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资事业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是不能举办成功的,做企业家的这条特别要清醒,李东生犯有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有了人才,不等于靠个人的魅力去完成事业,这点又是TCL的毛病,TCL内部搞得山头主义林立。

合资运营还是要靠制度和流程,如果没有适当的制度,容易被某些人搅黄事情。这点上欧美的企业也不一定能做得到,有些企业做得好,有些也不好,据说意大利的菲亚特与美国通用出问题时,盛传南京菲亚特收购意大利菲亚特,可是南京菲亚特本身也运营得不好。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901604[/lastedittime]编辑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昏君和明主

昏君和明主

在纵横捭阖的国际合作中,企业君主是否是真正的明君决定合作成败,本来在西方企业中这个问题不是问题,西方的治理结构已经非常合理话,合资的决策运作权在CEO手里,董事会只看财务业绩,找不到单个人的老板。

中国的企业有两类,一类是国营企业,另一类是民营企业,国营企业中企业第一把手是政治高手,并不是经营高手,所以合作中,往往会吹一个非常漂亮的肥皂泡,然后处理不了外资的趋利和中国国营企业“趋权”的矛盾,最后大多不了了之,如荣事达和美泰克的合资十年分手,小天鹅与松下十年亏损等,国营企业的君主也有能人,这些能人也可以说是明君,他们主政的合资勉强能进行下去,可见在中国,能人起的作用非常大。

民营企业是爆发起来的,第一代老板还健在,民营企业中也不乏昏君,昏君迟早要垮台的,不合资也会垮台,不过这类企业在垮台之前,还特别喜欢合资,合资的昏君只是把局势搞得更加混乱,这点有点类似三国里得刘章,始终搞不清要联合谁,要攻击谁,最后自己的江山也守不住。

合资合作中,矛盾非常多,似是而非,都是双面刃而害人不利己的,企业中各种意见是有高低的,要反复推敲考量,不然被小人蛊惑了,坏了大事。

我们合资经验中,经常有些人给老板提一些看起来非常聪明的意见,结果给老板否定掉,这点上我们老板是非常明君的。例如,有人说合资公司利润很高,被东芝开利赚去不少,提出做低合资公司利润的建议。大家想,我们占80%股份的合资公司,为了让人家少赚,去做低利润,有这种聪明人的嘛?还真有,他们的意思当初东芝开利收购时价格低估了,让他们很快收回投资,应该做一些手脚,让他们不要赚得太多。

而我是反对这种损人更害己的想法的,我的意见是不做假帐,看起来我们赚不到一些乌龙钱,但是我们养成做假帐的习惯,最后必然乱自己,你老板今后怎么控制职业经理人,我们自己企业怎么健康发展?

老板采纳了我的意见,显然老板自己早有主意,老板会算大帐。

参加交流

财务经理和律师

财务经理和律师

收购兼并、战略联盟、合资合作,财务和律师都是在开头的时候要参与的,而运营经理是贯穿整个过程,直到合资彻底分家或者消亡。

财务人员在收购兼并中起重要作用,资产的评估,价格谈判,都是事关资本家的命脉,所以财务不知不觉中主宰了谈判,国际上很多公司让财务主宰收购兼并事务,这是不错的。

不过财务主宰的收购兼并往往让资本家一时高兴,财务的估价往往都是不正确的,因为技术的因素、组织的因素和运营的因素才是决定公司价格的关键,财务只能评估有形资产,以及显性的资产优良程度(主要是流动和非流动,负债结构等),但是财务不知道内在的技术创造力到底如何,技术如何考机制发挥出来,新的文化融合是正的还是反的,财务是搞不清的,所以,收购兼并后运行的成功率低和财务的主宰有关。

而律师对合资是起阻碍作用的,他们会去抓所有的漏洞,谈的都是合作不成后责任推脱问题,没有律师会冒法律风险的,而完全听取律师的意见,一件收购案都谈不成。

律师一定要用,但是不要把律师放在谈判桌的主要位置上,要安排两边的律师做在侧面,一旦有问题,让律师对付律师,等到他们吵得差不多了,你去加一加两边得意见,除一个二。

而技术、销售、合资机制设计,这些是最要害得问题,随着国际收购兼并水平的提高,技术、销售、合资机制设计的人才越来越在团队中起重要作用。

参加交流

图:开利的财务人员

中国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和美国日本的财务素质差的档次比技术上还要大,技术上的差距有可比性,不远的将来可以赶上,但是财务人员方面,完全是道德的差异,中国的财务重在做假帐,而美国的财务人员重在分析管理。

我们的技术人员承认技术上和日本有差异,因为产品摆在那里的,傻瓜都知道谁的产品好。

可是财务人员不承认有差异,或者说只承认技术层面有差异,不承认道德层面有差异。理由是美国的财务也一贯造假,欺骗股东和公众,所以有安然事件,以及《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所以中国财务还理直气壮造假。

实际上美国的财务可信度还是和中国的财务有差异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中国的先端企业从做产品到做企业到做资本,在极短的时间中完成,总的来说,经验不足水平不高的,由于是后发优势的作用,中国直接参与国际间的战略联盟,在联盟中,中国暂时充当低端的制造角色,但是由于中国人种的聪明,少数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在90年代初期已经引进消化技术,积累了经营基础,在于国际资本大鳄的周旋中,反而处于优势地位,这种逻辑表明:中国人本身是优秀的,以前落后的原因是制度,只要制度正确,赶超日、欧、美是没有问题的。在企业的竞争上,中国将来可以反收购美国日本的企业,组合世界优秀资源为我所用。

     这个蓝图是美好的,但是像TCL这样的企业急于求成,反而成为先驱。

    联想正在苦斗中,相信以民营起家的联想,有良好的先天素质可以吞并好美国的企业,联想一旦成功,可以给中国企业积累大量经验。

    美的的国际化是保守型的国际战略联盟,是以局部优势牵住国际大鳄,在没有具备全局优势之前,不轻易进攻。但是美的把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对手绑在一起,缠绕、对练、滚打爬模,不断提高技术,不断提升效率,不断积累利润,这种推进几十年保持,还不能算最好的策略吗?

      如果说菲亚特捉弄通用有点类似黑手党的做法,终究企业内功不好,自己也发展不到那里去,而美的与世界第一的开利合作,是一种走正道的进步型的较量,实际上在世界空调行业,已经形成开利-东芝-美的联盟集团,现在掌门人是开利,今后只是个换掌门人的问题。

空调行业另一个集团是大金领导的大金-麦克纬尔-松下-特灵的松散联盟,大金还将收购其他企业(如格力等),空调行业的集中度也不可避免的趋以加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菜农在2007-08-12 12:38:29的发言:

把三个都想做春秋大梦的资本家联系在一起,战略合作的模式设计是非常有智慧的一环,很多欧美的合作,在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最后,都不欢而散。

空调业制造成本提高,制造利润空间逐年压缩

技术提成在三者中应当是呈不可逆上调趋势,研发成本投入越多,要求回收利润越多

销售利润是处在制造成品和销售市场价格间的金矿,销售利润股份持有者往往将市场的压力传递给制造层面

实际上,销售利润的可调空间很大,至少比制造环节的压力小

生存在原材料和销售端传递来的双方压力构筑的夹壁之间,能够再压缩的就只有制造环节

可压缩的制造环节包括资源配置的节约控制,制造工艺的改良,制造流程的优化,甚至人力资源的紧缩等

制造层面的财务和管理者紧抓毛巾两头,使着吃奶的力气把利润拧出来

至少在当前,在三者中,空调业制造利润的空间是呈紧缩状态,这种状态还要持续多久,没人知道

因为毕竟还是个大市场,混仗消亡不了,战国也统一不了

日本人才不蠢,他们只是没办法

中国人也不蠢,他们一直想办法

三国里,两家聪明人,那只能让美国人蠢了

有钱人都蠢,蠢得只会赚钱

[em01][em01][em01]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920154[/lastedittime]编辑过]

以前我不叫这名
以下是引用菜农在2007-08-12 16:47:31的发言:

财务经理和律师

收购兼并、战略联盟、合资合作,财务和律师都是在开头的时候要参与的,而运营经理是贯穿整个过程,直到合资彻底分家或者消亡。

财务人员在收购兼并中起重要作用,资产的评估,价格谈判,都是事关资本家的命脉,所以财务不知不觉中主宰了谈判,国际上很多公司让财务主宰收购兼并事务,这是不错的。

不过财务主宰的收购兼并往往让资本家一时高兴,财务的估价往往都是不正确的,因为技术的因素、组织的因素和运营的因素才是决定公司价格的关键,财务只能评估有形资产,以及显性的资产优良程度(主要是流动和非流动,负债结构等),但是财务不知道内在的技术创造力到底如何,技术如何考机制发挥出来,新的文化融合是正的还是反的,财务是搞不清的,所以,收购兼并后运行的成功率低和财务的主宰有关。

律师对合资是起阻碍作用的,他们会去抓所有的漏洞,谈的都是合作不成后责任推脱问题,没有律师会冒法律风险的,而完全听取律师的意见,一件收购案都谈不成。

律师一定要用,但是不要把律师放在谈判桌的主要位置上,要安排两边的律师做在侧面,一旦有问题,让律师对付律师,等到他们吵得差不多了,你去加一加两边得意见,除一个二。

而技术、销售、合资机制设计,这些是最要害得问题,随着国际收购兼并水平的提高,技术、销售、合资机制设计的人才越来越在团队中起重要作用。

“收购—兼并”与“合资”虽然在律师实务中可以归入同一个大类,但就律师发挥作用的程度而言,差别相当大。一般来说,前者是在目标企业既存的前提下发生的,因此,重点在于价格谈判和技术谈判,只有在这两方面双方达成一致了,律师才有机会上去收拾局面,炮制一大堆文件;后者则是创设新企业,拟设企业的基本制度通常有两大来源,一是所在国的公司法、投资法,二是商业习惯,除了股权比例可以由合资双方讨论决定外,其余事项往往由律师主导和负责。

当然,“收购—兼并”也罢,“合资”也罢,律师都会深度介入,提供法律服务,这是国际惯例。但律师的工作目标,绝不可能是“谈合作不成后责任的推脱问题”,至于抓对方的漏洞,很正常啊,企业花钱请律师参与项目谈判和文件起草,不就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么?

至于律师是否应该在谈判桌上占主导位置,则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例如:(1)律师的资历与工作水平;(2)当事人的要求;(3)对方的态度和要求;(4)商业礼仪。普通律师上了谈判桌,本能的选择和习惯都是尽量少开口。

因为讲多错多。

[em05]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菜农小心被告

[em70]
爱生活,爱拉灯!
有收获。
ID已送人

很多日企尤其是大型的日企都笃信长期信用、诚实是商业行为的基本原则。可是很多国内企业在追求短期利益的时候往往顾不上这一点,更别说相信诚实的原则了。所以就有了菜农说的造假行为,偏偏造假技术不高明,于是陷入跳不出来的怪现象中。观念不同,任凭你学多少技术,学多少管理技巧都不能彻底地成功实现合作。因为追根究底,矛盾还是意识差异带来的。

转贴『奇瑞后合资时代』,奇瑞被民族主义捧为自主开发的大旗的企业,居然守不住寂寞,也走合资道路,这让那些纯粹的爱国主义大为伤心。

近日,奇瑞频频弄出“大动静”,让人大跌眼镜。本来是一杆自主品牌自主开发的“大旗”,偏偏回过头去搞合资。伙伴分别是菲亚特克莱斯勒以及“非汽车企业”美国量子公司,真叫人有点找不着北。

  说实话,能够跟上詹夏来、尹同耀们的“头脑风暴”并非易事。说到底,奇瑞不是“泛民族主义”的旗手,奇瑞心里的大目标是“全球化”,是打造跻身强手之林的“国际名牌”。

  此合资非彼合资。“后合资时代”将自奇瑞始。20年,靠“合资”起步的中国轿车业今天走到了成熟期的转折点。如果说,合资时代的特色是“市场换技术”,“后合资时代”的特色将是 “技术换市场”——用中国轿车的自主创新技术去赢得全球化市场。

  国际大公司眼中的“奇瑞魅力”

  也许奇瑞这次更倾向于低调行事,不到饭熟不揭锅。合作的酝酿,我还是从克莱斯勒、从菲亚特高层那里听到的。有趣的是,这些大公司、大品牌的CEO们在谈到奇瑞时充满赞许,甚至充满期待。与当年“从零学起”的合资不同,奇瑞是一个平起平坐的谈判者。无论克莱斯勒的莱索达,还是菲亚特的马尔乔内,都是在实地考察奇瑞后一见钟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克莱斯勒近年来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场和产品结构单一,90%的市场在北美,产品几乎清一色的大中型车。谈转型,莱索达很羡慕通用借助韩国大宇,找到一条完善产品型谱、拓展全球市场的捷径。克莱斯勒在全球进行了广泛的考察,终于发现奇瑞中小型车丰富的产品线和研发能力,以及对汽车和对市场的理解最符合克莱斯勒的预期。

  菲亚特在世纪之初曾与通用互换股份并合作开发小型车新一代动力总成。后来分家,通用拿走汽油机技术,菲亚特只得到柴油机,小型汽油发动机成为弱项。而奇瑞开发生产的AVL发动机拥有当代小型汽油发动机领先技术,正好可以为复兴中的菲亚特新产品系列解燃眉之急;加上菲亚特与南京的合作前途叵测,找奇瑞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本土企业合资,重新回到中国市场,真是喜从天降。

  奇瑞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说,国际大公司为何选中奇瑞,一是凭着奇瑞本身的魅力。奇瑞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低成本的配套和制造能力具有全球汽车业最高的成长性。二是中国的市场魅力和中国概念的魅力。比如克莱斯勒争取上市,与奇瑞的合资必然成为概念,足以为它加分。

  品牌,只能独占

  当夹缝中倔强的嫩芽长成中国轿车业参天大树的时候,奇瑞却转而投身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开创了以自主开发、自主品牌为根基的“后合资时代”。只是这一次不再会发生把 “上海牌”轿车和品牌送进历史博物馆的事。在奇瑞的一份文件上我看到用加粗黑体字标出的一段话:奇瑞相信自己在资本结构上可以多元化,在品牌主权上具有独占性。尹同耀在和我的交谈中始终强调,品牌是企业的主权,所以必须独占。

  揣着强大的自主品牌,掌握核心竞争力,让奇瑞在合作谈判中底气十足。尹同耀回顾说,谈判之初,克莱斯勒提出由它拿产品设计和标准,用克莱斯勒品牌在海外销售,奇瑞只做制造。可是就在谈判结果等待戴克监事会审批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变化,奔驰要和克莱斯勒分手,于是我们翻盘,提出了新的条件。最后双方协议,奇瑞将从产品库里提供小型、中型轿车以及SUV、皮卡等7个产品,并承担克莱斯勒小型车“大黄蜂”和另一款概念车的工程设计,这些车将在奇瑞制造,进入克莱斯勒网络销售;今后双方还将在海外联合建厂,奇瑞品牌也要进入克莱斯勒网络。奇瑞将在合作中对每一辆车收取“技术使用费”,这已经完全不是“贴牌生产”的概念,而是奇瑞自主产品走向全球化的一次“试水”。

  奇瑞和菲亚特的谈判很辛苦,本来在7月9日要在都灵签约,消息都透给媒体了,又陡生变故,双方只好回到芜湖继续谈。8月5日才终于达成框架协议。尹同耀说,与菲亚特的合资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合资,双方的投资各占50%,不但生产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品牌的产品,也生产奇瑞的产品;菲亚特获得中国的市场,就要让出它的海外市场;奇瑞和菲亚特将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共享市场。奇瑞的经营、品牌坚持自主,决不接受任何干预。

  “后合资时代”的追求

  8月16日,奇瑞第100万辆车下线;一年半以前,我参加了奇瑞第50万辆车下线,还恍若昨天;而四年前,我是作为嘉宾,把第10万辆奇瑞开下生产线的。

  奇瑞把100万辆视为一个战略转折点。

  此前是奇瑞发展的第一阶段——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奇瑞品牌的轿车今天出口56个国家和地区,奇瑞连续3年蝉联中国汽车出口冠军,今年每个月出口1.3万-1.5万辆,独占汽车出口半壁江山——奇瑞人称:把势做起来。

  此后开始的是第二阶段——坚持开放创新,打造自主国际名牌。尹同耀说,奇瑞不满足做一个国内品牌、区域品牌,从今天起,奇瑞要走出去,参与全球化价值链的广泛国际合作,跻身世界强手之林。

  奇瑞在合资合作中拥有产品技术、品牌主权、海外市场、股权四个方面的投入和权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是真正的强势。而当初的合资企业,中方往往没有自己的产品,没有独立的品牌,没有海外市场,只有靠投资分红。这是我所谓的“后合资时代”与“前合资时代”的根本区别。

  奇瑞副总经理李峰介绍说,美国量子公司是一个投资公司,他看中的是奇瑞的成长性,因此在合资企业中,它没有产品和品牌,只有市场和股权,说到底,是在海外销售奇瑞产品,还要投资合资企业,与奇瑞共担风险;与克莱斯勒的合作中,克莱斯勒有品牌和市场,卖的是奇瑞的产品,奇瑞还拒绝其投资分享股权;只有菲亚特获得与奇瑞在四方面同样的投入和权益。

  开创“后合资时代”的奇瑞在合资合作中有着清醒的追求:以开拓海外市场为主要目标;以输出产品和技术为核心;以坚持奇瑞品牌的独立性为特点;以提升奇瑞全球竞争力为最终目标。

  我以为,在中国轿车业起步时期,第一代合资企业从零起点上,“以市场换技术”功不可没,为其后自主品牌、自主开发在技术、人才、管理、研发、零部件等方面奠定了根基。

  “后合资时代”是对“前合资时代”的一种扬弃,握有成功的自有品牌,尤其握有本土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产品系列,奇瑞有了“以技术换市场”的底气和话语权。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中央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精神的回馈与结果。奇瑞又一次走在了前头。

  专栏作家 李安定/文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null[/script]</script>
参加交流
昨天,有消息称,日本三洋电子(Sanyo)有限公司已启动出售其半导体业务的程序,作为公司重建计划的一部分。三洋公司方面希望以竞标方式出售半导体业务单元,出售金额预计将达到8.52亿美元。

  据了解,三洋电子的电子芯片生产工厂自2004年10月一次大地震后,其主要生产线受到重创,从而造成连续两个财政年度相关业务的持续损失。

  此外,伴随日本传统行业巨头纷纷开展业务改革计划,三洋公司目前也已启动了名为“三洋进化”的重建计划。其中,三洋公司已明确表示将原有的12个业务单元合并为3大核心商业领域———工业/商业系统、动力解决方案以及个人移动计划。与此相对照,半导体业务的出售并不出乎市场的意料。根据市场预计,三洋公司接下来还将以出售的方式继续剥离包括家庭用品、汽车音响和金融服务等在内的非核心业务单元。

  据悉,2005财年三洋半导体共销售17亿美元的产品。目前高盛公司已向大型私人股本集团和半导体企业发函,邀请它们竞购三洋的半导体业务。预计这项业务的最终售价将高达数十亿美元。

  高盛已经接触的机构包括,私人股本集团黑石、凯雷、Cerberus、KKR、Permira和TPG;日本半导体制造商尔必达、瑞萨科技和罗姆微电子集团;以及海力士和英飞凌等外国企业。

参加交流

[東京 1日 ロイター] 三洋電機6764.Tが8月31日に半導体事業売却に向けた入札を行い、国内外の買収ファンドなどによる複数グループが応札した。関係筋によると、買収提示額は当初の想定を下回り、1000億円に届かなかった。ただ、三洋側の半導体事業売却の方針は固く、9月中には売却先を選定するとみられる。(ロイター)

翻译:[东京1日路透社]三洋电机(6764.T)在8月31日进行对半导体事业出售的投标,来自国内外的数家收购基金财团进行了投标。据有关的内部消息说,收购的提出额低于当初的估计,并没有达到到1000亿日元。不过三洋方面强调出售事业的方针不变,预计在九月里将选定出售的单位。(路透社)

参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