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顾先生的秘密

                                                顾先生的秘密

                                                                                    施国英

 

露香街的信安坊是旧城区里难得一见的新式弄堂。信安坊7号更是透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气派,端正的石库门上嵌着两扇带铜环的黑漆大门,水门汀的天井里一颗夹竹桃每年夏天盛开粉红色的花,当然,树是栽在一个水缸般硕大的花盆里。彩色瓷砖铺地的客堂间里摆着一套明式太师椅,一张楠木书桌放在光线明亮的落地窗前,墙上挂着一副对联。这是顾先生的书房。

顾先生也叫顾医生,不过为了和隔壁5号里从前真的开诊所的徐医生有所区别,一直在医学院当教授的顾医生更经常地被人称作顾先生。顾先生也会治病,有临床经验无疑也是肯定的。

顾先生是信安坊最受尊敬的人物。在大家必须一律以同志相称的年代,甚至信安坊已经改名反修坊的时候,左邻右舍还是改不过口来,还是习惯地叫一声顾先生。由不得你不叫,如果你和他打过照面的话。顾先生那整洁笔挺的衣着,沉静从容的神态,抽烟斗的大家分度,以及很少同人讲上三句话的习惯,使整条弄堂的男女老少对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敬意,还夹杂着几分畏惧。

那个时候,顾先生的高薪也是邻里街坊心向往之却高不可攀的境界。据说他的月薪是普通人的四,五倍。假如信安坊某对夫妻吵架,做妻子的就会这样数落丈夫,你想在家里当大老爷,你有顾先生的本事吗?于是做丈夫的就象泄了气的皮球,再也硬不起来。

顾师母是一位慈眉善目的妇人,从来没有见到她和谁红过脸,尽管她是反修坊居民小组组长。谁家拖欠电费不交,或者某家与某家为一块公用地方吵得不可开交,只要顾师母那张慈祥的脸一出现,一切就会迎刃而解。顾师母具有大部份家庭妇女缺少的雍容气质。

顾师母也姓顾,据说是明朝私家花园露香园主顾名世的后裔,换句话说,顾师母是整个露香街的真正主人。不过几百年过去了,改朝换代都好几回了,谁还拿谁当主人。

顾先生和顾师母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女儿在外地的大学里教书,两个外孙女从小生活在顾先生家里。如果顾先生在书房里召见一直是乖乖女的外孙女时,那就意味着要进行一场严肃的谈话。顾先生的大儿子也受过高等教育,不过在中学里教书,娶了一个在工厂当工人的女工。这位顾家媳妇在外面叽叽喳喳,但在家里却规规矩矩,不乱说乱动。顾先生的小儿子长得斯文帅气,然生不逢时,遇上上山下乡的时光,被要求到内蒙古去插队落户。顾先生不动声色地替小儿子弄到一张患肝炎的医生证明,于是小儿子在家闲赋几年后被招到里弄生产组去糊纸盒,和一帮婆婆妈妈朝夕相处。然而是凤凰就终究不会在鸡窝来呆一辈子。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顾先生的小儿子就考进了医学院,而且一路读下去读到博士,顾先生也当上了副院长。当然,这是后话。

小胖是在一个夏天夜晚的乘凉时分出现在信安坊的。小胖其实一点也不胖,凹眼高鼻,大家觉得他很象美国总统尼克松,这是当时全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外国人。小胖一出现就是成人,或许小胖小时候的确胖过。

一开始信安坊居民都以为小胖是顾家的亲戚。小胖为人十分随和,喜欢和街坊邻里聊天。每次到顾家拜访,向顾先生顾师母问过好之后,小胖便走到弄堂里来和大家说笑。顾家的人一般不到弄堂里乘凉,因为他们有独用的天井。顾先生除了进出,更是从来不在弄堂逗留。

说起来也真是偶然。只有那么一次,顾先生和小胖肩并肩走进了7号。目光敏锐的信安坊人立即发现小胖其实和顾先生长得蛮象。

这一发现让信安坊人兴奋了一阵子,但猜测归猜测,终究没有确凿的证据。眼看信安坊人渐渐不再追究小胖的身份,而将注意力集中到3号张家儿子的女朋友是否有点瘸脚的问题上,5号里的徐医生终于熬不牢了,通过他的儿子向大家传达了小胖是顾先生的私生子的爆炸性新闻。

据说徐医生同顾先生早年交往得不错,然一九四九年后两人的境遇开始不一样。顾先生继续在医学院当教授,徐医生却再也不能继续其私人诊所的业务。有关部门三天两头上门动员徐医生到公立医院上班。徐医生的娘舅在台湾,徐医生不敢硬顶,只好去一家地段医院当门诊医生,拿一份比从前不知要少了多少的薪水。徐医生和顾先生从此桥归桥,路归路。

徐医生通过他的儿子传出更具震撼性的消息,小胖的母亲是旧上海仙乐斯舞厅的白俄舞女。

信安坊人在最初的错愕之后,便兴致勃勃地打听起白俄舞女的下落。据说那个女人一直没有再嫁,一直有顾先生养着。那么,顾师母知道这件事吗?信安坊人终于想起他们心中的教母。当然知道啦,早就知道啦。唉,顾师母不愧是大户人家出身的,修养好。

然而在飞长流短中,顾师母的那一头乌漆般的黑发开始变灰变白,很快呈现出衰老的样子。顾师母辞去了信安坊居民小组长的职务,深居简出。

奇怪的倒是顾先生一点没变,依然是那副从容沉静的神态。只是小胖再也不上顾家串门来了。

好多年以后,随着风起云涌的出国潮,信安坊里也有二,三个小青年跑到南半球的澳洲来了。由于旧时的邻里关系,他们时不时还有些联络,有时周末一起上唐人街饮饮茶什么的。

在某次茶聚中,原住信安坊5号楼上的李家小女儿告诉1号里的小三子,说她偶然在悉尼西区卡市的火车站看见了小胖和一位年迈的东欧妇女,那一定是小胖的母亲,白俄舞女。哪个小胖?小三子一脸茫然。就是我们弄堂里顾先生的私生子,我们小时候见过的。小三子冥思苦想了半天,似乎记起有这么一个人。你能肯定他是小胖吗?不会错的,小胖虽然老了许多,但他头颈上有块红色的胎记,我一直记得很牢。你吃什么长大的,记性这么好,小三子说完又问那他们怎么会来澳洲?你这个人只晓得整体打工赚钱,一点也不关心国家大事,李家小女儿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邓大人放了一大批白俄后裔出国,悉尼卡市就是他们的一个据点。小三子噢了一声,说那他们比我们还要早出来,不知道顾先生是否还活着?李家小女儿摇摇头说不知道,很久没有信安坊的消息了,我们家早就搬到徐家汇去了。

 

我曾经写过一组老上海弄堂风情的小说,算是对已不复存在的上海人文景观的一种祭奠。

这是其中的一篇,请各位指教。

以下是引用施国英在2007-05-18 13:19:34的发言:

                                               

然而在飞长流短中,顾师母的那一头乌漆般的黑发开始变灰变白,很快呈现出衰老的样子。顾师母辞去了信安坊居民小组长的职务,深居简出。

奇怪的倒是顾先生一点没变,依然是那副从容沉静的神态。只是小胖再也不上顾家串门来了。

 

只这一段让人感慨万分。顾师母在外人眼里是何等受人尊重,何等令人羡慕,可旁人哪里知道她心里说不出的苦处。

感觉文章还可以再突出一点主题。

俺是灭绝师太

短小精悍,戛然而止,很耐读。

我好奇的是,上海人飞短流长的方式、套路是不是也和外地人一样?希望能在另一篇文章中看到。

[em07]
以下是引用施国英在2007-05-18 13:19:34的发言:

                                               

然而在飞长流短中,顾师母的那一头乌漆般的黑发开始变灰变白,很快呈现出衰老的样子。顾师母辞去了信安坊居民小组长的职务,深居简出。

奇怪的倒是顾先生一点没变,依然是那副从容沉静的神态。只是小胖再也不上顾家串门来了。

只这一段让人感慨万分。顾师母在外人眼里是何等受人尊重,何等令人羡慕,可旁人哪里知道她心里说不出的苦处。

感觉文章还可以再突出一点主题。

----------------------------

以上金秋的感慨就是主题之一种。我写小说时不设定主题,众生百相的生存状态,触动我的感觉就能成为素材。

以下是引用时时刻刻在2007-05-18 20:52:24的发言:

短小精悍,戛然而止,很耐读。

我好奇的是,上海人飞短流长的方式、套路是不是也和外地人一样?希望能在另一篇文章中看到。

[em07]

我想全中国人的飞短流长的方式应该都差不多吧。以前上海人因为居住密度大,可能更厉害一点吧。

过几天再贴一篇请时刻指教。

写得好。不动声色间,多少岁月流逝,世相变迁。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不动声色间,多少岁月流逝,世相变迁。

大兴先生评得真好!到位。学习了:-)

把这篇有点老上海风情的找出来了~~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2-7 10:49 编辑

与前两篇相比较,风格差异确实很大。咳咳,还觉得作为小说,水平也比那两篇有差距,也许是写早年的记忆,又想写得纪实一点,故事的饱满度就差了一点。看来写小说真的不能较真,顾此失彼的事常见,失此成彼的事也常见,甚至在文学艺术上是常态。
抽烟斗的大家度应该是风吧
表扬自己一下,看帖仔细
喜欢看施美眉上海弄堂风情小说。世事变迁,画卷般徐徐展开,好看。
即使在地狱,也要把它变成天堂
与前两篇相比较,风格差异确实很大。咳咳,还觉得作为小说,水平也比那两篇有差距,也许是写早年的记忆,又想写得纪实一点,故事的饱满度就差了一点。看来写小说真的不能较真,顾此失彼的事常见,失此成彼的事也常见 ...
杨林 发表于 2012-2-7 10:48
杨兄敏锐,这篇是写得拘泥了了一些。
抽烟斗的大家分度应该是风吧
表扬自己一下,看帖仔细
喜欢看施美眉上海弄堂风情小说。世事变迁,画卷般徐徐展开,好看。
傻瓜也快乐 发表于 2012-2-7 11:03
偶更要感谢你的仔细哈。

这篇原来没有电子版,是看着报纸剪报重新打一遍的,我打字容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