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方舟子:不透明的“透明计算”——张尧学是如何骗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9927-862928.html

方舟子:不透明的“透明计算”——张尧学是如何骗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教育部原司长、中南大学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领衔的“透明计算”  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舆论大哗。多名IT专业人士在网上一面倒地揭露这个课题低劣、造假、骗人的实质,这些揭露文章发表在科学网、知乎、新浪博客等处,随后即被删除得干干净净。财新网在1月17日发了一篇报道《“透明计算”获大奖引发诸多争议》,随后也被删除。对这些批评、揭露,张尧学没有给出任何回应,而这些试图压制批评的删帖行为,不知是张尧学公关的结果,还是政府部门为遮羞采取的行动。不管怎样,对学术争议只能以删帖来回应,其实质如何,已昭然若揭了。

  我不是IT专业人士,不想从学术的角度来评价张尧学的成果。我想从别的角度,让公众了解一个被IT专业人士一致评为低劣、造假的课题何以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我们先来看看张尧学的简历:

  1976年10月至1978年10月,在湖南澧县余家台水电站工作,测绘员;
  1978年10月至1982年07月,在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陕西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年07月至1983年02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国研究生预备班学习;
  1983年02月至1983年09月,在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培训班学习;
  1983年09月至1990年03月,在日本东北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并获硕士、博士学位;
  1990年03月至1995年07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任教师、副教授、教授,教研组副主任;1994年6月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系主任;1995年2月评定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5年07月至1995年10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访问教授;
  1995年10月至1997年11月,电子部计算机司副司长兼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副主任(挂职);
  1997年11月至1999年06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06月至2000年06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主持工作);
  2000年06月至2001年05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
  2001年05月至2009年0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其中,2001年11月至2006年5月兼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参加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任北京奥组委挂职总体策划部副 部长;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06月至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2011年11月至今,中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从简历可以看出,张尧学从1995年开始当官,一开始还只是挂职,1999年起则是全职当官,从事行政工作,历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主持工作)、科 学技术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司长、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中南大学校长,已脱离科研一线十几年,却能做出代表中国科研最高成就的成果,可谓神人神迹。

  再神的人才,再神的科研成果,也是要通过论文发表体现出来的。在报奖材料中  (http://www.cutech.edu.cn/cn/rootfiles/2014/01/15/1389722463398905-1389722463551177.pdf ),张尧学列举了能体现其获奖成果的八篇代表性论文专著:

  1. Yaoxue Zhang and Yuezhi Zhou. Transparent Computing: A New Paradigm for Pervasive Computing, LNCS 4159, 2006 年第1 卷1-11 页.
  2. Yaoxue Zhang and Yuezhi Zhou. 4VP+: A Novel Meta OS Approach for Streaming Programs in Ubiquitous Computing, in Proc. of the IEEE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 (AINA 2007), 2007 年第1 卷394-403 页.
  3. Yaoxue Zhang, K. Takahashi, N. Shiratori, and S. Noguchi. An Interactive Protocol Synthesis Algorithm Using a Global State Transition Graph,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1988 年14(3)卷 394-404 页.
  4. Yaoxue Zhang, Hua Chen. A knowledge-based dynamic job-scheduling in low-volume/high-variety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gineering (UK), 1999 年13(3)卷 241-250 页.
  5. 林 闯 . 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7-302-04267-5, 2001 年卷109-129 页.
  6. Fengyuan Ren, Chuang Lin, Xunhe Yin. Design a conges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005 年28(9)卷 1050-1061 页.
  7. Fengyuan Ren, Chuang Lin, Bo Wei. A robust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algorithm in large delay networks,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005 年 28(5)卷 485-493 页.
  8. Jianer Chen, Guojun Wang, and Songqiao Chen. Locally  subcube-nnected hypercube network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2002 年51(5)卷   530-540 页.

  第一篇论文发表在2006年9月在武汉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UIC 2006 ),会议组织者是在新语丝挂号的金海。这种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科研人员提供出钱发表SCI论文的机会,几乎没有含金量,被称为野鸡会议。张尧学的这篇论文发表了9年,共被引用45次(据 google scholar,下同),绝大部分是张尧学自引和中国人引用,国外引用只有
3次,分别是日本、韩国、德国人引用。

  第二篇论文发表在IEEE的低端学术会议上,在IEEE的1578种IT会议中,该会议的排名1362  
http://arnetminer.org/page/conference-rank/html/All-in-one.html )。这篇论文是张尧学迄今发表的所有论文中引用次数最多的:46次,然而几乎全都是张尧学本人自引和中国人引用,仅被国外引用了两次,这两次都不是英文文献。 就是说,张尧学这篇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在作为科技界国际语言的英语文献上被国外学者引用的次数是零。

  第三篇是张尧学发过的档次最高的论文,但是是1988年他在日本留学做的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有三个日本共同作者。张尧学将其博士学位论文也列入报奖材料中,简直是莫名其妙,因为第一,其博士研究内容与其获奖内容没有关系;第二,这项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日本东北大学,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只授予在中
国做的工作。难道张尧学想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让其日本导师分享?张尧学将其1988年日本留学的论文也拉来凑数,可能是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拿得出手的论文太少。

  第四篇是1999年一篇人工智能方面的论文,也与获奖内容无关。该论文的引 用次数是16次。发表该论文的期刊已在2001年停刊。

  后面的四篇作者中都没有张尧学,也都不属于透明计算的内容。最搞笑的是 第五篇,它其实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在2001年4月出版的一本教材的一个章节(第 五章“非乘积解排队网络和近似算法”),张尧学为了把它伪装成期刊论文,创造性地把书的出版年份写成“2001年卷”。而且这个章节根本就没有教材作者的原创内容,都是引用国外学者的,这些国外学者是不是也能跟张尧学分享奖金?

  总之,从张尧学论文发表记录和引用情况看,可知他提出的透明计算在国际上毫无影响。然而张尧学在报奖材料中声称其提出的透明计算“被国内外采用,引发和推动了国内外新型网络计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用谷歌搜索“透明计算” 的英文(transparent computing),出来的网页主要是美国军方DARPA的一个透
明计算项目。但是,张尧学说的“透明计算”的“透明”的意思是“不知不觉”,国外说的“透明计算”的“透明”的意思是“公开可见”(The Transparent Computing (TC) program aims to make currently opaque computing systems   transparent by providing high-idelity visibility into component  interactions during system operation across all layers of software   abstraction, while imposing minimal performance overhead.),二者的意
思刚好相反。如果认为这就是其“透明计算”的实践,这是利用“透明”一词多 义混淆视听。

  张尧学的报奖材料称:“透明计算得到了国际上英特尔、IBM 等公司的采纳, 被英特尔公司总裁称为‘代表了下一个计算时代’并作为战略之一实施。”英特  尔公司高级副总裁Renee James(学MBA出身的)在2012年IDF会议上的确提到透  明计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曾以“我系张尧学院士提出的透明计算得到英特尔公
司的高度评价和推广”高调报道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 ... 0120921085312266245
505/20120921085312266245505_.html )。实际上Renee James的原话是这么说  的
http://intelstudios.edgesuite.net/idf/2012/sf/keynote/120912_rj/120912_rj_fl/index.html 14'20''开始):透明计算的概念并不新颖,MIT早在90年代末就做了研究,最近清华大学张教授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有些IT专业人士认 为英特尔说的透明计算和张尧学说的透明计算只是名称相同,不是一回事Renee James不是搞技术的,可能分不清二者的区别)。即使是一回事,Renee  James也说得清清楚楚,这是MIT在90年代末率先提出的,并不是张尧学的首创。按张尧学自己的说法,他是在2004年才想到“透明计算”,晚了MIT好几年了。

  张尧学的报奖材料称:“相关工作得到了Edward Yourdon 博士(软件工程方法论创始人)、原EEE CS 副主席Ming T. Liu、以及Jefferey J.P. Tsai  (IEEE/AAAS Fellow)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张氏协议综合法’。”这些人评价  的是张尧学1988年在日本的博士研究工作,与透明计算没有关系,非要说有关系
的话,那也是日本的知识产权,怎么得的中国国家奖?而且这些人并没有对张的  工作“高度评价”,更没有称为“张氏协议综合法”,只是在综述中引用了张尧 学的论文,引用时写作hang's Protocol Synthesis Algorithm,这是以第一作  者姓指代论文中提出的方法(该文献以此指代十几种方法),并非特地给其方法 命名。众所周知,博士论文的工作主要是属于导师的。如果要命名张尧学的博士 工作,应称为“张-野口协议综合法”,而不会忽略张尧学的导师野口正一的贡 献。

  张尧学的报奖材料称:“透明计算概念及技术曾被PCMag、eWeek、 ScienceDaily、TechEYE 等数百家国际媒体广泛报道,并被评论为‘这将是首个  由中国推动的计算技术。’”这指的是张尧学2012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oud Computing》专刊上发表的论文《TransOS: A Transparent   Computing-based Operating System for the Cloud》曾获得国外一些科技媒体的报道,当时中南大学因此说“张尧学院士发表的论文在国际上反响强烈” (http://news.its.csu.edu.cn/csune ... e?atcid=20121016045
312963 )。一篇论文的重要性并不由媒体记者来决定,而应该看同行的引用情 况。那么张尧学这篇“在国际上反响强烈”的论文的引用次数是多少呢?6次,其中4次是中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己引用,1次是北京大学引用,剩下的1次由于论文无法下载,不知道作者的单位,但也是中国人引用。也就是说,张尧学这篇“在国际上反响强烈”的论文发表两年多来,在国际上被引用的次数是零。国际学界根本就没人在乎这“首个由中国推动的计算技术”。

  中国的科技大奖,都是运作的结果,含金量本来就不高。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曾经是个例外,曾经为了保证含金量空缺过很多年的。现在却让这样一个假货靠造假获此殊荣,肯定是利用权力和官场人脉运作的结果,是典型的学术腐败 大案。虽然中国遍地都是学术骗子,但学术骗子能靠权力把虚假成果搞成国家自
然科学一等奖,还是创纪录的,算得上中国科学最大的丑闻之一。

2015.1.19.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窃书不算偷,偷,读书人的事怎么算偷:张尧学院士称“透明计算”成果合理使用开源代码,不是抄袭也不是盗用
2015年2月4日墙外仙减小字体 / 增大字体发表评论阅读评论
张尧学一到Github,所有码农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张尧学,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开翻墙VPN。”便排出五毛大钱。码农们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代码了!”张尧学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亲眼见你偷了i酱的码。” 他便涨红了脸,青筋爆出争辩道,“窃码不能算偷…窃码…IT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 操作系统和谐共处”,什么“开放透明”之类,引得众码农哄笑起来,Github充满了快活的空气。_via 西住みほ

1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及其团队以“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获得空缺多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月2日,有网友发帖称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张尧学及其科研团队的获奖项目实为“远程桌面项目”,且涉嫌抄袭国外IT工程师上传的开源代码。昨日,张尧学回应,被质疑抄袭项目不是获奖项目,透明桌面项目使用部分开源代码是“合法”、“合理”使用。

“远程桌面”抄袭国外开源代码?

据媒体报道,张尧学及其团队获奖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透明计算理论,实现了运算和储存的分离,是对占据计算机领域60余年的冯·诺依曼传统网络计算结构的首次突破”。报道称该理论的应用将惠及公众,“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比如“在出差时可以在计算机终端插入小型个人身份硬件卡,即可将这台终端变成你常用的那台”。

演示视频称有知识产权

而2月2日,网名为KraneSun的IT工程师在知名开源代码软件(由散布在全世界的编程者队伍所开发,其源码可以被公众使用的软件)平台Github发帖质疑张尧学及其团队的“远程桌面项目”涉嫌抄袭国外IT工程师上传的开源代码软件。

知名开源代码库Github拥有来自全球的140万名活跃开发者用户,目前已成为管理软件开发以及发现已有代码的核心渠道。

KraneSun在帖文中明确指出了“抄袭证据”,根据张尧学团队此前操作演示画面截图,经toast(弹窗提示短消息)关键词反向检索,这—项目即“远程桌面”,代码则源自某国外IT工程师的开源项目。

张尧学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了“透明计算”成果演示视频。视频中,第四、第五部分均注明“透明计算知识产权归中南大学、清华大学透明计算实验室所有。”正是这份视频被指“涉嫌抄袭开源代码软件”。

开发者称“应注明来源”

记者查询Github网站,发现该帖已引发中英文混杂的大量回帖,回帖中包括一个网名为“lordan iordanov”的国外网友所写的公开信,其自称是源代码的撰写者,介绍了该开源代码的情况,并称,“使用他人作品时,给予注明,这是很重要的。”其写到,遵循GPL源代码重用协议也是至关重要的。

2月2日下午,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也在其个人网站及自媒体客户端发帖称,张尧学团队的“透明计算机桌面系统”的客户“盗用了开源软件”,同时,方舟子也贴出了该开源代码原开发者lordan iordanov的英文声明。

实际上,从“透明计算”项目获奖伊始,就引发网络和IT领域的诸多质疑。

最先,因中南大学官方微博在祝贺张尧学获奖的微博中,将张尧学称为“路由器之父”,这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反对。

此外,除了“抄袭”的质疑之外,更多的质疑来自IT和计算机业内人士对该研究成果获奖价值的质疑,认为其并不具有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大奖的独创性和创新性。

张尧学:“抄袭”指责缺事实依据

昨日,张尧学及其团队对网络质疑进行回应。

“获奖研究跟展示应用没有关系”

张尧学向新京报记者解释,成果演示视频是“透明桌面系统”,从2013年10月开始研发,是基于透明计算理念研发的应用原型之一。而“透明桌面系统”的研发成果并没有进入到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的申报材料,该奖项的申报材料截止时间为2011年1月1日。

“获奖的研究跟展示的应用没有关系,展示的应用只是为了让大家能看懂。”张尧学说。

根据张尧学发来的声明,透明桌面项目组在研发过程中遵循开源代码重用协议GPL V2,使用了部分开源代码,“这是一种合法的使用,也是软件行业公认的一种合理使用,不是‘抄袭’,更非‘盗用’”。声明称,目前透明桌面系统仍在研发之中,项目组承诺将继续遵循开源代码重用协议,会有步骤有计划地开放项目源代码。

声明还表示,目前网络上出现的“抄袭”、“盗用”、“剽窃”等指责严重缺乏事实依据,已对项目组造成了极大伤害,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项目组成员保留依法予以追诉的权利。

张尧学并未参与透明桌面研究

昨晚,“透明桌面”项目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目前的“抄袭”指责进行回应。

该项目组负责人黄斌解释,“透明桌面”只是一个应用原型,是从2013年才开始做的,并没有报奖最高科技奖,而张尧学报奖的内容是他此前在清华所做的理论研究。张尧学本人并没有参与透明桌面的研究。

黄斌说,因为张尧学报奖的是理论成果,而不是完全已经实现的应用,因此申请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奖,而不是技术进步奖。

黄斌解释,其操作符合目前软件行业开源代码的使用规范,“GPL协议指的是开源代码有一个公约,很多做软件的把代码开放出去,让别人能用,但是要有声明,要遵照重用协议。”他说,其项目采纳了GPL开源代码程序的一部分,是可以合理合法使用的,而目前因为还在原型开发过程中,尚未开放源代码,但之后一定会遵守重用协议,有计划地开放源代码。

“所谓的盗用,抄袭,就是某些商业机构用各种手段把代码拿到,不经许可,这才是盗用,我们是以完全合理合法的方式在使用源代码。”黄斌说,“这种指责已经给我们项目组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对于目前业内对张尧学及其理论研究在获奖价值上的质疑,黄斌说,这由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委判定,自己不好评说。

“抄袭”事件回放

2月2日 KraneSun

发帖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实为“远程桌面项目”(Remote-desktop-client),涉嫌抄袭国外IT工程师lordan iordanov上传的开源代码软件。

2月2日 lordan iordanov

发表声明:诸位,我想说我太、太、太感谢你们发现、跟踪、传播,并让我知道此事,不论情况如何,我的项目得到如此负有盛名的奖项,这是个巨大的荣誉……项目完全由本人业余时间完成。

2月2日 方舟子

在其个人网站及自媒体客户端发帖称,张尧学团队的“透明计算机桌面系统”的客户“盗用了开源软件”。同时,方舟子也贴出了该开源代码原开发者lordan iordanov的英文声明。

2月3日 张尧学

回应称,展示的视频是“透明桌面系统”,我获奖的项目是“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获奖的研究跟展示的应用没有关系,展示的应用是为了让大家能看懂。透明桌面项目组在研发过程中使用了部分开源代码,这是一种合法的使用,也是软件行业公认的一种合理使用,不是“抄袭”,更非“盗用”。

—-

V2EX:关于透明计算和 bVNC 貌似大家都跑题了
大部分人都在说透明计算抄袭代码,违反GPL,但这都不是重点好吗。
发现那什么透明计算里有代码来自 bVNC,难道重点不应该是:
这个透明计算就是远程桌面,就是根本没技术含量的东西吗!!!
管他有没有以 GPL 再分发他的代码,这么没技术含量的东西,不看也罢。

原来知乎上有完成的扒皮,不过被删了,有些网站有备份。
远程桌面是后加的,因为他们原来的研究方向没什么进展,为了忽悠经费出成果,就搞成了虚拟机远程桌面。。

远程桌面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技术含量超过了张XX及其团队的技术含量。
我相信也超过了这里很多人的技术含量。

那不是被删,而是内容全部流走不在本机留下任何痕迹

我知道其实有很大的技术含量在里面,比如现在基于HTML5的实现,可谓不再受限于终端。
我上面说的 没技术含量 是相对的。

= =远程桌面说真的没啥含量,red hat开源的那个虚拟化,现在国内就有不少公司拿来做,和张教授做的。只要网速达的到,就和视频里面的效果差不多。

给某公安局开发软件 验收的时候 从网上下了2个软件 验收通过

根据那个被删的帖子和论文, 是一个类似于无盘系统的东西
不是说没有技术含量, 技术含量多收是有的. 问题的, 这东西居然能够获得国家一等奖, 就是说天朝的科研水平就以 “透明计算” 为上限,因为它获得了一等奖, 代表最高成就.
这说明2个问题:
1. 天朝没有比这个更有技术含量的了.
2. 天朝的这个一等奖, 放到很多天朝意淫的国家, 比如美国, 也是个野鸡学校优等生的水平. 也就说明这个国家的科研的举国之力, 和鸡国经常意淫的那学国家的野鸡学校在同一个水平.
不管事实是不是这样, 宣传机构的脸打得啪啪啪啊.

就算有技术含量,重复发明一个多家商业公司早已成熟并应用于商业生产多年的系统也值得获得国家一等奖么。
叼不叼,是不是骗经费我不知道。既然马脚露出来了就把东西放出来看看大家不就懂了么

远程桌面是有很大的技术含量的,虚拟机也是有很大的技术含量的。他要从头搞一个哪怕是KVM,拿个奖也没关系。
但是关键在于是从头开发了一个,还是简单的用了现成的积木搭建了一个。后者我也能。就好比你从头写个FreeBSD,那你很厉害,但是你抄了个麒麟,就只能是笑柄了

别这么说,本次评奖,很多二等奖还是可以秒杀这个一等奖的。。

好多政府、国企的系统就是这个样子,根本用不起来,然后又能通过验收,一个项目几千万,最后是钱出了,系统废了。
可能我说的不太具体.
如果真是这样的, 你国家最高奖项还不如人家十几年前的东西, 那宣传部门凭什么天天鼓吹超英赶美? 落后就应该承认并改进, 不是在那洗地.
如果不是这样, 这个东西并不配得一等奖, 还有更好的, 那为什么会得一等奖? 中间有什么黑幕?
我的意思是, 不管怎么样, TG都是被动的.

问题其实不在于那个东西本身. 连纯粹骗经费的东西多着了.
问题在于, 这个东西, 获得了国家一等奖.

当时我一看这不是我用的VNC吗?
基于HTML5?我昨天还在vultr上看呢。一般KVM的小鸡都有吧
看网上的声明,抄代码没问题,是。
但是一个国家级别的奖居然是这么来的?

关键在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啊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
不说国际上有领先、有影响(虽然张校长在吹嘘自己的国际影响),至少在国内要领先吧,远程桌面、虚拟机就能拿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内那么多搞虚拟机、远程桌面的怎么想….

这是张校长骗经费,求私人、团体利益,通过关系得的奖
还是相关部门要在IT领域放卫星,证明政策正确、讨好上面,造中国梦。
我还是比较相信后者…毕竟这个奖是政府主导的,出了事还能大范围删帖,一个校长、院士应该没那么大功率吧….

我国一大群院士专家,去年一整年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就是个虚拟桌面

是1990年以来中国在IT领域最先进的科研成果(89年时序逻辑的软件工程环境的理论与时序逻辑语言XYZ/E )

冷静下来想想确实政治的味道很重。中南的学生对此人的评价似乎还不错。

国内还真没几个原创的虚拟机和远程桌面,就算是自己做的,多数也是“完全借鉴”了别人的思想。。

这都能得国家一等奖,国产易语言表示不服

酱油路过,忍不住了来吐槽一下。
远程桌面其实也是要写代码的啦,就算改改标题也是要写写代码的,做视频也要花时间的好不,人家赚个钱也不容易,跟大多数码农是一样的。
我觉得能站出来打脸的人,大部分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者。
只可惜咱们种族的性格都不喜欢良药,所以按照我们的历史传统,最后这些人都是悲剧收场。
这类新闻看看就算了,队友蠢,团灭也是没办法的。

对, 分析TC的东西是这么个思路.
那些喷违反GPL协议什么的, 完全就是找错了方向. 我更关心的是, 质疑出现后的各种发酵. 从计算机学会的突然改口 (和当年改口说天安门没死人是不是很像?), 论坛删贴近平的反应时间以及规模, 官方喉舌洗地文的激烈程度, 以及大陆媒体统一口径的程度…
总结下就是TG偷鸡不成蚀把米. 从这次现象也可以观测, 决策层的水平挺烂的. 一开始就应该认清这种东西上不了台, 至少应该撇清和政府的关系; 质疑声起来后, 应该主动撇清关系装模作样来一次学术打假, 而不是在这洗地.

貌似中国计算机协会已经因为评选由行政领导的问题,退出以后的国家奖评选

大家可以关注今天刚出的几篇文章, 有让评委会背黑锅的趋势.
脑补小剧场:
包子: “这次让宣传部门有些压力啊, 动员各级狗腿子写文章删贴也删得手麻了, 你们评委会要承担责任啊.”
评委会: “不是您要我们推的吗?”
包子: “闭嘴!”
评委会: “我们当时都认为不太合适, 是您…”
包子: “闭嘴. 小刘, 明天发几个通稿, 隐约质疑评委会可能有暗箱操作. 然后列举世界各国的学术丑闻, 并肯定他们的正面意义. 对于社会各界的质疑声, 在继续予以攻击否定的基础上透点口子. 当然继续保持舆论控制. 如果还不能控制下来, 那就再发几篇挑明了说, 并列举我国近年来学术打假的成就, 以及各种经济科技上的进步…”
评委会: “呜呜呜~”

确实是跑题了。问题的关键是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多年以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纯洁处女形象被这个轻轻送送破了身,从此中国技术研究奖项全部都只剩下牌坊了。

相对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那还真是没什么技术含量

远程桌面也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但是 这个不应该拿到这个奖啊,更何况对比之前得奖的那些。

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我现在所在实验室有结合这个概念做论文,有所了解,透明计算是指将操作系统、软件、数据打包统一以类似二进制包的形式发送到各个裸机设备下运行,和远程桌面肯定是不同的东西(虽然虚拟化了,计算还是放在云端)。可以类比于一个裸机手机可以玩android游戏也可以玩ios游戏,而且不用升级app,是不是很像移动互联网的“新web”(跨平台,开放,不用升级)?不过这东西对网络的要求非常高,短时间看不到商业化的能力,最大难度不仅是网络,还有很多产业相关的接口标准统一,比如屏蔽指令集的不同,否则就不算“透明”,只能自己做个伪demo。
既然要弄出一个demo来给领导看,肯定要用到开源软件,显然这是底下的一帮研究生们做的,上面的那些老板们不一定知道。既然有GPL开源协议,确实需要遵守,抄袭算不上,不是一个东西,我们做个网站也要用到nginx、mysql各种开源软件。
科研就是务虚一点,尤其是计算机,很需要产业化来证明自己,不管CPU芯片还是国产操作系统,都成为了笑话。但是总要有人尝试,关键是体制机制,体制内的科研大家都是靠各种称号生存,类似于学校里先进个人,社会积极分子,都是分一个小蛋糕吃吃。优秀的人才应该向社会要蛋糕,创造蛋糕。

你看过那个视频了吗,PC端或许是这样做的,但是移动端肯定是远程桌面,可以认为这是弄虚作假么
我读书少,请问远程的windows系统和软件怎么在手机arm处理器上运行?
我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