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一个市长的“无车日”

9月22日,是重庆的首个“无车日”。当地各大媒体基本都在头版头条报道“市长带头乘公交”。事关环保,市长带头,无可厚非。可是9月22日是星期六,是休息日,市长乘公交也算新闻?还要上头版头条?

  如果当天不是“无车日”,市长是不是就不乘公交而坐专门配备的小轿车?小轿车是公车,因公配备,理应上班才坐,休息日是不能坐的。在休息日,不管是不是“无车日”,市长都不能乘坐公家的小车。这个道理无需多讲。公众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位市长一惯在休息日乘坐公家的小车,时逢“无车日”需要“带头”所以才忍痛割爱、不乘公家小车转而坐公交车?推而广之,市长以降,厅长、局长、处长们,平时都无论休息日还是非休息日,全都是“习惯”坐公家小轿车的。是这样吗?那么,媒体置于头版头条的这篇报道,算是表扬稿还是批评稿,就隐含些许黑色幽默了。

  再往下看,好象又不是这样的。报道中这样写道:“8点45分,车到上清寺,王市长和乘客们告别后下车。王市长表示,公交IC卡他将留着,今后他会经常坐公交。步行7分钟后,王市长到达市委大院,开始了他当天的工作。”

  这有两个看点:第一,市长当天不是上街闲逛,而是“工作”。休息日不休息,应该算是加班。媒体标题中似乎应该加上“加班”两字,否则,读者会产生误解的。比如,标题写成这样就比较好《无车日市长加班不坐小车带头坐公交车》。虽然有些拗口,但必要。非常必要。第二,市长表示“公交IC卡他将留着,今后他会经常坐公交”,说明公交IC卡只是“一次性道具”,专为“无车日”发给官员的,用过就可以丢掉。可是这位市长与别的市长不一样,他还要“留着”,而且还要“以后经常坐公交”。难能可贵。如果我们的市长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何愁世事搞不好?

  对这条消息我还有一个疑点和一个关于巧合的感叹以及一点遗憾。先说疑点。消息中说:“昨天是无车日,私家车禁入解放碑,家住龙湖的市民黄谷弃车乘坐465到解放碑上班。车到加州花园站,黄谷看到一个熟悉但又不熟悉的人——王鸿举市长正在前门刷卡。黄谷说,想不到今天和市长坐上同一辆公交车了。”龙湖花园是重庆的富人区。加州花园也不错,可以算是“准富人区”。市长从加州花园登上465路公交车,是表明市长家住加州花园、还是为了乘坐这辆从龙湖开往解放碑的465路公交车,事先就由市府的轿车送市长前去以便完成此次“带头”的任务?或者,在乘坐465路公交车之前,市长早已经乘坐了好几次公交车、已经带过好几次“头”了,由于媒体的疏忽,未能全面报道?

  再说巧合。消息中说:“王市长所乘坐的这辆公交车,恰好是微笑大使蒋代娟担任售票员。蒋代娟拿着笔记本过来请王市长签名,王市长稍思忖,提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代娟小朋友,祝您微笑常在,一生平安。’”我虽然是重庆人,也早闻微笑大使蒋代娟的芳名,在电视上见过多次了,却无缘一睹芳容。怎么市长就那么幸运,偶然坐一次公交车,就遇上了?是微笑大使专门等市长、还是市长专门等大使?有某种力量在安排吧?真是人工巧夺天工,令百姓自叹不如。感谢记者的照相机及时地记录下这个感人的场面,让读者在报纸的头版头条同时见到了市长和大使的微笑。

  最后说点遗憾。消息中说:“谈起乘公交的感受,王市长说,车上的人少了一点,味道不够。”可能是媒体用语不当,不应该是“味道不够”,市长的意思大约是指因为人少、气氛不够热烈吧?在早上8点钟左右乘公交车却能碰上“人少”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遗憾的是市长乘错了车,如果他坐的不是从龙湖到解放碑的465路公交车,而是坐的从沙坪坝杨家山到龙头寺车站的821路公交车,那保证“味道”很够,市长绝对不会嫌“人少”的。821路公交车每天早上的拥挤,不是常人想象得出的。只是,如果市长坐的是821路车,就没有空间留给市长为乘客签名了。乘客们连站都站不舒服,市长就是想签,也没有人请他签的。

  无车日,市长带完了“头”,市民的公交仍然是那个样。大幕落下,一切归于平静。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形式主义。上海往年不是也有市委书记市长乘公交车的报道吗?他们乘的123经过市政府滴,车次多,发车时间准,差不多2分钟一趟,乘客有啥抱怨呢?当然都说好啦。如果他们乘我平时上班的公交车,等个20分钟,还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非晕死过去。当然,这样的车他们永远是不会乘坐的。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这个市长坐一回公交车不知道要调动多少部门精心安排,劳民伤财,还是让他坐专车得了,俺们木意见。
还是广州好,不整这些。呵呵。
ID已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