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美国大兵“阵亡”统计标准

——看《一名美国大兵要阵亡,是很不容易的》

   下文来自网络,据说是来自人民网。现代是一个分析的时代,所谓分析,就是不含混、不模糊,就是概念与概念之间、事情与事情之间、定性与定性之间,彼此边界一清二楚,就是清楚明白加上简单好操作,就是清晰到没有丝毫主观因素加入,纯粹到客观实然。分析性思维下做事看问题,首先就是要给对象下清晰定义,概念明确;其次分类标准单一,查阅者一目了然;第三是统计具体详实,第四是档案管理归类有序、干燥保质和与时永存。

   下面是美国大兵明确清晰“阵亡”概念,划分死亡的分类标准。第一次见到划分如此深入具体,令人叹服。难怪网上有人跟帖说,“我朝小吏,喝酒喝死可算是因公殉职。”这表明中国人分类统计从性质到数量都很不严肃,尤其是上级领导因素和意识形态宣传因素加入而失去客观性,因而失去效度、区分度和信度。结果是评出来的“先进”、“烈士”、“模范”称谓一大堆,性质不纯,意图串味,经不起时间和数字的考验,最终失去严肃性,根本没有感召力。



    下边举例文字,值得学习。最后一段是主观评价,属于价值范畴,不属于分析。


       一名美国大兵要“阵亡”,是很不容易的,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算“阵亡”:

       一是必须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当场毙命,如果还剩一口气被拖上担架,即使旋即咽气,也记入“其它原因死亡”。有个例子是越战时游击队火箭筒击中美军一座脱衣舞厅,里面50多名美军非死即伤。而美军公布的阵亡名单里找不到这些人。理由是当时他们正在“欣赏艺术”,并非处在战斗状态。

       二是必须有确凿证据证明此人是被敌方命中因而丧命,否则记入“事故死亡”。比较著名的例子是美第8军军长沃尔顿沃克中将,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阶段,沃克在美军混乱的大溃败中死亡。朝鲜人民军称其被游击队伏击击毙,美军则称其因躲避炮弹致乘坐吉普车跌入深沟(一说撞车)摔死,故美军战史上的正式死因只注明:车祸。

       三是死者的尸体必须被其战友发现,起码面部可供辨认,并有效收集了死者的身份标牌。换言之,如果你被敌人的炮弹打的稀烂,或者你的身份牌飞出去挂在了一只狗的脖子上,或者你的尸体跌入一个粪坑而无人愿意下去捞你辨认,你将被记入“失踪”。

       四是死者必须死在战地。如果你中枪中炮负伤急救,但是却被直升机接到战区外(比如日本)抢救无效死亡。抱歉,你算“韩战以外地区死亡者”。

       五是战机必须在空中被敌机打爆,同时飞行员一并被炸死才能确保“阵亡”。如果飞行员在空战被击中昏迷、飞机却是后来才坠毁的,抱歉,这种死亡也可能叫“机械故障”。

       因为有如此苛刻的条件,一名美军要想“阵亡”尤其是“阵亡在朝鲜战争中”真的很不容易。于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率一直很低,美军的作战飞机、坦克、战损率也很低,以至于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所谓的“因事故自行坠落的”战机是被击落的3倍、其它杂七杂八死亡人数的快赶上作战阵亡的人数。这可以说充分反映了美军的强大实力、对人权的重视和统计学上的分类细致。当然,也可能反映出其它的一些理念。(凯迪)
美国确认长津湖战役被歼北极熊团指挥官62年前阵亡

2013年4月10日,美国国防部通过对2004年在朝鲜发掘出的美军遗骸进行DNA鉴定和牙齿鉴别等,最终确认其中一具遗骸为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的唐·费斯中校。他是在长津湖之战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的第31团级战斗队的实际指挥官,中国战史称他被击毙,而美方一直认为他是失踪。费斯中校曾被授予国会荣誉勋章。






1950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80师在朝鲜新兴里附近围困了美国陆军第七步兵师第31团级战斗队,该团又称“北极熊团”,曾于“十月革命”后入侵过苏维埃俄国的西伯利亚地区,故得此名,官兵多参加过二战,有着丰富的战场应变能力。进驻新兴里地区之前,该团配属第32团1营、师属野战炮兵第57营以及1个重迫击炮连、1个高射机枪连,编组成团级战斗队,共3288人。

战斗中,志愿军部队遭遇9座独立房屋火力点的顽强抵抗。两个战斗小组前进至美军第一座房屋的射击死角,将一颗颗手榴弹从窗口扔进去,并用机枪向屋内猛烈扫射。当志愿军战士将9座房屋逐个攻克后,发现这里就是美军31团指挥所。美方称,当时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误认为接近的志愿军士兵是美军,向他们喊话,结果第一个阵亡。


费斯中校在团长被击毙后继任指挥官,他以坦克围成环形防御圈,辅以密集的步兵火力,并召唤运输机空投下大量粮弹补给。美军用近距离支援飞机猛烈攻击志愿军阵地,破坏80师的进攻准备,还向下碣隅里美军请求支援,得到32团一个营北上支援。

此时,志愿军80师减员已达33%,部队除干粮和冰雪外,连日没吃过一顿热饭,弹药也仅补充了少量手榴弹和子弹,就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志愿军部队一面打退北援之敌,一面向新兴里发起第二次攻击。经过一天激战,由于火力上差距太大,未能迅速攻占美军阵地。美32团1营在志愿军240团主力打击下,以4辆坦克引导赶到新兴里,弃尸300余具、丢弃榴弹炮4门后也未能解除志愿军的包围。志愿军80师遂以4个团对31团形成严密包围。

30日,80师和81师对被围困的31团阵地再次发起猛烈攻击,激战整夜,最终仍未攻下。由于我军火力上与美军差距太大,甚至有一个连为攻下美军三座独立房屋阵亡至仅剩1人。

1950年12月1日,在外援无望即将被歼的情况下,指挥官费斯中校率部以10辆坦克为先导,40余架飞机作掩护,于13时开始沿公路向南突围。志愿军第27军立即展开拦阻追击作战。242团猛烈扫射突围之敌,并炸毁公路上的桥梁,将敌人拦截于1221高地前。其它各团则依托公路东侧的有利地形,从美军队形的侧面、正面和后尾实施冲击。到最后,志愿军越过山岭,冲下公路,与美军展开混战。双方士兵漫山遍野地战斗和对射,前来支援的美军飞机根本分不清敌我,只好对远处的志愿军增援部队进行遮断射击。

美国陆军31团级战斗群在这场战斗最终有1000人左右逃脱(含伤员),根据志愿军记录,费斯中校在最后的抵抗中阵亡,我军缴获了美31团团旗,逃脱的敌军已失去组织。因此我方按照国内战争中的习惯,宣称31团已被全歼。而美军则认为当时31团有一个营留在后方未参加战斗,因此31团不能算被全歼。尽管31团逃回人员作证称费斯中校于12月1日在战斗中中弹受伤,一天后死亡,但由于他的尸体被抛弃,美国仍然将他列为“失踪”。

直到2004年,美国从朝鲜发掘运回一批美军尸骸,随后对这批尸骸进行了漫长的鉴别。至今,终于辨认出在已经在朝鲜死亡62年的费斯中校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也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阵亡比列过高会影响军队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