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62
- 帖子
- 5867
- 精华
- 11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5-2-5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10:52
| 只看该作者
丁源、陈正权:靖江跨越发展的五点启示
江苏靖江,与江阴隔江相望,无论地理区位、历史沿革、风俗民情还是发展现状,都具有融汇南北的过渡特征,在推进全省区域共同发展的征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靖江广大干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紧紧抓住沿江开发和“跨江联动开发”机遇,探索出一条赶超先进、后来居上的跨越发展道路。2008年,靖江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国税入库同比分别增长61%、49%和42.8%,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分别比上年增长30.6%、30.1%和31.8%,顺利完成主要经济指标5年增5倍、重新领跑苏中的目标,缩小了与苏南发达县市间的差距,进一步巩固了苏中崛起领头羊的地位。
一、靖江的发展是“奋力赶超”的跨越发展
靖江有过辉煌的历史,新桥镇曾是苏北的第一个亿元乡,多年蝉联过江北第一镇的殊荣。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发展路径偏差、经营者道德缺失等诸多原因,靖江的发展一度放缓甚至受挫,不仅被对岸的江阴、张家港远远甩开,也被周边一些原先逊于自身的县市赶超。截至世纪之交,靖江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已滑至苏中的中游水平。
差距刺痛了靖江人,也鞭策着靖江人。
继2002年率先推进沿江两岸联动后,靖江市委、市政府在2003年底正式提出了“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人均苏中第一”的目标,开启了靖江大跨越、大发展的新篇章。5年来,“学赶苏南、后来居上”成为靖江人坚定不移的目标追求,为靖江的跨越发展树立了标杆;“聚沙成洲、奋发超越”成为靖江人活力不竭的精神写照,为靖江的跨越发展提供了保障。
5年后的今天,奋力赶超的靖江人收获了一连串的一流业绩。去年,靖江新世纪造船(集团)交船200.46万载重吨,实现销售额170.74亿元,利税28亿元,利润24.26亿元,超过扬子江药业集团成为泰州市产销桂冠和第一纳税大户。除六大造船企业的市场份额共占全球的5%、全国的13%、江苏的45%外,这里还拥有国内最大的高速精密电机研发企业、产量最大的微特电机生产基地、最大的汽车锁制造企业,国内相对集中的汽车传动轴制造企业群、泵阀制造企业群、空调企业群以及全球最大的船用锚链制造企业、维生素C生产企业等。在此基础上,靖江去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销售、企业利税总额分别达到291.11亿元、54.15亿元、1000亿元、697亿元、94.71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3.0倍、5.1倍、4.7倍、4.7倍、6.3倍。
高增长带来了新超越,靖江的主要经济指标不仅重新跃居苏中的榜首,而且赶上了苏南溧阳、丹阳、金坛等第二梯队的水平,进一步缩小了与宜兴等苏南第一梯队间的差距,谱写出发展中地区奋进赶超的传奇篇章。
二、靖江的发展是“注重集约”的跨越发展
与隔江相望、人文相近的苏南存在着发展阶段的差距,增强了靖江加快发展的紧迫性,又为靖江实现更高水平的赶超发展创造了条件,预留了空间。
5年来,靖江通过借鉴参照苏南的发展经验,有效避免了苏南曾经的弯路,走出了一条“集中”“节约”的发展之路。
一是集中布局制造业和物流业,形成了“两区四园”的产业格局。2004年起,靖江撤销所有乡镇工业园区,将所有的工业用地指标集中到开发区,同时推进园区间的错位发展,使不同的园区各有专长、各有特色。城南园区重点发展以轻型工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城北园区重点发展中小规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项目,新港园区和江阴—靖江园区重点发展船舶修造、粮食木材、能源电力等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项目,正在启动的新桥园区重点发展特色冶金等装备制造业项目。目前,靖江开发区以全市11%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全市70%的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在全省112个省级开发区中投资环境排名第一。
二是集中建设城镇和社区,形成了“一城四片区”的城镇建设格局。产业集中发展态势的形成,不仅为统筹推进城镇建设、中心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强劲动力,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2001年第一轮乡镇撤并后,靖江又于2006年初进一步打破旧有的乡镇设置,统筹规划新的城乡发展总体布局,逐步形成了“一个中等城市、两个小城市、两个特色镇和若干个新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市区和片区中心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区域承载功能显著增强。
三是集中发展农业,形成了“一区三园”的高效农业布局。针对工业集中发展和城市集中建设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靖江以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生态观光园为抓手,有序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通过发展“沿江大物流、城市大商场、城郊大市场”,靖江的服务业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升。通过以园区吸引企业、以企业吸引人口、以人口繁荣城镇,靖江的集中发展之路使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实现了最节约、最经济的发展。
三、靖江的发展是“突出创新”的跨越发展
作为一块由长江泥沙沉积起来的年轻土地,靖江的先辈们都是不同时期迁徙而来的外来移民,不同地域文化的汇集,既冲突又交融,使靖江文化展现出深刻的创新特质。这直接体现在靖江企业的科技创新之路中,保障了靖江企业的蓬勃发展。靖江的互感器厂和三江电器集团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格尔顿传动公司、特种粘合剂公司、双达泵阀公司建有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县级市,拥有5家博士后工作站是不多见的。更难能可贵的是,靖江的这种创新并没有止步于企业的经营领域,在政府工作层面同样频出创新之举。
一是与江阴共同打造的“两岸联动”开发,开创了全国跨行政区开发合作的先河。如今,江阴—靖江园区已经形成了“特钢—钢结构—重装备”和“造船—船舶配件—汽车零部件”两条产业链,新扬子造船、长强特钢、中建钢结构、中泰钢结构等一大批投资超亿美元项目建成投产,2008年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超百亿,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跃居第二板块之首。
二是“市镇联动”开发,实现了开发区运作方式和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市镇联动作为集中建设开发区的一个具体举措,鼓励各镇到开发区发展,乡镇招引的项目一律纳入各乡镇考核,新增税收也纳入乡镇统计。市镇联动实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统筹推进,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的统筹协调,既集约利用了工业用地资源,又保护了乡镇工作者的积极性,既扬弃了苏南早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形态,又充分考虑了基层群众创业创新的发展需求。
三是与阳光集团“政企联动”建设滨江新城,开创了全新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在这一城建模式中,政策和规划由政府制定,拆迁安置、平整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由阳光集团控股的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具体实施,成为熟地后挂牌上市,所得由政府提取基本费用后,交由企业按股权比例进行分红。这一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政府的负债风险,减少了财政的投入压力,创造了完全市场化的城建模式,实现了资源和资金、效率与效益的统一。阳光集团计划在新城建设过程中投资70亿元,目前已投入20多亿元,完成了3.5平方公里启动区的路网、管网、桥梁和滨河绿化景观带的建设。靖江的这三项联动创举,丰富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涵,已成为靖江跨越发展的突出亮点和鲜明特色,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四、靖江的发展是“立足本地”的跨越发展
内生力不足是发展滞后的共同致因。因此,不惜一切招商引资,依靠外力实现迅速发展,已成为后发地区加快发展、力争赶超的不二法宝,如昆山跃居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翘楚主要依托了台资台商,支撑沭阳洼地崛起的主要力量是源自浙江、苏南等地的外来资本。但是,靖江跨越发展的历程修正丰富了争先进位的这一路径选择。
靖江的发展表明,充分依托本地产业的现有基础,全力激活本地资本的内在潜力,同样可以实现本区域的跨越发展。相对于昆山模式和沭阳经验,靖江的发展具有更加浓厚的本土特色。
一是本地资本和本土企业唱主角。在支撑靖江跨越发展的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靖江本土的企业。新世纪造船(集团)脱胎于原来的靖江造船厂,江山制药的前身是靖江葡萄糖厂。除了正在全力推进的能源物流、粮食木材等特大项目将主要借助外来资本外,船舶修造、特种冶金、微特电机、泵阀等其他行业都是以本地资本为主。
二是招商引资的态度冷静务实。现代社会需要资本的双向流动,既要大度地走出去,更要高明地引进来。与许多地方“不管萝卜青菜,夹到碗里都是菜”的招商态度不同,靖江不硬性下达引资任务,在考核时也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单位职能和乡镇特点给以不同的权重,同时,充分发挥招商职能部门的作用,重点打造精干的招商队伍,完成了全民招商、全员招商向专业人员定向招商的转变。这一做法减轻了非直接相关部门的压力,有利于更加专心地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招商成本,提高了引资效率。靖江近年来主动招引的市外项目并不算多,但体量都较为庞大,投资额多在亿元甚至十亿元以上。
三是招商引资的首要目的在于构筑本地的产业优势。沿江优势是靖江最大的优势。围绕沿江产业定位和布局,定向招引大牌企业投资,形成完备的临江产业链,是靖江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靖江沿江打造的五大产业都有国内外大牌企业参与。在打造国内外有影响的造船产业基地的同时,靖江成功引进生产船用锅炉的英国格菱公司、生产船用电机的ABB公司、与德国曼恩有合作关系的船用低速柴油机企业安泰动力,拉长了船舶产业链,形成了船舶配套企业的集聚效应。围绕建设集码头、仓储、交易、加工为一体的金属材料、粮食、木材、能源基地,靖江成功引进了德桥仓储、锡钢集团、扬子江金属加工、龙威粮油、万林木业、北方石油等一批投资超亿美元的龙头项目,长江下游重要的现代物流业基地也由此初具雏形,有效地支撑了“以港兴市、港城相依”的发展战略。
四是跨越发展与改善本地民生紧密结合。在招商引资时,除了对项目设置产业导向、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等方面门槛,靖江还规定了就业用工方面的指标,要求落户靖江的项目必须同时是高就业率项目。围绕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靖江通过“土地换社保”的方法,率先实行了城乡无差别的社会保障政策,让失地农民享受和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可以说,靖江的跨越发展是市强与民富同步的发展。
五、靖江的发展是“强化后劲”的跨越发展
靖江在跨越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长远竞争优势的培育,为未来的持续快速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后劲。
一是着力提高自主研发和配套能力。早在上世纪80年代,靖江的乡镇企业就积极尝试产学研合作,形成了重视技术进步的优良传统。近年来,靖江在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各种形式技术合作的同时,支持企业参股、控股研发机构,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增强自主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全球最大的船用锚链生产企业亚星公司去年在香港独资投入300万美元设立了研发公司,新扬子造船公司斥资3500万元收购了上海恒高船舶设计公司,目前该公司仅船舶设计人员就有200名。
二是着力提高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的能力。对于不可再生的岸线资源,靖江严格按照最优的区域安排最好项目的原则,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或年吞吐量超过100万吨的物流项目方可直接使用岸线。对于“重点保护”的土地资源,必须按照重大项目优先、重点园区优先、标准化厂房优先的原则进行配置,投资总量指标低于5000万元的项目不单独供地,投资强度低于每亩160万元或亩均税收达不到1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对污染项目,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先后拒绝了造纸、染织、冶炼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项目30多个,投资规模达80多亿元,同时,稳妥地改造、关停原有的污染企业。靖江的工业总量连续翻番,排污总量却在持续下降,仅COD一项去年就比5年前下降了20.4%。
三是着力提高企业发展的行业引导力。引导规模骨干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嫁接联合,努力在工业设计、行业标准制订、新兴市场开拓等方面引领行业发展。目前,三江电机引进富士通改造原有生产线,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电机生产基地;宝骊集团先后与世界地勤设备行业领军企业的法国TLD集团、全球叉车第一品牌的德国林德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迅速跨进了中国牵引车、叉车行业的领跑行列。三马起重机、江山制药等30余家靖江本土企业正在与芬兰柯尼、美国嘉康利这些业内顶尖企业洽谈合资合作,进一步强化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有助于靖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四是着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持续竞争力。靖江长期实施“放水养鱼、藏富于民”的政策,民间的投资创业一直比较活跃。仅2008年工业减、免、退税就达22亿元,同比增长100.8%,是2003年的10倍,这一数字在泰州遥遥领先,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靖江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企业的股份化改造,推动大企业由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靖江已有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两家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总量超百亿元,新世纪造船、亚星锚链等企业的上市准备工作亦已基本就绪,全市上市企业总数有望在5年内达到20家,将会为新一轮的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zhonggong江苏省委办公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