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报道写得很乱。 我在《大学的牛人》一贴里说过,高校现在是一个分化得很厉害的场所。牛人阶层已经都是富翁了(应该除去第4类仅仅在教室里当牛人的)。 构成既得利益集团的有部处长官,因为他们的岗位津贴比较高,而且现在一般也都已经弄到了博士、教授的头衔,可以“双肩挑”。我知道有一个高校人均欠银行贷款70万,但是它的干部拿岗位津贴外,还积极争取上课,课时津贴是最高的——本来8小时应该坐班的,他们却去上课了,两不误,成为学校里的有钱人。至于涉及到基建、物资等的部处长官就不好说了。 大多数到了教授、博导一级的,有较高的岗位津贴,又一般都能申请到项目,项目经费开销也很顺手,靠手下的博士硕士做项目,发一点点的劳务费。收入很不错的。在外面兼职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因为企业之类都是吃名气的,弄一个教授来当独立董事、当顾问就好听而有面子。所以一般来说教授、博导早就奔了小康了。即使是文史哲教授,只要是重点大学的,日子绝非难过。 最辛苦的、最困难的是青年教师,刚搞到副教授或还在做讲师的,有了点身份,要有点体面,可是名气小就赚外快的机会少,学校的津贴也少。不发课时津贴的学校,这些人上课上得累死;发课时津贴的学校,教授们就堂而皇之的宣布要重返教学第一线了,这些人上课的机会也捞不到。项目申请往往只好是跟在教授后面当梯队,而项目的经费是教授一把抓的,余润难见。好不容易熬到了博士,年纪大了,总该要成家吧,房子又买不起。尤其要命的是,很多牛校现在早已停止了家属的工作安排政策,青年教师的配偶没有办法解决工作,也就难办到户口,养了孩子,也没有户口,导致将来的孩子的社会保险、就学等等一系列问题,更需要钱财。 实际上这些问题教授当年也碰到过的,只是当时大家都穷,矛盾不突出。现在相对贫困的感觉实在是太强烈了。有的学校这两大阶层已经开始爆发冲突,比如这两天的中南大学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