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6938
- 帖子
- 2139
- 精华
- 7
- 性别
- 女
- 来自
-
- 注册时间
- 2011-9-17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4: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寻找童年的滋味——手作萨其玛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2-19 14:43 编辑
不记得第一次吃到萨其玛是什么时候了,只知道,虽然俺不太爱零食,但一直情有独种钟的,就这一口。有时逛超市,一旦想找点东西磨牙,萨其玛常是道选。
那天,俺把第一次试做的一盒萨其玛带回办公室。因为是首次试验,不具信心,只低调地叫了一两位同事来试吃,没想到吃出了一阵大呼小叫,招来络绎不绝的人流,只得把大块改成小块,一人一口酥,迅速地,连渣子都扫清光了。
这些人!什么没吃过?又不是第一次吃俺的试验品,以前带来更复杂更高难度的各种面包、蛋糕,也没见他们惊叹成这个样子。
很快地,俺就知道,让他们High起来的,不是俺出品的难度指标,而是一种奇特的重逢:“吃到了童年的滋味。”不止一位吃客这么说。
童年的滋味总是美好的。那时候,萨其玛还是不能常常吃到的“高级点心”,那时候,食品还没有这么多似是而非以假乱真的添加剂,吃到嘴里的,鸡蛋就是鸡蛋,面粉就是面粉,地沟油大概也还没有发明出来。当萨其玛成为大规模流水线上喷涌出来的“普通食品”,那金黄的颜色,也许更多来源于吉士粉,跟鸡蛋的关系,一点点变得疏离。谓予不信?不妨细读一下包装上的配料表。(插播个话外音,某次在某美资超市拿起一盒蛋糕,细读配料表读了三遍,只看到“蛋糕粉”,居然木有看到鸡蛋!吓得俺又扔回货架上了。)
童年总是比较纯真的,童年的滋味,是一个“真”字。童年滋味的萨其玛,就是真材实料的萨其玛,除了天然的面粉、鸡蛋、蜂蜜、糖、油、酵母、盐之外,彻底无添加。
首次起意做萨其玛,是因为连做了几款只用蛋白的点心,剩下一堆蛋黄,扔又舍不得。躺床上转着眼珠子想了半天,突然想到金黄诱人的萨其玛,应该跟蛋黄有密切关系。起身上网一搜,果然。比较了几个方子,选定其一,一试成功。
关于萨其玛的来历,俺看到过两种说法,一说,源自清代的广州将军府的私厨。该将军姓萨,喜欢骑马打猎及各种美食。成日逼着家厨搞搞新意思,搞不出来就得滚蛋。一日将军府大宴宾客,家厨忙乱半天,将军又催着要上新点心,家厨偏偏失手,把一道用蛋和面粉做的油炸点心弄碎了,无奈只好浇上拔丝糖桨重新粘成整块,切件上桌。一边抢救点心一边嘴里叽咕“杀了那个骑马的,杀了那个骑马的”。不想,点心上桌,吃客大赞,将军问菜名,厨子一急答之:“萨其玛”。
另一说,萨其玛是满族传统食品,早在满人入关前就有了。萨其玛一词,最早见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大学士傅恒等编的《御制增订清文鉴》一书。制作萨其玛的最后两道工序是:切成方块,随后码起来。“切”满语为萨其非,“码”,满语为玛拉木壁。“萨其玛”便是这两词的缩写。
虽然俺是粤人,但俺直觉第一说太过民间传奇,像是附会“萨其玛”其名而来。当以后说为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