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河老向在场数十名学员询问谁读过他的某部获奖小说而仅有一人举起手时,我想金河老的心情一定是复杂的。这位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连续荣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几年内被《新华文摘》转载18次的老作家,在短短20多年后,已经被他的后辈同行们所遗忘。不,应该是遗弃。 几天后,在同样的教室里,作家津子围在开场白中提到了王蒙驳马原“小说死了”论的戏语——不是小说死了,是马原的小说死了。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国内炒得沸沸扬扬的,德国汉学家顾宾所谓“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的论断。我没有找来词典里关于垃圾的词条,但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抛开长久得可称为古董的不谈,在当代被用完的或是已经被淘汰掉的东西都可以称为垃圾吧。或许垃圾根本就不该是一个贬义词,它们完成了文学的历史使命。 问题只在于我们当代的文学作品是不是太容易速朽了?诚如高海涛院长所说,当我们迫不及待地试图将构思转化为传世之作时,再望一望远山,等一等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