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 “沈崇事件”的真相如何?

本帖最后由 菜籽 于 2014-6-20 22:23 编辑

真实还原民国史上美军性侵中国女大学生的沈崇事件- 中国历史...


本文来源:《学习时报》2011年6月27日第12版,作者:丁磐石,原题:《我对“沈崇事件”的见闻》


1946年12月24日阴冷的圣诞节前夕,北平市政府宴请驻平美军人员,醉醺醺的美国大兵酒后遂出外胡闹。那天晚上,北京大学还不满19岁的女生沈崇,去王府井南口的东长安街的平安电影院看电影《民族至上》,散场后正在大街上行走时,突然被两名美国大兵挟住,拖到邻近的东单广场的小树林的雪地上强奸。沈崇奋力反抗,高声呼喊。过路的工人孟昭杰闻声前来救助未成,便跑到邻近的警察分局报警。警察很快来到肇事地点时,两个美国兵之一已经逃走,另一个被带走,沈崇被送往医院检查。后来查明,被抓住的美国兵是美海军陆战队伍长威廉付皮尔逊,主凶、逃跑的是下士华伦伦普理查。



沈崇受辱后的第三天,北大女学生会主席刘俊英和北大几位同学专门去沈崇借住的表姐家,一是慰问沈崇,二是澄清官方对沈崇的诽谤。沈崇的表姐说:“沈崇是福建福州人,出生于1928年,是名门之后,大家闺秀。她的曾祖父是晚清的封疆大吏,曾任江西巡抚后又接替左宗棠任总理船政大臣多年,造了很多当时很先进的舰艇,工作成绩卓著。沈崇的父亲是上海交大毕业后留学美国的桥梁工程专家,现任交通部次长(即副部长)。沈崇的母亲也出身于书香门第,是著名的翻译家、曾任北大教授的林纾(字琴南)之女。”


我当时是历史系学生,也到图书馆作了查证。我看了作为“二十五史”之一的《清史稿》,也得知沈崇曾祖父沈葆桢的传记,记载沈葆桢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数上书论兵事,为文宗(咸丰帝)所知”。该书还记载有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沈崇的祖父是举人,叔祖父也曾任贵州巡抚。凡此种种,都一再证明沈崇是出身于仕宦之家、书香门第,这样的姑娘怎么会受人唆使去干诱奸美军那种很下贱卑污之事?




12月27日,北大同学就开会决定发表《告全国同学书》,抗议美军暴行,提出了三项要求:严惩施暴美军;驻华美军当局应公开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任何非法事件;美军应立即撤出中国。大会决定12月30日罢课一天,并成立“北大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筹备会”,负责处理有关事宜。


燕大新闻系的石美浩去访问了自己的同乡沈崇的表姐夫妇和沈崇本人,写了《沈崇女士访问记》。文章说,1947年元旦早晨九时,“记者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跨进了沈小姐现在住着的杨公馆。这是十分难得的访问。假如不是记者与杨府熟悉的话,这个访问怕是不可能的事”。因为那两天杨府已被包围监视。美浩遂请杨太太的外甥、他的老友来到胡同口等候,这样他才进了杨府,了解到更多的情况。


美浩见到沈崇,说她脸色很苍白,但态度镇静严肃,穿的是蓝布旗袍,绒布鞋,毫无奢侈浮华之气。


这篇访问记很快在《燕京新闻》上发表了。《燕京新闻》很受大学生欢迎,天津《大公报》等报纸也立即转载。我记得,北京的美国军事法庭虽判处那个主凶五年徒刑,但第二年竟宣布那个美国兵“无罪释放”。



时光如梭,转眼此事已过去了60余年。沧海桑田,时势人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沈崇受辱后即回到上海。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入学上海复旦大学外语系,改名为沈峻。她在上海的工部局女子中学时就有很好的英文根底,在复旦大学改学了俄文,毕业后即分配到在北京的外文出版社工作,因此她很胜任工作。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她与著名的漫画家丁聪结婚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发生,沈峻怀有一子之时,丁聪却被打成“右派”,先后发配到“北大荒”和另几个农场劳动多年,沈峻因此而在后来的家庭生活上更多有困难,但她还是把独子抚养成人。现这孩子已留学美国,学有所成。另一方面,她在工作上则十分尽职尽责,尤其在培养青年编辑人员中成绩更为显著,这样她被吸收成为共产党员。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职称制度了,她即被评为高级编辑。到80年代末,她年已六旬,应该退休了,但出版社还让她留下做好培养年轻编辑的工作。现今丁聪已经病故,愿年已耄耋的沈峻能很好地颐养天年。


(2011年第4期《书屋》丁磐石)

本帖最后由 菜籽 于 2014-6-20 22:23 编辑

首先看到的上述文章,尤其是与林琴南的关系引发了我的兴趣。但是接下来找到的不同文章,让这个问题扑朔迷离起来。下一篇就是与当年谢泳的质疑,属于同一口径的:

沈崇强奸案真相

http://bbs.tiexue.net/post_4566121_1.html
日前从网上看到漫画家丁聪先生以93岁高龄去世,不禁想起以前在〈读书〉杂志中看到老先生笔下栩栩如生的漫画形象。据亲友好回忆,丁聪先生是一个淡泊、低调的人,57年陷入没顶之灾,文革中又历尽沧桑,却还能保持豁达、幽默、开朗的心态画他的漫画,实在很难得。文中还提及“丁聪去世后,夫人沈峻写了一封信揣在他的胸前,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做最后的告别。”
由沈峻两字,我不禁联想起以前看到过丁聪夫人是沈崇的说法。沈崇女士的芳名我是在太祖选集第四卷的注释中第一次看到的,大意是“1946年12月24日夜八时左右,北京大学女生沈崇准备到平安影院去看电影。当她由王府井走到东长安街时,突然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伍长威廉斯.皮尔逊和下士普利查德架到东单广场,遭到皮尔逊强奸。”

我还记得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诸如“文革后据党内披露,沈崇事件是一宗政治计谋。沈崇为中共地下党员,奉命色诱美军,然后制造强奸事件以打击美军和国民党”;“沈崇在解放后进入外文出版社工作,已婚,不少七、八十岁左右的文人名流都知道其人。”;“沈崇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批斗时承认,她未遭美军强奸,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党的事业。”等说法。




为此,查了查〈维琪百科〉上关于沈崇事件的介绍:“根据国外媒体的报导,沈崇后来嫁给画家丁聪为妻,1990年代,沈崇移民美国,对外澄清这次强奸事件乃子虚乌有,并未遭到美军强奸。”

我在网上又钩了下,看到一篇文字[1] 中提到:“〈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丁聪住在我家前院,……终于有一天,我见到小丁叔叔的女朋友。父亲带我去西单长安大戏院看京戏,李少春的〈野猪林〉。小丁叔叔带来女朋友,比他个子高,穿一件薄呢短大衣,清秀大方,见了父亲一口吴侬软语。这位上海小姐姓沈名峻,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国务院外文局工作……一直到了80年代,小丁叔叔和沈阿姨仍是父亲家的常客。那时候我有了继母张敏玉,我们叫她张姨。张姨对我说:“你的沈阿姨,就是‘沈崇事件’那个北大女学生。崇山峻岭,把‘沈崇’改成‘沈峻’了!”上文录自胡小胡先生的博客。他的父亲胡考是丁聪的同事,母亲戈扬是〈新观察〉的主编,上述说法应该是可信的。
我还在网上钩到一篇短文[2],文中提及:“丁聪与郁风是几十年玩在一起的好朋友。由于丁聪年事已高,听力不便,昨日,其妻沈崇代替丁聪接受了记者采访。”
由此可见,美军强奸北大女生事件中的女主角沈崇女士即丁聪夫人沈峻是无疑的了。那么,沈崇女士是否真“奉命色诱美军,然后制造强奸事件以打击美军和国民党”呢?
于是,我继续在网上搜索,又钩到一篇文字介绍了原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聂绀弩的回忆:“红卫兵审查沈崇时,她坦承自己扯下弥天大谎。 当年中共地下党指示她色诱美军士兵皮尔逊,实际上她并未失身。她承认:制造这一假案是为了‘积极打击美国,孤立国民党’。” [3]

而且,网上还有一篇谢泳先生的演讲[4]提到:“据现在美国的周启博先生(历史学家周一良的公子)介绍,当时沈崇案由军事法庭审理,案卷存军方档案库。因涉外国公民,管外交的国务院也有相同的一套案卷。他从国家档案馆取得国务院这套案卷的复制件,全部为英文记录,共150张。最初对皮尔逊的控罪共有五项:1、强奸;2、企图强奸而攻击;3、自愿性行为;4、有害秩序和记律的行为;5、可能损害士气风纪的不道德行为。……军事法庭最后认定,根据事实和上述法律,对控罪1及其说明的调查结果和下令审判的机关的相关决定,予以撤销。根据对控罪2和控罪4的调查结果,对法庭判决和下令审判的机关的相关决定,予以撤销。总军法官认为,下令审判的机关根据以上陈述和建议采取的司法程式和行动是合法的。这个陈述和建议后来得到了海军部长苏利文的批准。”
双方各执其词,要搞清楚,非要收集大量材料,编本书也完全做得到!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02/12/content_1319756.htm

在沈崇案后几十年,沈崇的归宿也成了一个谜。艾群在书中列举了常见的三种版本,包括被宋美龄收为义女,以及虚无缥缈的“出家说”,但都引自非学术的《民国司法黑幕》、《续民国大案》一类书籍,未免失之草率。作者在写这本书时或许还没有看到,2011年4月《书屋》上有丁磐石的文章,说沈崇后来“改名为沈峻”,“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她与著名的漫画家丁聪结婚了”,至今依然在世。对于沈崇案的那些疑点,或许只有当事人的亲自言说,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沈崇事件"真相 (平装)

  

艾群

  
  

>

  
  

产品描述

  

内容简介
《"沈崇事件"真相》内容简介:1946年12月24日晚,在北平东单发生驻华美军海军陆战队伍长皮尔逊强奸中国女学生沈崇的案件,史称“沈崇事件”。…
编辑推荐
《"沈崇事件"真相》是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艾群,高级记者,一级警监,1945年生于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4年参与创办公安部人民公安报,1990年任人民公安报副总编辑,1999年任公安部群众出版社总编辑,2005年退休,2006年至今任《中国财富》杂志记者。…
目录
序 “沈崇事件”的三种版本 第一章 平安夜究竟发生了什么灯红酒绿王府井 夜幕下的罪行 目击者清晰见证…
序言
“沈崇事件”的三种版本 20世纪40年代在北平发生的一起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强奸北京大学女生的案件,史称“沈崇事件”。…
后记
挚友艾群新作《“沈崇事件”真相》即将付梓,该事件发生距今的岁月大约相当于我的年龄,对于那个夜晚我知之甚少。…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从1946年2月至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先后担任北平市警察局长的是陈焯、汤永咸、杨清植和徐澍(代理局长),其间任职时间最长的是汤永咸,从1946年4月至1948年7月计两年零三个月。…

产品详情

发行人: 中共党史出版社
发布日期: 2011年12月17日
语言: 简体中文
发货重量: 481 g
页数: 284 页



第十五章 当事人的故事
耄耋之年又一搏
彪炳青史李炳泉
运筹帷幄袁永熙
第十六章 沈崇的归宿
第一夫人干女儿
削发为尼南山寺
颐养天年吐真言
第十七章 美国务院解密档案记载了什么
皮尔逊案卷
复核意见悍然歪曲事实
复核意见与证人证词相悖
复核意见违背事实
检察官驳斥无罪辩护
第十八章 《皮尔逊案卷》:法庭调查
后记

参考与征引的著作、资料及文章等目录
序言
“沈崇事件”的三种版本
20世纪40年代在北平发生的一起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强奸北京大学女生的案件,史称“沈崇事件”。
该案一经媒体披露,即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规模学生抗议活动,其影响无异于一次强烈的社会地震,最终导致美军撤离中国并中断军援;同时,由此为发端的蒋管区学生运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形成毛泽东所称道的“第二条战线”。
当时的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谈到“沈崇事件”的作用时这样说:
“12月24日,北平发生了一起据称是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人员强奸了一名中国姑娘的事件。这起事件起了把中国反美情绪聚集于一个焦点的作用,全国大中学校学生组织了示威游行,要求惩办肇事的海军陆战队人员并把美军从中国撤出去。虽然这些示威活动无疑有共产党的插手和鼓励,但有迹象表明,示威也是间接针对国民政府的,而且是普遍反对国民党的不满情绪的一个信号。这些示威成了对国民党不满情绪的宣泄口,在性质上反政府的成分是可能和反美的成分相等。这些示威适足以表明遍及全国的不安,也表明有利用其他事件煽起普遍反美情绪的危险。这一事件发生前不久,我曾告知国民党宣传部长。在中国国内反国民政府情绪的广泛一致性看来似乎正在发展,虽然由于共产党的反美宣传,这种情绪的锋芒这次主要是指向美国,但是国民政府应该料想到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情绪就要转到直接反政府的方向上。”
“沈崇事件”给中国现代史带来的影响超乎人们想象。由它派生的“第二条战线”与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相配合,成为推翻蒋介石集团大陆统治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国民党方面的说法是:“沈崇事件”引发的抗议运动导致美国被迫从中国撤军,减少并中断对国民党的军援,给国民党军队造成致命的伤害。他们给出的生动例子有:1947年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第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原因之_是由于美国中断军援,使完全美式装备的整编第74师断绝弹药补充,仅三天便打得弹药告罄;1948年傅作义以和平方式交出北平,原因之_也是由于美国中断军援,致使其所部20万军队的美式装备失去弹药补充,枪膛无子弹炮膛无炮弹。
由于“沈崇事件”发生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生死对决的关键时刻,事件的导向对于双方来说都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国共双方以至其他政治势力在这个事件上的角力,就呈现出不遗余力和锱铢必较的状态;“沈崇事件”对各方造成的影响也令各方刻骨铭心永志难忘。关系各方都竭力对事实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这就使“沈崇事件”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质疑和讹传,波诡云谲是它的演绎形式,扑朔迷离是它的流传特征。
一个甲子以来,关于“沈崇事件”的不同说法宛若夏季夜空的流萤,倏乎明灭,时隐时现;重重疑点刺激着关注者的敏感神经,层层疑云开掘着研究者的想象空间。
概括起来,对于“沈崇事件”的说法有三种版本,即“强奸版”、“顺奸版”和“诱奸版”。
第一种版本:“强奸版”
1946年12月24日晚,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加强第一师第五团伍长皮尔逊、下士普利查德二人,在平安电影院门前劫持一名中国青年妇女并拖至对面东单练兵场内,由皮尔逊实施强奸,事后查明被害人为北京大学先修班女生沈崇,其家庭背景为:祖父系清朝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父亲是国民政府交通部处长沈劭。事后由美军当局组成军事法庭开庭审理,以“强奸已遂罪”,判处皮尔逊“15年有期徒刑(服苦役),不给工资和津贴,并不光荣地开除其美国海军军籍。”
这是一种主流说法,坚持这一说法的有毛泽东。他在《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47年2月1日)一文中写道:“蒋介石区域的伟大的人民运动发展起来了。去年十一月三十日因国民党压迫摊贩而引起的上海市民骚动和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因美军强奸中国女学生而引起的北平学生运动,标志着蒋管区人民斗争的新高涨。由北平开始的学生运动,已向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参加人数达数十万,超过‘—二九’抗日学生运动的规模。”
坚持这一说法的还有大陆官方于1991年发布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其中说:“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殖民统治,使中国人民备受凌辱,毫无人格尊严可言。那时,外国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治外法权’。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美国士兵皮尔逊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的暴行,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但是,罪犯却由美国单方面处理,被宣布无罪释放。列强在中国设立的‘租界’,拥有行政、立法、司法、警察和财政大权,成为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之外的‘国中之国’。1885年,外国侵略者甚至在上海法租界公园门口公然竖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肆无忌惮地侮辱中国人的人格。”
第二种版本:“顺奸版”
1947年1月22日,美军事法庭宣布以“强奸已遂罪”判处皮尔逊15年有期徒刑(服苦役),并开除军籍之后,呈送美海军部审核批准。6月17日美联社报道:美国军事法庭总检察长宣布:所控罪状不能成立,俟由海军部长核准后该被告即可恢复原职。8月12日,美海军部长福莱斯特正式宣布:该案证据不足,原判决无效井恢复其职务。
早在“沈崇事件”发生之际,美联社就刊登这样的报道:“被强奸之少女自谓系被两酒醉美兵带至城中商业区一马球场上,其中美兵~名曾行奸三次……被控犯强奸罪之两美兵自言系于街上遇该女向其招呼,并云:‘如肯出美金五元,即可陪赴旅馆’,美兵云身边只有三元,但该女仍随美兵至马球场。惟其中美兵一名,当即离去,该美兵亦承认曾与该女发生关系,惟坚称并未使用暴力云云。”一些报纸换成文言予以转载:“少女勾引,彼系狎游,并言定夜渡资。”
坚持“顺奸”说法的理由,据称是美国于上世纪末解密的有关档案,一份关于该案的庭审记录这样认定:“仔细考察举出的证据后即可发现,原告没有在当时环境和条件下做出足够的反抗来支持她对性交不自愿的说法。”于是把上世纪40年代中国搅得天翻地覆的这起案件,就这样轻轻一笔勾销了。
美军方坚持这一种说法。
第三种版本:“诱奸版”
自1946年12月24日晚“沈崇事件”发生后,就不断从官方媒体和民间传播中出现这样~种说法:被害人沈崇真实身份是女八路,她被派到北平“引诱美军成奸”以制造事端。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其颁行的教科书仍坚称:“中共便设计由沈崇引诱皮尔逊与之发生关系,再由中共事先派人埋伏当场发现,指称‘美国人强奸中国人’,之后便不断大肆炒作此事件,史称‘沈崇案’。”有台湾同胞提供,在当地女兵入伍后的新兵教育课中,专门要讲一节“中共女谍色诱美兵”的课程。
坚持这一说法的,有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孙元良在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谈话:
“中共建政后,曾于一九五。年在南京举行表扬沈崇的大会,披露沈崇早就是中共党员。沈崇改名后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任职,‘文革’初因家庭成分(前清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沈葆桢孙女)而被清洗,调往外文出版社。红卫兵造反时,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沈崇自不能幸免。
至于当事人沈崇的下落,更是林林总总扑朔迷离。有说她赴山西五台山削发为尼,有说她被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认作干女儿,有说她移居美国笃信基督,还有说她退休在北京家中颐养天年…… 世界上所有事务都是离它越近看得越清,只是历史除外,往往是离它越远反而看得越清。
据作者所知,一个甲子以来,还没有见到一部对“沈崇事件”进行全过程描述的作品。本书力图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拾遗补缺,重在梳理,庶几拼凑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史实轮廓。考虑读者见仁见智的需求,则尽量将不同的史料以各自原始形态一并呈献,让读者用自己的眼睛来甄别,用自己的脑子来判断。
真实源于细节,细节决定历史。
透过细节看历史,或许能够找到它的真实所在。
然而即便是有书来详细剖析,惯于怀疑的时人依然有抱着不相信的挑剔态度——




《“沈崇事件”真相》一书的作者不惜笔墨,用穿凿附会的证据,生拉硬扯,竭力维护“沈崇事件”的“强奸版”,用心良苦之余,着实令人感动。遗憾的是,顾此失彼,无意间竟披露出上个世纪40年代蒋管区某些社会真相,而这些真相恰恰是我们几代人在历史教科书所从未看到的。这又恰恰是真正吸引读者的历史真迹;这也许是《“沈崇事件”真相》的价值所在。
沈崇事件真相》披露的另类真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81cd4f01013js2.html

点击过百,本坛没有研究过的?

丁聪和他的老伴
北京青年报
作者:高莽http://kingyuen.blog.sohu.com/167939412.html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dem-league.org.cn/qywc/1201/18164.aspx

   

老伴!多么可怕又多么亲昵的字眼儿呀!只有心连心的人才能如此坦诚,只有懂得生活乐趣的人才能如此深爱

我的家长”——这是丁聪对他无限心仪的夫人沈峻的戏谑的昵称。老伴——则是沈峻送别丁老的最后一封信中的自称。

沈峻长期被丁聪的光环遮挡在身后,甚至没有感到她的存在,而她却是丁老最贴心,最得力的助手。

凡是与他们夫妇有过接触的朋友,都不难发现丁聪的一举一动都在沈峻的呵护之下。丁聪个子不高,胖胖墩墩,说话不多,干事不少。

沈峻本是一位上海小姐,她在上海读的小学、中学和复旦大学。我过去总认为上海小姐娇滴滴,说话柔声柔气,衣着时髦讲究,办事不慌不忙。可是沈峻身材高大、穿戴随便、动作敏捷、线条粗犷、声严厉色,鼻子上架一副眼镜,处理问题果断有序。我觉得她不像大家闺秀,反倒像是东北大汉,但蒙蒙中又有一种难以道明的妩媚的气质,那是内在之美、心灵之美。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北京,在对外文委宣传司工作。熟人中当时上海同学丁一薇,即丁聪的妹妹,也来到了北京。北京对她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一薇常带着沈峻去看望自己的哥哥。于是沈峻和丁聪熟了起来。

丁聪已40岁,为人憨厚,极着女性喜爱,在上海、香港、四川等地社交场合有过众多交往,但却一直没有遇到意中人。正是由于当时《人民画报》负责人的撮合,这对大龄男女,天长地久,情投意合,有了感情。1957年,二人决定结婚。

丁聪是著名画家,友多如云,沈峻比他小11岁,是位多才、能干的俊女。二人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又有脱俗的气质,所以二人结婚决定不铺张、不麻烦亲朋好友,举行最简单的结婚仪式。丁聪花二百元买了一张新床,沈峻带着自己的被褥,搬过去,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家庭。


记得有一天,提起那段婚姻往事,沈峻颇为得意地说:那一天,我大显身手,作了饭菜,请了客人,饱吃了一顿,喜事就算办完了……”

客人都请了谁?我好奇地问。

她狡狤地说:冯二哥……冯亦代。

还有呢……”

没有别人了,就他一个人,就这么简单。我的脸上可能露出内心的疑惑。

啊!只请了一位客人……就这么简单……”沈峻眉飞色舞地重复了一遍。第二天,我们拿着一些糖果,分给同事,算是有所通知。

我想起丁老仙逝,同样是异乎寻常地简单。这是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有抗衡世俗的精神力量,也有除旧革新的胆略。他们就是不走俗套的路。

新婚的日子开始了,生活朴朴实实,甜甜蜜蜜,刚刚过了一年,反右运动骤起。心直口快的丁聪说了几句话竟成了反党言论,被视为大逆不道,一顶右派的帽子莫名其妙地被扣在头上。

沈峻正在孕期。丁聪将被发配到遥远的北大荒去劳改。临行前他只能在医院育婴室隔着玻璃窗户看一眼妻子和初生的婴儿。

在艰苦的条件下,沈峻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一面带着婴儿,一面勤勤恳恳地工作,写宣传材料,艰难地活了下来了。

三年的劳动改造终于结束,丁聪回到了北京,没有工作,挤在一个大杂院里,靠沈峻的工资生存。那时,他画了几幅生活小景:大杂院、妻子、儿子,如今这几幅画都成了难得的历史记录。

有人介绍他到国际书店推广科画广告。过了一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把他又安排到美术馆。没想到大祸再次从天而降。消灭一切文化成就的文革开始。似乎已被世人遗忘的丁聪又成为漫画界权威,检讨、挨批、挨斗、游街、住牛棚……再次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沈峻无怨无悔地守护在他身边,在无形中给予了他活下去的勇气与温暖,这是何其不易啊!

文革结束了,丁聪拿起画笔来又开始作画,虽然思维有些迟钝、线条有些生疏,但他不停地画。他画了一些人物肖像。沈峻悉心收集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将他的画像编成集子出版,书名为《我画你写》,书中共有八十一位我国文化界人士的漫画肖像。漫画肖像集从构思、选材到编辑出版和发行,都是沈峻一手操办,丁聪不愿过问。最初,丁聪认为是找个虱子放在头上,自找麻烦。需要编写最简明的文字,而且还得精彩,幽默。当该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人打电话向丁聪表示祝贺时,他还蒙在鼓里,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一问夫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夫人为他编的,不过她没有用本名,而是用了一个笔名宗文

丁聪画像,像主自述,友人评论,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画还是文都洋溢着幽默感和生活哲理。越看越耐看,越品越有味。宗文的编者的话写得极其精彩,她最后竟情不自禁地高呼友情万岁!

沈峻是位资深的老编辑,正因为如此,她才能把这本画集编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胆识、有才气、有真情,别具一格。她在编书领域开辟了一条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路子。萧乾看到这本画册时,控制不住赞美之词,说:我国应当设个编辑奖,而这本画就应该荣获此奖!

沈峻对丁聪的关怀体贴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中。

那时我们经常在昌运宫邮局相遇。每次她都是为了给丁聪跑腿,回信、寄稿子等等。

记得有一年丁聪手术后在家里养病。他患有糖尿病,不能吃甜食,可又爱吃凉和甜的。那时只有东单有一家食品店供应无糖冰激凌。正值酷暑季节,年近70的沈峻天天从西北角骑自行车到东城,顶着太阳,流着大汗,只为了给丁聪购买几盒无糖冰激凌。

你太辛苦了。我真情地说。

为了丁聪,我什么都可以做……”她说的很随便。

沈峻不仅关怀丁聪,她也关心朋友。

记得我们是邻居时,她经常打电话给我:高莽,来取油和大米吧!这是他们机关发给他们的食品,分一份给我家。她总说:我们只有两个人,吃不了那么多东西。

如今,丁老走了,沈峻同样以不同凡响的形式送走了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丈夫。尊重丁老的遗愿,家中不设灵堂,外边不举办追悼会,不修墓,不立碑,也不留骨灰。但她给他写了一封感情融融的信,装在衣袋里让他随身带走。心中亲切地呼他为小丁老头,说我推了你一辈子”“也算尽到我的职责了。现在我已不能再往前送你了,只能靠你自己了,希望你一路走好。”“我给你带上两个孙子给你画的画和一支毛笔,几张纸,我想你会喜欢的另外,还给你准备了一袋花生,几块巧克力和咖啡,供你路上慢慢享用。巧克力和咖啡都是真糖的,现在你不必顾虑什么糖尿病了,放开胆吃吧。沈峻在丁聪遗体旁放了一束小花。这朵小花是我献给你的……有首流行歌曲叫《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朵小花则代表我的魂。”“你不会寂寞的,那边已有很多好朋友等着你呢,我也不会寂寞的,因为这里也有很多你的好朋友和热爱你的读者在陪伴着我。”“再说,我们也会很快见面的,请一定等着我。落款是永远永远惦记你的老伴沈峻。09526”

老伴!多么可怕又多么亲昵的字眼儿呀!只有心连心的人才能如此坦诚,只有懂得生活乐趣的人才能如此深爱。

日志正文


沈峻,还是沈崇

2011-03-01 16:13阅读(2004)评论(0)



   今天又看到有人说已故著名漫画家丁聪妻子沈峻是著名的沈崇事件的主角沈崇改名,真不知道一个上海复旦的女学生,毕业以后才去北京,怎么能赶上46年的沈崇事件,还跑到北大去读书。造谣造到死者头上,公德心未免太差了点。









上文很有意思,在引用时还专门加了“辩诬”,然乎否耶?
扑朔迷离看老事。看了这个楼里帖子有这样一些个人看法:
1,丁太沈峻不是沈崇,年龄和大学不一样,文革时的遭遇也不一样。
2,文革红卫兵与“沈崇”的故事不靠谱,未与美军发生性关系与美军事法庭调查结果不符,美军不会蠢到连有没有发生性关系都搞不清楚。
3,共产党利用了此事件,但一手策划此事件的说法也不一定,从4楼给的链接看“《“沈崇事件”真相》披露的另类真相”可以看到当是最先披露此事的5家报纸两家是国府党报,另三家也有亲国府背景,共产党人得知此消息后策动了反美学运。
4,真沈崇的真实归宿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前面3条我觉得比较靠谱。最后一点,我觉得不能这样朦胧处理。
当事人的历史证明,应该是最可靠的,只要仔细查找,这方面的真相就水落石出了。
沈崇事件,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下半叶影响至钜。事件纯出于偶然,但在民众的积怨和共产党的策动下,却引起轩然大波,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美反政府之群众运动,让蒋介石伤神不已,来个干纲独断,调动国家机器中所有力量:党、政、军、警、宪、特、传媒,终以玩不过地下党而以失败告终。


沈崇事件发生时,当局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放出许多不同的传言,让事件像罗生门般,扑朔迷离。年前偶得此案相关文件原物,遂与此案结缘。所得有当时报纸报道、评论,亦有北京大学致本案法律代理人赵凤喈之公函,最重要者,则系沈崇本人亲笔自白书,这份弥足珍贵的自白书从未公布,系沈崇本人在案发后不久,亲笔撰述被辱经过详情,拟交法庭方面作有力之证明的书面文件。


案发时间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廿四日星期二晚上八时半,圣诞夜,通常这夜不太平安。有传媒洞察形势,善意发出警示:「今晚洋人狂欢,妇女盼勿出门。」但凡有美国驻军之异域,或多或少,总会发生风化案,尤其圣诞夜。当晚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伍长威廉士.皮尔逊,大概肾上腺素急升,那话儿指挥大脑,竟敢伙同下士普利查德,在东长安街北侧平安戏院西边(即现今之东方广场),强行架走弱女子沈崇至东单广场奸污,炮制「沈崇事件」。


案发后警方处理经过如下:


「本局(北平市警察局)为详求当时事实真象计,曾将被害人送往警察局医院鉴定,确属被奸,开具鉴定书并协同北平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纪元赴现场履勘,制作笔录。与沈崇所供符合。又据本局外事科科员张颖杰及巡官策绍明报告,该被捕之美兵(皮尔逊)身穿制服,面部尘土颇多,一手戴手套,一手未戴,被害人身着之大衣钮扣未扣,里衣未扣齐,大衣后下部浸湿一块,两袜脱落于腿腕,头发零乱,全身灰土,显曾抵抗甚烈。是本案犯罪事实至为明显。」


案发之后,亚光新闻社王柱宇最早得到消息,但北平市警察局汤永咸局长要管制新闻,封锁消息。深具新闻职业操守的记者老编诸君,不顾禁令,照直报道。报纸一出街,北平社会哗然。


沈崇是北京大学先修班学生,事发后,北大训导长、三青团负责人、先修班主任陈雪屏立即把先修班座次表沈崇的名字抹掉,并叮嘱注册组刘主任不许外人查询,对外则宣称「该生不一定是北大学生」。但民国狗仔队神通广大,还是查出沈崇在北大注册卡片:「沈崇,十九岁,福建闽侯人,先修班文法组新生。永久通讯处:上海古拔路二十五号。」消息披露,北大立即沸腾,北大女同学尤其热心,设法找到沈崇在北平居处,东单八面槽甘雨胡同十四号杨公馆(沈崇表亲宅),七八个女同学登门慰问,大家才知道,沈崇系大家闺秀,生活严谨,个性倔强,学习认真,与外界极少交往,而且系出八闽望族,系林则徐外玄孙女,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曾孙女,林琴南外孙女,父亲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即副部长)沈劭,哥哥系驻法公使,与陈雪屏更有远亲关系。


沈崇真实身份披露之后,十二月廿六日北京大学学生率先成立「抗议美军暴行筹备委员会」,罢课、示威游行。接着廿八日清华学生罢课、廿九日清华教授罢教。






沈崇案在当年激起了青年学生极大的反美情绪


北平地下党诸君密切注视本案发展。他们原本执行毛公指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十六字方针,起初只是观望,按兵不动。但形势发展迅猛,全市反美怒潮高涨。十二月廿九日,北平地下党学生工作委员会南北两系召开紧急会议,认为时机成熟,应因势利导,引领示威。共党介入,国民党有难了。


共产党组织力极强,效率极高,十二月卅日下午已组织领导北大、清华、燕京、中法、辅仁……等学生近五千(对外号称万人)游行示威,去国民党北平行辕请愿,沿途高呼「严惩肇事美军」,叫得最响的是「美军撤出中国」。


当天另一边厢北京大学沈从文、朱光潜、袁家骅、任继愈等四十八教授联名去信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抗议美军暴行,清华梅贻琦校长、燕京陆志韦校长等都发声支持学生,还要求当局保障学生游行安全,两校众教授又发表联合声明。


古老的北平沸腾了,共党乘胜追击。十二月卅一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各大城市组织群众响应北平学生运动的指示》,全国各地,迅即响应。翌日,上海市学生抗议驻华美军暴行联合会成立,同一天,马寅初、郭绍虞、萧干等上海三十教授发表抗议书,接着钱钟书等教授又发表声明,全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相继发表声明抗议美军暴行,声援北平学生。跟着全国几十个大城市的学生纷纷罢课,示威游行,人数达五十万之众,运动持续一两个月之久。


沈崇事件,已发展成为国共两党角力斗法的事件。国民党一开始把这个事件强调纯为法律问题,用法律解决。共产党一开始就把它提升至政治层面,强调要美军撤出中国,反对内战。


北大校长胡适之期望法律解决,他主持的北大聘请赵凤喈、燕树棠诸律师任沈崇法律顾问。但一九四三年六月九日中美双方签订《处理在华美军人员刑事案件条例》第一条列明:美军在中国犯罪,「归美军军事法庭及军事当局裁判」,也就是说,美国佬说了算。美国是文明世界表率,强调法治,当然要做足全套,也照样开庭审判。


延至一九四七年一月二十二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美军军事法庭裁定主犯皮尔逊强奸已遂罪成立。二月一日再裁定帮凶普利查德妨碍军纪等二项罪名成立。判处皮尔逊十五年有期徒刑,普利查德监禁劳役十个月。这个判决好象很公道,让国民党松一口气,也让胡适高兴了一阵子。但六月中,美国军事法庭总检察长宣布,所控罪状不能成立,国民党十分紧张,做了许多动作都无补于事。八月中,美国海军部长核准判决,该被告无罪释放兼恢复原职。好了,美帝只照顾自家子弟兵,不管蒋公死活,这样子搞作,等于在中国大地上丢一个精神原子弹,加速国民党倒台。


以一个女子遭遇而影响大局,像沈崇事件是绝无仅有的。「冲冠一怒为红颜」那只是一个吴三桂。而沈崇事件是牵动五十万学子和千百名教授的「冲冠一怒」,最终加速了一个政权的收场。这是历史偶然性的奇迹。沈崇是真真正正能「倾」人之国,隳人之政的「倾国佳人」。


本世纪伊始,又有人拿「沈崇事件」做文章,说沈崇是地下党,色诱美军,制造事件,以便引发全国反美运动,重弹六十多年前的老调。更有人深具创意的凭空编出:改了名的沈崇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批斗时揭穿身份,她向红卫兵承认,她并未遭美军强奸,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党的事业」。一般人说话不够分量,不够权威,于是有人把这段话挂到名人聂绀弩头上,还列明引自聂公《沈崇的婚姻问题》一文,但聂公此文撰于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其时,哪来文革?哪来红卫兵?这就是启功老常说的未开卷而知其伪。


「沈崇事件」各种档案俱在,北京、台北、美国所存这些档案都超过五十年,都解密了,花点时间读一读,案件清楚得很。但仍很希望能够问问当事人沈崇,对于时至今日还有人只拿个别档案,不辨真伪为美军翻案,她作为受害者,作何感想?当然,「沈崇事件」最大受害者是中华民国,是中国国民党,那么党国诸君又作何感想呢?


六十多年来,沈崇的下落,备受关注,而又传闻不一。有说削发为尼,遁入空门;有说宋美龄收为谊女,移民国外。有说她改名换姓,健在北京。前两种传闻找不到任何依据,早被否定了。而北京文化圈子则隐约流传:沈崇就在北京,而且活跃在文化圈中。


大概八十年代吧,有一回,聂绀弩、丁聪与三联书店周健强等聚会,聂早年写过《沈崇的婚姻问题》一文,周问聂,“沈崇到底是谁呀?”聂指着丁聪说,你问他,他最清楚。


丁聪夫人沈峻,就是文化圈中传说的沈崇。但从来没有人敢问沈峻,你是沈崇吗?这句话太冒犯了。甚至与丁聪伉俪死党如黄苗子、郁风也不敢问。


今年春节后不久,李辉、应红伉俪莅寒斋雅叙,我出示沈崇亲笔自白书三纸,应红一睇,脱口而出:“这不就是沈峻的字吗?!”应红是作家出版社负责人,与沈峻熟络,经手沈峻手稿无数,所以对她的字迹非常熟悉。当天我到罗孚家造访,借沈峻给罗公贺年卡、拍摄沈峻滑雪照上的题字,回家与沈崇字迹对比研究,虽然前后六十多年,但用笔、结体,都有太多一致处。


好了,如何求证?颇费思量。通过沈峻周围的至爱亲朋吗,他们实在开不了口。重提旧事,对当事人不啻于再一次伤害,但近年攻击沈崇的言论甚嚣尘上,不弄清楚,对当事人又是更严重伤害。


机会终于来了。林道群兄嘱转稿费与沈峻,一口应承。五月八日上京,请沈峻密友约沈峻一起用餐讨教。甫一见面,认出这就是在罗公家里从贺年卡看到的,八十多岁老太太滑雪雄姿的沈峻,真人可是腰板硬朗,英姿勃发,神采飞扬,白白滑滑的面庞架个墨镜,路人还以为是哪个资深玉女明星呢。







沈崇与其夫漫画家丁聪


笑谈间笔者开始进攻了。先问沈峻生肖属甚么?答曰:“兔”,丁卯一九二七?“没错”,心想沈崇案发时十九岁,一九二七到一九四六正好十九岁。再问府上哪里?“福建闽侯”,心想,又对了。席间奉上马幼垣关于沉葆桢照片辨伪文章(刊《九州学刊》六卷二期)影本,内有沈文肃公与夫人林氏画像,沈峻说,“从前家里就是挂这画像,文革毁去”,问沈葆桢是你贵亲?“沈葆桢是我曾祖父”,又对了。尊大人大名?“沈劭”,完全吻合了。做甚么工作?“工程师,到处跑,做过交通部次长。解放前夕离开大陆。”几兄弟姐妹?“四姐妹,我最大,剩下我跟最小的。”何时来北京?“解放后”,稍停片刻,立即补充,“一九四六年来北京,在北京大学先修班。”心想这就完全对了,她就是沈崇,肯定不会错。正思考间,沈峻再补充“后来在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是党员吗?“是。”甚么时候参加党?“一九五六年,在学校入党。”


终于要摊牌了,立即取出准备好的沈崇亲笔自白书、北京大学聘请赵凤喈任此案法律顾问感谢函等材料,放在饭桌上。沈峻一看,立即摘下墨镜,聚精会神,略显湿润双眼,泛着几乎觉察不出的淡淡泪光,盯着这几叶沉甸甸的薄纸,面色为之一变,神情凝重而镇静,压低嗓门说:“哪里搞来的?给我的吗?”这是彩色复印件,全部给你。沈峻一声“谢谢”,马上收起文件。


确认沈崇真身后,一切轻松多了。先谈谈她小时候的情况。哪里出生?福州?上海?“不对,我生于镇江,父亲在镇江盖桥梁,盖公路,所以我在那里出生。”“父亲因为搞工程建设,到处去。我小时候去上海,在上海念小学,所以寄居姑姑家。”是古拔路二十五号吗?“对,你怎么知道的?”我开玩笑说我是调查局的。


“我姑父曾景南是盐务局长。”啊!那是肥缺。“对。”“姑姑喜欢女儿,特别疼我,我又是人家的女儿,宠一点没关系。所以我从小就无法无天。”一九四七年,因奶奶病重,不愿死在外地,棺材都买好了,要回福州老家寿终正寝,沈峻便陪着奶奶回福州。福州与台湾很近,沈峻顺便去了趟台湾,探望姑姑,几天就回来了。文革时,因此而被诬为去台湾领特务经费。“姑姑有个儿子在美国念书,我动员他们母子回来,他先到香港,他妈妈从台湾到香港会合,我去香港接他们一起回来,这不是很好嘛,但文革时候,又说我去香港领特务经费。”


尊大人沈劭生于哪年?沈峻一脸茫然,不知道。生肖属甚么,也不知道,只知她出生时父亲二十多岁。沉劭在南洋公学毕业,然后交大,再留美。抗战间沈峻在上海,沉劭则在昆明,盖机场,盖公路,父女大部份时间分开,对父亲了解不多。沈劭有个朋友托他照顾妻子儿女,朋友后来死了,沉劭继续照顾,妻子变成他的妻子,儿女变成他的儿女,两家人变一家人。解放前夕,沉劭离开大陆。沉劭新家庭另一半是南洋华侨,要回南洋,沉劭同去。后来在美资还是英资的石油公司工作,一直到七十年代过世。


问起沈峻妈妈,果然姓林,家庭妇女。沈峻生儿子时接母亲来北京住。原居所两间房住三代人,十分挤迫。一九八五年分到稍大居室,但母亲习惯住地下,左邻右里都熟,老友记多,不愿搬去高楼住。过几年九十五岁过世。


又再问回不开心的往事。你在北大先修班,准备念甚么科,“我的志愿是学医”。但出事后,政府不让她到北大上课,因为风头火势,不许她出来。“在北京没事干,就回上海,后来才(改名沈峻)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学的是俄文。复旦毕业后,学校很喜欢她,要留她当助教。沈峻不服从组织分配,要去北京。


沈峻在北京先去中联部,中联部发觉沈峻社会关系太复杂,不合要求,调去对外文委,干了几年,在宣传司管书刊,下辖外文出版社,后来外文出版社分出来,独立成为外文局,社领导挑了几个人,包括沈峻,入外文局,做到退休。


丁聪妹妹与沈峻是同学,沈峻在复旦大学毕业后,一九五六年九月,她与丁聪妹妹同时被分配上京,因丁聪妹妹在京无其它亲戚,便拉着沈峻常去探望丁聪,一来二往,丁聪沈峻便结婚了。不久,反右运动开始,丁聪划为右派,沈峻已怀孕,大着肚子搬家,生孩子那天,正是丁聪发配北大荒之时,丁聪匆匆到医院,隔着玻璃窗,看看新生的儿子,随即赴北大荒劳改。沈峻说,“我们一家人,分住四个地方。”直到八十年代初才一家团聚,这就是火红的年代的现实写照。


解放后,沈峻受社会风气影响,要求进步,要参加党。在大陆,乖孩子才能做少先队,再大一点才能入共青团,然后才入共产党,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风尚。这是社会的大环境、大气候。沈峻在上海复旦大学入党,先作预备党员,一般一年后转正,但丈夫丁聪划为右派,作为妻子的沈峻也受牵连,拖了五年,到丁聪摘帽时才转正。丁聪是一九七九年才正式全部平反。


再带回事件本身。文革时候,有人问你“沈崇事件”吗?“没有,文革时候从来没有人问。这事毛选早有定案,红卫兵不敢乱来。”当时跟共党有联系吗?“没有,我当时十九岁,甚么都不懂,我家的背景都是国民党的。”当时几十万学生示额威游额行,皆因你而起,你害怕吗?“不害怕,学生的行动是正义的。”再问,有看计算机吗?“没有,我眼内黄斑,计算机发光,我看不了。”网络上很多言论攻击你,说你是延安派来色诱美军,制造事件,你知道吗?“有人告诉过我。当年国民党贴出大字报小字报造谣,早已被当时的学生驳得体无完肤,很快没有声音了。现在有些人,只不过重拾当年造谣者的牙慧而已。”“你要知道,那个时候国民党是统治者,控制着国家机器,如果我是八路,早就被抓起来了。”


网络上这么多言论攻击你,颠倒黑白,混淆真相,你是否可以亲自写文章澄清,以正视听。“不,我不理,他们想出名,你驳他,他驳你,没完没了,他就出名。我一概不理。”


啊!境界真高,佛家:“闻谤不辩”?苗公(黄苗子)也如是。真是二流堂人物,一流作派。


沈峻性格开朗,阳光气足,相处如沐春风。就算碰到悲剧,也要变成闹剧,以喜剧收场。性格决定命运,信焉!


(作者系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




沈崇案,真相并非遥不可及

2012-08-13 13:34 作者:许礼平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翻案的学者也有短板!
他看多了这边的运动之术,就误以为美国没有扮演可耻的角色……
感觉10楼转来文章比较靠谱。
程老所言甚是。

从一开始,《书屋》的丁文就有误导:“沈崇的母亲也出身于书香门第,是著名的翻译家、曾任北大教授的林纾(字琴南)之女。”

当然,没有这种讹误,也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它了。
此楼基本厘清了沈崇事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菜籽 于 2014-6-24 18:57 编辑

老陈果然功力不凡,提供了这么丰富的图片与链接。

鄙人对沈崇母亲身份的质疑,14楼晓梦 还是没有提供最有力的身份佐证。其实“真相 并不遥远”已经点明“林氏”、“普通妇女”,反是要抹去沈崇北大学生身份的教务长的老婆,才是林纾家的所谓族女(远亲)。
沈父“交通部次长(即副部长)”的介绍,更是夸大了其官职无数倍!


父亲是国民政府交通部处长沈劭。——《"沈崇事件"真相》

父沈劭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处长——探密《“沈崇事件”真相》 2012年01月06日 09:32    来源: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
这事我再去核实相关人家的后人吧,
光是网上的信息,不大靠谱。
“红卫兵与沈崇的对话”多年前就看到过,我当时认为有那种可能,这个楼厘清了关于沈崇事件的谣传,应该加精。
这里的版主会不会”最近有点忙“啦?

加精就别啦——
版主大爷最近不大爽甩手掌柜呢,俺不敢乱插手哈,且等等~~


关于林纾的女儿的文献

林纾的“三女”林瑚,嫁给李家骥(山师大教授)

“四女”林莹  夫婿姓李

林珠 字孟珠(五女)无出

长女林雪,早夭  夫婿姓郑

拢共四个女儿,没有一个是有沈家夫婿。因此可断言沈崇之母乃林家族女,并非林纾嫡亲外孙女。
看来菜籽也是搜素资料的高手,也许关于沈崇的事情燕谈会独领风骚呢。
是啊,我手上有些林家内部的资料
算是比外界更近水楼台一点。
24# 老程
上面我依据的林纾后人家谱还有点遗漏。老林还有一个女儿林璿,夫婿是林纾的学生陈宏声,这个在弟子表中可以查到。


沈家找的林女,应该与林纾女无关。
关键在于沈崇和沈峻是同一个人搞清了,沈峻的自身经历也搞清了。至于她母亲是哪个林家的哪一支就是次要的了。
27# 老程
不错!

不过在在下眼中,若是没有这种附会,后来也不会到处去查证,看见那么多不同的说法。呵呵——
如此洁净为哪般?
此贴是我在复制资料中很想保存的一个非自己主帖的文件。可惜晓梦参与讨论时找来的资料已无踪影。
不仅如此拯唯冬冷不丁抛进来的那个“吹号角”的段子以及他与晓梦争论时那些言辞也都无影踪(两人因此分别遭禁言,并因此引起一番争论)
现在这个楼干净得像是我和菜籽两人炒冷饭式的唱和,成了鸡肋。
这事经两人的炒作“唱和”,基本上水落石出了,聊以自慰。
这事经两人的炒作“唱和”,基本上水落石出了,聊以自慰。
xubaiduo 发表于 2014-12-15 20:55
晓梦找来当年沈崇和现在的沈峻手书笔迹照片,和其它当时报纸上的一些文章,都是很有价值的佐证。
当时只有你我晓梦三人探讨此事,可以说把这些年那些似是而非的林林总总全厘清了。
应该说这楼在燕谈历史版块的中是较有价值的帖子,不知为何惹怒某人,冷不丁的扔进来一个关于老少俩修女为神父撸JJ吹JJ的黄段子,段子一出立马有人跟帖出来叫好,气氛一下子被搞坏了。
后来的事情不用重复,有二人被禁言,后又引起燕谈参与人数较广的争论。
你可以聊以自慰,我却觉得这楼支离破碎!
老程若是有兴趣,咱们把它再公开发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