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人冷班子的课题:浦东如何形成与国际比较相近的环境

本报记者 孙小林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获悉,一个被zhonggong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称为“冷班子”的六人调研组,已经开始进驻浦东新区。
    这六名调研小组人员皆为上海市委、市政府精心挑选,具体为: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奎,政协副主席朱晓明,原上海市发改委主任蒋应时,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战,原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张耀伦,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
    之所以被称为“冷班子”,是因为他们的任务,不是急于研究现实问题。
    与此同时,在浦东新区内部,也成立了一个调研小组。“浦东方面的小组在年前就成立了,并且已经开过讨论会了。”浦东新区政府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
    两个调研组将在2010年浦东开发开放20年之前拿出独立调研意见,为浦东“转段”提供智力支持。开发区行政管理模式、小政府和大社会新模式、寻找浦东发展新动力等诸多内容,都是上述两个小组面对的课题。
    “浦东通”调研浦东
    来自上海市层面的调研小组成员,均有着“浦东通”称号。
    比如,王新奎长期关注浦东,著有《浦东发展报告》,亦承担了《浦东功能开发研究》等课题。
    朱晓明则长期身处浦东,目前担任位于浦东的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此前曾担任过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党委书记、上海市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等要职。
    王战则长期跟踪研究浦东,著有《上海浦东新区九十年代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等诸多作品。
    蒋应时和张耀伦则为亲历浦东开发开放的政府要员,其中蒋应时主持了上海市“十一五”规划的起草编制工作,对上海全局较为了解。
    “浦东组”成员则更是对浦东发展历史、现状有着精深理解的元老级人物。如牵头人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姚锡棠就比较引人注目。一位长期研究浦东的研究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官员要了解浦东,几乎都要首先拜访姚锡棠。”
    该研究院成立于1993年10月。目前上海的不少高层,包括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都还在兼任这个研究院的副院长。
    成立两个熟悉浦东情况的调研小组,上海显然是有的放矢。
    在深圳综改日趋深入、滨海综改突飞猛进之时,曾经的领头羊浦东如何应对显然是一个难题。
    “浦东前10年是创新年,后10年是保守年。”一位社科院系统的人士表示,其认为缺乏动力的浦东需要新的战略。
    周振华就认为,浦东开发开放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就在于没有依赖,敢闯敢试,但现在却形成潜规则的制度依赖,反而制约了综改难以取得重大进展。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由于改革精神、政策倾斜等逐渐消失,面临着转型的困难,浦东方向感应该更为明确: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走,都需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如何恢复当年的闯劲也是需要研究的。”
    与此同时,随着上海“两个中心”获批,南汇划入浦东新区,上海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9个领域中有8个在浦东布局。
    俞正声书记更是将后“两个中心”时代的“新浦东”定位于“核心功能区”和“主战场”。
    浦东又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再次“崛起”?
    “上海给浦东下放一定自主权事实上产生了反向效果,关注度减少,全市关注浦东的研究力量明显不足。”一位浦东新区调研小组的成员如是认为。
    为此,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书记表示:“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个‘冷班子’的组建符合中央“两个中心”建设《意见》的精神。”
    “冷班子”组建的目的就是集合上海全市的研究力量对浦东的发展进行探路,寻找浦东改革初期的闯劲和激情,唤醒浦东曾经拥有的动力和冲劲。
    除此之外,破除地区利益和部门利益也是上海小组的命题之一。
    而在浦东新区,浦东的官方媒体正在邀请多方专家就“1+1”后的新浦东,提出建议,为“大浦东”定位出谋划策。
    浦东新区常委陈高宏则在2009年年初表示,上海市集15年左右的研究成果支撑了浦东开发18年,“每一个研究成果都是决定浦东生死攸关的问题”,以此来表示对浦东小组研究的支持。
    “根据需要来改革”
    据悉,由于两个小组刚刚起步,目前尚未有具体成果,但调研方向已初步明确。
    “主要针对税收、监管、信用、服务等方面怎么样才能形成与国际比较相近的环境。”5月11日,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上,俞正声这样评价六人“冷班子”。
    记者同时获悉,城乡一体化、行政体制改革等问题也是调研小组关注的内容。
    当下,不少外界人士认为现在浦东的改革有为了改革而改革的倾向,带有完成任务的心态,而不是“根据需要来改革”,所以此次改革将十分有针对性。
    南汇的划入首先带来一个难题,城乡一体化任务在新浦东时代十分严重,调研小组对此也十分关注,并正在进行调研。
    “南汇还没有划入浦东新区时就有东弱西强的说法,现在划入了如何注重城乡同步发展,如何注重区域平衡发展需要智慧。”同济大学教授石忆邵告诉记者。
    事实上,浦东北蔡、川沙等地和浦东新区“市区”存在较大差距,如今,南汇大量乡镇并入,这是两个调研小组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记者同时获悉,开发区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开发区、新区、功能区、开发公司等关系较为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区的发展。
    外界注意到,尽管开发区管委会在开发初期目标明确,效率很高,但随着各项工作逐渐成熟,开发区管委会与相关行政机构的管理矛盾就凸显出来。
    为此,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君德曾专门对浦东新区方面表示,开发区与新区的关系,与功能区的关系随着南汇划入浦东新区后会更加复杂。
    最近,浦东新区发展与改革研究院秘书长杨周彝向本报记者介绍了他的“1+x+y”理论,1是成立并做强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x是周边乡镇和乡镇园区的开发;y是飞地的开发。
    杨的观点来源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苏州工业园区现在已从80平方公里发展到了250公里,杨认为这种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化解这种矛盾,并加快浦东的经济发展。
    而上海层面的“冷班子”,未来将探索出一种新的经济开发区行政管理模式,并在浦东先行先试。
    按照他们的设想,这种模式需要既有利于开发管理效率,也有利于行政管理效率,为全国的特区、工业区、开发区、新区提供行政管理上的借鉴和示范。
    此外,行政体制改革亦是此次调研小组关注的热点之一。
    事实上,天津滨海的综改更多是侧重其自身经济的发展的经济模式改革;上海的综改方案则是侧重于建立一个和国际接轨的经济体制改革,而深圳的综改方案重心之一放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然由于与国际接轨的经济体系必须有相应的行政体制配套,小政府、大社会这种模式在浦东进行了相应的试点。
    不过,当地一位专家说,现在存在着为了小政府而小政府的倾向。“浦东这么多事,这么少的公务员怎么能处理完这么多事呢?”杨周彝说。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新区政府将一些职能让渡给社会中介组织后,“反而收费次数比以前更多了。”
    这也得到了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夏禹龙的认同,其在浦东调研小组年初开会时就表示,上海全市各委办布置的任务让“小政府”的浦东疲于奔命,改革难以深入难以配套。
    事实上,现在浦东进行的改革,基本每个方面都涉及到一些软层面的问题,受到权限限制,改革的确并非易事,“要赋予浦东一定的权限,不要把它捆绑住了。”上海市社科院一位研究员说,“建议条上的管理要放松,要让浦东继续轻装上阵。”
王新奎长期关注浦东,著有《浦东发展报告》,亦承担了《浦东功能开发研究》等课题。


王新奎先生,就是当年和老木匠兄交流探讨《资本论》另类体会的那位老资格同学。
旧苗真厉害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