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寶村:林獻堂與近代台灣民主運動

 

 

    父親的影響
  一八八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林獻堂出生於豪富的霧峰林家,七歲開始他在林家所設的家塾接受啟蒙教育,在國學教養上受益良多,家庭環境與教育對他的性格影響更深。他父親文欽待人處事溫雅和善,而且熱心公益。他曾召勇營參與抗法戰爭,組抗日義軍,平時亦修路建橋設渡,施診\賑災。林文欽好學與溫和慈善的性格對林獻堂影響頗深,其人溺己溺、以天下為己任的襟懷,促使他長期投身於台灣民族活動。
  一九○二年獻堂受邀出任霧峰區長,翌年辭職,後來不得已再受任命。一九○五年出任台灣製麻株式會社(設於豐原)取締役(董事)。這時期他伸展思想的觸角,曾閱讀《萬國公報》、《新民叢報》、《民報》等雜誌,並且由堂姪幼春(一八八○~一九三九)的推介而開始心折梁啟超所提倡的民族、民權主義,逐漸醞釀出日後民族運\動的方向。
    巧遇梁啟超,確立溫和民主路線
  一九○七年獻堂首次旅遊日本,在奈良戲劇性地巧遇梁啟超,雙方談及台灣人所受之不平等待遇和台胞如何爭取自由平等,梁啟超告以中國在三十年內無力助台胞爭取自由,台胞不可輕舉妄動作無謂犧牲,宜仿效愛爾蘭對付英國的手段,厚結日本中央政界顯要,牽制台灣總督府的政治,使其不致過份壓制台人,這番談話成為日後獻堂從事民族運\動採取溫和路線的原則。
  一九一一年四月六日梁啟超下榻萊園五桂樓,討論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與民族運\動諸問題,並勸獻堂要多研究政治、經濟、社會、思想等學問,並開列東西書籍約達兩百種,使其眼光更為開闊,梁啟超旅台對林獻堂影響最深的是指引其採行非暴力的民族運\動,並對其思想、學問有所啟發 。
  林獻堂在一九一三年與從兄(堂兄)紀堂、列堂聯絡中部紳士辜顯榮、吳德功、蔡蓮舫、林熊徵等向總督府請願,爭取創設台中中學,一九一五年五月正式開校,台中中學結合全島紳士富豪為台人爭取教育權,帶有民族運\動色彩,故成為民族運\動第一聲。
  一九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台北成立「同化會」。隨後在台中、台南成立分會,會員達三千多人,假文化之名,而行爭取平等待遇之實,總督府乃發動官民合作攻擊板垣。一九一五年一月二十六日,日本政府以「妨害公安」之名解散該會。林獻堂致力於爭取在台灣設議會爭取民權,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自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四年的十四年間,共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十五次請願,一九二七年之後民族運\動陣線分裂,內外環境變化激烈,一九三四年請願運\動逐告中止。
    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
  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由文化協會的運\動推廣至全島,「台灣文化協會」成立於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雖由蔣渭水創立,但得到林獻堂的大力支持,故由他擔任總理之職。自一九二三年至二七年止,他積極參與文協的活動,如在各地設讀報社、舉辦講習會,對民眾進行思想的啟蒙,一九二四年起連續在萊園舉辦夏季學校,啟發青年之民族精神,文協在各地舉辦的文化演講會更是啟蒙運\動的中心工作。
  一九二○年代起,隨著農民運\動的熱烈開展,日本本土、中國大陸的思潮衝擊、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逐漸影響運\動分子的思想與行動,勞工、學生、農民運\動亦漸蓬勃,終於造成民族運\動陣營的分裂。一九二七年一月三日文協正式分裂,進而演變為新文化協會(左派)與台灣民眾黨(右派)相互對立的局面。獻堂面臨左派奪權右派抵拒而造成分裂,深感沉痛苦悶,故兩派活動皆不參與。
    日本政府的最後籠\絡
  一九三五年台灣的政治社會運\動終告沉寂,中日關係日趨緊張,日本國內軍國主義氣勢昂揚。一九四○年,台灣進入皇民化時期,日本為使台人日本化與日本同心協力投入戰爭,故籠\絡政治運\動領袖,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六日,請獻堂擔任總督府評議員,一九四四年被「皇民奉公會」台中事務部任為大屯郡事務長,一九四五年任命他為貴族院敕選議員,八月戰爭結束,五十年前清廷割讓給日本的台灣遂由代表盟軍受降的中華民國政府暫時接收。
    民國時期的望鄉隱士
  一九四六年五月第一屆台灣省參議會成立,獻堂當選省會議員、而且最具膺選議長希望,由於黃朝琴參與角逐,他得到長官公署的屬意,丘念台亦勸獻堂考量公私環境退出競選,遂由黃朝琴當選議長。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三日,獻堂以治頭眩之疾赴日,治病是一種理由,實似有難言之隱;獻堂出身富家豪族,而且是長期民族運\動的領袖人物,竟被長官公署列為「臺省漢奸」,也曾遭受武力威嚇的徵米待遇,而土地改革對其家族之地主資產的經濟基盤不無影響。加以他對政府的主張和批評未被接納,在對政治灰心之餘,乃決定脫離是非漩渦,漂泊異國,成為望鄉的遁士。一九五六年九月八日病逝東京,享年七十六歲。
 

古人逝矣,旧日南窗何处是。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