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青年时代这些生煎名店的包围圈里

上海生煎馒头
时间:2012-02-24 20:53:02  来源:客运站

上海生煎馒头是上海人乃至来上海的游人津津乐道的小食,既能当早餐点心,又能当主餐,外出办事,走过路过,闻香而进,就醋而食,汁水外溢,烫而不舍.美味美食.真是美过麦当劳.老外经常因为吃法不对,坏了卖相,汁水溅到西服上,一脸尴尬,啼笑皆非。多年来,其制作,工艺有发展,有创新,有歧变,有异化.价格也从记忆中的一角四只(一两粮票)到五元四个。大号的五元一个,现在的一两四只就是一两面粉(50克)做四个的意思。老牌子上海生煎馒头也有各流派之分,其代表为:王家沙,友联,大壶春,裕丰,红甜心,吴苑,算到这儿也是奇怪,好的生煎原来以石门路为轴线(除大壶春)。就连现在的小杨当初也在吴江路天乐坊对面上街沿起得家。皮: 有烫面,发面,半烫半发面等区别. 烫面用开水兑面,不用发酵,特点是皮薄,好的烫面,能让你看到馅,汁,。发面是发酵面,特点是亮肥软,发面的一个突出优点是汁水会把皮里的表面浸入汤味,其味比大包更好。半发就是发面和烫面各半,优点介于两者之间。友联为烫面,优点是开锅个头饱满,顶圆透亮特别诱人,皮薄到似穿未破,上口滑爽,底也薄,煎成金黄焦脆.缺点是如果火侯不到,难免有粘齿感.新出锅的,只要放上几分钟,皮开始发硬发黑,没了卖相.发面的以王家沙, 红甜心(已关门)为代表,刚开锅时,个大精白,松松软软,那个底是松脆的,因为锅锅清,底不发黑.可能是缺点:因为松,一沾醋,醋吸进皮面,进口那个酸啊.当然,店里一般在醋里对水.又是较差的米醋……..。半半是大壶春,裕丰的手艺,优缺点据中,叫半发面。现在的做法确实异化了。我使劲回忆,却无法考证从何时开始,生煎来了个底朝天,大翻身。生煎的老工艺师折子朝天,现在变成光头向上。老工艺对檊皮要求非常高,边薄中间厚,打折后不会上面太厚,折向上有一功能是透气。折中间不是全密封的,蒸汽就出来了,不会出现现在的出锅胖,一分钟后就瘪了。汁越多,水汽越多,涨得越大,整破了就完了,反过来做,馅还会偏到一边去,弄不好就穿了帮,我曾要求退换,老阿姨看着我这个外星人?!我坚持;一元钱一个啦!买肉包子一大个啦,穿了就是次品,该退吧,还要退一罚一吧,结果还是没有退成,没有先例啊,我又在老娘水饺来过一次,水饺穿了,要求退,倒是给补了一个。现在很多饭店都开始供应大字号生煎,这样的做法才是上海生煎的原来传统工艺。想想应该是在困难时期(1962年)以后吧,大家都有饥饿感,生煎翻身就能满足这个要求,底部会有一团面,馅就不是圆球形,像薄薄的一层。多点面,少点肉,大一点,胖一点。馅;肉馅分清水和浑水,清水肉馅是用五花剁后,以清水搅拌,吸入肉馅。也有拌入酱油的,这汁水清,加入黄酒后,香味醇,鲜味足。浑水以肉皮烧烂,结冻,进揺肉机和肉一起拌成馅,汤大,浑,带有“肉疙气”。高档生煎和小笼不用浑水,清水的肉不散,一个肉球,浑水嘛,不好说,清水不加糖,不甜只鲜,北方同胞都接受。小杨是浑水大王。汁水满一勺就是那个味道那。。。。。。。烧;烧生煎讲究很多,好的师傅烧出来底焦层薄,吃油少,不粘牙,锅边锅中差异小,这和火候,加水闷的时间,锅转动的次数,等等等等都有关系,当年拿着钢精锅排队等待的时候就一直看师傅的手势,这么转,倒过来,开锅,一“抖”,小馒头们全体一晃,脱开锅底,没有氚的。那个香啊。吃法;经过五十多年的实战,经验是分三部;用具是筷和勺,顶部嘀一小口,汁水倒入勺内,品!扩大口,夹出肉,嚼!皮就醋,吃!优点是;汁不漏,肉纯味,底香脆特点突出不混,不搅和,区别对待,前二步不能碰醋,原味才好,小杨就不对了。
虾仁生煎早就有之。一般认为是变相涨价之举。要品出虾仁不容易,有点腥气倒是实。 现在到处的生煎店,没有几个是传统的。不过老吃传统也没有发展。不能还是一角四个吧。来个精品,四元一个也是可能的。美味没有标准,觉得好吃就是美味,今天好吃明天就不一定,因为只有工业化,标准化,口味才能一样,但是那样,没有悬念,没有个性,就该叫“垃圾食品”了。全看师傅今天的状态。生煎店1) 友联;山海关路新闸路口,西海电影院对面,一开间,一半是灶台,一半走人买牌子,入座。死面皮,黑面粉,吃要快,一冷变成小黑皮。但是那个人气啊,一日到夜忒忒铺,等两锅是起码的。后来开了西店,西马路小菜场对过,平安电影院北面,四开间,两口锅,牌子分颜色,红黄蓝白黑,按先后来错不了,一声叫;黄牌,端着盘子找牌子,一两一块牌,就是叉麻将的筹子。2) 大壶春;金陵路弄堂口,别人浇水用碗,他用壶浇,得名大壶,用的是菜油,一股生菜油味道,没有堂口,弄堂里两个桌子,几个板凳吃客围在锅边看表演。3) 吴苑;石门一路威海路;门面最豪华的一家专业生煎馒头店,发面,用黑芝麻加葱,特香,外卖带锅的还会带个小碗,不忘倒点醋回去。4) 小杨;吴江路天乐坊对面,大华溜冰场楼梯口摆的小摊头。开始就不是本地人做的,生意做不过天乐坊西面的摊头。现在旺起来,混汤生意不变。搬来徐汇,附近最好的当数天钥桥路白玉兰,五元四个,还要看你运气,一般废品率百分之十。以上全是个人感觉,没有和小杨难过,个把月也得小杨一次,到底还是老家所在。
阿拉在多倫多只好自己包了吃,最近包過一次用皮凍的,吃下來還是不如加清雞湯的。
今天,我就是高瑜
这篇才像是上海自家人写的。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生煎包應該叫作 "生煎饅頭",前者不是正宗上海話。
最好的 "生煎饅頭店" 在陝西北路(南京西路口)第一條弄堂口,就是現在恆隆廣場,它只賣生煎饅頭和餛飩,連店名都沒有,2000年代初拆遷時,這店就沒有了,可見上海在廿一世紀初居然還沒有品牌觀念,當地居民懷念得不得了,什麼小楊生煎,是幾個安徽人弄的,絕對不能相比,現在飯店裡都有生煎了,更是大變樣,生煎是粗點心,現在雪白粉嫩,我這樣老上海老吃客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生煎包應該叫作 "生煎饅頭",前者不是正宗上海話。
最好的 "生煎饅頭店" 在陝西北路(南京西路口)第一條弄堂口,就是現在恆隆廣場,它只賣生煎饅頭和餛飩,連店名都沒有,2000年代初拆遷時,這店就沒有了,可見上海在 ...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4-20 18:18
如果不是怕油水,我每周都想去吃一次。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读大学的时候帮某杂志做翻译,经常从学校坐车到巨鹿路编辑部交稿,几路车已经忘了,只记得车站旁边就有个卖生煎的,每次回去的时候肯定是会买上一客的,一口一包汤,底脆不焦,关键是皮上芝麻又大又香,非常好吃。

梦子能干的。替我家小朋友眼红梦公子。
看了就想吃了,小杨的有点油,一般吃两个就够了,其他的都没吃过,家门口外地人开的小店太难吃了,对了还有锅贴,我更喜欢锅贴.东安路上有一家大王锅贴,很不错,皮薄,汁多不油腻,肉多少都无所谓啦,一口一个,好吃,才两块五一两,今年不知涨价否。
俺滴网站:www.cocophoto.com.cn
主贴里还漏了一个罗春阁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