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这个似乎可以比照着蒋为何不杀毛来说。

     下面提供一点我的看法,是看周泽雄的三国进引起的兴趣,可是原文不知道搞哪里去了,一个小片,聊以引玉吧。

            说说鸿门宴中的项羽,
    历来认为,司马迁的《史记》是二十四史中写得最好的,而《项羽本纪》又是《史记》中写得最出色的篇章之一,鸿门宴这一段又是项羽本纪中写得最好的场景之一。甚至可以说,鸿门宴构成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关键,如果鸿门宴中刘邦死了,中国就没有什么汉族了,说不定就叫楚族李族或者什么族的了。或者说不定,中国就变成战国时的七大块八大块了,就没有现这个中国了,这个方面太深了,不太好说,先不说它了。本篇只是对这个关键点的关键人物――项羽小加分析。
现在问,鸿门宴为什么这么好呢?它到底是不是好呢?它好到哪里了呢?我初读时就没有感觉到它好到哪里了,你看那项羽,忽而暴怒如雷,忽而又死气沉沉,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一个傻蛋,这样连我们一个普通人看来也不过轻而易举的事,他为什么却不做呢?把刘邦一杀不就万事大吉了么?多简单!可是,他却不做,这不是傻么?这不是智力有问题么?
有一种通俗的说法是项羽听不进去谋士的话,实则并非如此,项羽并不是听不进去话的人,同时,刘邦也并不是一直都能听进去话。其实,听进听不进去别人的话并不是关键,关键是看他能听进去什么样的话,看他能不能听进去高明的话。这首先要有好多高明的谋士,这些谋士会有各种不同的计谋,由于特长不同,每个人的计谋会有高有低。哪一个为高,哪一个为低,这就要领导来判断。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这个判断。
那么,作为西楚霸王,项羽具备不具备判断一个观点是高还是低的能力呢,他当然是具备的。他打败秦军时不过二十四五岁,到死时也不过三十岁左右,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建立如此大的功业,没有超人的资质,才华,怎么可能?用司马迁的话就是"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这可以从以下几事来证明:一,他年纪轻轻就被项梁引为左右手,可知他必有所能,二,在与宋义楚军救不救赵上的议论,可知他不但但是徒有勇力,在对大局的把握上也超出一般智士的,三,与秦军一战,破釜沉舟,更是千古奇谈,没有超人的智谋以及对将士的领导力,是不敢为,也不能为的,四,他尊一个素未谋面的谋士――范曾为亚父,可见他对谋士的尊重,这在刘邦是没有的。
又有一种说法是,他为人过于仁慈,

项羽是匹夫之勇,已被历史所证实了的.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项羽是匹夫之勇,已被历史所证实了的.”

  什么历史?还请展开说一下,

这是博弈嘛,如果项羽一定会杀刘邦,刘邦就一定不会去赴宴,了不起是项羽大怒,杀来把刘邦打得光脚丫子逃跑嘛,这种情形又不是只出现一两次,多一次看来也不会影响最后结局。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不知3楼是想读正史还是野史?[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项羽不杀刘邦,是因为他内心没把刘邦当敌人。

楼上的,又乱讲话了? 你怎么知道项羽的内心? 我都不知道.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羽,安知羽之痛?"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楼上的,又乱讲话了? 你怎么知道项羽的内心? 我都不知道.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羽,安知羽之痛?""

子非紫壶,安知紫壶不知?

以下是引用psyzjs在2006-10-29 1:34:00的发言:

楼上的,又乱讲话了? 你怎么知道项羽的内心? 我都不知道.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羽,安知羽之痛?"

[em05]

为什么PS先生只记得惠子的蠢话,偏偏记不住庄子对这句蠢话的否定? 以你之见,你还研究什么心理学呢?早早开店做八宝鸭得了。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那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整个一个唯心主义,缺乏实证支持!

看来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还是有道理的.

中国不懂科学的人已经很多了,不懂科学的心理学的人看来更多.

紫壶是头一个!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科学的心里学是什么学呢? [em05]
今年过节不上网,上网就上真名网。
以下是引用psyzjs在2006-10-30 0:10:00的发言:

那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整个一个唯心主义,缺乏实证支持!

看来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还是有道理的.

中国不懂科学的人已经很多了,不懂科学的心理学的人看来更多.

紫壶是头一个!

[em05]

你的脑筋不拐弯啊,除了实验,就没有别的方式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难道你从来不能看出,某人伤感某人快乐某人多疑某人狂妄某人自卑某人……?根据项羽对刘邦的言语表情态度动作等反应,难道就不能揣摩其内心?依你愚见(对不起,我不得不直言不讳。)如果没有你的那套实验设备,此前、古往今来,虽说人心难测,难道就没有洞悉他人的智者了?我实在看不出,自从有了你的那些实验,你就比别的网友更善解人意人,相反,我觉得你是个楞头青呢。

别吵了,再吵,题目就要变成某某真名人士为什么没有杀掉某某真名人士了......
今天,我就是高瑜

其实要解答楼主的问题,项羽自刎时的最后遗言很能说明问题,遂使竖子成名,项羽从来就没有看重过刘邦,直到死到临头还不认为自己应该败在刘邦之手。司马迁刻意渲染的鸿门宴其实还不如明末李自成与张献忠的双雄会惊险,原因是张献忠认为李自成是个人物,有杀意而没有下杀手,鸿门宴上,项羽根本没有杀意,所以尽管手下人想杀刘邦,但范曾是否真的如司马迁所渲染的,可以看到他要杀的就是将来的汉高祖,也是有疑问的。违逆项羽的意思而杀刘邦,以范曾的地位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难堪,更何况他也有所行动,但是项羽却没有认为这样的必要,范曾也不能坚决做了。换句话说,范曾也应该是认为刘邦是竖子的。他要杀刘邦应该是因为刘邦突袭占领了咸阳,这与项羽一开始很生气是一样的,但刘邦的假装小人使项羽消了气,已经认为收服了刘邦,作为谋臣的范曾不顾项羽的转念头,仍想杀,但到底能坚决到什么程度,就很难讲了。所以,最后他范曾的为刘邦的逃脱顿脚叹息与其说是如司马迁所说他对未来有先见之明,倒不如说是在演戏,通过渲染刘邦的重要来洗脱自己对于项羽的违逆。这一点可以提给楼主参考。

今天,我就是高瑜

告诉你们个秘密,“鸿门宴”被后人改过了!

这是不是最好的解释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2楼的反驳有个问题,经验并不能完全解释现象.机制的东西还是需要实证研究.

中国走到这一步,不是因为我这样的人多了,而是少了!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我联想到哈姆雷特,这两个人的性格是不是有点相似性?

  我又想,这是不是一种性格类型?这种性格类型的生成机制是什么样子的?

  我又认为,尽管人人都是复合性格的,可是,每个人似乎都有一种“核心性格”,这种性格总在关键时候发生作用。

  如果性格决定命运是对的,那么,项的这种行为是不是与他以前的行动有着一种连贯性?

  那么,项的这种性格是什么?

  

偶觉得吧,项羽比较像理想中的人,刘邦是现实中的。但是两者相遇,倒霉的一定是理想的。因为现实中的人会骗人,会阴险。
流年里,期待你不变的笑容。
以下是引用bear在2006-11-9 13:21:00的发言:
偶觉得吧,项羽比较像理想中的人,刘邦是现实中的。但是两者相遇,倒霉的一定是理想的。因为现实中的人会骗人,会阴险。

女性的角度,当然我也认同这个观点。

想要我请你吃鸡,先放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