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免费互联网的经济学解释

互联网观察:免费互联网的经济学解释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博客中国 发布时间:2006-7-14 阅读:566

信息技术是继工业技术之后的人类文明的一个崭新阶段,互联网则是信息技术最激动人心的产物,1990年代以后,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在短短的10年时间,互联网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个人或者公司纷纷标榜自己是。com,人们以自己能和。com相关而倍感自豪,然而就在人们想要尽心享受这一文明成果时,19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一路狂泄,互联网先驱者哀鸿遍野,互联网发展遭受了重大打击,人们甚至怀疑技术进步到底是不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泡沫破灭后约4年时间,互联网再度升温,然而这一轮升温却非常谨慎,尽管投资者抱着极大的热情,行动上却非常迟缓,谁也不愿再次成为互联网的牺牲品。阻碍投资者行动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一个老问题:互联网凭什么盈利?

投资商追捧互联网最终当然是为了盈利,具有戏剧性的是,作为互联网最广泛的几种应用:电子邮件、Web、文件下载、搜索却是以免费的形式出现的。互联网从业者一直想改变这一局面,然而却没有太多突破,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子邮件。

2001年,几大门户网站开始从电子邮件上尝试收费,大体上分三大类:第一种是已经注册的用户按照以前的免费策略,新增加用户采用收费的模式,例如:21cn;第二种是一刀切方式,规定最后期限,用户如果不变成缴费用户,则被停止使用邮箱,例如:263;第三种方式是有偿注册,即新申请用户收取一定的注册费,之后可以免费使用,例如:sohu.然而没过多久,收费政策开始松动,3年后再看这场变故,免费邮箱模式几乎彻底回归。一些在收费动作上比较激进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尝到了收费的苦头。

自有商品交换以来,买东西花钱从来都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有人上包子店吃了包子不给钱,不仅老板不会同意,就连仗义的食客也不会答应,但互联网服务一提到收费却受到各方质疑,为何人们认可免费互联网大行其道?

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一条通过互联网发送的信息到底值多少钱?或者说一条互联网信息应该如何定价?

一般来说,产品的定价最终要遵循价值原则,价格主要由产品成本和毛利润来决定,如果产品生产量足够大的话,生产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即所谓边际成本决定成本。互联网一条信息的边际成本是多少?也就是你多看一次信息,信息提供商要多付出多少成本?容易看出互联网传递的一条信息实际上是边际成本为零或者极其接近零的商品。如果信息产品也和传统产品具有类似的利润率,那么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信息产品的价格应该是零或者极其接近零。

同样道理,我们来分析其他几种互联网服务,也能得出边际成本为零的类似结论,这一切似乎已经为互联网免费埋下了伏笔。如果我们用传统的观点经营一种边际成本为零的商品,我们就需要面对零定价产品的问题,这是经济学的决定性。

有人会不接受低价格看成是零价格的说法,会坚持认为信息产品的价格实际上是比零高一些,如果简单直接按照零来计算,未免有些极端。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服务类的信息产品顶多也只是一种价格非常低的产品,而完成这种低价的结算成本相对于信息成本而言,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般来讲,金融类信息是比普通信息传送要求安全性、保密性更强的信息,因此结算成本通常不会低于信息产品本身,这样就可能出现收一笔钱的成本比这笔钱更多的结算悖论,这样收费的意义是值得商榷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设计的初期目的是为了信息共享,在某些站点受到破坏而失效的情况下,互联网依然有效,从支撑互联网的协议看,互联网协议没有涉及到计费问题,甚至对数据安全的考虑都非常少,互联网过于关注信息传输的本身而忽略了传输属性(如:安全、结算等)的设计为互联网价值计算埋下了隐患,很难在协议层实现结算功能,也就不太容易统一跨网络的互联网结算系统的设计,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企业如果需要进行推广收费服务,就需要独立设计结算系统。

结算系统的设计并不困难,但要实现结算功能,却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如:方便的银行支付接口,较好的信用消费体系。众所周知,银联的跨网取款功能开通仅仅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建立成熟的互联网有偿服务体系恐怕不是一辍而就的事情。

由此可见,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喜欢还是不喜欢,免费互联网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都将成为互联网的主流,我们需要学会在免费互联网框架下的生存。但是,如果免费互联网真的变成了无利可图,我们不得不在那些愿意无偿奉献的互联网勇士精力耗尽之后,告别互联时代,这才是文明的悲哀。

我们需要为互联网投资者找到一条避开零陷阱的法则。数学上,如果希望极限零乘以某个数得到一个常数,这里的某个数是无穷大,类似的,一个边际成本趋近零的商品只有一种情况能够盈利,那就是此商品的售卖量必须足够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互联网信息发布企业,点击量是衡量网站价值的重要因素。

信息服务中能够盈利的是信息产品的垄断者,只有具有能够在某一个内容方向上具有垄断性,才能借助信息的垄断性摄取足够多的用户,因此互联网和所有其他信息经济产品具有同样的规律,趋向于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实际上在告诉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独特的产品或者内容才是免费互联网的生存之道,必须找准企业信息的定位,成为某类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否则极可能成为互联网牺牲品。

大家并不需要为信息产品来源垄断而恐慌,信息产品的垄断者和传统产品的垄断者不同,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产品的价值需要大量的客户才能够兑现,垄断者如果借此要挟消费者而将信息储存起来,由于其保存的潜在价值只能等于一个拷贝的价值,也近乎是零,一旦相似的产品面世,潜在零价值就变成现实的零,此时垄断者将无利可图,由此可见,这也是新经济的公平之处。

所有的迹象表明,互联网还仅仅处在发展的初期,所谓内容为王等各种说法是针对当前互联网框架对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测,互联网在很多基础环节上的不完善性为互联网的未来埋下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那些能看清楚方向的人们一定发现互联网的机会几乎无处不在。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博客中国 发布时间:2006-7-14 阅读:566

信息技术是继工业技术之后的人类文明的一个崭新阶段,互联网则是信息技术最激动人心的产物,1990年代以后,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在短短的10年时间,互联网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个人或者公司纷纷标榜自己是。co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2 12:19:27编辑过]

信息技术是继工业技术之后的人类文明的一个崭新阶段,互联网则是信息技术最激动人心的产物,1990年代以后,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在短短的10年时间,互联网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个人或者公司纷纷标榜自己是。com,人们以自己能和。com相关而倍感自豪,然而就在人们想要尽心享受这一文明成果时,19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一路狂泄,互联网先驱者哀鸿遍野,互联网发展遭受了重大打击,人们甚至怀疑技术进步到底是不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泡沫破灭后约4年时间,互联网再度升温,然而这一轮升温却非常谨慎,尽管投资者抱着极大的热情,行动上却非常迟缓,谁也不愿再次成为互联网的牺牲品。阻碍投资者行动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一个老问题:互联网凭什么盈利?

投资商追捧互联网最终当然是为了盈利,具有戏剧性的是,作为互联网最广泛的几种应用:电子邮件、Web、文件下载、搜索却是以免费的形式出现的。互联网从业者一直想改变这一局面,然而却没有太多突破,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子邮件。

2001年,几大门户网站开始从电子邮件上尝试收费,大体上分三大类:第一种是已经注册的用户按照以前的免费策略,新增加用户采用收费的模式,例如:21cn;第二种是一刀切方式,规定最后期限,用户如果不变成缴费用户,则被停止使用邮箱,例如:263;第三种方式是有偿注册,即新申请用户收取一定的注册费,之后可以免费使用,例如:sohu.然而没过多久,收费政策开始松动,3年后再看这场变故,免费邮箱模式几乎彻底回归。一些在收费动作上比较激进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尝到了收费的苦头。

自有商品交换以来,买东西花钱从来都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有人上包子店吃了包子不给钱,不仅老板不会同意,就连仗义的食客也不会答应,但互联网服务一提到收费却受到各方质疑,为何人们认可免费互联网大行其道?

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一条通过互联网发送的信息到底值多少钱?或者说一条互联网信息应该如何定价?

一般来说,产品的定价最终要遵循价值原则,价格主要由产品成本和毛利润来决定,如果产品生产量足够大的话,生产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即所谓边际成本决定成本。互联网一条信息的边际成本是多少?也就是你多看一次信息,信息提供商要多付出多少成本?容易看出互联网传递的一条信息实际上是边际成本为零或者极其接近零的商品。如果信息产品也和传统产品具有类似的利润率,那么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信息产品的价格应该是零或者极其接近零。

同样道理,我们来分析其他几种互联网服务,也能得出边际成本为零的类似结论,这一切似乎已经为互联网免费埋下了伏笔。如果我们用传统的观点经营一种边际成本为零的商品,我们就需要面对零定价产品的问题,这是经济学的决定性。

有人会不接受低价格看成是零价格的说法,会坚持认为信息产品的价格实际上是比零高一些,如果简单直接按照零来计算,未免有些极端。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服务类的信息产品顶多也只是一种价格非常低的产品,而完成这种低价的结算成本相对于信息成本而言,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般来讲,金融类信息是比普通信息传送要求安全性、保密性更强的信息,因此结算成本通常不会低于信息产品本身,这样就可能出现收一笔钱的成本比这笔钱更多的结算悖论,这样收费的意义是值得商榷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设计的初期目的是为了信息共享,在某些站点受到破坏而失效的情况下,互联网依然有效,从支撑互联网的协议看,互联网协议没有涉及到计费问题,甚至对数据安全的考虑都非常少,互联网过于关注信息传输的本身而忽略了传输属性(如:安全、结算等)的设计为互联网价值计算埋下了隐患,很难在协议层实现结算功能,也就不太容易统一跨网络的互联网结算系统的设计,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企业如果需要进行推广收费服务,就需要独立设计结算系统。

结算系统的设计并不困难,但要实现结算功能,却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如:方便的银行支付接口,较好的信用消费体系。众所周知,银联的跨网取款功能开通仅仅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建立成熟的互联网有偿服务体系恐怕不是一辍而就的事情。

由此可见,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喜欢还是不喜欢,免费互联网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都将成为互联网的主流,我们需要学会在免费互联网框架下的生存。但是,如果免费互联网真的变成了无利可图,我们不得不在那些愿意无偿奉献的互联网勇士精力耗尽之后,告别互联时代,这才是文明的悲哀。

我们需要为互联网投资者找到一条避开零陷阱的法则。数学上,如果希望极限零乘以某个数得到一个常数,这里的某个数是无穷大,类似的,一个边际成本趋近零的商品只有一种情况能够盈利,那就是此商品的售卖量必须足够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互联网信息发布企业,点击量是衡量网站价值的重要因素。

信息服务中能够盈利的是信息产品的垄断者,只有具有能够在某一个内容方向上具有垄断性,才能借助信息的垄断性摄取足够多的用户,因此互联网和所有其他信息经济产品具有同样的规律,趋向于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实际上在告诉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独特的产品或者内容才是免费互联网的生存之道,必须找准企业信息的定位,成为某类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否则极可能成为互联网牺牲品。

大家并不需要为信息产品来源垄断而恐慌,信息产品的垄断者和传统产品的垄断者不同,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产品的价值需要大量的客户才能够兑现,垄断者如果借此要挟消费者而将信息储存起来,由于其保存的潜在价值只能等于一个拷贝的价值,也近乎是零,一旦相似的产品面世,潜在零价值就变成现实的零,此时垄断者将无利可图,由此可见,这也是新经济的公平之处。

所有的迹象表明,互联网还仅仅处在发展的初期,所谓内容为王等各种说法是针对当前互联网框架对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测,互联网在很多基础环节上的不完善性为互联网的未来埋下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那些能看清楚方向的人们一定发现互联网的机会几乎无处不在。

信息技术是继工业技术之后的人类文明的一个崭新阶段,互联网则是信息技术最激动人心的产物,1990年代以后,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在短短的10年时间,互联网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个人或者公司纷纷标榜自己是。com,人们以自己能和。com相关而倍感自豪,然而就在人们想要尽心享受这一文明成果时,19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一路狂泄,互联网先驱者哀鸿遍野,互联网发展遭受了重大打击,人们甚至怀疑技术进步到底是不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泡沫破灭后约4年时间,互联网再度升温,然而这一轮升温却非常谨慎,尽管投资者抱着极大的热情,行动上却非常迟缓,谁也不愿再次成为互联网的牺牲品。阻碍投资者行动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一个老问题:互联网凭什么盈利?

投资商追捧互联网最终当然是为了盈利,具有戏剧性的是,作为互联网最广泛的几种应用:电子邮件、Web、文件下载、搜索却是以免费的形式出现的。互联网从业者一直想改变这一局面,然而却没有太多突破,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子邮件。

2001
年,几大门户网站开始从电子邮件上尝试收费,大体上分三大类:第一种是已经注册的用户按照以前的免费策略,新增加用户采用收费的模式,例如:21cn;第二种是一刀切方式,规定最后期限,用户如果不变成缴费用户,则被停止使用邮箱,例如:263;第三种方式是有偿注册,即新申请用户收取一定的注册费,之后可以免费使用,例如:sohu.然而没过多久,收费政策开始松动,3年后再看这场变故,免费邮箱模式几乎彻底回归。一些在收费动作上比较激进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尝到了收费的苦头。

自有商品交换以来,买东西花钱从来都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有人上包子店吃了包子不给钱,不仅老板不会同意,就连仗义的食客也不会答应,但互联网服务一提到收费却受到各方质疑,为何人们认可免费互联网大行其道?

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一条通过互联网发送的信息到底值多少钱?或者说一条互联网信息应该如何定价?

一般来说,产品的定价最终要遵循价值原则,价格主要由产品成本和毛利润来决定,如果产品生产量足够大的话,生产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即所谓边际成本决定成本。互联网一条信息的边际成本是多少?也就是你多看一次信息,信息提供商要多付出多少成本?容易看出互联网传递的一条信息实际上是边际成本为零或者极其接近零的商品。如果信息产品也和传统产品具有类似的利润率,那么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信息产品的价格应该是零或者极其接近零。

同样道理,我们来分析其他几种互联网服务,也能得出边际成本为零的类似结论,这一切似乎已经为互联网免费埋下了伏笔。如果我们用传统的观点经营一种边际成本为零的商品,我们就需要面对零定价产品的问题,这是经济学的决定性。

有人会不接受低价格看成是零价格的说法,会坚持认为信息产品的价格实际上是比零高一些,如果简单直接按照零来计算,未免有些极端。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服务类的信息产品顶多也只是一种价格非常低的产品,而完成这种低价的结算成本相对于信息成本而言,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般来讲,金融类信息是比普通信息传送要求安全性、保密性更强的信息,因此结算成本通常不会低于信息产品本身,这样就可能出现收一笔钱的成本比这笔钱更多的结算悖论,这样收费的意义是值得商榷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设计的初期目的是为了信息共享,在某些站点受到破坏而失效的情况下,互联网依然有效,从支撑互联网的协议看,互联网协议没有涉及到计费问题,甚至对数据安全的考虑都非常少,互联网过于关注信息传输的本身而忽略了传输属性(如:安全、结算等)的设计为互联网价值计算埋下了隐患,很难在协议层实现结算功能,也就不太容易统一跨网络的互联网结算系统的设计,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企业如果需要进行推广收费服务,就需要独立设计结算系统。

结算系统的设计并不困难,但要实现结算功能,却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如:方便的银行支付接口,较好的信用消费体系。众所周知,银联的跨网取款功能开通仅仅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建立成熟的互联网有偿服务体系恐怕不是一辍而就的事情。

由此可见,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喜欢还是不喜欢,免费互联网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都将成为互联网的主流,我们需要学会在免费互联网框架下的生存。但是,如果免费互联网真的变成了无利可图,我们不得不在那些愿意无偿奉献的互联网勇士精力耗尽之后,告别互联时代,这才是文明的悲哀。

我们需要为互联网投资者找到一条避开零陷阱的法则。数学上,如果希望极限零乘以某个数得到一个常数,这里的某个数是无穷大,类似的,一个边际成本趋近零的商品只有一种情况能够盈利,那就是此商品的售卖量必须足够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互联网信息发布企业,点击量是衡量网站价值的重要因素。

信息服务中能够盈利的是信息产品的垄断者,只有具有能够在某一个内容方向上具有垄断性,才能借助信息的垄断性摄取足够多的用户,因此互联网和所有其他信息经济产品具有同样的规律,趋向于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实际上在告诉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独特的产品或者内容才是免费互联网的生存之道,必须找准企业信息的定位,成为某类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否则极可能成为互联网牺牲品。

大家并不需要为信息产品来源垄断而恐慌,信息产品的垄断者和传统产品的垄断者不同,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产品的价值需要大量的客户才能够兑现,垄断者如果借此要挟消费者而将信息储存起来,由于其保存的潜在价值只能等于一个拷贝的价值,也近乎是零,一旦相似的产品面世,潜在零价值就变成现实的零,此时垄断者将无利可图,由此可见,这也是新经济的公平之处。

所有的迹象表明,互联网还仅仅处在发展的初期,所谓内容为王等各种说法是针对当前互联网框架对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测,互联网在很多基础环节上的不完善性为互联网的未来埋下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那些能看清楚方向的人们一定发现互联网的机会几乎无处不在。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