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怎样对付不确定性 薛兆丰(原载《互联网周刊》) 两个礼拜前,我在这里谈到“不知道”(或曰“不确定性”)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有读者刨根问底,想知道人类究竟是怎样对付“不知道”的。问得好!天真的发问,有时可以重塑对世情的理解。 笼统地说,人类主要是通过市场来对付大量“不确定性”的。 你饿了,走到楼下,就能在大排挡前坐下,点一碗加州牛肉面,把肚子治好。朋友,不要视之为理所当然,而应该对此充满好奇和敬畏—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商人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令你满意的方式和以你能接受的价格把你喂饱了?答案是:那是商人带着真金白银参与的赌博。 是那大排档的店主,不仅动用了自己的积蓄,甚至还可能向亲戚朋友借了钱,参与了一场你并未意识到的赌博—赌你(以及其他居民和过客)在什么时候、愿意用什么方式、以什么样的价格来喂饱自己的肚子。 一切都是低调进行的。店主在决定投资前,可能为具体如何下注辗转反复,也可能到处跟行家商量可行性,也可能终日在街头徘徊,考察潜在的顾客群。但是,我们听不到这个店主的公开演讲,呼吁这个地方“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食店,也看不到专家学者在报纸的评论版讨论这家馆子究竟应该煮什么菜。 但这场“对付不确定性的赌博”确实在进行。而且,答案不久就出来了—答案就在店主的账本上。赌对了,店主听不到任何掌声;赌错了,店主也不需要向任何人认错。可是,市场已经分毫不差地对店主作出了奖惩—他或者盈利、或者亏损,一切由他自己承担。 多年前,老友尹忠东教了我三件事情,令我受益无穷。一,他要我讨论问题或写文章时不要用比喻;二,他告诉我有一个经济学家名字叫“弗里德曼”;三,他告诉我人的言辞与行动往往是背道而驰的,说是一套,做往往是另一套;人的思想和言论可谓五花八门,但行动却是高度一致的。 这第三点,是我理解人性、理解学术争论、理解市场之美的起点。要对付“不确定性”,要提高对未来的预测力,减少资源浪费或空置的现象,人类不仅需要精准的知识,还需要追求知识和信息的原始动力,而追求知识和信息,往往是昂贵而痛苦的过程,而其中的试金石,就是到市场上赌一手,因为市场会不动声色地对你的判断作恰如其分的奖惩。 另外,“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所谓“信息不对称”。那是说,卖旧车的车主,知道自己的车有哪些毛病,而买主却不知道。由于卖主和买主掌握的信息不相称,买主为了避免受骗,就干脆不与卖主做买卖。于是,本来对买卖双方互惠互利的交易,便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失之交臂,而这种想像中的情境则被称为“市场失灵”。 我奇怪的是,为什么荒唐的诠释,竟然能如此流行。是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有,而且俯拾皆是。问题是,恰恰是市场的出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明明是“市场显灵”的例子,为什么竟然成了“市场失灵”的证据? 朋友,想卖掉旧车的人,会随便把车停在马路边,便开始吆喝求售的吗?不会。想买旧车的人,会因为了解旧车的状况有困难,就因此善罢甘休吗?也不会。那么,真实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出现了市场!二手车行出现了,各种车友论坛出现了,各种为旧车定价的系统(如美国有八十年历史的蓝皮书公司“Kelley Blue Book”)也出现了。简单的事实是:逻辑上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恰恰就是被市场的出现而修复的。 从“不确定性”出发来理解人类行为和机构衍生,是阿尔钦(A. A. Alchian)的贡献。最近收到书商寄来的目录,得知阿尔钦将在今冬出版其新论文集。新书扩充为上下两册,而第一册的标题正是《不确定性下的选择与成本》(Choice and Cost under Uncertainty)。喜欢从纯真的角度看世界的朋友,到www.libertyfund.org查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