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看西方经济学是如何栽在一只水表上的

凡事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对“流量”和“存量”的概念一定有所耳闻,但是“流存量”一词多数人没有听说过,教材里更是没有见过。为何?因为此前没有人注意到这种类型的变量的存在,是张建平的发现和术语创造,是对流量、存量逻辑关系的一个完善。

关于什么叫做“流存量”,此前有关帖子转载《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的片段已经加以介绍了,因此不再占用篇幅了。这里只针对“流存量”的特点性质顺便做一些补充,以帮助大家真正掌握流量和存量概念。

由于“流存量”容易被误解为对流量和存量的一种综合称谓,所以,《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用了一个比较直观通俗的名称来称号它——“水表数”。

“水表数”本质上是存量,是存量的一种。之所以本质上是存量,是因为它是在某一个时点上被测度的,是用来描述事物在某一时空点上的存在状态的变量,这符合存量的定义。但是由于“水表数”是一种累积效果,所以具有流量的某些表征,因此才在存量之前加上一个“流”字,以示和一般存量的区别。那么,为何不用“存流量”谓之并把它归入流量呢?这样做就抹煞了其本质,因为它和我们所说的流量有本质的不同。

一件事物的存在状态是可以被观测的。存量就是描述存在状态的,这个定义决定了存量可以在一个时点上被观测到,观测结果可以用来表述事物当时的存在状态即模样。但是流量不行。流量必须通过指定时段内的累加才能得到,是一个过程量,描述的是一个过程。

凡是在任何一个时点上可观测的量,就是存量,换句话说,存量可以看作是时间变量t的函数,S=St)。时间变量是可以连续取值的,这意味着对存量的观测是随时的。流量是时段的函数,FFT),T是时段,第一时段、第二时段……,是按照序数取值的,只能是自然序数,是不连续的整数。如果把一个流量和一个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等式,就要注意,里边有两个时间变量——物理时间t和时段T,如果抛开时间变量,则流量存量无法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函数关系。

之所以说需求定律根本不能成立,就是在Q=QP)这个式子中,Q是被定义为流量,如年需求量、月消耗量等等,有一个被忽略的时段下标T,而价格是随时而变的存量,有一个被忽略的时间下标t,完整的写法应该是QT=QPt),这时大家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了,即当我们要得到一个QT数据是,可以有无穷多个Pt数据出现,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水表数”是单调递增的,这是它有别于流量和其它存量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比如,你在水表上读到的用水量数字,每一次都只会更大而不会减小(水表坏了除外)。但是,流量和其它存量是可以增加或者减少的,比如价格是存量,可以升也可以降。比如一个人的“年粮食需求量”是一个流量,随年数变化这个数是可以增加的也是可以减少的,第一年吃多少,第二年可能增加,第三年有可能不想吃那么多又减少了。

流存量作为“累积”的效果,大家习惯考察的是单调递增变化的流存量。当然,你也可以说是“流存量”是单调递减的——把视线盯在递增之量的剩余之上,如某材料被不断用掉,你可以到仓库去查“当前剩余数量”,可以随时有个数值出来,而且是只减不增的。比如把A水池中的水泵到B池子里,水表读数和B池任一时刻的水量,都是流存量,只会单调递增,而水池A的水量是单调递减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考察某个流,在流动方向上是递增的,反方向表现则为递减。商店收银箱里的钱越来越多,顾客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如果追求严谨,可以说“流存量是单调的”。这种单调性是因为我们考察的变量(流存量)的变化(某种流的运动)是定向的——流入或者流出。

 

经济学研究中常见的错误是把流存量当作流量对待,例如把某次成交量、某次购买量当作需求量对待。这里用一组变量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如某次购买量(交易量)、累积购买量、年需求量的区别。某次购买量(成交量)是典型的存量,存量不具有单调递增的性质,因此,每次的购买量可以改变,即可多买也可少买;累积购买量是你从某个计时零点开始到目前为止总的购买量,可以在任何一个时刻观测到这种数据,因此是一个具有流量表象的存量。比如你让一个采购员去买材料,他不能一次采购那么多而分批采购,回来放在仓库里,仓管员可以随时告知你库存数,即采购回来的总数,它描述的是仓库里某一时刻这种材料的一种“存在状态”。“总共买回了多少”,这个报给财务经理的数字随时间推移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但是,年需求量又是另一回事儿,企业对某种材料的年需求量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

流量不可以直接观测,并不等于有些人所说的“岂不是无用”。能不能在一个时点上观测,和它有没有用无关。我们时常需要知道某个过程的累积效果,这就是流量的用处。比如对粮食的年需求量规律的观测,可以用来调整种植面积;比如对某种产品的历年销售量分析,可以用来调整企业的生产能力布局。

流量和时段长度密切相关。税务官员来收税,通常是根据流量为依据的,比如月销售量。他不会以商家收银柜里的钱数来收税,这样不合理,因为那个数不知道是从何时积累起来的,不能反映营业状况。他也不能依据商品的价格收税,因为价格高的商品不见得销量就大。

我说流量和存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有人不同意,说指定一个时点,这个时点上的一个存量就可以和其前或者其后一个时段内的流量对应了。这种认识错在没有认识到一个流量的变化需要一个指定的时段长度,而不是随时的。比如,你必须经过一个长度为“一年”的时段才能得到一个“年需求量”。如果05年被指定为第一年的话,06年是第二年,没有随时截取的“第二年”。05年的消耗量是一个流量,06年是第二个数据,并不是说 0521日到06131日就得到第二个年度的消耗量数据,第二个消耗量数据只能是06年全年时段当中取得的数据。

日营业额、到目前为止的营业额、单笔交易额,这三个变量也可以用来说明这个问题。你经过一个月的观测,可以得到商店30个日营业额数据,你会发现,有些天营业额较高,有些天较低,或许周六周日较高,有一定规律,或许忽高忽低没什么规律。到目前为止的营业额是一个流存量,你可以去收银员的钱柜里和账上随时查到这个数据,你后一次看到的数据一定比前一次更大(至少相等),呈现一个单调递增的特点。单笔交易额则是典型的存量,可大可小,全看进来的买主是谁了,大肚汉一次要10个包子狼吞虎咽,而MM可能只买2只细嚼慢咽。

现在大家应该可以理解我说过的“吉芬商品子虚乌有”了。吉芬爵士到乡下巡视了一圈,看到了贫民的购买行为,他得到的其实是某次购买量这种“流存量”数据,而不可能看到一个年需求量流量数据,因此,更不可能得到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任何关系。需求量被定义成一定价格水平下的量,这个定义决定了需求量观测的不可能性,因为现实中没有一个在一段时间内固定不变的价格变量。这就是需求表供给表全靠虚构的真正原因所在。流量存量无法一一对应的问题可能被经济学前辈认识到了,但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采取了掩耳盗铃的招数,用避而不谈“价格是一个存量”和把价格故意说成是“价格水平”来回避和模糊这个问题的存在。当然,需求定律不可成立,流量/存量逻辑错误是一个方面,还有其它方面的认识错误,如价格是描述交换的,而交换有两个人就有两个需求量而非一个需求量等等,这方面我写的已经太多了,不再赘述。既然需求定律不存在不成立,那么视作有悖需求定律的吉芬现象也当然无从谈起了。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严肃批评了多数经济学人对流量存量概念的认识错误。比如对“产量”这个变量,很少人区分了它的不同含义。“年产量”是一个流量,一个年度才有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可大可小;到目前为止生产了多少——安装在流水线上的计数器所现实的数据,则是一个存量(流存量),你随时可以去看计数器或者传到电脑上的数据,你会发现这个数据是单调递增的;而流水线速度——生产速度的一种间接表示——是一种典型的存量,流水线是可以调快调慢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谈论供给量,把供给量一头等同于销售量,另一头等同于厂商产量,但是连“产量”是什么都没有严格区分,又怎么能够得出一个值得信赖的结论?什么五花八门的生产函数,统统沦为废话。

效用论当中,总效用和其对应的消费量都是“流存量”,是一种存量,而非流量。总效用是一种消费体验的积累,是消费者在某一时点上的感受状态。总效用只能单调递增直至解欲达到最大点,这正是“流存量”的特征。对应的消费量也是单调递增的,即被消耗掉的量只能越来越多,不可能减少。研究效用论的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用效用论的无差异分析来证明所谓的需求曲线向下,完全没有认识到效用论中的量和需求定律中的需求量不是同种性质的,即不是指同一个量。

当你弄清楚流量、存量、流存量这些概念的差别和联系之后,你再来审视宏观经济学当中的一些式子就会发现它们都是漏洞百出的。比如货币平衡问题——一个时点上的货币存量是如何和货币的年需求量达成供求均衡的?再比如资本存量和投资储蓄关系的表达,竟然把资本存量K赋予一个时段下标T,写出KT,非牛非马,贻笑大方。宏观经济学当中的这种错误比比皆是,我已经懒得去逐个评判了。《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的编辑在“编者序”中用一句话概括:“作者从价格是存量出发,使用独特的‘流量存量逻辑分析’方法……得出结论,整个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在流量存量逻辑关系上都是无法成立的。”

基础的微观经济学当中,许多学者都会经常用一次购买量当作需求量数据进行分析,完全没有认识到一次购买量是存量数据,而不是作为流量的需求量数据。交换是在一个时点上完成所有权互易的,在交换当中表现的量都是存量而没有流量。每当看到这种分析时,我就说,多数经济学人都不懂流量和存量概念,包括马歇尔、凯恩斯、萨谬而森、曼昆等等这些大师,更不要提那些不如流但比大师叫的还响的谬论传教者。

“流存量”概念的出现,将在经济学的方法论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确立才可能使得经济学的变量分析从此真正数学化和科学化。《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封底写着“或许,下一代人将不再跟随萨谬而森学习经济学”,时间会检验这句狂言的正确性。

[em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