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与台湾问题(1954-1958) 汪小平 (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再声明要解放台湾,但是台湾海峡的客观存在,在什么时候解放却要等时机成熟。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逐步调整了对外政策。在苏联的影响下,朝鲜战争以停战协议的方式结束;随后在1954年印度支那的战争也以日内瓦谈判的方式结束,苏联对美有趋向缓和的迹象。对惯于用打仗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对台用兵政策何去何从并不明朗。从1954年7月起,中国领导人开始考虑解决台湾问题。毛泽东给远在日内瓦的谈判的周恩来指示:“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没有及时(约迟了半年时间)地向全国人民提出这个任务,没有及时地根据这个任务在军事方面、外交方面和宣传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和进行有效的工作,这是不妥当的,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提出这个任务,还不进行工作,那我们将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1] 进入8月,中共中央要求华东军区加紧准备攻打大陈岛,同时准备通过大规模炮击金门来显示解放台湾的决心和力量。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福建前线部队猛烈炮击金门,连续发炮5000余发。国民党部队立即以炮火回击,从9月6日起并出动飞机连续轰炸厦门大嶝,9日出动舰只攻击梧屿白石炮台,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 台海危机爆发后,协调与苏联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斗争策略,以当时的中苏同盟关系而言,可以说是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首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在与朝鲜战争时期中苏之间密切军事联系不同。中国并没有就积极备战上寻求与苏联合作,苏联也没有就中国的军事行动而要求介入,而是理解为中国寻求统一的努力。1954年初,在中苏关系上,苏联党和政府从政治、经济上进一步加强苏中双边关系。中国向苏联提出加速大规模援建重工业项目的请求,以及在庆祝新中国建国五周年之时中苏签署经济协议和把旅顺港移交中国的协议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意向。[2]但是,直到赫鲁晓夫1954年9月29日为止,中国没有提到军事合作以及帮助收复台湾的任何请求。可见当时中国领导人并不急于在台湾问题上依靠苏联,而是期望直接尝试与美斗争,摸索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 就在台海危机逐渐升级的时候,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第一次访华,参加新中国建国五周年庆祝活动。访问的结果是双方签订了有关苏中关系、国际形势以及对日本关系的联合公报。[3]同时签署了七个文件。[4]苏联的这一态度无疑是对刚刚成立5年的新中国一个有力支持,赫鲁晓夫实施对华新方针,纠正斯大林在中苏关系问题上的错误做法,使中国得以比较平等的基础上与苏联进行合作。同时也间接给了台海危机中的中国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支持。 台海危机发生后,美国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援助蒋介石,意味着全面卷入中国内战;如果放弃援助,则会在盟国中失去威信。国务卿杜勒斯提出了一个走出困境的出路:将沿海岛屿问题提交联合国,使安理会做出维持现状的决定。他认为这样一来可以向全世界表明,沿海岛屿问题不是中共所说的那样“是纯粹的内政,是中国人之间的内战,”这也会迫使中共在沿海地区停火。[5]经过反复策划,英国和新西兰同意了华盛顿的方案,决定由新西兰向联合国提交停火方案。 英国虽然同意美国的提案,但是却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开罪中国。1959年1月5日,英国驻华代办处临时代办杜维廉向周恩来通报了关于英国支持新西兰的提案,并解释英国这样做只是为了缓和远东局势。周当即驳斥了英国的立场。1955年1月28日,新西兰在美国的指使下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了关于在台湾海峡停火的提案同一天,杜维廉再次对英国的举动向周恩来辩解。在谈话中,周恩来大致阐述了中国以下立场:1,台湾与其他沿海岛屿一样,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中国人民解放沿海岛屿、台湾和澎湖列岛是实现自己的主权,这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容许联合国或者某个外国干涉。这符合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7款。如果联合国或某个国家要干涉中国人民解放沿海岛屿、台湾和澎湖列岛——那就是违背联合国宪章。3,不同意“台湾地位未定”,所有的国际协定,比如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和日本投降书,都已经确定了台湾的地位。[6] 同一天,英国为了观察苏联的态度,英国驻莫斯科大使赫脱同莫洛托夫会见时声明,新西兰政府准备在安理会上提出“中国沿海岛屿”地区的军事行动问题,英国政府“对这一区的危险形势深感不安”。莫洛托夫当即声明,“苏联政府努力巩固远东和一切需要和平地区的和平,缓和那里的紧张局势,并准备支持那些真正致力于这一目标的措施。”声称如果美国在台湾地区停止它的侵略行动,那么这将有助于减少国际形势的紧张。同时莫洛托夫提醒英国大使注意,如果英国不支持美国在这些地区的侵略行动,那么,美国便不敢采取这些行动。不但回绝了英国的建议,并劝告英国不要和美国走的太近。29日,莫洛托夫随即指示洛马金向周恩来通报会谈内容和苏联在这一问题的立场和反制方案。提出:一、谴责美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略行动;二、建议美国政府采取措施,立即停止侵略行动,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三、建议美国政府立即从台湾岛和其他属于中国的领土撤走美国的陆、海、空部队;四、呼吁在台湾地区双方禁止军事行动,以便让所有不属于中国的武装力量容易地从这一地区撤走。周恩来对苏联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建议: 一、他完全同意苏联政府关于将美国侵略中国问题及邀请中国参加讨论此问题之事提交安理会审议。 二、如果此建议被否决,则中国政府只有在议题的表述使中国代表有可能发言谴责美国侵略中国的情况下,才同意派自己的代表出席安理会。例如“关于缓和远东紧张局势问题”或“缓和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的提法可以作为这一议题的表述。 三、如果议事日程的议题限定得很窄,如“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蒋介石停火问题”或“缓和沿海岛屿地区紧张局势问题”,则中国政府将不派自己的代表出席安理会,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将会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蒋介石的关系问题,而这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应拿到国际组织中去讨论。美国现在尚未以其武力参加沿海岛屿地区的军事行动,中国同美国并未处于战争状态,因此,不能讨论关于中国和美国“停火”的问题。同时,安理会无权讨论中国与蒋介石“停火”的问题,因为这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政府不准备在安理会上同蒋介石的代表进行争论,只有在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有可能遭到谴责和揭露的情况下才派自己的代表出席安理会。[7] 1955年1月30日,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致信安理会主席,要求迅速召开安理会会议,讨论美国对中国台湾地区的侵略行动问题。1月31日,安理会决通过决议,把两项提案都列入议程,先讨论新西兰提案,后审议苏联提案,并决定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讨论新西兰提案。同日,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致电周恩来总理,邀请中国政府派代表出席安理会。2月初,经过中共中央讨论决定,周恩来通过瑞典驻华大使致函哈马舍尔德,表示中国支持旨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任何努力,但坚决反对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两个中国的新西兰提案;中国不拒绝就台湾海峡局势问题与美国进行直接谈判,如果美国稍有诚意,就应接受与中国的直接谈判;如果美国要进行战争威胁,中国将坚决抵抗。2月2日,周恩来把回复哈马舍尔德的内容以及建议苏联在中国给哈马舍尔德回电后主动向英国和印度暗示以下各点告知苏联: 必须缓和并消除由美国造成的远东紧张局势,其中包括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但是,目前在联合国剥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并纵容蒋介石集团代表中国的情况下,不可能讨论这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必须走别的路。为了缓和远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其中包括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最好是由那些与远东局势利害攸关的国家,如苏联、印度和英国,倡议召开远东会议。这一会议可以吸收10个国家参加: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法国、印度、缅甸、印尼、巴基斯坦、锡兰,可以于今年2月在上海或新德里召开。只有这样的会议才能有助于远东国际问题的和平解决。 如果英国和印度试探我们对于苏联这一建议的态度,我们将表示同意并说服英国和印度这样做。 召开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可视情况而改变,其成员可以扩大。但是必须坚决反对蒋介石集团的代表参加会议。 如果能够召开远东会议,为了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我们拟在谈判中遵循下述方针: (一)台湾和澎湖列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是行使他们的神圣主权,任何人都无权干涉这件事。 (二)美国的一切武装力量应撤出台湾和台湾海峡。 (三)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撤出武装力量之后,解放台湾有可能通过和平谈判来实现。 根据周恩来的建议,1955年2月4日,苏联政府提向安理会提议,希望对调解台湾地区和中国其他岛域周围形势感兴趣的国家在相应的会议上(在上海和新德里)讨论这一问题。英国、苏联、法国、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锡兰也可与中国和美国一起参加这一会议。苏联政府建议由英国、苏联和印度倡议召开这次会议。 2月6日,周恩来约见了印度驻华大使赖赖嘉文,阐述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希望印度出面调节。同时,苏联也积极做印度的工作。2月8日,苏联外交部告诉周恩来,尼赫鲁顾及西方的压力,希望调解要由安理会3个国家提出,请求他们发起召开国际会议的倡议,实际上否决了这一议案。[8]鉴于苏联的倡议没有得到响应,2月15日,苏联代表在安理会谴责新西兰提案,要求讨论苏联提案。结果遭到美英拒绝,双方相持不下,安理会乃决定无限期搁置讨论。虽然美国此后仍极力设法再度推动停火案,但提案最后不了了之。 这一时期的危机处理上,苏联政府在外交斗争中全力支持中国,支持中国政府反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立场,在联合国内外采取种种行动,积极配合中国反抗美国侵略台湾的斗争。从另一方面看,在危机处理上,中国是比较独立完成外交计划的,苏联处于配合的角色,从中也可以看出不同与斯大林时代的外交合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