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576
- 帖子
- 967
- 精华
- 7
- 性别
- 男
- 来自
- 西来
- 注册时间
- 2009-4-9
访问个人博客
|
5楼
发表于 2009-9-2 19:36
| 只看该作者
2、青铜时代
早期人类制造器械的原料,如石器、骨、壳类等,它们并不具备可塑性,只能根据它们各自材料特点,而打磨出石斧或蚌刀。要想获取更适合操作、功能更强的器械,就必须寻找新的材料。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以纯铜形式存在的金属。但纯铜质地绵软,不如石器坚硬耐用,所以这个时期常是金石并用,在考古学上被称为金石并用时代。随着一步步加深对金属的了解,人类也学会了将金属熔化后在放入模型中进行铸造,用天然铜与天然锡融合冶炼出,制出的就是硬度更高于纯铜两倍、可塑性更强的青铜。
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出现并普及青铜器。青铜的不足之处是它的质地较脆,很难铸造出能可发挥威力的青铜器长剑,所以安装在杆上的青铜矛、标枪等,成为青铜时代的主战兵器。古埃及的金属矛头为空心管,以便于将矛杆插入,不似中国捆缚式的矛头。古埃及最长的长矛须用两人操作,用来戳刺城堡上的敌人。一般单人使用的长矛,长也可达两米。长矛之外,标枪也是一种重要武器。标枪由镖头和枪杆组成,镖头用青铜制成,一般有锥形和长水滴形,套装在枪杆上。标枪指身轻而且能作投掷的武器,而矛多指以手紧扼使用,不会主动投掷的武器。
希腊的迈锡尼文明也处于青铜时代,荷马史诗中所记载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代。根据荷马史诗来看,希腊军队的主要武器有标枪和矛,矛头和镖头都是青铜制作的。战斗一开始总是从投掷标枪开始,然后靠近进行搏杀,一决高低。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都喜欢近距离搏杀,这可以展示力量与英雄气概。青铜器在当时还是比较珍贵的,只有少数重要人物才能负担得起一整套的兵器和铠甲。而一些著名英雄的兵器则被神化,视为是神力的来源,兵器的丢失或者被铠甲的破坏标记着是英雄丧失的神力。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战无不胜的勇力来自于他的铠甲,阿喀琉斯不想作战时,他的替身只要穿上他的青铜铠甲,就能获取勇力、改变战局。
中国使用青铜的年代约是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前后约1500年,发展出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形成了以短柄的剑、钩,长柄的戈、戟、矛等为主的青铜兵器。在商周和春秋时期,由于当时铸造的青铜剑含铅量少,韧度不够,脆而易断;在加上当时的战斗以车战为主,对近身格斗武器并无太高要求,所以此时的青铜剑都比较短。春秋时期盛产铜锡的吴越,剑的铸造水平远远高于中原之地,而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也不过55.7厘米。到了战国晚期,秦国在青铜铸剑工艺上得到了飞速发展,秦剑较好的把握了合金比例,使金属组织细化、硬度加强,可以将剑铸的更长、更细、更利。秦始皇兵马俑中出土的青铜剑长达90厘米,而将领的剑最长可达120厘米。荆轲刺秦王时,秦王所佩的剑过长,而至于不能拔出。左右急急提醒,“王负剑”;秦始皇将剑柄朝下,顺势将剑身推至背后方才拔出剑来。
铸剑大师欧冶子曾铸名剑五把,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鱼肠剑了。关于鱼肠之名的来历,一说是由于剑身上花纹有如鱼肠般凹凸不平,另一说是由于它小巧的能藏于鱼腹之中。越王勾践曾请相剑者薛烛鉴赏他所藏的名剑,薛烛评介鱼肠剑道:“如芙蓉始出,如列星之行,如水之溢于躺,岩岩如琐石,焕焕如冰释”, 这是指刀刃上有花纹发出异样光芒。《史记》中记载专诸刺吴王僚,王僚身披三重铠甲,专诸用鱼肠剑却一剑刺穿,直达后背,足见此剑之锋锐。最初的青铜剑大都无鞘,也无太多的装饰。后期的剑慢慢开始注重装饰,在剑的各个部位雕刻上各种纹路,剑本身也成为一种艺术品。到了汉以后,只重视剑柄和鞘的装饰,而剑身上的装饰开始减少。
青铜器时代刀的地位一般,主要是因为青铜刀质地较脆,缺少韧性,劈砍时容易折断;而此时战争以车战为主,非后世那般单骑冲锋作战,所以刀的用途不是很大。从后世出土的青铜时代的刀来看,大多做工粗糙、形体笨拙,主要用来砍砍器物,宰宰牛羊,或防身自卫,还未正式用于战争。作为中国青铜文明发展的高峰期,周代主要的长柄青铜兵器是“五兵”,即“戈、戟、殳、酋矛、夷矛”,这时还未出现后世的主战长兵器“枪”。戈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兵器,在其他文明中均未有出现。戈不具备直接刺杀的能力,主要作战技法是勾兵和啄兵。勾兵是用钩啄刺敌人的颈项,或者钩近敌兵再以短兵刃砍杀。啄兵则是从上而下,啄入敌方头颅,或从旁侧击对方腰部。戈是以车战为主的古战场上的主兵器,那时的每辆兵车配三人,一人持弓、一人操戈、一人驾驭。戈被用索固定于长柄之上,在发猛钩啄之时,常会导致戈脱落。所以戈的作战性能和它的可捆绑性联系在一起,为了提高捆绑型性,从穿一孔的戈发展到穿四个孔的戈,最多的戈上有七个孔,可以说是密密的绑缚在长柄上了。由于戈的实战性差,慢慢的也就推出战争舞台,而成为一种仪仗性兵器。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勇武不可一世的模样,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项羽使用的是什么武器呢?史记载,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可见项羽使用的乃是戟。戟这种武器将戈和矛混合在一起,以侧翼的横刃勾啄敌人,以柄前的直刃刺击敌人,威力比矛和戈大,一直为武力过人的武将所青睐。戈、戟均是上古中华所独有的武器。而酋矛、夷矛,根据其名字,曾有后人推测是从游牧部落传来。但矛这种兵器,在石器时代中就一直被使用,出土文物中就曾发现商代的玉矛、殷代的铜矛,所以矛不达可能是从外族传入的。后世也有人认为酋矛是步兵使用的兵器,而夷矛则是车战所使用的武器。还有观点则认为二者的差异在于长柄的长短,或矛头形状的不同,并以近似于此的酋、夷部落的同类武器来命名。“五兵”中的殳是有击锤的杖。这种兵器东周时被普遍使用,功能主要还是砸击,后世出土的殳常被认为是捣稻的农具。在春秋晚期,还出现了在击锤上方装上刃的铜殳,兼具砸击和刺杀两种功能。
青铜文明时代,“国之大事,唯祀及戎”,祭祀与战争成为当时社会的最重要事务。屈原《九歌》中写道“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在青铜的光泽之下,青铜时代的战争变得华丽炫目,充满了力量与果敢,而这些青铜时代英雄与战争的史诗,也被后世一直所吟诵着。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