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冷兵器的几个随笔

本帖最后由 袁灿兴 于 2009-9-2 19:24 编辑

1、石器时代
  
  在物种的进化中,各种动物都发展出了与身体密切结合的攻击或者防守利器,比如虎齿、象牙、牛角、龟壳等。人类在自身身体上并没有进化出什么利器,牙齿不可能长得如大象那么长、有虎牙那么利,也不会背上一身的龟壳以保护自己。怎么办?为了生存,原始人类只能向外去发现并使用器具来保护自己,进而狩猎获取肉食。而最容易得到的武器,就是石头了。假设一场森林大火之后,最先发现的原始人跑来抢烧熟的肉吃,这时又跑来一些其它原始人或动物过来抢食。为了为了保卫食物和自身,原始人能立即摸到手中,进行搏击的武器就是随处可见的石头。

  原始人最初使用石制器具形态大都差不多,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早期石制武器中来看,这些石器都表现为一种形式:“手斧。”这些手斧,外形如同今天的大肉粽一般,顶部尖锐,底部钝厚,便于用手握住,好发力和运用。在原始社会中,工具和兵器是合一的,也就是“工兵不分”。手斧就是那个时代的“瑞士军刀”,功能多样,可以用来切削木棒、切割兽皮、挖掘植物,还可用来猎杀动物。


  在旧石器早期,石器的制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是比较粗陋的。原始人挑出些合适的石块,再用砾石敲打出自己合用的形状。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些简单工具已不能满足原始人的需要了。这时双手进化的更为灵巧的原始人类,开始学会制作更好使用的石制器具。通过在石片上进行打制和压削,原始人能将石片一点点改造成合适自己使用的形状。

  到了旧石器晚期,原始人已经会造各种锋利的切割器和石刀、石矛了。在属于旧石器晚期的周口店出土的石器中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锋利石斧、石刀、石剑。在周口店还发现了制造石器的石锤和石砧,它们的外形已和铁器时代打铁用的锤子和砧子差不多。而石锤敲打留下的痕迹显示出此时的原始人类,已经惯于使用右手操作,这说明他们的大脑已经开始类似于现代人左右不平衡的形态。

  从打制石器进化到磨制石器,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在新石器时代,石制兵器已经发展得相当先进了。打磨光滑的石制兵器,其锋刃之利、刀刃之平滑,堪比后世的各类兵器。这时兵器和工具开始分工,石镰、石铲、石锄等专用工具也开始出现。石制兵器之外,人类还使用木制兵器,最初用的是最简单的木棒。《商君书》中载:“昔者,昊英之世,以伐木杀兽”,说的就是人类使用木棒。木棒虽然简单,但比起短小的石器,木棒在击打野兽时更为方便和有力。

  原始人类还使用削过的木棒进行刺杀攻击,这就是后世矛的雏形。原始人还学会用火将木矛尖烤焦,以使木棒更为坚硬。这种做法一直延伸到近代,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在制造木矛、竹矛时,也用火烤一下;许世友回忆在红军闹革命,因为缺乏武器,就将竹竿用油炸,提高硬度后当矛使。后来原始人在木棒的一端安装上石质或骨质的矛头,就形成了矛的基本形态。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还学会了在矛头的基部钻个孔,使之利于和矛柄的绑缚,这说明了原始人类双手进化的更为灵巧了,以及在工具的使用上已经开始了检验的累积。使用长柄木制工具的重要性在于,它使原始人类学会了协同捕猎大型动物,并在这之中产生合作配合关系,凝结成一种最原始形态的集体单位。



  除了长矛外,新石器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捆绑在木棍上的复合兵器,如石刀、石斧、石钺等。石钺形似斧,但比斧大,外形扁平,穿孔,有着宽广的弧形外刃。石斧比较简单,就是在一个木棒上绑上块石头,但它在那个时代是威力最大的兵器。近代的试验发现,一个1.8磅的石斧能产生出101磅的力量,一击就能敲碎各种动物的头盖骨。当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后,石斧还被广泛使用。在青铜器时代的殷墟文物之中,就曾发现大量石斧。也是出于对石斧这种兵器威力的恐惧,人类开始装备最早的头盔。当石斧在青铜时代仍被使用时候,石钺却淡化了实用功能,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青铜时代中国步兵的主站兵器戈,在石器时代也已经出现它的雏形。戈是用钻了孔的石片或蚌片,捆绑在木柄或骨柄上使用。这时的戈主要是使用于农业之中,在必要时也可以作为战斗工具使用。

(石钺)

  弓箭的发明运用也是石器时代的一个重大突破,恩格斯说弓箭的重要性可以比拟于铁器和火器的发明,这是一种决定性的武器。原始时代的弓是用单片木材或竹材弯曲,绑上动物筋或皮条制成,箭则用削尖了的木棍或竹竿,这也就是所谓的:“弦木为弧,剡木为弓。”弓箭使原始人类拥有了更为强大的力量,可以从更远的距离、以较高的精确度猎杀动物。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开始在箭杆上镶嵌石箭镞或者骨箭镞以提高弓箭的威力,并在箭的尾巴装上羽毛,以提高飞行的稳定性。弓箭的使用,使得原始人类可以获取更多的肉食,缓解生存的压力,还可以有点闲空去发现些新奇的东西。比如弓箭手没事时可以用手指触动弓弦,去听弓弦所发出的声音,这也可能带来了原始弦乐器的诞生。

  石制兵器大都比较粗糙,只能进行力量型的涉猎工作。而在一些技巧型的活儿上,则需要更为精细的工具。石头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在怎么打磨也不能成为精巧的绣花针。于是人类也开始使用其他动物角、骨、壳,通过打磨发展出较为精致器具。蚌刀就是石器时代的精致器械,蚌片经精细打磨修整之后,锋刃利细,被视为珍品。这种蚌片常被原始人穿孔后,悬于颈中作为装饰品呢,看来爱美之心,原始人也皆有之。在北京人的洞穴内还发现过作装饰用的,钻了孔的石珠和小砾石。原始人的定情礼物,大概就是一个钻了孔的石珠吧;而后世用钻石作为定情信物,是否从这之中承袭而来?

  在原始工具被用于进行生产和狩猎的同时,它也被用于原始人之间的格斗;为肉食而相争,致同类相残,这似乎一贯是人类的本能。在考古发现的北京人遗址中,就出土了很多带有伤痕的头盖骨,从伤痕上推测是死于石头和木棒的打击。在云南发现的被乱箭射杀的原始人骨架中,竟然留有十余枚石制箭镞,这说明是被乱箭射杀的。在原始社会晚期,各个部落之间之际为了争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开始爆发战争,这就是上古传说中的以黄帝为首的北方部落联盟与以蚩尤为首的南方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

  有趣的是,中国古人将兵器的发明制作一股脑儿推给蚩尤,《山海经》中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世本.作篇》中则说:“蚩尤作五兵”。而蚩尤的竞争对手黄帝呢,他却在悠闲的造着车呢。如果真是这般,黄帝还能战胜蚩尤?古人之所以在安排蚩尤去作兵,这因为黄帝是战争中的胜利者,自然需要以正面形象出现。“兵者,凶器也”,黄帝自然不可能是穷兵黩武的,也不能是拼命造兵器的。于是只能让铜头铁额,把石头铁块当饭吃的蚩尤去制兵器准备打仗,黄帝去造车捍卫和平了。这种为胜者美言,丑化失败者的习惯,也影响着中国后世历史的记载者们。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嘴上有龙!
哈哈,小德子贴出来了,加油,后面的呢?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看完了才回复,沙发没了。  :(
哈哈,小德子贴出来了,加油,后面的呢?
杜雅萍 发表于 2009-9-2 19:24
还有呢,长长的尾巴,前后有两万字吧。怕一口气贴出来,看了累~
嘴上有龙!
2、青铜时代

  早期人类制造器械的原料,如石器、骨、壳类等,它们并不具备可塑性,只能根据它们各自材料特点,而打磨出石斧或蚌刀。要想获取更适合操作、功能更强的器械,就必须寻找新的材料。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以纯铜形式存在的金属。但纯铜质地绵软,不如石器坚硬耐用,所以这个时期常是金石并用,在考古学上被称为金石并用时代。随着一步步加深对金属的了解,人类也学会了将金属熔化后在放入模型中进行铸造,用天然铜与天然锡融合冶炼出,制出的就是硬度更高于纯铜两倍、可塑性更强的青铜。

  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出现并普及青铜器。青铜的不足之处是它的质地较脆,很难铸造出能可发挥威力的青铜器长剑,所以安装在杆上的青铜矛、标枪等,成为青铜时代的主战兵器。古埃及的金属矛头为空心管,以便于将矛杆插入,不似中国捆缚式的矛头。古埃及最长的长矛须用两人操作,用来戳刺城堡上的敌人。一般单人使用的长矛,长也可达两米。长矛之外,标枪也是一种重要武器。标枪由镖头和枪杆组成,镖头用青铜制成,一般有锥形和长水滴形,套装在枪杆上。标枪指身轻而且能作投掷的武器,而矛多指以手紧扼使用,不会主动投掷的武器。

  希腊的迈锡尼文明也处于青铜时代,荷马史诗中所记载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代。根据荷马史诗来看,希腊军队的主要武器有标枪和矛,矛头和镖头都是青铜制作的。战斗一开始总是从投掷标枪开始,然后靠近进行搏杀,一决高低。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都喜欢近距离搏杀,这可以展示力量与英雄气概。青铜器在当时还是比较珍贵的,只有少数重要人物才能负担得起一整套的兵器和铠甲。而一些著名英雄的兵器则被神化,视为是神力的来源,兵器的丢失或者被铠甲的破坏标记着是英雄丧失的神力。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战无不胜的勇力来自于他的铠甲,阿喀琉斯不想作战时,他的替身只要穿上他的青铜铠甲,就能获取勇力、改变战局。

  中国使用青铜的年代约是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前后约1500年,发展出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形成了以短柄的剑、钩,长柄的戈、戟、矛等为主的青铜兵器。在商周和春秋时期,由于当时铸造的青铜剑含铅量少,韧度不够,脆而易断;在加上当时的战斗以车战为主,对近身格斗武器并无太高要求,所以此时的青铜剑都比较短。春秋时期盛产铜锡的吴越,剑的铸造水平远远高于中原之地,而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也不过55.7厘米。到了战国晚期,秦国在青铜铸剑工艺上得到了飞速发展,秦剑较好的把握了合金比例,使金属组织细化、硬度加强,可以将剑铸的更长、更细、更利。秦始皇兵马俑中出土的青铜剑长达90厘米,而将领的剑最长可达120厘米。荆轲刺秦王时,秦王所佩的剑过长,而至于不能拔出。左右急急提醒,“王负剑”;秦始皇将剑柄朝下,顺势将剑身推至背后方才拔出剑来。

  铸剑大师欧冶子曾铸名剑五把,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鱼肠剑了。关于鱼肠之名的来历,一说是由于剑身上花纹有如鱼肠般凹凸不平,另一说是由于它小巧的能藏于鱼腹之中。越王勾践曾请相剑者薛烛鉴赏他所藏的名剑,薛烛评介鱼肠剑道:“如芙蓉始出,如列星之行,如水之溢于躺,岩岩如琐石,焕焕如冰释”, 这是指刀刃上有花纹发出异样光芒。《史记》中记载专诸刺吴王僚,王僚身披三重铠甲,专诸用鱼肠剑却一剑刺穿,直达后背,足见此剑之锋锐。最初的青铜剑大都无鞘,也无太多的装饰。后期的剑慢慢开始注重装饰,在剑的各个部位雕刻上各种纹路,剑本身也成为一种艺术品。到了汉以后,只重视剑柄和鞘的装饰,而剑身上的装饰开始减少。


  青铜器时代刀的地位一般,主要是因为青铜刀质地较脆,缺少韧性,劈砍时容易折断;而此时战争以车战为主,非后世那般单骑冲锋作战,所以刀的用途不是很大。从后世出土的青铜时代的刀来看,大多做工粗糙、形体笨拙,主要用来砍砍器物,宰宰牛羊,或防身自卫,还未正式用于战争。作为中国青铜文明发展的高峰期,周代主要的长柄青铜兵器是“五兵”,即“戈、戟、殳、酋矛、夷矛”,这时还未出现后世的主战长兵器“枪”。戈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兵器,在其他文明中均未有出现。戈不具备直接刺杀的能力,主要作战技法是勾兵和啄兵。勾兵是用钩啄刺敌人的颈项,或者钩近敌兵再以短兵刃砍杀。啄兵则是从上而下,啄入敌方头颅,或从旁侧击对方腰部。戈是以车战为主的古战场上的主兵器,那时的每辆兵车配三人,一人持弓、一人操戈、一人驾驭。戈被用索固定于长柄之上,在发猛钩啄之时,常会导致戈脱落。所以戈的作战性能和它的可捆绑性联系在一起,为了提高捆绑型性,从穿一孔的戈发展到穿四个孔的戈,最多的戈上有七个孔,可以说是密密的绑缚在长柄上了。由于戈的实战性差,慢慢的也就推出战争舞台,而成为一种仪仗性兵器。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勇武不可一世的模样,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项羽使用的是什么武器呢?史记载,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可见项羽使用的乃是戟。戟这种武器将戈和矛混合在一起,以侧翼的横刃勾啄敌人,以柄前的直刃刺击敌人,威力比矛和戈大,一直为武力过人的武将所青睐。戈、戟均是上古中华所独有的武器。而酋矛、夷矛,根据其名字,曾有后人推测是从游牧部落传来。但矛这种兵器,在石器时代中就一直被使用,出土文物中就曾发现商代的玉矛、殷代的铜矛,所以矛不达可能是从外族传入的。后世也有人认为酋矛是步兵使用的兵器,而夷矛则是车战所使用的武器。还有观点则认为二者的差异在于长柄的长短,或矛头形状的不同,并以近似于此的酋、夷部落的同类武器来命名。“五兵”中的殳是有击锤的杖。这种兵器东周时被普遍使用,功能主要还是砸击,后世出土的殳常被认为是捣稻的农具。在春秋晚期,还出现了在击锤上方装上刃的铜殳,兼具砸击和刺杀两种功能。


  青铜文明时代,“国之大事,唯祀及戎”,祭祀与战争成为当时社会的最重要事务。屈原《九歌》中写道“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在青铜的光泽之下,青铜时代的战争变得华丽炫目,充满了力量与果敢,而这些青铜时代英雄与战争的史诗,也被后世一直所吟诵着。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嘴上有龙!
用词严密,称为“随笔”。

当然,既然是冷兵器,就会一直延续到铁器时代以后吧?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用词严密,称为“随笔”。

当然,既然是冷兵器,就会一直延续到铁器时代以后吧?
陆东洋西 发表于 2009-9-2 20:49
本来是想写成轻松、好玩、故事性强的,所以定的题目是随笔。
最后写成这个样子。
还有铁器时代、冷热兵器混杂时代。
以及几个小故事吧。
跃入我的海洋~~~
贵兄专业在古代史?

而且对兵器有兴趣?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陆兄觉得不错的话就加个精华呀,操作很简单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贵兄专业在古代史?

而且对兵器有兴趣?
陆东洋西 发表于 2009-9-2 21:19
陆兄,俺也是学世界史的。这个算是写的玩的吧~~
跃入我的海洋~~~
不错,但是本人对这部分不甚了了,没有什么发言权,梦游兄和老木匠都有。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陆兄觉得不错的话就加个精华呀,操作很简单的~~
杜雅萍 发表于 2009-9-2 21:24
版主就不必加精了啦~~
跃入我的海洋~~~
陆兄觉得不错不妨就加精吧,每个帖子都烦累木匠老师和梦兄评判再操作,心疼的说。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期待后面更加精彩。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永德,要好好写哟,陆兄的第一个操作可是给了你哟,加油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这个不太像随笔,倒像个冷兵器史稿了。

假如能够推测设想一下冷兵器发展演变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其发展演变是否具有一些自己的规律?"戈"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人的标准兵器?矛与枪究竟区别在哪里?中国的刺杀武器与古希腊罗马有什么差别及其原因?那就有点随笔的样子了。

袁兄不妨放开来谈,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一般的冷兵器演变过程。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好贴,期待更精彩的。
黄帝作车,好像不能视作和平的象征,挑刺一下。毕竟,如果黄帝真的是始作车者,那么,其对古代战争的影响就大了,大到可以和作坦克相提并论,因为流传作篇的时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阵,黄帝能够打败只能作五兵的蚩尤,就好比后来火兵器时代的坦克打败三八枪。
今天,我就是高瑜
这个题目木匠兄和梦兄擅场,我学习了。对古兵器的印象,大多来自小人书和演义们。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按照当下DNA分析得到的人类迁徙史,”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的划分肯定是错误的。古人类向智人,也就是现代人的”进化“是DNA突变,在很少很少的那部分”人“的身上完成的,和此前以及其他的古人类,类人猿或类猿人没有任何关联。
按照当下DNA分析得到的人类迁徙史,”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的划分肯定是错误的。古人类向智人,也就是现代人的”进化“是DNA突变,在很少很少的那部分”人“的身上完成的,和此前以及其他的古人类,类人猿或类猿 ...
李大苗 发表于 2009-9-3 04:15
甚至还有可能是被使用新石器的智人种消灭掉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写得蛮好的,不像随笔,倒像是古代兵器史。
蚩尤亦是炎帝,其可能是最早职司制造的老祖宗吧。楚人和韩国人把他当作老祖宗,不是没理由的。
楚人是职司制造铜器的部落,出自高阳氏颛顼;韩国人是商殷后裔,商殷重祭祀,大造礼器。商为高辛氏后裔,颛顼的儿子,说是姬姓,但而颛顼是姬姓,高辛氏为黄帝曾孙也应属于炎帝部落系,应为姜姓。同姓怎么可能是合婚部落呢?但不论如何,他们都是颛顼、帝喾的后代,很可能就是出自蚩尤一支,他们与炎黄部落虽是同源,但血缘较远,并不亲热,这很可能是蚩尤部落首先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的--东夷、南蛮。
因此,蚩尤造五兵是其职责所在。犹如后世的秦本是养马、赶车的部落,楚是找矿、制造铜器的部落,他们养马、制金“近水楼台先得月”军事力量变得强大,才敢于“问鼎”、自说自话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