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逛逛上海的老弄堂

凯迪/中间地带
小胖妞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24&id=3010846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人安里(Ren'anli)即牯岭路145弄。在(黄浦)区境西北部,黄河路、白河路之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建。为金融业陈姓房产,其房产均以人字命名,故取名人安里。有石库门房屋51幢。居民1000人。

    乌鲁木齐里(Wulumupili)即乌鲁木齐中路179弄。在(静安)区境东北部,安福路、五原路之间。初名麦琪路,以麦琪路得名,民国32年(1943年)麦琪路改名迪化路后,曾名迪化里。1954年随迪化路改名乌鲁木齐,改今名。民国26年(1937年)建。占地1.3公顷。有楼房178幢。

  恒茂里(Hengmaoli)即**南路68弄。在(黄浦)区境西南部,金陵中路、宁海西路之间。约建于19世纪末。初名首安里,一说厍安里,民国21年(1932年)取业主名字中"恒"、"茂"二字改今名。占地1.2公顷,有楼房94幢。居民3300人。有皮鞋四厂一个车间和建信中学分部。

  酱园弄(Jiangyuanlong)即新昌路432弄。在(黄浦)区境西北部,新闸路、青岛路之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建。因原有著名特色老店张振新酱园,故名。有石库门房屋43幢。居民800余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复兴坊(Fuxingfang)即复兴中路553弄。在(卢湾)区境北部,瑞金二路、思南路之间。民间17年(1928年)建。初名辣斐坊,1949年后以在复兴中路改今名。占地0.8公顷,有楼房95幢。居民1600人。

  梅兰坊(Meilanfang)即黄陂南路596弄。在区境中部,复兴中路、合肥路之间。民国19年(1930年)建。以业主吴梅溪、吴似兰名字中各一字命名。占地0.5公顷,有楼房70幢。居民1100人。

  淮海坊(Huaihaifang)即淮海中路927弄。在区境西北部,瑞金一路、成都南路之间。民国13年(1924年)建。初名霞飞坊,1949年以在淮海中路改今名。占地1.7公顷,有楼房199幢。居民2000人。

  渔阳里(Yuyangli)即淮海中路567弄。曾名铭德里。在区境北部,雁荡路、思南路之间。民国元年至民国25年(1912~1936年)建。占地0.3公顷,有楼房33幢。居民400人。渔阳里6号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王家楼(Wangjialou) 在区境中部,古北路南段西侧。明末吴、董二姓居此,名吴董二宅。后因张姓迁此,又称张家门。清初,王姓于此置田地,建鼓楼,用作敲钟扯旗,作为雇工耕作、收工信号,人称王家楼,因以为名。有中式二层楼房60多间。居民800人。

  左家宅(Zuojiazhai)即淮海西路442弄。在区境东南部,淮海西路西段北侧,凯旋路、番禺路之间。因明清间左姓居此,故名。宅地有果园,人称"富左家宅"。占地6.7公顷。抗日战争初期,难民纷纷在此搭棚聚居或经营作坊。上海沦陷后,商人相继在此设厂开店。有纸浆、液压泵、蓄电池、橡胶等厂。

  亨昌里(Hengchangli)即愚园路1376弄。在区境东部,定西路、安西路之间。民国14年(1925年)建。有楼房25幢。居民500人。民国16年,中央在上海创办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曾设在弄内48号(今34号)。

  范园(Fanyuan)即华山路1220弄。在区境东南部,江苏路、平武路之间。占地5公顷。民国5年(1916年)建。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三层花园住宅12幢。业主自诩是当时模范的花园式洋房,故名范园。居民600余人。为区境高级住宅区之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春光坊(Chunguangfang)即华山路1520弄、幸福路22弄、26弄、70弄、80弄、90弄。在区境东南部,法华镇路、平武路之间。原地为郁氏山庄(坟场),民国7年(1918年)筑有通煤渣路,取春辉堂、光裕堂首字,命名为春光路。占地8公顷。居民1800人。有链条、轴承、特种灯泡等厂10多家。

  姚村(Yaocun)在区境南部,伊犁路东侧(近虹桥路)。明末姚永济在此建宅,初名姚家港20世纪20年代更名"姚更浪",1949年后称今名。民居多为中式二层楼房,瓦平房。有旗杆白石、大荷花缸等明代遗物。居民500人。

  薛家厍(Xuejiashe)在区境西北部,北新泾镇境,长宁路南侧。相传明弘治年间已成村落薛姓聚居而得名。占地3.2公顷。居民400人。

  涌泉坊(Yongquanfang)即愚园路395弄。在区境西部,镇宁路、乌鲁木齐北路之间。民国25年(1936年)建。因原涌泉浜得名。占地0.5公顷,有楼房16幢。居民350人。1989年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之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善钟里(Shanzhongli)即常熟路111弄、113弄。在区境西南部,巨鹿路、长乐路之间。民国元年至25年(1912~1936年)建。因处原善钟路(今常熟路),故名。占地1.5公顷,有楼房25幢。居民600人。

  火油弄(Huoyoulong)自然村。在区境中部,新华一村南,建工医院。占地1.3公顷。因20世纪20年代曾有煤(火)油仓库,故名。村落呈矩形。居民400人。

  独家村(Dujiacun)位于区境北宝兴路185弄。20世纪初,仅有谈姓一家居住,故名。抗日战争期间,村湮没。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居民迁来建屋居住。少数为二、三层住宅,余为简屋。居民300人。

  塔水桥(Tashuiqiao)在区境北部,场中路以南。占地6.7公顷。居民700人。约末形成村落。曾分称南塔、北塔、东塔。传黄姓曾建一石桥塌在水面上,叫塌石桥,"塌"、"塔"谐音,因名。有楼房、平房380多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蕃瓜弄(Fangualong)位于区境南部,天目中路、共和新路交口处西北。1949年前为棚户区,相传居中曾收获一特大蕃瓜(南瓜),人称蕃瓜龙,谐音蕃瓜弄。1965年改建成五层楼房的新村,沿用蕃瓜弄为新村名。占地6公顷,有楼房57幢。居民6000人。北部保留棚屋残迹,为市级保护地点。

  靖远街(Jingyuanjie)位于区境南部,即今百禄坊。上海开埠初期外轮海员往来频繁之地,当时有粤人开设的樟木箱店,奉化人制作西服的裁缝铺等,外国海员称此处为"中国老街"(Old China Street).。该街于20世纪20年人由瑞康顺染行改建为里弄房屋。

  木樨宅(Muxizhai)在区境东北部,交通路北侧(交暨路西)。相传宋高宗时,河东人氏侯细南渡弹劾秦桧忤旨,退隐于此,亲植桂树,人称木樨侯家宅,因以为名。占地2公顷。民居多中式二层楼房。居民300人。

  正红里(Zhenghongli)即昌化路994弄。在区境东南部,昌化路东,澳门路、长寿路之间。约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名东京里。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顾正红烈士改今名。占地0.9公顷,有楼房6幢。居民1900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甘家楼下(Ganjialouxia)在区境西北部桃浦镇。相传明代甘姓居此,后建楼下词堂,故名。村落呈长方形,民居多中式二层楼房。人口400。有古银杏树1株,沪宁铁路、中槎浦经过。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虎妞逛弄堂——泰康路210弄“田子坊”
2008年09月27日 星期六 上午 00:27

摄影/编辑:征服天堂2007



       前一日拿着没有了电的相机遗憾的游览了江南水乡——周庄,还有一日的时间,则留给了上海。
       上海这么大,该看看什么呢?知道你会说看上海一定要首选外滩的了。可外滩啊、南京路啊、城隍庙啊......所谓的上海名片之处,我以前都曾去过了啊!
        大概就是一种缘分吧,偌大个上海,我却选择了看弄堂,可能是因为我喜欢人少的地方,有特色的地方,有情调的地方的缘故吧!
        坐地铁,从陕西南路站出来,则就是上海有名的淮海中路了,在这热闹的商业区范围内,要想找到那僻静、悠闲、有情调的“田子坊”,对于我这个外地人来说,却实属有些难。不要紧,有困难找警察嘛。在一位热情的警察大哥的指引下,我先坐上了24路,因为警察大哥说,这样我可以少走路,具体在哪站下,上车后叫我再打听。上得车来,我看那车上的路线图,简直是一头的雾水,云山雾罩的,根本就看不明白,得,还是坐定后,直接向旁边的人打听路吧。我可真是太幸运了,遇上了一位恰巧就在那站下车的一位老人家,他热情的把我领到一弄堂口,告诉我,一直向里走就到了。在此,谢谢那位热情的警察大哥和这位老人家了。此次去上海,真的是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印象,尤其是这些热情的上海市民们。

        在那位热情的老人家的指点下,我就是顺着有着这个漂亮的、有情调的小屋的弄堂开始了乱逛的。


      出那弄堂,左拐就来到了这条有着些许名气的“田子坊”了。抬头可见弄堂门头上写着泰康路210弄“田子坊”。“田子坊”是画家黄永玉几年前给这旧弄堂起的雅号。中国古代有个画家名叫田子方,最早在庄子奇文里提到,虽无任何作品留世,却是中国画坛祖师爷。现在改了一个同音的字,用来命名一个艺术区。曾经的街道小厂,深巷里被弃用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因此而渐渐被抹上了“苏荷”(SOHO)的色彩、沾染了艺术的气息。
       在这入口处是一家insh旗舰店,往里走还有逸飞之家以及一些个性小店。这里许多的店铺,都拒绝拍照,比如这家店和尔冬强的摄影作品展厅等。


      泰康路“田子坊”,这个当年由画家们在老厂房内开创的艺术街,近年来因其入驻了数百个艺术设计工作室,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时尚与新潮的和谐嫁接。然而,就在“田子坊”逐步走向成熟之际,原先在“田子坊”内靠租房做画室卖画的画家们,却已顶不住房租租金的压力,正准备撤离。



  于是,就有一种说法:画家的艺术工作室并不适合在中心城区内,而最合适的地方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还未开发的偏远地区,那里的租金低廉。由此产生一种说法:画家是创意产业的“牺牲品”。但是另一种说法则是,今天“田子坊”的繁荣,证明画家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看到那个孩子了吗?那可不是大娃娃哦,是那位母亲的宝贝哦,可爱极了!


         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在区委,区府的领导支持下,泰康路依据打浦桥地区的功能定位开始实施特色街的工程。


        呵呵,总是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那额就不管了哈,模特在摆动作,摄影师在忙碌,那俺也跟着抢上几个镜头吧!我敢说,摄影师也没有拍到这个瞬间的,独家作品撒!


       1998年12月28日,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首先进驻泰康路揭开了泰康路上海艺术街的序幕,不久又有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尔冬强工作室每月一次的歌剧演唱会高朋满座。座落在泰康路220弄的乐天陶社艺展吸引国际陶艺家前来参展,交流,在世界的陶艺界享誉盛名。上海自在工艺品公司的缕青竹刻在沪上的竹刻中独树一帜,畅销港台。
  


         小弄内更有一股热流向你扑来,弄内的厂房构筑起泰康路上的精华高塔。

         同时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陈逸飞的工作室体现了古朴,凝重的建筑特点,休息室内的壁炉不仅仅是摆设,还真能升火,在隆冬时节,围在壁炉边喝上一杯咖啡或红茶,谈论着艺术的创造,你的灵感一定会有最好的发挥。尔冬强的工作室体现出后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二台吊车不仅是摆设,它照常能启动,而天棚的进口透光板更能体现现代建材的运用,这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版画的手工制作,使你在时光穿梭中来回奔跑。物质可以经过人们的加工、提炼产生另一种物质,艺术的生产充分把人们对现实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的思想融化在作品中。陈逸飞先生的'东方少雕塑'作为亚洲唯一的华人在巴黎的世界雕塑展览会上展览。这是一种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的生产。还有美国的陶艺家杰米开设的陶艺工作室引来无数的'老外'在这里学习陶艺技术。香港的著名陶艺家郑祎也在泰康路220弄二楼开设'乐天陶艺馆',将进行国际陶艺界的交流。

        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看了陈逸飞工作室的。

         这里可以随意的参观和拍照,只是那个二层的格子间,不能上去。在此拍了很多的图片,可惜在这个有限的主页上不可能都拿出来了,否则非得杀死大家的眼睛不可的。


        弄堂七绕八绕小店很多的~
        除了酒吧~还有珠宝店~咖啡吧。。。最多的还是卖咖啡西式快餐~不是很实惠的商务套餐~


卖中国特色滴小店~


说白了就是一帮老外消遣滴地方~



     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泰康路,街道两边的房屋中西合璧,在闹市中心虽显破败,倒也别具老上海风情。


       几个朋友相约来到这里,吃点自己喜欢吃的,喝上一杯果汁或咖啡,也有一番情调在其中的。


           20世纪30年代这里住过“老白领”;80年代是鸡飞鱼跳闹哄哄的马路集市;90年代老街两旁摆满藤艺、石雕和林林总总的小商品。


        由石库门弄堂改造而成的艺术产业创意园区   更能博得人们的好感 ,也是人们怀旧的地方。


因为许多的上海人也都曾住在石库门房子里 ,可谓对它的感情深厚。


石库门内也有风景。


那点点的绿色,也给冷硬的石库门带来了些许的生气。



       田子坊保留了城市的人文遗存,这里有生有活。而本就是上海人熟识的弄堂,水井,马桶,交错的晾衣杆,电线,斑驳的砖墙,木框窗架,依然是这片创意里弄永远的鲜活布景。

注;部分讲解选自网络




欢迎光临

虎穴空间

常来坐坐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这个应该发到走马版的,不会转了,就这样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要是能看到图片就更好了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

我自己能看见的呀!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一楼图片可以看到的。
二楼百度空间图片禁止外连。
俺不懂了

抱歉啦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