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就业不及普通学生”说明什么
北京大学曾对该校的状元学生做过追踪调查,发现其中一些进入大学后学习成绩远比不上高中优秀,就业更没有明显优势,甚至有些人很快变得平庸。昨天,在上海举办的“2007职业竞争力与高等教育职业服务体系中外名校论坛”上,此项调查引起了在场不少职业教育专家的深思。(《新闻晚报》2007年11月28日报道:《引人深思 北大状元就业竟不及普通学生》)
披露这一信息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吕峰教授,他在谈话中说到,全国约有一半的状元在北大,而北大的状元中又有一半在光华管理学院,今年有14位,去年有16位,前年达到17位。他们曾追踪过这些状元的发展趋势,“学习成绩一年不如一年,就业时也没有看到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很快有些人变得平庸了起来!”
关于“高考状元不是职场状元”的报道早就屡见报端,最有说服力的如今年暑期出炉的《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该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高考状元,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高考状元(见《新京报》2007年8月8日报道)。
但由著名高校对自己招收的“状元”做的追踪调查这大概还是第一次。所以,引人注目,引人深思。
但是,原因在哪里,报道中吕教授的话并不能让我首肯。他感叹说,我们过去都比较重视知识教育、招生等环节,而忽略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这是在一个不平衡的教育状态下出现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大声疾呼,要重视职业服务!”
大学加强职业服务,重视就业能力培养无疑是必要而且重要的,但这不应 该是“状元就业不及普通学生”的原因所在。人们不禁要问,忽略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假,但是否只是忽略了这些状元学生们的就业能力培养呢?显然不会是这样的。那么,在同样缺乏就业能力培养的前提下,为什么那些“普通学生”竟然比“状元”们就业状况要好呢?
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所谓的高考“状元”,仅仅是按照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尺度排列出来的优胜者,其中有的甚至是被应试教育制造出来的“病梅”。他们适应了应试教育的考试形式,高考也成就了他们一时的盛名,但并不说明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是最优秀的,甚至于在某些方面,他们的素质还赶不上许多普通的同学。明白了这一点,对于“状元就业不及普通学生”的问题才算找到了答案。
明白了这一点,每年高考后的“状元炒作热”和招生期间硝烟四起的“状元争夺战”还有没有意义,也就有了答案了。
我们的大学,无疑应该重视职业服务,对所有的大学生,都应加强就业能力培养。而这些努力,还应该而且必须与改变现行的应试体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奏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