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118
- 帖子
- 5736
- 精华
- 6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6-1-6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8:4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互联网诸侯割据时代
美国政府与硅谷的纠葛开启互联网诸侯割据时代
美国《连线》(Wired)杂志专栏作家史蒂芬•列维(Steven Levy)1月7日发表文章,题为“How the NSA Almost Killed the Internet”。本文由腾讯科技Kathy编译。
硝烟初起
2013年6月6日,《华盛顿邮报》的记者给苹果、Facebook、谷歌、雅虎等互联网公司的宣传部门打去了电话。之前一天,英国报纸《卫报》刊发一则报道震惊了美国人:电信巨头Verizon自愿向美国国安局提交了一个数据库,里面含有经过该公司网络拨打的每一通电话。
写这则报道的是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爆料内容则来自一名29岁的IT顾问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后者已经带着数十万份记录着国安局秘密项目详情的文件离开了美国。
《华盛顿邮报》记者巴顿•格尔曼(Barton Gellman)也接洽了斯诺登,现在,他要把这个故事延伸到硅谷。格尔曼想成为第一个揭露国安局绝密项目“棱镜”(Prism)的人。
斯诺登掌握的文件显示,一些互联网公司授权给国安局和联邦调查局,让他们直接访问自己的服务器,并获取其中的音频、视频、照片、电子邮件和文档。
政府力劝格尔曼不要披露这些科技公司的名字,但格尔曼认为这非常重要。“披露这些公司的名字,会让美国人切身感受到此事的严重性。”他说。
所以,6月6日,《华盛顿邮报》的一组记者打电话联系这些科技公司,请他们对此事发表评论。
一场威胁到行业根基的连锁反应就此拉开序幕。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这个话题一直在新闻中高居头条,而且也是高科技界的主要话题。
多年以来,这些科技公司的关键政策问题,就是在维护用户的隐私vs基于用户个人资料为他们提供更好服务之间把握微妙的平衡。虽然有些争议,也存在法律灰色地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公司还是取得了大致的平衡,他们也因此得以继续发展壮大。
在接到《华盛顿邮报》记者电话的那一瞬间,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高科技界被抛到了一个战场上,这件事可不是Facebook过度分享信息、Gmail中的广告太诡异那么简单。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为了互联网的前途,这些高科技公司将不得不跟美国政府开战。
措手不及
但首先,他们必须要确定如何回复《华盛顿邮报》。“我们有90分钟的时间作出回应。”Facebook安全负责人乔•沙利文(Joe Sullivan)说。
该公司从来没有人听说过棱镜项目。Facebook和其他公司让国安局直接访问他们的服务器并获得大量信息的说法,似乎纯属子虚乌有。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大吃一惊之余,问高管们者是否有这种事。他们都回答说“没有”。
与此同时,谷歌、苹果和微软也同样被这件事搅得惊慌失措。“我们在公司上下打听:是否存在任何偷偷摸摸获取信息的做法。”谷歌首席法律顾问肯特•沃克(Kent Walker)说,“答案都是没有。”
无论如何,《华盛顿邮报》在那天刊发了棱镜项目的报道。《卫报》也在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刊发了类似的内容。
国安局有一个幻灯片文件,共有41张图片,读者可以看到泄露的几张图片。其中一张列出了跟该计划有关的科技公司,以及他们在这个项目上充分合作的最早日期:最先是微软,2007年9月,然后是雅虎,2008年。接下来是谷歌和Facebook,2009年。最后是苹果,2012年10月。
幻灯片使用了每个公司的标志。看上去就像一个销售队伍在展示自己成功签下的一系列客户。
就在此前一天,公众已获悉,Verizon(可能还有其他电话公司)已经向政府提交了所有的通话记录。现在,同样的事情似乎又发生在了电子邮件、搜索历史,甚至Instagram图片上。
百口莫辩
这些科技公司发了律师函,否认他们授权让美国政府直接访问自己的客户数据。但复杂的地方在于,他们确实参与了(往往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一个政府项目:如果一个秘密法庭命令他们提供数据,他们就会照办。
而且这些公司还不能谈论这些细节,一则是因为法律禁止他们全面披露这些情况,二则是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这个项目的运作细节。
所以这些科技公司否认参与棱镜项目的表态,被大家视为了公关手法。
他们几乎没有时间来确定如何予以置评,奥巴马总统就介入此事了。虽然奥巴马含蓄地证实了这个项目的存在(并谴责泄漏它的行径),他说,“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监听活动的对象,不包括美国公民以及任何居住在美国的人。”
这个说法可能让一些美国人感到安慰,但对高科技行业却没有任何帮助。苹果、Facebook、微软和雅虎的大多数用户都不是美国公民。现在外国用户以及外国监管机构(比如欧盟的监管机构)开始觉得,使用美国的服务就相当于是直接向美国国安局提供数据了。
这些科技巨头花费了多年时间来培养用户信任,而现在,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可能就此蒸发——他们似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法律堵住了他们的嘴,让他们无法提供全面的背景。
即使是最有力的否认——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发表的文章“What the …”,也没有平息大家的怀疑。
怎么可能呢?国安局的幻灯片已经清清楚楚地显示了,他们只要轻轻一点鼠标,任何人的个人信息就一览无余击。
德拉蒙德当月晚些时候在《卫报》网站回答读者提问时,人们的问题充满了敌意:
“这个活动是不是你们跟国安局沆瀣一气的事情曝光之后,专门搞来挽回面子的吧?”
“如果谷歌正在跟我们说谎,我们要怎样才能分辨出来呢?”
“我们曾信任了你们十年,现在不会了,谷歌。”
“我停用谷歌邮件服务了。”
谷歌在这次活动上的遭遇被其他科技公司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们每发一次言,似乎都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一名技术高管表示。“大家就是不信我们的话。”
“政府没法再把精灵召回瓶子里去了。”Facebook的全球联络主管迈克尔•巴克利(Michael Buckley)说。“我们确实可以发布各种声明或统计数据,但问题是,随着政府监听活动的陆续曝光,会有人相信我们吗?”
在2013年9月的一个科技大会上,Facebook的扎克伯格表达了他对“棱镜”项目的反感。“美国政府捅了篓子。”他说。
但政府这些行动(以及斯诺登曝光这件事)带来的不良后果,却落在了扎克伯格、拉里•佩奇、蒂姆•库克、玛丽莎•梅耶、史蒂夫•鲍尔默这些人的头上,落在了科技公司的员工以及投资者头上,但凡这些公司的服务器里存有用户的数据。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Steven-Levy/2014_01_22_200871_s.shtml |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