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的:
《古拉格群岛》,读了,压抑、恐怖,庆幸没生在那个年代。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奥威尔的亲身回忆,对西班牙内战的个体观察。
《历史中的英雄》,英雄造就历史,还是历史成就英雄?胡克给了个新的视野,此书观察角度很好,只是没有卡莱尔那般的文采飞扬。
《灵山》,这个是读第二遍了,跟着高行健的笔,在空灵中游荡。
《七十年代》,三联版出来了。上次猪头的朋友,让我们推荐一本,回顾文革岁月与生活的书,异口同声的,我们推荐的是这本。
嘴上有龙!
网兄和蚊子兄大手笔,佩服佩服。
上上周从图书馆借了两本传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同时代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对比来读蛮有趣,可以从八卦和学术两方面来写,八卦的说处女座伊丽莎白冷静能干,重事业,重现实, ...
杜雅萍 发表于 2009-9-2 09:58
蚊子兄是大手笔,俺不算,俺是小巫见大巫。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若我选五部小说,其二如泽雄所言:《罪与罚》与《追忆逝水年华》,又一与老童一样:《悲惨世界》。《卡拉马佐夫兄弟》与《罪与罚》该是伯仲之间,而我读《罪与罚》更早且细些,故择之。同样,《悲惨世界》与《九三年》该是伯仲之间,而我少年时读《悲惨世界》两次,第一卷次数更多。
另外两部,我选贝娄的《赫索格》、还有《百年孤独》。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前天买了本英文版的《Star Wars:Revenge of The Sith》,作者是Matthew Stover,写过好几本星战系列小说,每本都是畅销书。同名电影早看过两遍了,情节烂熟于胸,可是俺的英文太差了,读着每页都有好些生词,费劲,好在闲着也是闲着,手边除了咖啡,还配一个好易通,就在灿烂的阳光下安安静静地看,十分惬意。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惭愧惭愧 小弟还在读《全球通史》……
匆匆跟个贴。
我最近在读《民主的细节》《蒂凡尼的早餐》(附夏日十字路口)《闪亮的日子》
《民主的细节》作者刘瑜
《蒂凡尼的早餐》作者:卡波特
《闪亮的日子》的作者是写《万物简史》的那个美国人,不知道是尼尔森还是什么,我想不起来怎么写
玛加好,很久没见,祝你平安啊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也向36楼问安。
到底咋回事,喊张三下课,李四王五却丢了官。
本帖最后由 扶桑 于 2009-9-6 15:19 编辑

Kate Soper: What is Nature?
Stanley Aronowitz: How Class Works
Anna M. Grzymala-Busse: Redeeming the Communist Past: The Regeneration of Communist Parties in Eastern and Central Europe.
F. C. Beiser: The Fate of Reason, German Philosophy from Kant to Fichte
Sean Hanley: The New Right in New Europe
Gerassimos Moschonas, G.Elliot: In the Name of Social Democracy,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from 1945.
李四王五替张三。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搞到一套全新的《房龙地理》,全彩页铜版纸还有好多插图~貌似已经绝版了,看来可以收藏啦!
玛加好,很久没见,祝你平安啊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09-9-6 14:46
——谢谢。我还好。呵呵。
我最近在读的书:
《金融的逻辑》(陈志武著),《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徐賁著)。这两本书的论题、观点都很好,可惜学术味太重,像我这样很少读理论书的人便读得很吃力,好多地方看不懂。不过昨晚读到《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第三章第三小节,联想到一些事,很有感触。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曹汝霖著),这本倒容易读一些。好像是从香港版本转印的,书中照片很不清楚。
看到老网买了那么多书,惭愧。我买书太吝啬了,呵呵
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一个星期了,脑袋被塞得满满的,之后没再看别的书,估计之后一年我都不会再看长篇小说。  庆幸我不是写小说的,否则,看完《卡拉马佐夫兄弟》,长篇小说这一体裁,我是绝不敢涉足了。
读《罪与罚》是震惊,我才知道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卡拉马佐夫》简直让我蒙了,只知道好,太好,太好了,过几年我会再读一遍,也许那时候能说出个1、2、3。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强悍的家伙,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吐血、没有割耳朵、没有张开嘴巴给自己一枪、没有精神分裂…… 不得不崇拜他!!!!!!!!!!
《我们在此相遇》,6月份我已经开始盼望,现在3个月过去了,还没上市,等死了!
这是约翰伯格的书,约翰伯格的书我看过4本,《看》《观看之道》《抵抗的群体》《另一种讲述方式》,每一本都不让人失望。 前几天偶然看到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也提到了这书。 啊!俺被吊足了胃口。
报书名,是件意思不大、麻烦不小的傻事。
不过,平平有问,不敢不答,说吧说吧,我最喜欢的是这五部:《魔山》《追忆逝水年华》和《白鲸》,及前指两部。
周泽雄 发表于 2009-9-1 20:09
想起来苏珊桑塔格传记里面提到了这本小说,还有桑塔格拜访托马斯·曼的经过。

----------------------------------------------------------------
    拜访托马斯·曼是梅里尔的主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刚结束的时候,托马斯·曼在美国的名声已如日中天。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法西斯主义的重要人物,看上去表情威严、冷峻。他作客白宫,受到新闻界的热捧。谈起文学和政治来,他俨然是一个流亡的国家领导人。当曼作为一个平民,从洛杉矶飞往旧金山的时候,遇上一队骑自行车巡逻的警察,他们把他一路护送到他在伯克利作演讲的场馆。对于桑塔格,一如对于千百万读者那样,《魔山》是一部“改变人的书,充满了新发现和新洞见”。这部小说中所有人物都是流亡者——正如桑塔格自认为的那样——他们在消蚀自己,就像是夺走她父亲性命的“遥远的别处”一样。桑塔格的意思是,《魔山》使她不再相信母亲所说的肺结核是一种“羞耻的疾病”这种鬼话。在《魔山》里,“思想就是激情”,桑塔格如是说,这就为她自己将小说创作散文化找到了正当的理由,这种写法将在《火山情人》中“开花结果”。

    桑塔格是个“得过哮喘病、现已康复的孩子”,是“半个孤儿”。她认同曼笔下的“孤儿主角”——汉斯·卡斯托普,“一名合我那没有保护的心灵之意的英雄”。如果说她不像汉斯那样“简单”或“平常”,那她却有着他那极其认真和温顺的举止(她妈妈管她叫“好哇两只脚” )。他们都知道生活中如何以礼待人,同时又保留自己的一份孤独;他们均受到监护人的看管,而这些监护人都自以为知道什么东西对他们有益。但是,《魔山》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那种在南加州很难听到的“自由而充满激情的谈话”。

    文学是苏珊别处的世界。“他[曼]在的地方,我都不在。我是指欧洲。”这不是她母亲收集早期美国家具、享受南加州阳光的世界。有一天,梅里尔打电话给苏珊,说他已安排好与托马斯·曼的见面。苏珊觉得与曼联系是一件不合适的事情,便盘问了曼一家对打电话去的反应。兴致勃勃的梅里尔声称没有任何问题,曼的号码就在电话号码薄上。但是,苏珊没有对任何人讲这次约会,心里对约会会有什么结果感到忐忑不安。
拜见托马斯·曼的想法令人感到沮丧。她对文学的敬畏竟然降低为两个功未成、名未就的高中生和这位神圣作家之间的见面,这让她感到羞辱。她不希望生活与艺术之间有此交易——众多文学爱好者都不想有。这样的见面毁掉了一种理想,毁掉了阅读的纯粹性,是粗俗的。它暴露出对传记所怀有的一种低级趣味:对某些人来说,这是对书呆子实施的一种报复行为。

    托马斯·曼看上去的确像一位庄重的老文人。对苏珊来说,他很像他摆好姿势拍下的照片(曼传记里的照片上他在笑,没摆姿势,几乎与普通人一样)。他极为严肃,说起话来语速极慢,桑塔格还是第一次听人讲话这么慢。谈话经常冷场,尽管梅里尔和苏珊获得了机会,当面向曼表达了对其作品的酷爱之情。苏珊担心他会问到她没看过的他的作品。好在他没有问。他谦和、得体,也令人感到乏味。桑塔格记得,他讲话好象写书评。她更感兴趣的是他的藏书,不是他这个人。他将话题转到他们的学习情况时,苏珊快难以忍受了。这个身材高大威严的人对她那可怕的中学教育能够知道些什么呢?他知道驾驶员教育课程吗?他知道老师布置学生阅读《读者文摘》吗?知道乱扔在学校草坪上的安全套吗?他知道躲在隐秘处卖大麻香烟的奇卡诺 男孩吗?他知道她的一个同学持枪抢劫加油站吗?
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一个星期了,脑袋被塞得满满的,之后没再看别的书,估计之后一年我都不会再看长篇小说。  庆幸我不是写小说的,否则,看完《卡拉马佐夫兄弟》,长篇小说这一体裁,我是绝不敢涉足了。
读《罪 ...
丙辰龙 发表于 2009-9-23 12:05
这是一个诚实而又自尊的体会,因为(俺接下来要表扬自己了),这也是俺的态度。
大脑里驻留着《卡》和《罪》提供的文学高标,再要写长篇小说,非得鼓足廖化式勇气不可。
《罪》和《卡》,我震慑于人物性格、心理的深度;《魔山》,我惊骇于超浓度的思想与人类命运间的奇妙媾和;《追忆……》里宏伟的结构、挥洒的才华及纤毫毕现地展示人物心理和生命流程的能耐让人拜倒;《白鲸》是一部充满西方探险气质的杰作,一颗东方读者的胃,极难吸收、消化它,而一旦消化了它,一种精神上的“会当凌绝顶”之感,会使人受益终生。
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一个星期了,脑袋被塞得满满的,之后没再看别的书,估计之后一年我都不会再看长篇小说。  庆幸我不是写小说的,否则,看完《卡拉马佐夫兄弟》,长篇小说这一体裁,我是绝不敢涉足了。
读《罪与罚》是震惊,我才知道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卡拉马佐夫》简直让我蒙了,只知道好,太好,太好了,过几年我会再读一遍,也许那时候能说出个1、2、3。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强悍的家伙,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吐血、没有割耳朵、没有张开嘴巴给自己一枪、没有精神分裂…… 不得不崇拜他!!!!!!!!!!
丙辰龙 发表于 2009-9-23 12:05
读了这样的评语,这两本小说无论如何都要看了。
总觉得秋季实在是太好了,要读些意象高远大声镗鞳的诗文才不负如此好天气。这也是给自己找借口,因为我还是没有继续读它。那什么时候读陀先生的书合适呢,我稍稍寻思,还真说不上来。
好在手边事情刚刚忙完,那就从现在继续。
汇报一下,《白鲸》好像前年看的。真是喜欢。有些地方翻看了两遍呢。
不知道有人看过《荆棘鸟》没有,这本书给我很深的印象!

近三个月读完的书:
《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德)恩道尔 著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接着读完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里引用较多的《先秦诸子十二讲》和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然后是《潜规则》
后来换个胃口,看了(美)格沃特尼的《经济学常识》.

现在手上读的是(英)罗杰·E.巴克豪斯 著,莫竹芩,袁野 译的《西方经济学史》(企鹅版)和黄仁宇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间或疲倦的时候翻翻(波)显克维奇 著;林洪亮 译的《十字军骑士》,再疲倦的时候,就拿着一把狙击枪,在CS里爆100个恐怖分子的头,且训练自己专检移动的目标打!

搂上诸位推荐的,我归纳了下,如果《罪》,《卡》和《悲惨世界》还不读的话,会对不住文字并且遗憾终生!
泽雄大哥简短的书评,寥寥数语,雄壮精准,极具诱惑力和杀伤力!

推荐(美)兰德 著的《阿特拉斯耸耸肩》(全两册)(后附简短书评)和(美)格沃特尼的《经济学常识》.这两本书我认为是如此的好,以至于不得不说:真TMD好!



关于《阿特拉斯耸耸肩》:

"无论是哲学史还是文学史,兰德都很难被成为学院瞩目的焦点——尽管教授们年轻时很多都是兰德的粉丝。与兰德所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是乌托邦一样,在她笔下所描绘的纯洁理性的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也同样是一个乌托邦。在她的理想中,新知识分子不断创新,成为勤劳聪慧的“知本家”,为营造明天更好的社会而不懈奋斗,可是,在现实社会中,能拐就拐能诓便诓也是事实,资本家的聪慧往往是首先体现在不择手段,而不是去努力进行科技创新——公平固然会成为“多数人的暴政”的缘由,自由也往往成为借其名而施行罪恶的借口。看来,小说家的职责并不在于为社会设计合理的成功制度,而是让失败的人们在面对黑暗时有了生的勇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是在于他的小说中永远有对人性恶的拷问与获得救赎的渴望;而雨果的不朽,则是因为,只要世界上还有贫穷和饥饿,《悲惨世界》就有它的价值。
《阿特拉斯耸耸肩》作为一部乌托邦小说,本书描绘了一个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组成的世外桃源,有着田园诗般的诗意和现实社会中的欲望的满足。在这里,维系着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钱,金钱被视作为崇拜的偶像,是自由交换和公平正义的象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创造者和思考者。小说结尾,由于强者罢工、抛弃了弱者,世界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而乌托邦里则是一片和谐幸福。同时,兰德借书中主人公约翰·高尔特之口来说明了她的客观主义哲学。

本书主题是:在人类生存中思想的作用及其必然的结果,证明了一种全新的道德哲学:理性的利己主义的道德性。
小说展示了如果人类的思想开始罢工——如果每一行业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都停止工作,消失不见——世界将会是怎样的图景。引用这次罢工的发起者和领导约翰·高尔特的话说就是:“人类历史上只有一种人从未罢过工— —除了他们之外,其他任一行业和阶级都曾出于需要罢过工,借此向世界提出要求,彰显其不可缺少的必要性——他们就是将这个世界扛在肩上、使其生存下去,而得到的报酬只是痛苦和折磨,却又从未抛弃过人类的那些人。
不过,也该轮到他们了。让这个世界认识到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的作用以及他们一旦拒绝工作会有什么后果吧。这就是思想者的罢工。”
哈!很有幸,能生在这个生灵涂炭的年代!
几日不见,小周这么用功啊。
很早以前看过《荆棘鸟》,感觉比《飘》差。
这两天看《越读者》,台湾出版前辈郝明义的一本关于读书的书。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几日不见,小周这么用功啊。
很早以前看过《荆棘鸟》,感觉比《飘》差。
梅茗 发表于 2009-9-23 15:48
梅茗姐总是鼓励我!三个月才看几本,已经是很慢!
我现在的工作非常自由,且能拥有大部分的下午时光,为了让自己不显得无知,所以想多看点,不过,好象看的越多无知的越厉害!
文学名著我看得很少,羞愧!
哈!很有幸,能生在这个生灵涂炭的年代!
雪川近来忙啥?什么雅致的工作让你下午有闲工夫?羡慕一把!我也要好好读读书书啦。
回大非哥:雅致的工作谈不上,只是时间支配的自由点,没有所谓的八小时,干完自己的活,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哈!很有幸,能生在这个生灵涂炭的年代!
譬如,《罪与罚》里面那个彼得彼得诺维奇,阴险、虚伪、圆滑、狡诈、故作君子状,像极了我认识的某个人,啊,像极了。
——
也像极我见识过的某人。
今天这本书看完了~
5# 梅茗  

那书,我读的时候一直都是又紧张又严肃的,到了最后那部分,一片宁静,一下子开阔了,有雷暴雨过后的清新的感觉,能闻到泥土的味道。 呵呵,乱说的,每个人的感受应该都不同吧。反正我被这书触动了。
丙辰龙 发表于 2009-9-1 18:56
同感。

这本书读时一直是压抑紧迫的气氛,书中人似乎只在阴暗地方活动,也没有对太阳对晴空的描写。直到尾声,才把那对情人放置在晴暖辽阔的西伯利亚大草原上。总算作者发了慈悲心肠,对读者不算太狠。
本帖最后由 艾叶 于 2009-9-25 23:05 编辑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很久远的记忆了。
《白夜》,被妈妈用别针栓在裙子边的房东女儿,罗西尼的歌剧,阴郁的痴心的叙述者,几个白夜,如流星般划过黑夜,然后又留给窒闷得透不过气来的生活。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痴情的娜塔莎,天真的谢辽沙,狡诈邪恶的公爵,自尊而倔强的管家,情圣诗人,可怜的小涅丽,还有痉挛和羊癫疯,清醒而又无奈无望的爱,父亲最终的宽恕。
《白痴》,圣徒版的梅诗金公爵——所有小说人物中我最喜欢的人,美丽而神经质的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土匪般的罗果仁,那卷扔进火堆的十万卢布,戏剧般的场面,幸福彷佛触手可得,却是镜花水月,菲立波夫娜和美一起死去。
《罪与罚》,大学时代赶文学史书单囫囵吞枣赶速度的恶果,是我几乎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只记得圣母般纯洁的索菲亚,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拉斯柯尔尼科夫才是善良的。
一直没有勇气去读砖头般厚,又无凄美爱情故事的深奥无比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当时文学只是文学,现在来读,也许会读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多么希望有时间能全部读一遍!
除却普希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谁又是俄罗斯呢?
《六大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