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周泽雄:美国“汉字叔叔”的中国问题

“你现在是个Super star”。西尔斯的朋友马塞尔对他说。

在中国,62岁的西尔斯先生骤然成为“超级明星”,与他的别称“汉字叔叔”有关,更与一条求助微博有关。今年8月1日,下面这条微博被转发了4万次,相关微博更多达12万条,内容是:



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Richard Sears),网名汉字叔叔,花光积蓄从事了20年不赚钱的汉字研究。目前贫困潦倒,签证到期,被迫离开中国。希望能找到英语教师或者翻译的工作。



这条微博,具有催泪瓦斯的功效,短短十来天,我们模样可爱的西尔斯大叔,就成为了“感动中国俱乐部”中的神奇一员。网络上关于“汉字叔叔”的最新资讯随处可见,媒体也及时跟进,《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知名媒体,迅速作出了深度报道。由于西尔斯先生被天津市出入境管理中心勒令离境的最后期限是8月15日,这个日子遂以一种悲情倒计时的能量,迅即构成各类报道的突出关切。确切地说,此类报道像是一道道连翩而至的“陈情表”,以便说服有关当局,让“汉字叔叔”留在中国。

相关报道的情感攻略是如此明显,执意挽留“汉字叔叔”的意愿是如此浓烈,以至我有理由怀疑,报道是否存在客观性偏差。比如,所有的报道都强调了西尔斯先生当前的经济困境,这固然是一个事实,但同样明显的事实是:西尔斯对记者们热衷于打探生计的提问颇为不适,甚至不无反感;在更多场合,他只是装出一副配合采访的样子,以满足记者撰写言情文字的需求。我们还知道,西尔斯先生并非缺乏赚钱的能力,他早年在硅谷工作时,曾收入不菲。在一次回答中他还提及父母,他说,他的父母从来没有谈论过钱。“我不爱存钱。这些钱如果不是花在学汉语上面,也会花在其他事情上面。”但是,采访者仍然迷恋于扮演一位访贫问苦的爱心人士,并不断对西尔斯的困顿生活加以铺排式描摹:他极度寒酸的临时住处,他那台看上去非常笨重的电脑,他那些胡乱堆在一个瓶子里的药丸,等等。采访者还不忘提及他患有严重心脏病,尽管我们又在别处读到,西尔斯先生具有矫健的泳姿,长期修习瑜珈的经历,也使他拥有出众的身体柔韧性。

总之,围绕“汉字叔叔”生活上的诸般不易,我们以速食方式,吞咽了大量信息,但另一个至少同等重要的内容——“汉字叔叔”的汉字研究到底达到了何种学术高度——却意外地没能获得关注。我们从报道中获悉的西尔斯汉字研究,不是由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学术见解、论证和方法构成,而是被概括为互不联属的一组组统计资料。我一再被告知,他曾雇用一名中国阿姨,用七年时间扫描了《说文解字》、《金文编》、《甲骨文编》和《六书通》上所有的字源;在他叫作“Chinese Etymology(汉字字源)”的网站上,收集编列了96,000余个古代中文字形,你在该网站上输入任何一个汉字,都能得到一幅招贴画般的字形图,类似习见的“百寿图”,只是形态不那么规整。

收集、编排并公开展示如此规模的汉字,对谁都非易事,但倘若展示者无法证明该展示具有内在的学术价值,其中辛勤就只能被称为汗水,而不宜被鉴定为学术成就。完成一幅大型智力拼图也会耗费繁重心力,但它同样不属于学术研究。目前看来,我在“汉字字源”网站上受到的冲击,主要是视觉性的。

西尔斯先生22岁时才发奋钻研汉语,对于试图将一门外来语掌握到学术发现高度的天才来说,22岁似乎太晚了,人类已知的语言天才无一不是神童,何况,西尔斯对汉字的态度也谈不上全力以赴,对物理学的爱好,也牵扯了他相当精力。另外,他如此敏感于汉语的象形特征,恐怕也与自己对该种语言的相对陌生有关。

我不希望遭到误会,好像我对西尔斯先生不够尊敬。不,我想说的是,围绕“汉字叔叔”的真正关键词,应该是“兴趣”,而非媒体喋喋不休的“贫穷”。就西尔斯先生而言,当初选择汉语,多少有点偶然,依他早年的嬉皮士习性,他也完全可能选择古埃及语。因此,那些仅仅因为“汉字叔叔”才对他满心喜爱的人士,也最有可能在对方改叫“埃及语伯伯”时立马变脸。他们喜爱他,更多地是受制于一种民族情感,而西尔斯当年选择汉语,却压根没有取悦中国人的打算。这是一种错认,在错认过程中,我们有可能一面给予对方一个令他大感忸怩的拥抱,一面忽视了对方更为可贵的特质,即:他更愿意过一种追随精神兴趣的生活,无论该种生活在一些人眼里具有何等“贫贱不能移”的苦行僧式联想,他本人对此毫无感触,哪怕他正在吁请网友捐款。对他来说,为精神兴趣而活,既是生活本身,也是报答本身。我对此不仅认可,还充满艳羡,我以为,如果西尔斯先生取得了学术成就,肯定与此种活法有关;即便成就无几,他也没啥失落的,他依旧乐在其中。而那些针对西尔斯赚钱能力的啰嗦提问,则不幸泄露出对此种乐趣的陌生。

最后,祝西尔斯先生好运。

载《东方早报》2012820
一件新鲜事物出来后,记者们不能把准它的脉搏,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情。好在泽雄纠正了关键词,才使广大读者没有被误导。
俺是灭绝师太
我们有可能一面给予对方一个令他大感忸怩的拥抱,一面忽视了对方更为可贵的特质,即:他更愿意过一种追随精神兴趣的生活...
刚刚读了南方周末的有关特写。我感到国人的认读方式的确还停留在——民族自豪感、物质主义和成功学——这些主流而陈旧的文化层面上;毕竟,从文化上说,中国没有经历过五零年代风靡美国的青年亚文化运动洗礼:嬉皮士、摇滚、反战和...
受益当中感到惭愧,更替那些自作多情的记者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