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846
- 帖子
- 336
- 精华
- 7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6-12-30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三国演义里的蔡姓人
三国演义里的蔡姓人
鄙人姓蔡,因此在许多场合,总是要顺便关心一下本姓人的命运。看三国时,我深为其中的姓蔡的人叹息,一部一百二十回本的演义小说,里面所记载姓蔡的人,竟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第一个出场的是蔡邕,他事母至孝,是著名的孝子,又是东汉末年一个非常有声望的读书人,精通多门学科,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特别钟情于文学和历史,看过许多古代书籍,矫正了它们中间的错误,堪称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
只因他一时糊涂,思念董卓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在董卓被处死以后,伏在尸体上哭了几声,就被当时执政的王允逮捕,并处绞刑以死,成了军阀混战的一个牺牲品。
不过王允此举,也伤了许多读书人之心,正如后汉书蔡邕列传所记载:“……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可见这位蔡伯喈先生,还是很得人心的。
可叹王允本性刚直,不懂得笼络人心,也不讲究政治谋略,这种人如果在太平盛世做一个审判官,一定会秉公执法,成为一个很得人心的法官。可乱世要他搞政治,要他领导一个政府,那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没有多少时间,他就很快走向失败,下场比蔡邕更加凄惨,被董卓余党斩杀,身首异处却不说,还要赔上他的宗族老幼。
第二个是蔡阳,他因为听说关云长过关斩将时,杀了他的外甥秦琪,下决心要为外甥报仇,在古城边与关羽争斗,结果报仇不成,反而搭上自己的老命。他既成就了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赫赫战功,又成了桃园兄弟在古城团聚的牺牲品。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在真实的历史上,杀蔡阳的不是关云长,而是刘玄德。但罗贯中写小说,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把这个功劳算到关羽的账上,也是无可厚非。其实他们原是拜把兄弟,算到谁的账上都是一样,只是在三国时代的蔡氏宗族中,又多了一个倒霉鬼。
第三个是刘表的继室蔡夫人,她为了宝贝儿子能成为荆州之主,用尽心计排挤刘备和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在刘表病危的时候,拒绝刘琦入城探望。刘表死后,她又伪造遗书,册立自己的宝贝儿子刘琮,废长立幼成了荆州之主。
可是尽管蔡夫人千算万算,最后还是听信谗言,投降了曹操。曹操在未入城之际,允若刘琮永远成为荆州之主,但又立即变卦,只令做青州刺史。夫人母子万般无奈,只好勉强前往,可是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半路上就被曹操派来的于禁杀害。可怜蔡氏夫人一世聪明反被聪明所误,机关算尽,还送了卿卿性命。死了之后还要暴尸荒郊,成为狼豹和野狗的美餐。
接下来是蔡夫人的兄长蔡瑁,他原在妹婿刘表麾下为将,为了自己的个人前途,却出卖刘氏,转身投到曹操门下。他一个死心眼地想升官,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妹和外甥被害,也不敢声张。在赤壁大战前夕,由于曹操中了周郎的反间计,结果被曹操错杀。
再下来是蔡瑁两个可怜的弟弟蔡中、蔡和。在哥哥被杀以后,曹操派他们到东吴去做间谍。结果被周郎识破,他们不但未能为曹军传递有用的信息,反而成了为周郎传递假情报的工具。到最后,临赤壁大战前夕,一个像牲口一样,成了吴军祭旗的供品;另一个为吴军带路,到达之后被甘宁大刀一挥,立斩于马下。不想蔡瑁家里的几个兄弟姐妹,全部都成了刀下之鬼。
如果蔡瑁被姓刘的人所杀,那还说得过去,也算是罪有应得。但死于曹操之手,实在是一桩天大的冤案。后来曹操虽然知道错了,但出于颜面,还是死不认账,即使是输掉了这场赤壁大战。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所有统治者的通病,自己的颜面总是要比下属的性命、甚至比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更加重要。
历史上有哪个皇帝,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赵构杀了岳飞,朱祁镇杀了于谦,到死也没有认错,一直要等到他们的儿子甚至是孙子的时候,才为被错杀的民族英雄平反昭雪!更可悲的是明思宗朱由检,他中了人家的反间计,错杀了袁崇焕,紧接着既断送了大明江山,又丢了全家的性命,自己也断子绝孙,弄得即使他有后人想为袁崇焕平反也不可能了;到最后反过来却要他原先的敌人,即编制反间计的皇太极的子孙来给袁将军平反昭雪!这真是历史的讽刺啊。
其实有许多事情,到今天还是这样,你看胡风反革命集团、潘汉年和扬帆反革命集团以及1957年揪出来的五十多万(最近有报道说是三百多万)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不是要等到毛太祖驾崩之后才能平反和改正吗?当然后来还有许多其它的冤假错案,尤其是那个规模很大的冤案,我们老百姓都睁大眼睛瞧着,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公正公平,而又顺应民心的结论?
为什么多年来反腐败没有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是愈反愈腐败!因为那些带头反腐败的年轻人,得到的是极不公平的待遇。其实我们那些管事的人,心里也非常明白,有些事情是一定要解决的,只是嘴上不说。他们也知道早解决就早得到民心,只是还没有足够的勇气,不敢去闯那个禁区,或者当年管事的人还站在他们的后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