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八字宪法[释证纪历] 文章提交者:scheler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指农作物增产的八项措施,即土、肥、水、种(推广良种)、密(合理密植)、保(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管(田间管理)、工(工具改革)。[注1] 雏形见于1956年1月25日由最高国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农业四十条》[注2]。《人民日报》11月21日社论说:“我们找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八条宪法。”12月9日,毛泽东在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纲中写道:“以深耕为中心的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八字宪法的思想,确立了。”12月10日,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农业“八字宪法”被写进了党的正式文件。由于毛泽东对此作了肯定,发明权就归到了领袖名下。 此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文件中,几乎都有“八字宪法”的内容。报刊进行了广泛宣传,仅《人民日报》发表的涉及“八字宪法”的社论就有近80篇。舆论宣传高峰恰与农业灾害同时。[注3]这是因为夺高产放卫星、命令主义地下达过高密植标准造成的。 当年有一首红遍中国的歌《毛主席是咱社里人》唱道:千山万水连着天安门,毛主席是咱社里人,春耕夏锄全想到,防旱排涝挂在心,“八字宪法”亲手定,生产的道路细指引。 文革中“以粮为纲”的农业发展方针,推动了八字宪法的进一步推广。被赋予活学活用毛主席最高指示的政治意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内容,是否坚持八字宪法被上升到对毛的立场态度问题,“批判刘少奇及其一伙在农业战线上所推行的‘专家治农’、‘爬行主义’黑货,……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土技术员’队伍”,与排除左右干扰挂起钩来。助长了任务主义的盲目执行,造成损失。在生产实践中,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土造田的同时,还强调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尤其重视培育良种,又有一些积极意义。 八字宪法被写入中学农业基础知识课,成为主要内容。大学的学生编写教材,也围绕它来组织、展开。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目标,使得基础科学知识支离破碎,严重降低了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大学教学、科研的水平。袁隆平曾议论“八字宪法”,“还应当加一个字——‘时’,农作物讲究一个‘时’,不按农时,就违背了规律”,还说“毛主席不是学农的”的历史旧帐,此时被翻了出来,并拔高到“恶攻”的吓人高度。只是因为攻关在即,“抓革命、促生产”通知甫至,急需用人才侥幸逃过一劫。 2000年代,有的农学家充分肯定八字宪法的积极意义,认定它“非常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国情”;也有人认为农家耕作千年以来都是遵照这样常识进行的,不能认定为新的创造发明;事实性的常识陈述被冠以“宪法”桂冠,使得作为根本大法、具有国家安身立命价值判断的宪法无形中给贬低、庸俗化了。何况按专家竺可桢、袁隆平的补充看来,它并不完善。更有指出八字宪法主要是以无限向大自然索取为前提,而单纯索取往往就是破坏的。
[注1]竺可桢1964年论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设想。毛泽东称赞说:“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并表示在“八字”上再追加“光”和“气”二字。 [注2] 其中提出增产措施有:1.兴修水利,保持水土;2.推广新式农具,逐步实行农业机械化;3.积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开辟肥料来源,改进使用肥料的方法;4.推广优良品种;5.改良土壤;6.扩大复种面积;7.多种高产作物;8.改进耕作方法;9.消灭虫害和病害;10.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注3]据“人民日报’49—97数据库”提供材料,该词的峰值为1959年(16.71%)、1960年(29.81%)。其余是1970年(6.30%)、1971年(4.34%)、1972年(7.02%)、1973年(4.99%)。
(参考资料:毛泽东《党内通信(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郭圣福《农业“八字宪法”的诞生》,转自《合肥晚报》2004年11月8日;王志军《竺可桢:毛泽东让他管天》,北京青年报2006年4月13日;浙江省革命委员会调查组 《一支土生土长的农业技术队伍 ——浙江淳安县的调查报告》,《人民日报》1970.08.29;陈永贵 《搞好科学种田 夺取农业新丰收》,《人民日报》1972.03.31;刘文瑞《宪法一词的用法》,“宪政文本 ” http://www.libertas2004.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7;朱尚同《政治文明与绿色文化》,《书屋》2004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