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的才华可与文学史上的李商隐、李清照比肩” 《亚洲周刊》最新一期欧银钏/作家琦君病逝台北,享年九十岁。琦君四九年随国 民党政府自大陆迁台,写散文登上文坛。学者夏志清赞她的才华可与中国文学史上 的李商隐、李清照比肩。 ----------------------------------
全球知名华文作家琦君因感冒染肺炎,六月七日病逝于台北和信医院,享年九十 岁。公祭于十九日在台北市举行,艺文界纷前往追思。琦君的夫婿李唐基向亚洲周 刊表示,他将依琦君「落叶归根」遗愿,与独子小楠在三、五年内,把琦君的骨灰 运回温州老家,安放于「琦君文学馆」。 李唐基于二零零四年六月离开美国新泽西,与琦君回到台湾,定居淡水。李唐基 说:「琦君一生写作不辍,直到这两年还在构思,想要写一部长篇小说,可惜身体 不适,未能实现。我作为她的第一位读者已经五十多年了,每次都会与她讨论文 章,鼓励她书写。可是,当她八十八岁健康不太好时,我没再鼓励她写作。套两句 琦君最喜欢的清人的词:『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我宁愿她少写文 章,恢复健康,但天不从人愿。」 琦君一九四九年随国民党自大陆迁台。那年六月,三十三岁的琦君思念哥哥,写了 散文《金盒子》,投稿给《中央日报》副刊。该文为她「作了媒」,促成她和李唐 基相伴一生的婚姻。李唐基,四川人,在上海复旦大学读的是经济,一九四六年被 派到台湾工作,担任罗东纸厂账务股长。 《金盒子》写的是琦君思念哥哥的心情。李唐基展读之余,想起故乡的亲人,分外 感动,再加上见过琦君,有几分熟悉,于是写读后感,寄给琦君。「信写完之后, 我担心自己水准不够,就在信末抄录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真要谢谢杜甫,帮 我牵了红线。」 琦君和李唐基一九五一年在台北结婚。那年,琦君三十四岁,李唐基三十岁,两人 相守半个多世纪。五四年,琦君在台北自费出版第一本书《琴心》,首印五千本。 李唐基骑自行车上下班时,就带个几本,途经台北重庆南路报摊、书店,主动寄 售。 散文家须记忆超强 琦君的作品引来读者与评论家的注目。尔雅出版社发行人隐地向亚洲周刊表示: 「一九七四年我主编『书评书目』,文学评论学者夏志清来信,赞美琦君才华有如 中国历史上的李商隐、李清照,称誉琦君的散文写得比五四时期的朱自清高明得 多;夏志清强调:好的散文家必须有超强的记忆力,方能把真情实景描述得入木三 分,琦君记述成长岁月中,年少生活经验,细致动人。」 一九七四年,「书评书目」为琦君出版《烟愁》;一九七五年,隐地创办尔雅出版 社,琦君的《三更有梦书当枕》是创业作之一。隐地说:「从那时开始,我有计划 地出版琦君的书,前后出了十一本。琦君的文章积极进取,今古融合,古典诗词和 创新的语言,织就一个以小女孩回忆的世界,带给读者精神鼓舞,老少咸宜。」琦 君另有十二本散文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九歌出版社总编辑陈素芳表示:「琦君的 赤子情怀很迷人,她的中文造诣深厚,故事感人,文字有味道,她的作品可以长销 数十年。」 琦君在司法界工作了二十多年。从中国大陆赴台期间,还担任高检署书记官,也在 中央大学兼课,教授新文艺。一九八三年,李唐基外派纽约,劝琦君一起到美国作 伴,夫妻两人在美国住了二十年。在新泽西生活期间,她还写了半自传的中篇小说 《橘子红了》。台湾公视曾改编成电视剧,由中国大陆演员黄磊、周迅主演,李少 红导演。 《橘子红了》是琦君大伯父、大伯母和三位姨娘发生的故事。琦君的母亲(大伯母) 识字不多,但要琦君努力读书,做个大学毕业生。琦君的「父亲」,即养育她的大 伯父潘国纲,清光绪壬寅年中秀才,一九零六年入保定北洋陆军学堂,与蒋介石是 校友。琦君八岁时,潘国纲娶了二姨娘,后来又娶了三姨娘、四姨娘。 抗战胜利后,琦君的「父亲」、「母亲」都已相继离世。一九四九年,琦君与二姨 娘、妹妹(三姨娘所生)随国民政府撤退赴台。琦君把自己的财产都给了留在家乡的 三姨娘、四姨娘。《永远的童话:琦君传》作者宇文正表示,晚年琦君追忆,「我 在《橘子红了》里,把三姨娘、四姨娘两个角色浓缩了。父亲讨那么多太太就是为 了传宗接代,结果还是没能生出一个男孩。还好,现实生活里,她们并没有小说里 那么惨烈,我后来回大陆,见到三姨娘,她没有再嫁,而四姨娘嫁人了。」 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李瑞腾认为:「出生于官宦家庭的琦君,书写从 传统过渡到现代,在社会变动中,女性权力与人性尊严、封建与现代的对抗。琦君 观看社会的方式,有着现代性。在现代文学史上,琦君是纯粹的文人,一直以文学 作品和读者交流;她是大陆迁台第一代的作家,国族、社会、家庭的整体变动性是 她的文学血肉,反映新旧之交、中国社会的缩影,思索生命的变动性、移动的过 程。她的文章被许多选集收录,也进入教科书,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性。」 琦君是当代台湾作家之中,由大学设立研究中心的第一人。中央大学去年开办「琦 君研究中心」,今年还发起「阅读琦君」,反应很好。琦君生前在位于桃园县中坜 市的中央大学兼课十年,开启「新文艺」,播下文学种子;琦君逝世之后,网页上 涌现许多读者追念回应的文章。 李瑞腾带领台湾新生代,继续整理琦君的书信与旧照,进行琦君资料汇编与作品重 探。中央大学将结合九歌文教基金会等相关单位,于七月邀集艺文界共同追忆琦 君,未来也计划筹办琦君国际学术研讨会。「三更有梦书当枕」,琦君一生爱阅 读、爱写作,虽然离开人世,但留下着作,留下光与热,继续与读者谈心。■ (原标题为《三更梦书当枕琦君枕书而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