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共识网:花年华:肯定苏联卫国战争不应贬低同盟国的贡献

花年华:肯定苏联卫国战争不应贬低同盟国的贡献2015-05-10 10:58
来源:共识网作者:花年华1884次点击:我要评论

在苏联与盟国之间有分歧;其实,在美英内部也有分歧。这本来很正常。可是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总是把正常的意见分歧意识形态化,真是个陋习。

  ——读《李海文:优秀的历史著作应该是有细节的》有感


  当莫斯科正在进行规模空前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阅兵时,我读了《李海文:优秀的历史著作应该是有细节的》(以下简称李文)。李文是共识网借新版《师哲回忆录》发布对作者的访谈。访谈由师哲身份引出中苏关系以及对苏联的评价是很自然的,但是作者借肯定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英勇和胜利而贬低同盟国的作用就值得商榷了。
  她说:
  “你们想想,美国、英国什么时候开辟的第二战场?1944年。苏联什么时候开始扭转战局的?1943年,斯大林格勒扭转战局。美国、英国看到了这个战局已经扭转了,他们才开辟第二战场。”
  不错,从时间上看,所谓的“第二战场”(1944年)是晚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1943年),但是是否犹如李文意指的那样:英美等国坐等胜利果实、“下山摘桃子”呢?这难免让人把它与苏联红军攻击日本关东军之役与日本投降之间的关系一比,究竟哪个更像是坐等机会、“下山摘桃子”?
  首先,同盟国(除了主要美英之外还有加拿大、法国等)开辟第二战场不等于之前同盟国就没有战事。事实上,自德国1939年入侵波兰,英国就成为了德国的敌人,而那时的苏联还是希特勒的合伙人,1940年希特勒在入侵西欧之后对英国进行了接连几个月的狂轰滥炸、逼迫英国投降。尤其是在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被迫宣战之前,可以说英国差一点就要被德国真的打垮,而美国,特别是太平洋舰队也差点全军覆没。这哪里有一丁点李文意指的坐等机会呢?即使这样,从美国参战开始,到1944年同盟国发起登陆作战之前,美英等盟国已经发起了一些列重要的作战行动(包括北非、意大利和太平洋),牵制和极大地削弱德国力量,因此可以说正是由于同盟国的有力配合才使得苏联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至于说到扭转战争局势,从苏德战场来说,斯大林格勒的确是这样;但是如果从整个二战,希特勒还横扫欧洲战无不败气势之时,在轮到英国时却止步不前,难道不也是扭转战局吗?在北非,蒙哥马利阻击沙漠之狐隆美尔不也是扭转战场局势的吗?在太平洋战场,1942年中,美海军将计就计在中途岛击沉两艘日军航母、使日军遭受巨大损失不再具有优势,不也是扭转局势?在瓜达尔卡达尔岛,双方持续几个月肉搏,以美军取胜告终不也是扭转战局吗?
  的确,斯大林一直催促甚至抱怨美军不能如其所意很快开辟第二战场(实际指同盟国从大西洋岸发起对法西斯德国登陆作战),在苏联与盟国之间有分歧;其实,在美英内部也有分歧。这本来很正常。可是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总是把正常的意见分歧意识形态化,真是个陋习。
  进行登陆作战,没有充分准备等于自杀是起码常识。当时英国早已经几乎被打得趴下来,更不要说从海上登陆、突破希特勒已经建起来的大西洋堡垒。战争初期德国潜艇几乎封锁了大西洋,美国支援的运输船队和物资损失惨重。美国国内战争物资生产、兵力训练也得有个过程。美英军事力量和物资供应部署还必须照顾太平洋地区(请李海文注意,那里才是中国所在地!)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常识。
  登陆作战的风险还可以从德国始终没能入侵英国说明。1940年,德国在入侵西欧后,几乎把伦敦都炸平了,但是英国绝不投降(据说有一次丘吉尔接获一个劝降电报,老丘只回了一个字“呸”),希特勒也拿他没办法!因为登陆作战毕竟不同陆地有回旋空间。我们不能自己不懂还总对别人指手画脚。
  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为什么英美国家领导人就那么怕死人呢?这就涉及到为什么要打仗了。英美国家领导人即使在战争状态也不是说死多少人都可以算在敌人身上、因此心安理得的。在联军企图进入地中海时,为了减少牺牲,盟军在尽力争取把守直布罗陀海峡的、已经投降德国的法国贝当部队投诚(遭戴高乐极力反对),丘吉尔却说“只要让我们过去、我可以给他‘爬过去’”(大意)。艾森豪威尔宁可放弃占领柏林的荣誉,目的就是为了少死人。
  其实,李文中有这样一个段落:
  “比如彭德怀打仗,他就主张拼。你们看刘伯承的传记里,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刘伯承和彭德怀有争论。刘伯承是军校毕业的,他认为打仗应该是一种艺术,应该是以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他就不主张硬拚。”
  已经很好解释了盟军策划的被誉为最伟大的登陆作战,所以一拖再拖,就是为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因为死人多不等于贡献大,更不是死人多就更光荣。
  还需要补充的是,早在发起登陆战前,欧洲战场的制空权已经完全被美国掌握,德国的失败已经不远了。
  李文还说:
  “我碰到过一个学者,她就研究斯大林的,她在美国,她跟我说:斯大林什么都好,但是二次大战这个损失太大了。我跟她说:对,法国损失不大,不都投降了吗?法国当时的维希政权不是宣布巴黎是不设防的城市吗?如果没有苏联这么坚持,二次大战能不能够胜利?”
  李文还给我们讲了麦克阿瑟带儿子逃跑、丢失菲律宾的故事,说明美国鬼子可耻,企图反衬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可贵:
  “美国什么时候参战的?它是从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以后才开始参战,在41到31年这十年时间,是谁坚持的?是我们中国人坚持。等到日本人横扫东南亚,你看看东南亚,麦克阿瑟带着儿子坐着船跑了,他将7万将士丢在菲律宾,投降了。”
  但是我要说的是,虽然贝当投降了、但敦刻尔克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即使法国沦陷了,但是英国也没有屈服。苏联坚持了、中国也坚持住了,因为中国、苏联有辽阔的国土;英国也坚持了,因为英国与德国隔着大海(还值得指出的是在英国坚持的时候,苏联是观战;到苏联坚持时,英国是极尽全力支援!)。能不能坚持住是有条件的,坚持下去都是好的,但是不能只看见自己吃的苦,贬低别人的痛苦和牺牲。关于战争中的失地,苏联西部大片地区不是也损失了吗?1947年,胡忠南进攻陕北时,延安不也被占领了吗?土地失去了可以再夺回来,人死永远就没了。
  至于说到麦克阿瑟逃兵的故事,事实是,战争开始后,菲律宾政府一直要把麦克阿瑟的妻儿送到安全地方去,但是老麦一直不同意,直到罗总统下令要他去澳洲接受新任务才走的,而且走的路上险象环生,差一点就死掉了。美军在菲律宾的失败不在麦克阿瑟,麦克阿瑟也宣布了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为的是减少平民伤亡),但把兵力撤退到了巴丹岛坚守,遗憾是麦克阿瑟一直无法得到援兵。老麦不是孬种。倒是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日本投降仪式时,老麦请那位留下来接替他指挥、后来不得不帅部投降日军的将军在胜利方首先签名。这才叫“看谁能笑到最后才笑的最好!”
        

最后,还必须指出,德国入侵苏联之前,希特勒与斯大林签订了秘密条约、瓜分波兰;在德国攻入波兰时,苏军从波兰背后插上一刀,甚至还将大量波兰战俘(都是军官等精英分子)秘密杀害(卡廷事件)。当希特勒进攻波兰、二战爆发,英国立即宣布对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与德国成了交战国,而苏联呢?苏联当时是帮凶的角色!所以,希特勒的“背信弃义”不等于斯大林一开始就站在正义一边!


责任编辑:黄南
苏联和斯大林在二战初期以及二战之前的行为当然有非常多应该批判的地方。

但是 此文的洗地也太可笑了。

1、二战前包括波兰在内,除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外的中东欧各国个个无一例外的是小希特勒当政。

1938年波兰和匈牙利伙同希特勒一起瓜分捷克斯洛伐克……

2、慕尼黑的绥靖,西班牙内战中的无所作为

主贴提到希特勒入侵波兰后英国“立即宣战”,真好意思提“静坐战”?啧啧。
国与国之间,就是这种情况,别看美国和英国是上百年的盟友,但互相之间还是防着一手。
美国支援苏联打希特勒,打完希特勒后就和苏联冷战,萨达姆、塔利班,ISIS都是美国人培养起来的。
主帖是多此一举越描越黑适得其反的典型。本来大家早就忘了苏联卫国战争,新生代的二战观念都是从美国大片得来的,拯救大兵/中途岛之战/诺曼底登陆之类,谁还记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主帖正好提醒大家,二战不是只有美国,盟军的贡献是可以质疑的。

如果主帖光写个标题,或只提中途岛原子弹诺曼底,效果会好得多。如二楼所说,其为同盟国洗地的水平也太低了。那些证据作者自己说着都没底气,还不如不说。
许多人都认为当时苏联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战争潜力远超德国,然而事实是否是这样呢?实际情况正好和我们所知道的相反,在对战争经济最关键的机床储备上,德国拥有130万对40万的绝对数量优势,在质量上德国的机床更是遥遥领先,这也就意味着德国在武器再生产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

再来看另一项关键指标,汽油。德国人的合成汽油,以及用购入原油合成的汽油大部分是87号(辛烷值);而俄国人用自己的技术从原油中提取的汽油才70号(辛烷值),而且产率只有可怜的5%。如果说87号汽油能让德国飞机上天的话,那么70号汽油只够斯大林煮方便面的。

在苏联向后撤退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部分的工业、采矿业和农业,那么苏联究竟是凭什么打败德国的呢?实际上答案很简单,美国和英国的援助。

    就拿航空汽油来说,苏联自产只有181万吨,而西方(主要是美国)援助了258.6万吨。更重要的是美国援助的高辛烷值添加剂,这让苏联能生产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而苏联本身根本就没有开发这种成品的能力。用于飞机制造的铝,也是苏联的弱项。苏联自产了26.3万顿,而西方援助了32.8万吨。要是没有这些铝,一半以上的苏联飞机只能用木头来做,那苏德空中交锋的结局可想而知。另外,要提一下的是,苏联用于粘合木飞机用的胶水也是需要进口的。
  
    还得提一下装甲钢,在这个项目上,西方盟国提供的数量超过了苏联在战争期间生产的总和。想象一下吧,苏联的坦克数量下降一半,战争结局将会如何。
  
    最后再提一下摩托化部队的关键,汽车。西方盟国一共提供了501660辆,而且质量都比苏联在战争期间生产的"嘎斯"军用汽车(343624,才5%! )好不少。没有这些汽车,俄国人就没有摩托化部队,也无法机动大炮。
  
    其它还有数不尽的物资援助,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以上就足够证明“如果美国和大不列颠(包括英联邦和英帝国本身)在苏德战争期间严守中立的话,毫无后顾之忧的德国和轴心国军队将会把苏联碾得粉碎。” ――艾伯特#西顿 [英国]
  
    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英美苏三国代表会议议定书
     规定自1941年10月初起、至1942年6月底向苏联提供的军需物资
  
    英国和美国将协助交货并把货物运到苏联
  
    1、 飞机:每月400架,其中短程轰炸机300架、战斗机100架(最终同意400架,其中美国每月供应轰炸机100架、战斗机100架,英国每月供应战斗机200架)
  
    2、 坦克:每月小型坦克或中型坦克1100辆,或两者合计1100辆,两者比例不固定(最终同意每月500辆,其中小型坦克不超过50%,此外英国每月供应带机枪的小型战车200辆)
  
    3、 高射炮(37mm、45mm、75mm、90mm)连同弹药:每月300门(最终同意在9个月内由美国供应90mm高炮152门)
  
    4、 反坦克炮(37mm、60mm)连同弹药:每月300门(最终同意在9个月内由英国提供两磅炮(40mm)500门,每门附弹1000发;美国供应37mm炮756门)
  
     5、 反坦克枪连同弹药:每月2000支(最终同意每月提供200支,每支附弹200发)
  
    6、 侦察车:每月2000辆(最终同意在9个月内由美国供应5000辆)
  
    7、 货车:每月10000辆
  
    8、 战地电话:有声感应电话每月6000部,自冲电源电话每月600部
  
    9、 战地电话用电线(七股绞线):每月100000公里
  
    10、 水底电缆(古塔波胶):每月50公里
  
     11、 海底电缆:每月100公里
  
    12、 粗铝:每月4000吨(1940年9月装船的5000吨不计在内)(加拿大和美国每月各供应2000吨)
  
    13、 碾轧硬铝:每月500吨(美国提供)
  
    14、 锡:每月1500吨(英国提供)
  
    15、 铅:每月7000吨(美国提供)
  
    16、 镍:每月800吨
  
     17、 钼:每月300吨(美国提供)
  
    18、 钴:每月10吨(英国提供)
  
    19、 电解铜:每月3000吨(英国提供)
  
    20、 黄铜:每月5000吨(美国提供)
  
    21、 镁合金:每月300吨
  
    22、 锌:每月1500吨(英国提供)
  
     23、 复合金属:每月3000吨
  
    24、 铜管和其他铜制品:每月300吨
  
    25、 铁硅合金:每月7000吨
  
    26、 铁铬合金:每月2000吨
  
    27、 坦克用装甲板:每月10000吨
  
    28、 硬合金和刀具:每月50万美元
     29、 银钢:每月50吨
  
    30、 高速钢:每月300吨
  
    31、 工具钢:每月1500吨
  
    32、 刻度钢:每月13000吨
  
    33、 热轧钢:每月7000吨
  
    34、 短钢条(铬-硅-锰):每月8000吨
  
     35、 冷轧钢条:每月8000吨
  
    36、 冷轧钢板:每月8000吨
  
    37、 锡板:每月4000吨
  
    38、 钢丝:每月7000吨
  
    39、 钢丝索缆:每月1200吨
  
    40、 钢合金管:每月300吨
  
     41、 不锈钢丝:每月60吨
  
    42、 镍铬丝:每月70吨
  
    43、 铁丝网:每月4000吨
  
    44、 甲苯:每月4000吨(美国提供,另优先装运10000吨三硝基甲苯)
  
    45、 硝酸甘油:每月3000吨
  
    46、 石炭酸:每月1500吨
  
     47、 石油制品(航空汽油、辛烷、润滑油和滑脂、汽油、煤油):每月20000吨
  
    48、 乙烯醇:每月120吨
  
    49、 溴化钠:每月100吨
  
    50、 磷:每月100吨
  
    51、 磷苯二甲烯:每月300吨
  
    52、 二甲苯胺:每月300吨
  
     53、 二苯胺:每月300吨
  
    54、 硝化纤维:每月300吨
  
    55、 金属切割机床:每月1200台
  
    56、 炼钢电炉:每月50只
  
    57、 锻压机:每月400万美元
  
    58、 各种工业机器:每月300万美元
  
     59、 钻石:每月15万美元
  
    60、 磨料:每月30万美元
  
    61、 炭精电极:每月400吨
  
    62、 锡兰坩埚炭精:每月100吨(英国供应)
  
    63、 橡胶:每月6000吨(英国供应)
  
    64、 黄麻:每月4000吨(英国供应)
     65、 虫胶:每月300吨(英国供应)
  
    66、 鞋底用皮革:每月1500吨(美国供应)
  
    67、 羊毛:每月2000吨(英国供应)
  
    68、 军靴:每月40万双(英美供应)
  
    69、 军衣料:每月120万米
  
    70、 小麦:每月20万吨(加拿大供应)
  
     71、 糖:每月70000吨(英国供应)
  
    72、 可可豆:每月1500吨
  
    虽然苏联号称第二工业大国,但这只是根据苏联自己对外公布的数据。而且就算这些数据正确,也只是第二工业大国而不是第二工业强国。
  
根据苏联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整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3479610_1.html/ ]

飞机: 14018架
坦克,装甲车: 22800辆
运输车: 501660辆
摩托车: 30000辆
铁路车辆: 13041辆
高炮: 7944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冲锋枪: 108293挺
无烟火药: 130713吨
炸药: 132237吨
钢材: 2589766吨
铝: 26110吨
石油: 2622357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化学品: 631017吨
舰艇: 672艘


1941年苏联自己生产的高品质航空油只能满足其需求的4%,从1941年8月-1945年9月,苏联生产航空汽油所用的高辛烷燃料几乎全来自美英的援助.西方盟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给苏联的航空油是苏联自己生产的四倍,提供石油260万吨.苏联人声称他们有x千万吨汽油,实际上明显是在吹牛.苏联的主要产油地区是哪里?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外高加索,而这些地方在战争初期都被破坏了.
在公路运输方面汽车,美国提供给苏联的汽车409500辆,是苏联战时总产量的1.5倍;提供的摩托车是苏联总产量的1.2倍;如果再考虑到美国汽车的吨位大、性能优,所起作用就更大.美国还提供给苏联的汽车外胎共5,606,000件,而且主要是大型汽车的轮胎.英国也提供了103500吨橡胶.美英向苏联累计提供了运输车辆42.7万辆,摩托车3.5万辆.苏联的军用车辆有2/3来自美国的援助.如果没有这些援助,估计苏联人得把至少一半的工厂用来造运载工具,那也别指望他们能造那么多坦克了.
在铁路方面,租借法案也大大帮助了苏联战时的铁路运输能力.盟国提供了相当于62万多的铁轨,占苏联铁轨总产量的56.5%,即苏联战时铁路上的一半铁轨是由美提供的.美英两国提供的蒸气机车是苏联总产量的2.4倍、电气机车是11倍,车厢是10.2倍.
美国为苏联提供的有色金属为:优质铜387,600吨,占苏联总产量的82%;优质铝美国提供256,400吨,英国提供35,400吨,加拿大提供36,300吨,三国相加共328,100吨,是苏联全部铝产量的1.25倍.这些优质铝,被苏联用于航空业和生产坦克发动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3479610_1.html/ ]
美英提供了电话线95万多英里,海底电缆2100英里,无线电台5899台,雷达348部.
美国提供15481架飞机,英国3384架,总计18,865架,其中战斗机17000架,占苏联总产量的30%.1941-1942年使用的大部分先进战斗机来自美英的援助.苏联声称他们造了200000架飞机,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笑话.他们的飞机质量和北方的风筝差不多,如果没有美国空军在西部牵引德国空军,他们的破烂飞机+菜鸟飞行员根本别想升空.
美国提供给苏联生产枪炮的特种机床和工业设备:金属切削机床38100台,价值6.07亿美元.尽管苏联自己生产的工业设备超过美国提供的2.5倍,但美国提供的全是苏联无法生产的性能优异且造价昂贵的设备.
美国提供给苏联的肉罐头732595美吨(相当于苏联的664600吨),占苏联生产的肉罐头总量的17%;西方盟国提供的各类罐头占苏联总产量的108%.

朱可夫在谈到租借法案时说:"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谈论我们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能隐瞒从盟国一方获得援助这一因素... ...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火药,我们就会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美国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车,我们就没办法去运输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战争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种钢也是由美国人提供的."
1963年苏联安全部门监听并录下了朱可夫的如下谈话:"现在大家都说盟国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 ...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的是美国人为我们迅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质,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我们的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美国人真诚地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美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坦克吗?"西方盟国提供了具有关键作用的战略物资.正如索科洛夫所说:“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不可能赢得卫国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也不能生产足够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也不能保障战争所用的燃料和弹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