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舅舅

舅舅昨晚在广州去世了。

舅舅是一个才子。从小受到传统(家庭)和西方(教会与学校)的教育,后来家道中落,高中已很难,他靠自己打工,也靠全家的辛勤劳动资助,“混”了一个野鸡大学的文凭。又靠这个文凭以及自己的真本事,得以在外贸界站稳脚跟,做了一辈子的对外贸易。

舅舅的本事之一就是外语。他精通英语,会讲日语和葡萄牙语,好像还懂一点法文和德文。这些主要依靠的是自学。据说葡萄牙语是跟邻居一个葡萄牙牧师学的,日语是在日本人打进来后为了找工作自学的。他外语非常流利,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都顺利。因此他很早就从事商业信息咨询工作,在商情这一领域有很老的资格,有很好的名声。

另一个本事就是文史知识。舅舅属于博闻强记的聪明人类型,读书多而快,古今中外的书都看,任何事情都会很快找到一个先例,分析出一个道道。

舅舅是美男子,长得高高大大,略长的脸,大眼睛,脸部的线条很果断,非常有男子气概。他的个性完全像外国人,与人打招呼总是大嗓门,笑声极其爽朗。当然他只是对他看得起的人打招呼,要是他看不起的人,连眼珠也不转过去,哪怕是他的顶头上司。

小时候最喜欢他回到上海来探亲,听他讲九州外国的事情——他很早就出国,去过很多地方。他并不喜欢拍照,但是他的叙述非常感染人,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事实上我的外国知识的启蒙,就是来自于舅舅的叙述。比如记得他给我看温哥华大学的教学楼(50年代)明信片,告诉我楼前的广场是停车场,是学生停车的。比如是他告诉我悉尼的那个歌剧院有多美——他是在70年代末文革刚结束不久后去的澳大利亚。比如他给我看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工人住宅区——相当于上海的新式里弄的连排式建筑,回答我的提问时特意说明,那是一家一户一个单元的。

舅舅喜欢外国的生活方式,按照现在的说法,他算得上是一个老克勒。喜欢穿西服,直到气氛不对头以后才穿中山装。外婆去世的时候,他从五七干校赶回来办理后事,穿着一条英国式的西装短裤,上身是汗衫,脚蹬的是风凉皮鞋,走在初秋时节的上海马路上,很是吸引路人眼球。一直到老年,他每天的早餐都是西式的:烤面包,喝牛奶,喝咖啡。平时喝的是柠檬红茶。他对饮食要求不高,不过经常是采用西式的烧法和吃法。记得有一次去他那里,他要求每个去的人都要带好自己份量的面条,然后煮成了一大锅烂糊面,按照西洋通心粉的样式拌着吃。

不过实际上舅舅也很传统。他幼年熟读的是四书五经,古文很好。长居广州,写信给外公外婆都是按照传统格式的。只有给我妈妈写信才是白话的。他非常善于写信,一封信总是4、5页,从天下大事,到家庭细节,娓娓道来,很有看头。他生了3个女儿,没有完成家族传宗接代的任务,这大概是他心头的隐痛吧。

最伤心的事情是,在他80大寿后,逐渐的丧失了记忆。一个才子成为一个痴呆,这老年痴呆症真是一个可怕的恶魔。

25年前我结婚的时候,到广州住在舅舅家里一个多星期,天天晚上冲了凉就和舅舅坐在一起海阔天空的聊天。那份快乐现在成为了永远的回忆。

舅舅是一个不上教堂的基督徒,他自称是自己的牧师,他在天堂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按说这样的老克勒应该生活在上海。
真是聪明过人的才子~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喜欢穿西服,直到气氛不对头以后才穿中山装。
-------------------
呵呵
向你表示最诚挚的慰问!
向你舅舅的在天之灵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喜欢老克勒,怀念老克勒!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值得尊敬的才俊。

舅舅最后的标准照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可惜,这样有意思的老人,缘悭一面。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昨天和大姐闲谈,讲起舅舅。又感叹了一把。

舅舅是89岁的高寿。这张标准像大约是在80多岁的时候照的——看看脖子松弛的皮肤猜出来的。可是眼睛是那么的有神,没有一般老人混浊的样子。

谁能料到,没过多久,他就开始糊涂了。大约是02年吧,82岁的时候来上海,就对小辈都记不清了。上天真是作弄人生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跃入我的海洋~~~
这样的舅舅值得骄傲一把~~
想到自己的舅公舅婆舅舅们,万千感慨。第一次听《梁山泊与祝英台》就是在舅舅家,我才读小学不久,过年,去给舅舅拜年,他拿出一张胶木唱片,很神秘地看看我说:妹妹(家人都叫我妹妹)喜欢听音乐,放一张特别好听的给你听。——然后把门窗关关好。舅舅很陶醉的样子,当年我很木,呆呆坐着,傻听,却没有听傻。过了N年,再次听时,突然听傻了~~~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早期的启蒙,有没有这样的一位长者,大不一样,甚至后来的人生取向也会有这种早期形成的烙印。羡慕啊,老木匠。

老年痴呆这个定时炸弹,是防不胜防。我老母许多年前就有迹象,好在发展不快,仍是处于前问后忘记阶段。发展到后期亲人都不认识,那叫一个凄凉。
原帖由 老木匠 于 2009-3-18 20:49 发表
舅舅是一个不上教堂的基督徒,他自称是自己的牧师,他在天堂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吧。
真是一位可敬可亲的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