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的25与小儿科的25,似乎不是一回事:bear像是站在甲的位子上说的25,小儿科则明显是在乙的位子上。 站在乙的位子上,从故国雨露的1元也是好的,到小儿科的没有25元就一拍两散,一端是理智实惠的态度,一端是公平至高无上,介乎两者之间的是郭版的13元。呵,中庸,很合我意。 追求公平并非就不理智,应该说,没有追求公平者可能的一拍两散,乙方很难拿到中庸的13元,这在多次博弈中看得更清楚:考虑到乙方会为了公平,否决一两次方案,甲方开出的条件会比单次博弈好得多。不过既然游戏叫最后通牒,还是单次博弈更合乎本意。 单次博弈,当乙方看到条件时,一切已不可更改:只有接受,或拒绝。那理智的方案确实只有接受,哪怕只有1元,这只要在想象中将数字放大就不难明白:假如分配方案是49万对1万,一定要为公平而放弃1万的人就不多了。 为什么最不公平的方案也可能被接受?我的理解是因为这游戏有”剩余”,也就是说有外界的资源注入,使不公平的一方仍然有所得,这与囚徒困境正好相反:囚徒困境是博弈的两人有利益流失,最理智的选择---背叛---仍然可能遭遇损失,托马斯霍布斯奇怪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会选择不理智的---合作--方式,其实可能是被测试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反抗这游戏本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