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我们的孩子们——新一代生活和就业状况中美之比较

作者:
新疆老李


新疆老李:我们的孩子们——新一代生活和就业状况中美之比较

今天这个题目比较大,大的都可以做博士论文了。想到这个题目的原因是因为上网看国内的录像。我最近受了一个朋友介绍的影响,对天津电视台的‘非你莫属’上了瘾,连续看了不少集。

中国这几年的‘真人秀’风行,不少是100%从美国搬过去的,比如‘中国好声音’,就是美国‘The Voice’在中国的翻版。据说是美国公司投资在中国挣钱的,连出场音乐都一样。我本人很少看中国此类节目,偶尔在网上看一、两集,但马上就腻味了,能够看下去的不多,但是除了‘非你莫属’之外。

我感觉这个‘非你莫属’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帮助我了解了国内的就业竞争情况,工资收入水准,大学生们的校园和课外生活状况,海归的待遇和欢迎程度,职业场上中国老板们的水平,还有不少国内的新鲜词汇,比如‘打酱油的’形容混日子的就是最近才知道的。‘非你莫属’的主持人张绍刚反应灵敏、除了有个别场次他失去了风度,场面有点失控外,他大都能控制局面。他的归纳总结能力很强,废话比较少,话语基本幽默得当,节目有一定趣味性。当然他有时也主观化和情绪化,引导场面走向的次数太多,留给求职者的空间太小。

通过这个节目,我知道北京现在是年轻人扎堆的城市,还有什么所谓的‘北漂’之说。北京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就已经不少了,还有许多不是北京毕业的学生也奔到这里寻找机会。经济发展是人口移民的主要吸引力,北京这些年来是吸引热钱的地方。在二十多年前,年轻人是奔深圳,后来是浦东,现在北京好像是首选。

北京这些年来的变化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反正让我这个去过北京多次的‘外地人’,现在的‘外国人’,每次都感到新鲜和陌生。说难听的话,这个城市在极度膨胀,房价暴涨,污染严重。但是另一方面,北京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就业机会多,城市面貌在更新,有些人的确能在这里能挣大钱,要不然为什么许多老外都在这里‘漂’着呢。当然,这里人们的收入差异在加大,北京人之间的生活水准可以是天地之别。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这些个‘老’留学生的下一代也开始了他们的就业阶段。

我有时在想,我们这批走出国门的人们如今自己‘混’的如何且另当别论,但是我们的出国是否给自己的孩子们带来了正确的选择呢?或者说,如果他们成长在国内,现在的情况又能如何呢?

我手头没有大样本的资料,只能从身边和国内知道的朋友们的子女作为例子作个比较。

首先,如果没有出国门,咱们这不少人家孩子中的老二、老三等就都不可能有了。中国80年代开始的一胎制,使得这30年中,在中国城市生活的人们基本上没有机会生第二个孩子。当然,少数民族和农村里有所例外,另外同二奶、三奶生的也除外,因为毕竟还是少数。反正在我认识同学和朋友中还没有听说同原配有第二个孩子的,有二婚生第二胎的,一定也有养着二奶、三奶的,但没有听说生孩子的。这可以说俺同学的品行好,也可以说是没有本事,嘿嘿。

从这个角度来看,出国是对了,一个孩子还是太少。当然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但对一个家庭个人的利益来说,起码应该有两个孩子。咱这里的朋友的妹妹有五个孩子,上次见到这五个小家伙真是开心,我们中国人家里能有如此热闹的是凤毛麟角了。其实我老李本人出国也‘挣’了一个儿子,虽然他现在的逆反心理经常让我头痛,但内心里还是开心的。嘿嘿。

其次是生活环境。由父母带到美国的第一代在开始几年是比较艰苦的。因为父母不是上学就是打工,家庭生活水准在美国的平均之下,住着小的出租房,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同学家庭相比,比较寒颤。这批孩子可能大多数都穿过父母从旧衣服店里买来的二手货,吃过学校对低收入家庭孩子提供的免费午餐。

在他们的父母毕业找到工作后,这些孩子,与后来在这里出生的孩子一样,生活水准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中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应该都在所在地区的中等,甚至中等以上。父母相继购买了在比较好学区的住房,而且大多数是独立的‘别墅房’。孩子们开始有机会参加父母安排的钢琴、提琴等乐器的私家课程,学校和社区收费的球类活动。许多家庭请了私人教练教授网球、游泳等体育项目。

国内的这一批孩子生活上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是独生子女,许多还能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怀,是家里的唯一宝贝。他们中的许多同样有机会参加课外乐器和绘画的训练,参加各种学习班和私人家庭授课。

但是在国内城市里长大的孩子,除非有个别有体育天赋被选拔出来的之外,他们能够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的人数很少。许多孩子能接触到的体育活动仅仅局限于学校的体育课,课外几乎没有什么活动。我们这里几乎家家都有篮球、棒球、网球器械,在国内普通人家很少能看到这些。当然,这同国内有限的社区体育活动场所有关系。美国的生活社区里都有充足的免费室外篮球场、足球场和网球场,随时都可以使用,即便是大都市里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踢球的大草坪。

这里要排除国内那批‘富二代’孩子。他们有些甚至能进入给‘外国人’办的私立学校,接受和国外一样的英文教育,生活和学习环境不亚于国外。他们在毕业后都进入国外大学,镀了金后并不希望在国外生活,因为在国内生活的更加安定和舒适。这样的学生我在这里见到过,但同学和朋友中还没有,因为我的‘大款’同学很少。

但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子女生活环境在美国应该胜过中国一筹。

第三是教育。在中国孩子接受12年的基础教育要比在美国辛苦的多。不断地考试,想方设法进入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使得在中国长大的孩子承受极大的压力。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大陆的孩子们几乎没有自己的空余时间,很多中学甚至有‘晚自习’,实际上每个学生都要求参加,一直搞到晚上10点钟。

这里的孩子同国内相比是天壤之别。虽然有SAT考试的要求,有些家长送孩子参加课外复习班,但在学习和复习考试上花的时间同国内不能相提并论。所以大陆来的父母经常说这里的孩子‘真舒服’,没有那种升学压力。

应该说国内孩子的基础教育要比美国孩子扎实,虽然创造性和思维开阔程度可能赶不上这里。知道几个从国内高年级才来这里的孩子,都说这里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太容易,只有英文要下功夫。国内来的班级中等生,可以在这里成为数学头几名。平心而论,这里长大的孩子要比国内孩子在数理化做的练习题要少很多很多。是福是愁,自有公断。

即便如此,华人子女在美国教育上仍然是优秀移民,水准高出平均水平很多。加州亚裔比例是不到14%,但加州的最好的9所UC公立大学中亚裔学生的比例平均在40%以上。美国常青藤等名校中的华裔学生比例都大大超过了华人在美国的平均数。

当然,美国的教育有不少问题。学生的选择机会太多,使得一些学生到了大学后长时间定不下专业,或者换多个专业,迟迟不能毕业。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玩计算机游戏成瘾,还有完不成学业的。华人子女这样的虽然不多,但我就知道几位。

中国的大学教育问题就更多了。教育在中国成为商业,许多学校是以赚钱为目的,就连许多正派大学也是如此。中国的大学教育我认为赶不上美国,学校的淘汰率很低,只要入学基本上都能够毕业。

国内教育的另外一个失败是很多学生不喜欢和不从事自己的所学专业。在‘非你莫属’的节目中,有大批的毕业生是工程、法律、甚至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可是出来后要改行,真让人费解。原因可能是多种的,不排除国内孩子上学专业往往是父母和老师推荐的,不是自己的爱好,而且一旦入学,改变专业很难。二是学校挂羊头卖狗肉,学生根本没有学到真才实学,混出来的学位不顶事,毕业后根本不知道干什么。

我们这里毕业的华裔学生几乎都是在从事自己的所学专业。虽然他们没有学习那么多的数理化,但没有感觉到他们在职场上是弱者,即便是在华尔街上拼搏的孩子们。这也让我自问:孩子们是否应该都要求做那么多的数学练习题?穷折腾那么多的精力实际上用处很少。

还有应该是文化方面的问题了。这里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欢欢喜喜地干起蓝领技工的职业,根本没有什么职业低下的感觉,人们对他们也非常尊重。可是国内专科毕业的都在花钱来个‘本科’毕业,继续让那些乱七八糟的学校拨层皮,实际上毕业后这个学历没有什么帮助。

最后讨论一点收入情况。中美两国的消费水平不一样,尽管这几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物价飞涨,但基本生活用品,如果不是国外的名牌,还是要比美国便宜一些。

我这里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从‘非你莫属’和朋友、同学孩子在北京的就业情况估计,在头几年工资大约为3-4千人民币。比较好的可以在5-6千,这个范围大都是专业比较好(计算机),学校好、或者是国企单位。也有个别接近一万元的,一个是北航计算机专业硕士在外企工作,还有一位是中国传播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从事时装杂志的编辑工作。

如果是3-4千元的收入,还需要租房的话,在一线城市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5-6千还过得去,上万元就比较轻松了。但是,在这个收入范围内,买房都非常有困难。这几年,北京和上海的房价高涨,租金提升很快,这对于在那里没有自己房屋的人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所以现在经常可以看到有‘北漂’青年不得已转移到别的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报道。

在二线和三线城市里大学毕业生的收入要低多了,新疆的情况是一、两千元钱。当然,国内的收入不仅仅要看工作,还有许多其它住房、午餐、奖金等方面的补助。另外,如果有了一官半职,许多花费是不用掏腰包的,甚至可以有外快。所以国内这些年的公务员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从长远来看,福利很好,还有权势,非常吸引人。

据我的小样本观察,国内许多年轻人,即便毕业后,仍然需要父母在经济上的帮助,成为‘月光族’和‘啃老族’。这一方面是他们的工资低,他们需要的生活方式同收入相比差别太大。另一方面是他们的收入的确不敌物价和城市生活水准的上涨,在中国请客吃饭随随便便一顿就可以是年轻人一个月的工资。

即便是考虑到中美之间物价的差异,在美国就业的年轻人的生活水准还是要比中国高得多。在我知道的华人子弟中,除非极少没有工作的外,大都在主流社会中就业。

文科学生要困难一些,但只要有工作,也应该有3-4万年收入。这样的收入养自己完全没有问题,绝对不会当‘啃老族’。

计算机和工科毕业的华裔学生一般开始都能拿到年薪5-6万。如果没有学生贷款要还的话,生活绰绰有余。这个水平的华人子弟比例很高。

华人子弟中有相当一批人从名校毕业后从事金融和商业工作,他们的年收入都在6位数以上,当然工作强度也是非常繁重。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就更不用发愁了,因为他们的职业已经确定他们一定是高收入阶层。法学院毕业的学生如果从事政府工作收入不太高,但是早九晚五,而且政府可以免除大部分法学院花费的学费 (可以是1-20万美金),保险稳定。在私人律师事务所工作强度大,但工资比较高。

说到这里了,我的结论是新一代如果在中国没有一个‘好爸爸’,或者没有‘大志’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的话,在美国生活还是比较容易。我们美国的孩子们生活、学习、工作在这里没有‘吃亏’。

但是为什么这些年大批的新一代留学生最后选择回国了呢?有些人是要干‘一番事业’的人,因为中国是在一个在经济上蓬勃向上的阶段,创业和发财的机会应该要比制度和规则比较健全,经济发展缓慢的西方社会相比来得多。另外是‘水土不服’,几年学习中吃住玩都是同华人在一起,根本没有融入这个社会,最后只能回国找机会。

在‘非你莫属’的节目中,我观察到很多出国的新一代往往是在国内上不了好大学,或靠着有钱的父母,或靠家里的省吃俭用,在国外几年的学习后,连当地语言都说不顺当。他们这些人在当地很难找到主流社会上的工作,这是他们回国的主要原因。我到现在还不能理解这些孩子在花费了父母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民币后,为什么要在国内从事每月4,000元人民币的工作?这种投入和产出是完全不对称和不合情理。当然,回到国内生存比较容易,即便是没有收入了,长辈会接济帮助。实在不行了,住到父母家里就吃喝住都解决了。在国外要单枪匹马,没有工作就没有了一切,没有能够依靠的脊梁骨。

从看张绍刚的‘非你莫属’,看到了国内年轻人的职业追求和生活方式,从而想起了我们下一代在这里的生活状况。想总结和对比一下,但没有统计资料,只能从自己接触到的孩子们的现状来概括一下了。

管窥之言,一定片面,准备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