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石川 来源:南京晨报 《中国青年报》8月30日报道,东北某高校第一批在本省的最低分数线,理工类为593分,文史类为579分,该校教职工的要求:凡是够480分的,校方都要录取其子女,不录取就是不公平,就是不公正。这就意味着部分教职工子女能以降低上百分的高考分数,获得与其他考生同样的录取资格。 如果同是480分,农村孩子只能望洋兴叹,该校教职工子女却可大摇大摆、心安理得地就读该校。这就是差别,这就是资源的“世袭”,这就是起点的不公平。起点的不公平将直接导致云泥之判的命运。 经济学家左小蕾说:“中国大学的资源在很长时间内都将是有限资源,一些人使用了另一些人就不能使用。能上大学的人使用了公共资源,不能上大学的人不能使用这部分公共资源,这样就不公平。”这种论断鞭辟入里地指出了捍卫起点公平的重要之处。教职工子女尽管低分,却能照上不误,势必挤占有限的公共资源,那些本该入学的寒门子弟被拒之门外,谈何“知识改变命运”?须知,对社会最底层的人来说,如果受教育的机会被剥夺了,无异于生存机会被剥夺——迫切改变命运的一线希望将被无情掐灭。所以说,起点不公平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然而,起点不公平又无处不在,几乎渗透了行业的各个角落。以垄断行业为例,无论是就业时“子女世袭、非亲莫入”,还是“铁路的坐车不要钱,电力系统用电不要钱”的高福利,无论是荒唐的地铁家属所谓的反恐免票,还是航空公司给员工的免费飞机票,皆是起点不公平。可以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人人心安理得,个个心知肚明。因此,不少网友认为:“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哪个行业没有优惠呢?” 试问,如果各行各业都利用自身资源,渔利自肥,谈何公平的底线?又谈何社会正义?农民的孩子找谁优惠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身无万贯,手无权柄,只有陋室数间,薄田几亩,他们拿什么接济自己的子女?除了斑驳的农具,老迈的耕牛和淳朴的本性,还能给子女留下什么?他们本来寄希望子女跳出农门,不再重复上一辈的劬劳和卑微,如今,如果连升学这条路都充满不公平,最终、最大的牺牲品只能是最基层的人,如此,情何以堪? 调查显示,“人们主要的不满是受教育的机会、健康的机会、迁徙的机会等等的不公平”。教育不公平首当其冲,并不奇怪。公众深恶痛绝的原因在于,其一、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途径,如果这条路被堵死了,难免使人陷入绝望之中。其二、教育本身承载着公平、公正等善念,如果连教育自身都污浊不堪,何以服膺受教育者?学堂一旦自甘堕落,教育一旦自取其辱,势必动摇公众对社会公平的信念。 简言之,教育不公平将直接导致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这种机会不公平泛滥开来,最终受到戕害的是整个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