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信仰是什麼 ﹖(爺叔談信仰之一)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9 17:24 编辑

我生長在一個沒有信仰的家庭,但有一個親戚是虔誠的基督徒,在文革大災難中,她是唯一來關心我家的人,雖然她丈夫是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委員,大學教授,但她一家竟絲毫沒受到沖擊,這是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她說是上帝要她去照顧苦難的人,去傳播福音。我在最黑暗的年月,不自主地跪下來仰望上帝的光,但我的罪太深,至今沒走向洗禮的祭壇。
我安慰自己說,我是一個基督徒,但還不是一個基督教徒。這種說法是一批中國所謂 “文化基督徒” 的狡辯。
我在1990年第一次看劉小楓的《十字架上的真理》,此後這一直是我最關心的課題——劉博士的這本神學啟蒙著作直到21世紀,才在內地出了刪節本,改名《十字架上的真》。

像所有中國受教育的人一樣,我們要擺脫唯物主義的牢籠是一個極其痛苦糾結的重生,我至今還在這旋渦中。
整理一下自已的想法,聽聽大家的責疑,應該是繼續走下去的階梯。

為了不讓這個議題冷下來,也為我自己的敘述留個空閒,我先在此發一些閱讀時的摘要,後來懶了就松散了。

既然這話題由 “信仰”而起,就以蒂利希 (PaulTillich,也譯作田力克) 的 “信仰是什麼”開始吧。


信仰是什麼﹖

(美)蒂利希 箸
黃勇 譯

《西方宗教哲學文選》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信仰作為終極關懷
信仰就是處于終極關懷的狀態﹕人和其他生物一樣﹐關切著許多事情﹐特別是制約著生存的東西﹐如食﹑住。但與其他生物不同﹐人還有精神方面的關切——認知的﹑審美的﹑社會的﹑政治的關切。其中有些是非常緊迫的﹑至高無上的。

如果人們認為某一項關切是至高無上的﹐那麼接受它的人就得全盤服從它﹐即其他東西須從屬於它﹐或在它名義下被全盤拋棄。如果一個民族群體把本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當作其終極關懷﹐那麼﹐它可以犧牲經濟福利﹑家庭生活﹑審美真理和認知真理﹑公正和人道。本世紀的極端民族主義是個實驗室﹐研究終極關懷在人類生存的所有方面的意義﹐它把一切都集中在唯一的神 ——民族上﹐結果無疑表明這個民族之神是個惡魔﹐這血腥的試驗清楚表明了終極關懷的絕對特征。( 摘錄者按﹐蒂利希作為一個受過納粹迫害的德國猶太人﹐在這裡說的當然是希特勒的雅利安民族主義﹐但可悲的是﹐我們中國人直到今天聽到這番話﹐還是那麼感同身受。)
但這不僅僅是人們的終極關懷所提出的絕對要求﹐而且也是人們的信仰行為將得到最後實現的應許。這個應許的內容不一定是確定的﹐它可以表現為不能用文字表達的不確定的或具體的象征中﹐例如﹐一個人參於其中﹑甚至為之獻身的那個民族的「偉大」﹐或「救世民族」對人類的征服﹐等等﹐(摘錄者按﹐用「我們的話」說﹐就是對全人類的解放。)都是對終極關懷的應許。


表現於《舊約》的信仰就是一個例子﹐它在要求﹑威脅和應許方面也有終極關懷的特征。這種關切的內容不是民族——雖然猶太民族主義曾想把它歪曲為如此﹐而是正義之神﹐由于在所有人和民族眼裡﹐這個神代表正義﹐因此他被稱為宇宙之神。他是每一個虔誠的猶太教徒給予終極關懷的東西﹐因此就有了以他名義出現的偉大聖訓﹕「你當盡心愛你的主上帝。」(《舊約申明記》65) 這就是終極關懷這個詞的來源。它明白無誤地表達了真正信仰的特征﹐即要求完全順服於人們給予終極關懷的東西。《舊約》中充滿了把這種順服性具體化的各種命令。對舊約時代的人們來說﹐信仰就是耶和華以及他所作的要求﹑威脅和應許給予終極關懷的﹑無條件的關切狀態。

另一個幾乎相反的例子﹐就是在高度競爭的西方社會中﹐對個人成功﹑社會地位﹑經濟能力的終極關懷﹐它是許多人心中的神﹐它也具有任何終極關懷的功能﹕要求無條件服從它的規律﹐即使犧牲真正的人際關係﹑個人信念和具體的愛欲也在所不辭。他發出的威脅是社會和經濟的受挫﹐而它的應許(和他的威脅一樣不確定)是所謂「個人價值」的實現。

總之﹐信仰是一種處于終極關懷的狀態﹐其內容對信徒的生活具有無比的重要性﹐而其形式則無關緊要。



信仰作為一種核心活動
信仰作為終極關懷的乃是整個人格的核心﹐它發生於個人生活的中心﹐信仰是人類心靈核心的活動﹐但信仰超越每一個特殊的生存活動﹐也超越一切生存活動的總和。

信仰作為一種整個人格的活動﹐離開了無意識成分在人格結構中的參與是不可想象的﹐這種無意識成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信仰的內容。同時﹐信仰作為一種有意識的活動﹐無意識成分只能在超越自我﹐進入一個人的人格中心時﹐才能參與信仰的創造過程﹐否則﹐無意識成分對心靈的控制﹐只是衝動而非信仰。

這樣就產生一個問題﹐作為人格核心活動的信仰﹐與人格的理性結構有何關係﹖在人認識真理和行善能力中﹐在他的審美感和正義感中﹐都有這種理性結構的表現﹐但人的本性並不等於其心靈的理性特征。人可以做出有利或不利理性的決定﹐可以超越理性進行創作﹐也可以低於理性進行破壞。這是將所有要素統一起來的自我力量。信仰不是任何理想功能的一個活動﹐正如它不是無意識的活動一樣﹐它超越人類的理性和非理性成份的活動。

作為人格的包羅萬象的核心活動﹐信仰乃是一種「狂喜」﹐在此中﹐有一種對真理和倫理價值的意識﹐也有過去的愛和恨﹑個人和集體﹑衝突和和解的影響。狂喜」﹐是指借助統一於人格核心的所有成份而達致「靈魂出竅」。



信仰的根源
人類的終極關懷的證實了人可以超越有條件的﹑有限制的生活經驗﹐這就預設了人的無限性﹐人能夠在直接的﹑人格的核心活動中﹐理解終極的﹑無條件的和絕對的無限者的意義。這使信仰成為人類的一種潛能。

人的潛能是人走向未來的力量﹐因此﹐終極關懷是對被經驗為終極者的關懷。這樣﹐我們就從作為人格核心活動的信仰的主觀意義轉到了其客觀意義﹐轉到了信仰活動所指的東西。信仰活動中﹐主觀和客觀對象結合起來﹐即終極事件和信仰活動所指向的終極者是同一個東西。人類關於上帝的知識就是上帝關於自身的知識﹐保羅也表達了這點。(《新約哥林多前書》13) 如果沒有作為聖靈的上帝在我們中間禱告﹐我們就不可能有成功的禱告。(《新約羅馬書》8)
信仰的這一特征﹐還給區分真假信仰提供了標準﹐民族主義的狂喜可以產生一種主體幾乎被客體吞沒的狀態﹐信仰越是盲目﹐就越不能克服主客體的分離。在真正信仰中﹐終極的關懷是關於真正終極者的關懷﹐而在盲目的信仰中﹐初級的﹑有限的實在物被抬高到終極者的地位﹐必然導致人格核心的喪失和人格的分裂。



本文作者:蒂利希(Paul Tillich﹐1886-1965), 當代宗教哲學思想家﹐原在德國任牧師﹐1933年被納粹驅逐移居美國﹐在紐約協和神學院和哈佛大學任神學教授﹐將存在主義哲學引入美國。

譯者:黃勇,哈佛大學神學院博士,科玆頓大學宗教哲學系教授。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7 19:35 编辑

希望之漲落:第二個千年終結時的基督教神學
() John Macquarrie
何光滬  
《基督教文化評論》第十輯1999

(已刪)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7 19:36 编辑

中國傳統價值體系與基督教價值體系的社會學比較
楊鳳崗  
刊《基督教文化評論》第五輯  1997

(已刪)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7 19:37 编辑

十字架是大地的希望
刘小枫

《希望神学》〔德〕莫尔特曼著,安希孟译,香港三联书店

(已刪)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7 19:39 编辑

上帝就是上帝--纪念卡尔·巴特逝世二十周年刘小枫 導讀

巴特:《教会教义学》(精选本)
戈尔维茨选编,关胜谕译,香港三联书店

(已刪)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7 19:40 编辑

《當代政治神學文選》編者序
劉小楓
廣州中山大學比較宗教研究所   1999

(已刪)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7 21:25 编辑

以上是我部份筆記﹐一次貼太多篇幅過大﹐沒人看的﹐為節約網絡資源﹐已刪。

下面這篇劉再復和遠志明的通信﹐對心靈的昇華與信仰的追求﹐寫得十分出色﹐我完全信服﹐請對信仰問題有興趣的網友一讀﹐一定得益匪淺。
转来这么多他说做啥?我看侬这只老爷叔是老糊涂了,侬当人家要侬来谈谈宗教信仰,就是要看着几篇字码触眼的东东?忒叫人看了没脾气了,弄点侬自家的货色出来,好伐啦?
今天,我就是高瑜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7 19:48 编辑


我的徘徊
刘再复

志明兄:

  读了上期您对拙著《漂流手记》的评说〈流浪之美〉,真是高兴。我读了几遍,边读边想。我喜欢这种比纯文学评论更有意思的心灵评论和灵魂对话,一读就让人进入沉思。我的散文本来就是心灵的象徵,在属於心灵的形而上层面讨论问题真是人生的乐事。感谢您这麽认真地读我的手记,并用如此美好的语言作如此精辟的分析。

  您对我的心灵剖析十分中肯。我的确是个矛盾体和流浪体。这几年,我的名字简直就叫做徘徊与旁徨。徘徊於神性与理性、绝望与希望、拯救与逍遥之中,徘徊於基督与康德、孔子与庄子、鲁迅与陶渊明之中。托尔斯泰晚年变得很古怪,他说他不愿意和任何人在一起,只愿意单独与上帝相处。我还不至於如此,但有时比托尔斯泰还孤独,所以我只能在上帝之门外独自游思。当然,在徘徊中我还是继续前行,不会回到过去,只会走向将来。

  在流浪与徘徊时,如您所说,越是感到痛苦与绝望,就越是寻求拯救。然而,经常盘旋在我脑中的问题是:拯救的使命是交给上帝还是交给自己?自救是否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反抗绝望是否可能?我所以会徘徊於神的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之间,而且至今不放 弃人的主体性,就因为自己觉得自我拯救和依靠自身的力量反抗绝望 ,不是不可能。如果不可能,那麽人的力量与人的意义何在?当然,我也常常怀疑这种可能,并为此常常产生一种“无力感”,即感受到 人的智慧的有限性,无力到达真理的彼岸。

  我所以徘徊,还有一个原因。作为一个人,即在个体情感层面上,我非常接近基督,而且几乎能接近圣经中那种彻底爱与仁慈的观念。我们这一代人是被仇恨教育出来的一代人,全部教育就是要让我们丢掉爱。也许因为这样,我反而觉得爱的观念特别宝贵。但是,作为一个思想者,一个人文科学学者,我的天性中又总是喜欢对已有的结论提出质疑,不愿意只活在已有的结论之中。所谓流浪,就是没有句号也没有结论,即先作一种形而上假设:人间没有终极真理。这种思想者的脾气又是背离基督。当我的已经很自然地信仰主的小女儿劝我也应当信仰的时候,我心中的疑虑就是,倘若认定圣经所说的一切就是终极结论,那麽作为思想者是否就只能是这些结论的演绎者?它本身的创造是否还有可能?它是否还有在结论之外流浪的自由?这些问题,还会继续煎熬著我。这些年,您迈入另一精神境界,连语言也充满祥和之气。您的研究上帝与老子的著作对我的疑虑一定会有帮助,出版後请赠我一册。

  您对拙著的评说发表出来後一定会引起许多朋友的思索。


【作者刘再复】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89年流亡美国,曾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客座教授,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远志明


再复老师:

  谢谢您真诚的来信。您在信中提及的话题,令我思索了很多天。说实话,尽管我是学哲学的,信耶稣却是心灵的感动使然,而不是哲学探究的结果。心灵确实比头脑更广袤、更强劲,上帝的拯救束诸于心灵。在人生的孤独与绝望中,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耶稣送来的上帝之爱,在人生的那个瞬间,一切理性的怀疑和知识的羁绊,统统被抛到了一边。我一直庆幸自己那时的“懵懂”;当然恩典来自上帝。后来,理性的悄悄“反扑”持续了好一阵子,在神赋的灵性之光下都一一化 解了。读了您的信,我不得不重新思索:我当初真的不能自救吗?我怎么能一下子放下了多年的哲学思路皈依了基督信仰?想来想去,似乎仍然是个谜,要解释,只能用“圣灵的感动”来解释。我自己似乎只是“放下”了原来执著的一些东西,放下了“我”的执著,单纯、无为、自然地顺从了那个“圣灵的感动”,仿佛一转眼,自己便进入信仰之门了,横在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之间、原以为不可逾越的巨大门槛,不知不觉间便跨越了。我没有用力,却领受了神迹一般的力量;没有考虑后果,却落入了超乎人意的境界;没有自我设计,却迈入了仿佛上帝早有设计的人生步履中。我深感宇宙的创造者(神)远胜于被造物(人)的伟大奇妙!

  虽然信仰是属灵的经历,但绝不妨碍感性和理性的思考。就我的一点体会而言,灵性的“重生”,并不丢弃感性和理性,乃是包含(故可以向外扩展)感性和理性;进入彼岸世界,也不是离开 此岸世界,乃是包含(故可以凌空俯视)此岸世界。所以真正的信仰会增强而不会磨灭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扩大而不会缩小人的心灵和头脑的自由。打个比方,信仰不是使人闭上原来睁著的(感性和理性)眼睛,而是使人睁开原来闭著的(灵性)眼睛。于是我们看到不少一流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思想家(如帕斯卡尔、海德格尔)、音乐家(如贝多芬、巴赫)、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文学家(如托尔斯泰、雨果)等,也是虔诚的信仰者。

  您谈到“人能否自我拯救”,这是人文与信仰对话的核心问题。按照一个信仰者的理性,我想到了四方面:

  从逻辑上看,人需要拯救”这一发现,或多或少 已表明了“人不能自救”的状况,正像一个人发现自己需要治疗,已表明自身抗体无力消除病疾,需要外力介入了。儒家、佛家和人文学者大都看到了人自身的有罪或有限,向外寻求超越疗救之方(如天道、天理、佛法、道德律),只因未见真切,才不得不回归束诸自身的修练、反省和德行。综观历史,正像是一个人有病无医时的自调、自忍和自抗,罪与恨、痛苦与绝望的病症并不能得到根本的治疗。

  从思想史看,早已有人揣摩到这个人类世界不是孤 立自在的,它有源头、根据和归宿,如柏拉图“洞穴外的光”,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因”,黑格尔的“绝对理念”(“逻各斯”即“道”),康德的“彼岸世界”(又“绝对命令”)等等,都揭示了人的存在的“被动──派生”性质。像尼采和萨特将人视为孤立的自在者,要么自恃到疯狂的程度,要么虚无到荒诞的地步,均无法平衡,也没有出路。

  从科学上看,人已经发现了一条“全然无知的律”(The Law ofIgnorance),在某一点上,科学的发展必被这一定律拦阻不 能继续前行。比如“宇宙大爆炸”发生的那个“玄点”(The Point of Singu larity)之前的事,科学永远无法企及,人类永远全然无知,因为那里失去了时间、空间等一切人类思考所赖以进行的要素。其实,这正是康德所谓理性只适用于此岸世界而不能到达彼岸世界”的哲学论断,几百年后被科学所证实了。

  从自然界看,若人的出现果真是偶然的、无意义的 ,人为什么又坚信并探索必然?人追求意义又有什么意义呢?若这个宇宙果真没有生命,唯有其中一瞬间、一丁点儿的孤零零的人类有生命,岂不是很荒谬也很恐怖吗?正像一条船若无来头、无归处、转瞬即沉,船上那些会思考永恒的智慧生灵们怎能不困惑呢?好在事 实并非如此。每当我看到不远也不近的太阳给我们送来光照,不浓也不稀的大气层供给我们呼吸,另外八个行星的旋转使地球的轨道保持平衡,有土有水供生存,有植物有动物供营养,有春夏秋冬、云雨川流做循环,有美丽供欣赏,有能源供开采……,在这个悬空飘荡的蔚蓝晶莹的小球上,一切条件如此全备周密,正好养活一种叫作“人”的东西──每当我想到这里,就不能不感恩,不能不敬畏!

  总而言之,您若意识到人类是处在被创造、被养育的地位上,有一种更伟大更玄妙的智慧,虽在冥冥之中,却是赫然不去,那么,您对人的“自救”能力的怀疑就得到了确认,“自救”的念头就会随之打消,代之以对创造者的寻求。一旦心灵归向了创造者,人也就归了本位,还了本相,“名”既正了,一切就顺了。

  您谈到“人间没有终极真理”,这是很对的,完全符合耶稣。耶稣一再说,真理不在人间,也不是人的智慧可以到达的(约翰福音)。神清楚人的本相,知道人在宇宙全过程(从创世到末世)中的地位与意义,故神的终极真理与人的相对真理必有很大不同:

  第一,在真理的性质上,终极真理只能是创造者(神)的启示,不可能是被造物(人)的创见。人所瞩目的真理,譬如自身的由来始末、价值目的之类,早已存在于创造者的意图中,人或许有些揣测,或许有些省悟,但谈不上创见。中国的人文宗教多是这样的“人找神”,强调内在生发、功德修行、反省顿悟等等,我只见老子是强调无为承袭,表明了人是“被动──派生”的,强调人只有复归了被动本相后,才能得享生命的主动。耶稣是“神找人”,是来自天上的启示,人只要接受(信)就好了;但接受的既是超乎人的理性的真理,故而必是人的理性难以接受的真理──正是来自人的理性不可企及的那个彼岸世界。

  第二,在真理的领受上,人有可能进入终极真理,但不可能掌握终极真理。终极真理比人大得多。这正像人可以进入大海,感受她的脉搏,却不可能掌握大海。一如您所说,若有人自诩掌握了终极真理,就会有意无意地骗人行恶。耶稣说得好:圣灵会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约翰福音)。我信主时间不长,已深感信仰绝不只是哪几条结论、哪一套教义,信仰的对象是那位又真又活的神本身;信仰也不只是停留在“神的启示”上,而是 藉著神的启示(圣经)进入那“启示的神”,与神的灵 息息相通。神的灵(圣灵)有无限大的真理空间供人遨游,能给人无穷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 能参透”(传道书)。

  第三,在真理的形态上,终极真理必定具有生命的形态,而不只是一种理论形态;它更新人的生命,而不只是更新人的知识。所谓终极的真理,必是宇宙与人终极本相的揭示,必是一切生命终极源头的流露。这样的真理一出来,必令人的 身、心、灵都为之震惊,必倾人的整个生命与之贯通。面对这样的真理,人的反应不会是轻轻一声“我明白了”,必是深深的感动、忏悔 、顺服、投入,因为这是生命接上了他的源泉,是儿子遇见了他的父亲,是灵魂认出了他的主人。这正是信仰的光景。所以终极真理以信仰的方式展现于人间,以生命的形态进入人的生命,细想起来并不奇怪。

  耶稣有一句话:“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道路,是领人进入真理的道路;真理,是赐给人生命的真理;生命,是与神相连的属灵生命。神人相交的奥秘就在耶稣身上。说到底这需要“进入的经历”,任何解说都是无力的。信仰是一种活的生命体验,不是一套死的理论说教,说多了就显得笨拙、乏味。我虽然想了很久,仍是言不由衷,写不清心中的感受,但愿有一些灵意,可供您参考,更愿全能的神藉著他的话、他的灵亲自启示您,并眷顾您全家。

  这几天重读《基督教会史》,读到第二世纪教父爱任纽的一句话,很值得玩味,录下以共勉:

  那唯一真实可靠的导师,上帝的道,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因著他的大爱,成了我们的样子,好使我们成为他自己的样子


【作者远志明】原北京卫戍区营指导员支部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马列主义专业博士生,89年春民运后流亡美国。91年受洗奉教,就读神学院,现在美国专职牧師。
**

    先把定义搞清楚。
    爷叔说的信仰是指宗教信仰,还是指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两者兼有?
    当然还有第三类,即政治信仰,却又成为新的宗教信仰者,这是可怕的一类。
转来这么多他说做啥?我看侬这只老爷叔是老糊涂了,侬当人家要侬来谈谈宗教信仰,就是要看着几篇字码触眼的东东?忒叫人看了没脾气了,弄点侬自家的货色出来,好伐啦?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2-3-17 18:09

信仰有兩種,一種是求神拜佛,中國有的是廟宇。
另一是對自己心靈的拷問,我試過好多次了,這個問題確實很難說得清楚,除非你願意和我一起走,否則沒意思,我不想和無神論者爭辯,也不想拯救唯物論者的靈魂,何況我自己還要上帝來救贖。

一次發太多,只是要等我自己寫來,怕要一個禮拜了。
**

    先把定义搞清楚。
    爷叔说的信仰是指宗教信仰,还是指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两者兼有?
    当然还有第三类,即政治信仰,却又成为新的宗教信仰者,这是可怕的一类。
ys1937 发表于 2012-3-17 18:17
對基督教來說,現代政治根本就是宗教的派生。
我說的宗教上,從來不是燒香拜佛。
下禮拜再談吧,如果下禮拜您還有興趣。
那就慢慢写,心灵的拯救毕竟不是几篇转贴能够说清楚的,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谈出你的心灵的经历,是你自己的心灵的经历,这种经历才最能解答信仰是什么这么一个大问题。用宗教语言来说,就是你的证据,你的关于神和你同在的证据。请慢慢思索,不要急,一个礼拜之后,交稿来。
今天,我就是高瑜
那就慢慢写,心灵的拯救毕竟不是几篇转贴能够说清楚的,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谈出你的心灵的经历,是你自己的心灵的经历,这种经历才最能解答信仰是什么这么一个大问题。用宗教语言来说,就是你的证据,你的关于神 ...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2-3-17 18:29
赞同。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是我感兴趣的。
**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如果爷叔只谈宗教信仰,那偶就不参与了,因为爷叔说了:“我不想和無神論者爭辯,也不想拯救唯物論者的靈魂”,那么,爷叔已经把偶排除在外了。
**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 ...
ys1937 发表于 2012-3-17 18:44
其實我貼的第一篇就是回答信仰問題﹐信仰就是 終極關懷﹐只是老先生沒看清。
我一時手鬆就順便轉了太多上來﹐大家可以不看。
和 YS 要講明一點的是﹐我說的信仰﹐只限於宗教﹐不包括如信仰共產主義﹐信仰金錢萬能等等。我們今天社會上很多討論﹐認為當前道德失衡﹐很大原因是中國人的宗教情懷缺失﹐指的當然不是共產主義信仰。

一般談論宗教信仰﹐有幾個切入點﹐
(1) 上帝到底是否存在﹖這其實不是一個宗教問題﹐宗教的前題毋須證明﹐要求用實證科學的方法來證明上帝的存在﹐這是徒勞的﹐很多中國人內心的唯科學論是一種比較低級的思維方式。對於拒絕信仰的無神論者﹐根本不能用科學啟發他們的心智。
(2) 個人的信教經歷﹐基督教裡稱作 “見證”﹐對外就是福音﹐我不是傳道人﹐而且這種見證不應該是公眾網站的話題﹐只會導致空對空的無謂爭論。
(3) 對中國宗教現狀的評論批判﹐這裡其實是對中國社會百態和中國人的心理的批判﹐也不是宗教信仰的議題。
(4) 與網友個人有關的﹐其實是有信仰和無信仰的人之間的差別﹐由信仰主導和無信仰主導社會之間的差別﹐就是說﹐把宗教信仰看作一個文化現象﹐來解釋不同社會的現狀﹐從中得出宗教的現實意義。。


我沒有系統闡述這個問題的能力﹐還是就事論事吧。
[quote]

其實我貼的第一篇就是回答信仰問題﹐信仰就是 終極關懷﹐只是老先生沒看清。
我一時手鬆就順便轉了太多上來﹐大家可以不看。
和 YS 要講明一點的是﹐我說的信仰﹐只限於宗教﹐不包括如信仰共產主義﹐信仰金錢萬 ...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3-17 19:34 [/quote
爷叔,和你有代沟,眼里只有中土,没见过世面,又喜欢乱插嘴的,可以视而不见。
**

    嘻嘻,好玩。
    施女士真是杀人不用刀,吃人不吐骨头的。
    偶不像施女士,身在海外,当然偶是“眼里只有中土,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了。
    爷叔的主帖标题是“信仰”,偶说:
    1、 信仰不只是宗教信仰,如果爷叔只说宗教信仰,那偶不说什么。
    2、 偶还说,如果政治信仰又成了宗教信仰(如同霍梅尼式的),那是最可怕的,当然,这不在爷叔讨论范围之内。
    施女士身在海外,当然说话可以随便。可偶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也不敢说得随便。
    好吧,你们两位去讨论吧,偶走人了。
其實我貼的第一篇就是回答信仰問題﹐信仰就是 終極關懷﹐只是老先生沒看清。
我一時手鬆就順便轉了太多上來﹐大家可以不看。
和 YS 要講明一點的是﹐我說的信仰﹐只限於宗教﹐不包括如信仰共產主義﹐信仰金錢萬 ...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3-17 19:39
謝謝理解﹐但這確是個大問題﹐值得認真思考﹐我也很想有機會談談﹐也許以前在其他網站每次都弄得極不愉快﹐所以有點不知所措。
還是不要一本正經﹐因為要比較深透﹐必需引經據典﹐人見人怕。所以還是從社會常見現象開始﹐到哪裡就那裡﹐我又不是來傳教﹐別人信不信﹐根本與我無關。
謝謝。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7 20:28 编辑

    1、 信仰不只是宗教信仰,如果爷叔只说宗教信仰,那偶不说什么。
    2、 偶还说,如果政治信仰又成了宗教信仰(如同霍梅尼式的),那是最可怕的,当然,这不在爷叔讨论范围之内。.
ys1937 发表于 2012-3-17 19:53
謝謝 YS ﹐你的提問入題了。
今日中國很多有識之士都在說﹐中國當今社會之混亂主因﹐是中國人的心中缺少了明確的信仰﹐這裡說的信仰當然是指宗教信仰﹐至於7000萬中共黨員是否真的信仰共產黨﹐這由組織部中選部去著急。
霍梅尼式的信仰為什麼和世界格格不入﹐這恰恰是宗教應該探討的﹐其實原教旨不僅伊斯蘭教有﹐基督教也有極端的原教旨﹐瑞典槍殺十多名小學生的狂人就是白人基督教原教旨份子。
分析這些例子﹐就是討論真正的宗教精神到底是什麼﹐我認為我們在網站上對宗教的討論只能在這個範疇。

難道我在這裡翻著聖經給你讀經文﹐你會安靜下來嗎﹖

看看我上面貼的第一篇﹐蒂利希的話就是對你把物質也作為信仰的回答﹕

在真正信仰中﹐終極的關懷是關於真正終極者的關懷﹐而在盲目的信仰中﹐初級的﹑有限的實在物被抬高到終極者的地位﹐必然導致人格核心的喪失和人格的分裂。

說得多麼好﹗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3-17 20:07 编辑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1994年4月由三联在内地出第一版,据作者《增订版前言》,该书对1990年香港的初版及1991年的再版,“做了若干增补”,“所有增补的地方,仅限于补充资料和更正不甚明晰的言辞”,未提及删节事。
1988年秋至1989年春,刘小枫老师在瑞士巴塞尔大学读神学期间,以笔名“默默”在《读书》杂志上发了十篇评介当代神学的文章,1989年冬,扩充成《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一书,次年出版。所以,该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先跟内地读者见面,才在香港出版的。1993年,小枫老师回到香港,主持编译出版“历代基督教思想学术文库”。稍后,也在三联推出了“历代基督教学术文库”,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少了“思想”二字。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3-17 20:13 编辑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1994年4月由三联在内地出第一版,据作者《增订版前言》,该书对1990年香港的初版及1991年的再版,“做了若干增补”,“所有增补的地方,仅限于补充资料和更正不甚明晰的言辞”,未提及删节事。
...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3-17 20:05
香港版書名是 “十字架上的真理”﹐內地版成了 “十字架上的真”﹐連書名都已經刪了一個字﹐你相信內文沒刪﹖港版他指名道姓批判列寧主義。
劉小楓在香港道風山基督教研究所任學術總監時﹐我聽過他的課﹐非常深﹐他去中山大學時給我一封信﹐但我再沒去找他﹐後來他去了北京。
国人信教,大多带着功利目的,鲜有人拷问自己的灵魂,以信仰洗涤自我心灵者,基督徒、天主教徒居多。烧香拜佛拜八仙拜关公拜其他诸神,无不是想从神灵那里得到些许实惠。老爷子此帖立意甚高,在下因对宗教问题所知甚少,故不敢随意置喙,只愿席地端坐,聆听教诲。
老爷叔兄,请继续,继续。先谢谢您老了。
国人信教,大多带着功利目的,鲜有人拷问自己的灵魂,以信仰洗涤自我心灵者,基督徒、天主教徒居多。烧香拜佛拜八仙拜关公拜其他诸神,无不是想从神灵那里得到些许实惠。老爷子此帖立意甚高,在下因对宗教问题所知甚 ...
老西安 发表于 2012-3-17 22:00
我不能保證你不會失望﹐所以﹐老規矩﹐別忘帶磚頭來﹐否則你會後悔的。
晚安。
老西安说对一个方面:无不是想从神灵那里得到些许实惠。一楼的原文的作者,也是羡慕大学教授作为基督徒,可以免受文革冲击,——实惠:利益。但是中国人信仰升官发财,也是一种信仰,信仰在世俗,此岸。至于。刘教授介绍神学,不等于教授本身是基督徒,不要搞混了。中国还有基督徒神职人员,参加共产党,从事情治职业的,
中国今天大家无法无天,只因为是无信仰?西方诸国,宗教日益世俗化,怎么没有像中国那样有毒食品泛滥?
中国今天大家无法无天,只因为是无信仰?西方诸国,宗教日益世俗化,怎么没有像中国那样有毒食品泛滥?
==============
现在西方诸国,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同理,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有毒食品已经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
我不能保證你不會失望﹐所以﹐老規矩﹐別忘帶磚頭來﹐否則你會後悔的。
晚安。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3-17 23:08
老爷子,砖头虽然多的是,但是得省着点儿扔。今儿个只拿了一束花,忘带砖头了。
老西安说对一个方面:无不是想从神灵那里得到些许实惠。一楼的原文的作者,也是羡慕大学教授作为基督徒,可以免受文革冲击,——实惠:利益。但是中国人信仰升官发财,也是一种信仰,信仰在世俗,此岸。至于。刘教授 ...
feilian 发表于 2012-3-18 09:04
这个话题我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就不开口了。
老西安说对一个方面:无不是想从神灵那里得到些许实惠。一楼的原文的作者,也是羡慕大学教授作为基督徒,可以免受文革冲击,——实惠:利益。但是中国人信仰升官发财,也是一种信仰,信仰在世俗,此岸。至于。刘教授 ...
feilian 发表于 2012-3-18 09:04
老兄此言差兮﹐我提到那親戚只是隨手寫上我的環境並非教徒環境﹐很多人信教是因為家庭。
說到利益﹐看得出您沒接觸過基督教﹐基督教和佛教有個區別是不講因果報應﹐耶穌降世救人行醫﹐最後屈辱而死﹐善無善報。
基督教強調受苦﹐佛教要求解脫﹐兩者相輔相成。

我不是在這裡傳播福音傳教﹐也不是解釋教義﹐只是把宗教作為一個文化現象﹐來作一番觀察﹐無謂引起有神無神的爭論﹐也不想招致唯物主義者的義憤。
但起點是請網友三思﹐你們的唯物主義思想是自身的觀察還是教育的結果﹖唯物主義與所謂無產階級專政捆綁之後﹐成為愚民教育的基礎﹐難道不是事實嗎﹖
作為文化人知識者﹐能用第二個角度來觀察世界﹐是沒有壞處的。
宗教是最主要最悠久的人類文化現象﹐一言蔽之利益驅使﹐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如果有興趣﹐請讀一讀我上面轉貼的兩篇文章。
從基督教會角度來說﹐我至今沒有受洗入教﹐即不是基督徒﹐從人格﹑思想﹑文化層面講﹐我傾向於基督教義的方向。
當下中國社會上多種所謂宗教的興盛﹐迷信與利益混雜﹐這恰是我們需要分析分辨的。
我在明天開始會將基督教和儒家﹑佛教﹑中國社會等作個比較﹐來看看基督教的主張和其他學說的異同。
中国今天大家无法无天,只因为是无信仰?西方诸国,宗教日益世俗化,怎么没有像中国那样有毒食品泛滥?
==============
现在西方诸国,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同理,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有毒食品已 ...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3-18 09:43
我个人倾向,法律是建立在国民道德基础上的东西,我国也有食品法药品法,法官遇到金钱和权力,这些法完全无用。下面摘录旧文中一段:
《上海书评621日刊出了徐贲对扬——维尔纳·米勒的访谈-维尔纳米勒德国政治与知分子》。访谈中,了使中国者能更好——维尔纳·米勒已有中文版《危的心灵》、《另一个国度》两部著作,徐发问有的放矢,米勒的回答也集中在几个中国注的问题上。其中有一个就是中国学人常感到困惑的问题:魏民主体制何会酝酿出一个希特勒政的毒果?米勒回答个疑问时强调“魏法是高度民主的,也很进步,但是正如Franz Neumann(魏玛时期的著名律)在当就指出的那,魏玛宪法也更像是一个条或停战协定。当德国的不同政治体之存在着敌对系,法起到的是在它间调停的作用。真正的民主制度需要具有内部的同性,法的作用是在民主的朋友全社会的政治游和政治目标规定一套充分一的游戏规则。”接下来,米勒又个重要教:“后人们还从体制建法条文来总结玛时期的政治教。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如果民主要捍自己,就必限制极端主的党派或底禁止些党派。粹和希特勒就是利用了魏的民主体制才得政的。” ,米勒提到Franz Neumann及其著述,我国读书界恐怕陌生(网络上粗略查了一下,只有一篇关于专门研究他思想论文:中山大学王政治自由概念的三个要素——诺依自由概念的分析及其启示》《探索》2005年第2期)当然,米勒不能喧宾夺地撇开徐贲所问,
访谈详细绍诺依其人,所以,笔者想就自己感兴趣的,对Franz Neumann个人物及学一、二
起来弗朗茨·诺依1900-1954)也不是无名鼠,被德国学界称Ernst FraenkelArnolol Bergstraesser并列的、德国代政治学始人,也是德国最著名的研究粹体制的学者之一。诺依在学生代支持191811月革命,加入了社会民主党,1923在法兰克福大学得法学博士学位。以后以左翼工会律师为职业从事社会政治活。也是在期,他与洛文塔Leo Löwenthal)一起在学上与法克福学派生了系。粹上台后,诺依曼先流亡到英国在政治经济学院从事研究,在·曼海姆和费边政治学者哈·拉斯基(Harold Laski)的指下完成了题为“法所支配的代”文,取得第二个博士学位。以后,他又前往已迁移到美国的法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继续他的政治学的研究。战结前后诺依战时临时成立的美国略情OSS)工作,不仅曾参与判,为审收集、整理22犯罪行的,起草戈林,还为战后德国非纳粹化做理论上准备1948年他被哥伦比亚大学聘为政治学教授继续他的学术生涯。1954在瑞士车祸去世。
1940年代初,社会研究所成就研究粹体制作了分工,霍克海姆、阿多主事哲学,弗洛姆从心理学入手,诺依曼研究重政治经济研究。最后,该群体研究体制的众多的成果中,影响最大的要诺依1942年完成初稿的《比希莫斯:民族社会主构与》(Behemoth: The Structure and Practice of National Socialism有人,也有成“怪”的)。Behemoth词,是受霍布斯的Leviathan)启。犹太教的于巴比的起源传说中有两治海洋的是地沙漠的是比希莫斯。两者都是使世界混沌的怪物。诺依隐喻国家(民族)社会主无国家、无秩序、无法律、无政府的。魏玛时代提供的保人的自由的不完善的冲和防御机制都不被摧毁了。雷蒙·阿隆甚至这么推崇这本书:“弗朗茨·诺依在这本书中阐释的理论今天被所有的人接受。”(页207诺依曼在德国接受良好的法学训练,所以,流亡英、美后的研究中表现出玛宪法、政体及后来粹体制下的法律制度本心。诺依曼认为自由主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形式然提供了一,而且用主、虚无主的相,它出具体的自由和人格保的真性,但是不能忽其无法律上,逻辑上依然存在的危性。因法律的背后是由人在起作用。所以,实际上是一私人保取代了法制保。法西斯制度是示了这种发的极端,其他非法西斯国家的法律制度也可能朝一方向展。问题,他后研究的述中更加明确强调法律的道德基诺依认为法律一般道德、经济和政治在三个发挥功能的。道德价值统帅经济与政治,因国家力是通法律来体,而法律规则都是由道德价决定的。在经济领域,法律作最高理性的形式,人知道自己在经济中的行为规范和利,免予法被剥夺权利和财产政治上,法律通过国家法治发挥其普遍功能。但是,无论经济规则政策,是法律本身,最后都要受到道德价制,因法律体系是按照道德价建立起来的传统的自由主法律来限制力和保障个人自由利。但是政治、经济多人非理性操作西,不是法律能概括去的。非理性的西、人的非理性行为,常与法律、理性生冲突。法律受支配,不能力。最后解决的法无非种可能:以特殊状的名,把它作法律管的例外;其次,干脆中止或除法律。举例说代没有除魏玛时代的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只是通过国家权力强化意态来对宗教加以控制,就削弱宗教影响力,迫害神因此他认为魏玛体制的教训之一:即使民主社会中的司法独立、司法自由终也可能会被政治和经济权力所消解。因此,在公民具有认识自由和意志自由,并且在共同体成员拥有共同的法律基础——道德价值的前提下,才能通过法治,证公民真正的自由。可是,个人意志自由,也必须有一个自律的前提,即不能妨碍、限制共同体中他者自由。
米勒在访谈中谈到诺依曼的观点:“真正的民主制度需要具有内部的同性,法的作用是在民主的朋友全社会的政治游和政治目标规定一套充分一的游戏规则。”这中间所谓“同质性”就是指成员都有这种自律的前提,其成员失去这样道德自律的社会,决不是民主社会。个人法律上的权利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