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股票市场6次牛熊市的过程:

回顾中国股票市场自创立以来有过6次牛熊市的过程:

  第一次牛熊市

  牛市(90年12月19日至92年5月26日)上交所正式开业以后,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熊市(92年5月26日至92年11月17日)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

  第二次牛熊市

  牛市(92年11月17日至93年2月16日)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386点到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

  熊市(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股指回到325点。

  第三次牛熊市

  牛市(94年7月29日至94年9月13日)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熊市(94年9月13日至95年5月17日)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牛熊市

  牛市(95年5月18日至95年5月22日)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

  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短暂的牛市过后,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轮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牛熊市

  牛市(96年1月19日至97年5月12日)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在深发展等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

  熊市(97年5月12日至99年5月18日)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

  第六次牛熊市

  牛市(99年5月19日至01年6月14日)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了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

  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

  第七次牛熊市

  牛市(05年6月6日至?)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2001年6月14日,上证综合指数开于2243.29点,盘中创出2245.43点,收盘2202.39点。没有想到是,2245点就成为股票市场的短期高点,一场深刻的改革正在悄悄地到来。在此之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投资者手上的股票绝大多数都会跌到原价的1/5,有些更将成为废纸,甚至他们交易的大厅,也会随着公司的破产而消失。2000年7月26日,是一个开始,但对于很多人,这是个结束。

  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开于2226点,最高为2250点,收盘为2249.11点。历史在这一天改变。5年股票市场结构调整给这个市场带来的是无限的生机,中国市场这个庞然大物已经苏醒,带着刚刚重生的狰狞和笨拙,正在慢慢移动着巨大的身躯,向着不可知的未来走去。交织着失望与希望,上证指数终于重新穿越2245点,其间共历时5年时间。毕竟此时的2245点已今非昔比,面对眼前跳跃的数字,面对指标股一边倒的走势,中小投资者没有欢呼与雀跃,而正在平静地接受另一个现实:漂亮50卷土重来,激情燃烧殆尽之前,股指的加速上行不会结束。

  与2001年相比,现有的投资组合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股指期货标的物沪深300指数构成看,金融总市值权重提高,占深沪两市33%而名列第一;化工的总市值权重紧随其后,其他依次为交通运输、钢铁、公用事业、食品、机械、地产。深沪20%的股票总市值占比70%,并为投资者提供了全部上市公司80%以上的净利润和分红率。

  同等条件下,小盘股享有更高的溢价,这是投资学的一项常识,也是长期以来给予大盘股低估值的依据所在。但今年IPO新股上市定价似乎正在打破这个思维惯性。

  中国银行两地发行,工商银行A+H同时上市,大盘银行股H股对A股的溢价、对市值规模较小的银行股溢价,这些提示我们,总市值不应是定价的障碍:“大亦美”。

  大盘蓝筹没有出现估值泡沫前,“二八现象”仍是推动股指加速上行的原动力,直到热点的重新扩散。大盘近期呈现加速上行的走势,以当前“漂亮50”们的估值,上涨10%似并非难事,择优持之,最终高点出人意料也未可知。

  单就指数而言,大盘与五年前似乎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但是,只要稍微放宽视角,人们就会发现,无论是从市场的深度,还是从市场的广度上看,如今的市场,已经远非五年前的市场所能相比。

  换言之,五年,中国证券市场完成的绝不仅仅是一次指数的“超级轮回”。

  五年不是一次轮回,最大的标志是,市场运行的轨道已经实现成功切换。五年多前,“全流通”的大讨论几起几伏,预期的不确定直接导致市场的逐步边缘化;五年多来,二级市场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酝酿与突破付出了代价,同时更收获了丰厚的回报。如今,尽管还有130多家公司尚未进入股改程序,已股改公司的“小非”股份还处于“爬行减持”阶段,但是,像众多成熟市场一样,A股市场在“全部可流通”的预期基础上,对二级市场股票给出了与成熟市场基本接轨的定价。

  五年不是一次轮回,重要的依据还在于A股市场的规模与深度。今年以来,沪深股市持续走牛,A股总市值连克三个整数关:5月12日,首破4万亿关口;7月6日,首破5万亿;10月28日,随着工商银行A+H同时挂牌,沪深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6万亿元;上周,A股总市值突破6.5万亿元,这比五年前的两倍还要多。

  规模的背后,是A股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高。今年“新老划断”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大秦铁路、大同煤矿等一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大公司登陆A股市场。更重要的是,在大盘股融资上市的过程中,A股市场不断走强,表现出极强的承接能力。长期以来,“股市与国民经济走势相背离”一直是市场备受社会各界诟病的重要原因,而伴随着国民经济骨干企业的上市,这一窘境有望得到彻底改变。统计显示,当前证券化率--两市总市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6%,而五年前,同一指标始终徘徊在15%左右。

  五年不是一次轮回,还体现在市场最重要的主体之一--机构投资者的阵容不断强大。上一个2000点时,A股市场的共同基金规模只有1100多亿元,保险资金还不能投资A股,QFII试点还处于酝酿期。二级市场中,除了“大灰狼”--各种各样的“庄家”,就是“小红帽”--中小投资者。而如今,共同基金净值已经突破5000亿元,60多家基金公司中,有3家为银行系基金,30%左右是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截至目前,保险资金直接间接投资股市资金已经在1500亿元左右,保险公司作为长期投资机构频频出现在许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排行榜中;QFII额度已达86亿多美元,很快将突破100亿美元的上限;与此同时,券商、信托公司纷纷推出规范的集合信托投资计划,私募性质的基金规模迅速成长。 各方面的多方参与将“价值投资”理念进行到底。

  五年不是一次轮回,更重要的是市场发展的空间已经完全打开。五年前,市场发展面临着当时看来不可逾越的瓶颈。如今,制约市场发展的制度瓶颈与法律瓶颈已经双双打开,境内与全球范围的资本对A股市场的投资热情持续升级。在这一背景下,只要市场监管功能得以有效发挥,投融资两种力量就有望实现动态平衡,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就会进一步拓展。

  此2245点非彼2245点。2245点之上,二级市场或许会上扬,或许会调整,或许会横盘。但是,从市场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更长远的时间跨度来审视,2245点与6万亿,只是市场大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

  2007年对市场运行影响最大的因素应该是股指期货的推行,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会产生很多新的盈利模式。国际成熟市场的大部分交易量集中在大盘蓝筹股,而中国目前的交易集中度仍然小很多。随着中国大市值股陆续增多,这类股票的交易将更加活跃,对市场人气的带动也将更大。境内外投资者希望通过获得更多的大盘蓝筹股筹码,以提高其在股指期货时代的话语权,由此而形成的买盘是推高蓝筹股股价的持续动力。股指期货推出之后,由避险、套利而产生的对正股的需求也会提高大盘蓝筹股的交易活跃度。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会将沪深300指数作为其股票投资的业绩衡量基准,将增加对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投资需求。随着股指期货推出时间的临近,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为主的大盘蓝筹股明显走强。

  即将作别的2006年,是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即将迎来的2007年,是我国金融业对外资全面开放的第一年。2007年,最重要的一件事莫过于金融期货的第一个品种股指期货上市,因此,2007年也称为“金融期货元年”。相信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上市必将使股票市场走的更稳健,更健康。2245点即不是起点更不是终点,5000点;10000点都将不是梦想;这里我们更真实的感到了5年的变化,不是指数的涨跌,是投资理念的变化,改变了过去急功近利的想法,脚踏实地的前进,“路是人走的”,这里我们真诚的祝福中国股票市场一路走好。

  025-52250114
(弘业期货)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中国人寿能收多少保费,总市值近万亿,工行有多少存款,市值二万多亿。一上来就是泡泡,有什么炒头。
这是牛市和熊市吗? 分明是猴市![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