后来这些采访文章被发表在随后创办的杂志《问道》里。
  2月12日,本报记者跟随张剑峰前往终南山大峪谷,寻访山中的修行者,他说:“有时候在山里走一天,一个人也找不到,有些隐士住得比较高,看见有人来他们就走了,但十有八九不会落空。”
  台湾作家张德芬、主持人梁冬等名人也曾跟随他到终南山寻访隐士,现在在张剑峰周围,也有一些跟他一样去山中寻访修行者的朋友,但能坚持的并不多。
  山中的隐士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二十多年前,美国汉学家、佛经翻译家比尔·波特来到中国,寻访传说中在终南山修行的隐士,因为《空谷幽兰》的问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山中,还保留着隐居传统,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
  “俗话说,有形的都有肉,其实很难找到闪光的人,真正的修行者都是劝人向善,告诉人们怎么样减少烦恼。修为很高的人外界很少接触到,只有圈子里才知道。”他说。
  2月中旬,终南山中积雪较厚,在踏雪行走4个小时后,记者跟随张剑峰抵达了隐藏在大峪山谷深处的一处隐士茅棚聚集区——终南草堂。
  尽管是冬天,沿路仍遇见了一些隐士,黄道长常年在终南草堂居住,几乎不下山,他老家在东北,他说:“下山去做什么呢?我们下山后就像傻子似的,左右不是,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
  在距离终南草堂30分钟山路外,有一位去年11月从衡山来终南山修行的隐士,他并不觉得山中冷,只说:“在这,就是玩呗!收弟子,就看缘分呗!”面对陌生人,他们并不多谈其他。
  “我们从小都知道世上有和尚有道士,但没法接触他们,一般觉得,出家人就是穷得没办法才到山里,但后来我发现山里的修行者大部分蛮有学养的。”张剑峰说。他上周刚见到一个山中的修行者,这位修行者藏书很多,留着长头发,特立独行,对电器等样样精通,在茅棚里给自己做了很多精美的家具,他主要研究天文,将天文研究成果和佛经、道经做了对比研究,而且他自己觉得别人并不懂他的东西,只能把研究成果刻在石头上。
  “他不是一般学者,也不敢立论,他问我认识比尔·波特吗,他要把他的研究成果发给他,看能否翻译成英文。在修行人中,像他这样的民间学术研究者很多。”张剑峰说。
  冬天的终南山里,随时飞雪,黄道长给远道而来的寻访者包了一锅热乎乎的包子,包包子用的萝卜是自己在旁边的菜地种的,冬天他挖了菜窖存储这些蔬菜,米面油等物品都是朋友从山下送来的,他们称之为“供养”,记者上山当天,遇到一对给修行者送供养的60岁夫妇,他们提了一壶最好的花生油,背了一些日常用品走了好几个小时山路。
  “如果没有供养也可以,松子、野菜等都是修行人的食物。修行人的行为,一般人看来不可理解,别人觉得住在山里很可怜。修行者对物质不抱太大希望,给一些修行人送供养,送东西给他,是为了满足我的心愿,对他们来说,送不送没什么区别。”张剑峰介绍。
  从寻访者变成修行者
  在寻访了数百位隐士后,张剑峰慢慢从一个寻访者变成了修行者:“光看看书,做口头东西不行,我开始只是旁观者,后来发现不行,开始对这些修行的行为并不相信,但又不断亲眼见到效果,不断否定自己的怀疑,慢慢地自己也开始打坐、练功。”2010年,张剑峰和张德芬等十多人一起凑钱在这里修建了十几间茅棚,取名“终南草堂”,可以供修行者居住。
  对修行的好处,张剑峰说:“就是保持自己时时刻刻不迷失,做自己的观察者,喜怒哀乐你都时刻观察着自己。好像我之前的工作都是为我后来修行做铺垫,现在做的才是我喜欢的真正要做的事情,现在是个多元的社会,每个人都要做真正的自己。”
  张剑峰有两个孩子,妻子做平面设计工作,父母也受他的影响开始修行。“父亲以前很不喜欢烧香拜佛的人,觉得是迷信,但现在父母也打坐,吃素食,现在他理解了,从心性上认识了修心才是核心,现在他知道修行人很有学识。”
  张剑峰的妻子一直支持他,夏天的时候,还带着女儿到茅棚居住,吃饭前先感恩做饭的人,吃饭不能说话,以前女儿挑食,而在山里她会吃得干干净净。
  “修行对我生活本质的改变是我看待事物的态度不同,如果以前,有一个东西我想得到,我肯定会努力争取,但现在,患得患失的东西就少了,人会更豁达一点。对物质不刻意追求,更注重精神生活,我之前的生活,也和大部分人追求的一样,但现在,我所追求的东西,不因大部分人追求其他东西而受到影响,不管社会变化再快,我所接触的东西永远简单。在茅棚里,吃饭睡觉晒太阳喝茶,那样就挺幸福的,很多人得到的东西很多,并不觉得幸福。”张剑峰说,“这座山不是一般意义的山,看到《空谷幽兰》时,我觉得好像在门缝里的一线光,我想看到光源在哪里,山是一个符号,是活着的文化。”(狄蕊红
法国人是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喜欢狗。
中国人是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喜欢隐居。
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2-3-14 18:40 编辑

我每年去秦岭里边玩,认识不少隐居者,大部分对他们所信之教半懂不通,骗取信众供养的占多数。也有真正大彻大悟了的修行者,满腹经纶,学养深厚。我最近才写了一篇与之相关的稿子,暂时不能发在网络上。
我每年去秦岭里边玩,认识不少隐居者,大部分对他们所信之教半懂不通,骗取信众供养的占多数。也有真正大彻大悟了的修行者,满腹经纶,学养深厚。我最近才写了一篇与之相关的稿子,可惜不能发在网络上。
老西安 发表于 2012-3-14 17:59
不能發不能發,那說出來幹嘛?
寫不出吧?寫不出還說寫了不能發,你夠精明的。
看两个老抬杠,挺有意思的。
3# 老西安
可有长出白毛的?以前看《太平广记》,只记得这些隐士黄精松脂之类吃多了,浑身白毛在山上跳来窜去。
我知道什么?
6# ironland 没见过长白毛的,连一个鹤其发而鸡其皮的都没见过,倒是见过几个头发黑里透白的。
4# 老爺叔 我写了也不让你看,你能看懂吗?你看个小人书都拿倒了,还能看懂我写的文章?
我每年去秦岭里边玩,认识不少隐居者,大部分对他们所信之教半懂不通,骗取信众供养的占多数。也有真正大彻大悟了的修行者,满腹经纶,学养深厚。我最近才写了一篇与之相关的稿子,暂时不能发在网络上。
老西安 发表于 2012-3-14 17:59
原諒你寫不出可以﹐帶我去看看﹐這事有點趣﹐看來老夫也有孤聞寡見的地方。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4 21:07 编辑
  我写了也不让你看,你能看懂吗?
老西安 发表于 2012-3-14 20:57
哈哈不打自招﹐就是沒寫。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4 21:07 编辑

不打自招﹐就是沒寫。
老爷叔一般看书是戴这种眼镜看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4 21:15 编辑

一目了然也﹐哪像你﹐一本小人書看了半年﹐還問西安女人為什麼沒楊貴妃好看﹖
原諒你寫不出可以﹐帶我去看看﹐這事有點趣﹐看來老夫也有孤聞寡見的地方。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3-14 21:00
你来了我就带你去看,但是你那俩老腿严重缺钙,走平路都经常自己把自己绊倒,还能爬秦岭?
你来了我就带你去看,但是你那俩老腿严重缺钙,走平路都经常自己把自己绊倒,还能爬秦岭?
老西安 发表于 2012-3-14 21:13
不是有你背我嗎﹖
好好好,我背,我背-------背到没人处喂狼。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4 21:22 编辑

說真的﹐我夏天可能會來﹐香港大學一批學生要來西安看碑﹐上華山﹐再去看山西那個道觀什麼宮。
我那年從西峰一直走到山腳﹐把鈣都走光了﹐補了幾年﹐走幾里﹐坐坐轎子﹐山路有你背﹐沒事。
华山现在是用索道把人送上去,你可以坐着上了。看碑林和城墙我可以领你老人家去,再请你吃肉夹馍和葫芦头,到时候你可别说你是个吃素的,或者临时改信绿教了。
看看這是缺鈣的樣子嗎﹖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是让人抬上去的吧?看清楚了,罗圈腿,可能从小就缺钙。
大頭大肚羅圈腿﹐還有嗎﹖都說了吧。
西安人﹐我算認識你了﹗
看得俺乐坏了,你们继续拌嘴,给俺们带来快乐。哈哈。
即使在地狱,也要把它变成天堂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4 21:45 编辑
看得俺乐坏了,你们继续拌嘴,给俺们带来快乐。哈哈。
傻瓜也快乐 发表于 2012-3-14 21:41
收費收費﹗你以為免費娛樂﹖
我倆是照劇本念的﹐就忽悠你這樣的。
嗯,看来是个好样的老巴郎子,来来来,我领你去玩。就是夏天西安太热,现在西安高楼多了,不像过去那么凉快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把热气都聚集起来,温度比二十年前高多了。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4 21:50 编辑

24# 老西安
呵呵講科學呢﹐別不好意思﹐西安就那樣﹐什麼現在樓高了﹐從來就夏熱冬寒﹐所以造成你這樣古怪性格的人特多。
明天見﹐老西安。
十三朝的帝王不是像你老人家一样的呆头鹅,他们知道什么地方最适合人居住,也就是最近这些年让TG把好好的一个古城弄得冷热不均,以前夏天在树底下就不热,现在他娘的哪儿都热,盖空调太多、汽车太多了。
27# 老西安
你的回答遲了﹐我已經明天見了。
老西安写的是这个
我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