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司马迁祠和墓。

在地图上看到韩城,首先想到了司马迁。继而看到了史迁墓的标准,原来此翁生于斯葬于斯。只是韩城似乎只有史迁墓,如果去就是专程为此了。暂缓吧。后来,有了闲暇,战胜了懒惰,绕行到韩城,到史迁墓祠一游。

   史迁墓在韩城南约10公里的芝川镇。

这座山称梁山,史迁就葬于此山东麓。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离史迁墓更近了。这座桥称芝阳桥,古桥了,是1936年重建的。桥下的河称芝水,曾经应该水很盛,现在连小溪都算不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这个就是正门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这是通往墓祠的路,称司马坡。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雨冷香魂吊书客 于 2009-11-18 23:43 编辑



高山仰止坊,进去就是正式到祠堂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雨冷香魂吊书客 于 2009-11-18 23:21 编辑

si




史笔昭世坊。别急,咱们一个门一个门进哎。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河山之阳坊,出自司马迁自传。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进了这个门就可见祠堂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院子 ,不大。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祠堂。堂前有很多各个朝代“迁丝”赞颂的文字,刻在石碑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史迁塑像,很让俺失望,还不如没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这个就是史迁的墓了,建于元代,里面当然没有史迁及他的任何东东。他的肉体已融于大地。魂灵则永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看一下墓碑的正面吧,清代乾隆年间立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墓上有五棵古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超过2m,不让传了,明天再说,呼呼了、
迁哥!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localimg=180,135]1[/localimg]

在梁山上看雪落关中,这片有着太多故事和传说的土地。
太史公塑像的确糟糕之极。不如没有。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09-11-19 02:51 编辑

这墓祠真是古意盎然:雪原肃杀、古桥暗淡、桥阑雕饰繁复,山门上的匾额也够清幽古雅,铺垫山路的大方石头腹部微鼓,和路边的松柏一样,模样真是古朴敦厚。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20# 水色


嗯,是不错,俺在雪中徘徊了两个多小时。
咋还不让传呢,那就算了吧。
17# 一张肚皮


肚皮妹妹辈分够大。
一路牌坊,高山仰止,8错!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第一次看到。雨冷兄好雅兴。
咋还不让传呢,那就算了吧。
雨冷香魂吊书客 发表于 2009-11-19 10:12
不会吧?是不是图片太大了?是不是超过200K啦?

别的图片贴不上来倒罢了,司马迁的故居图片只嫌少不会嫌多~~
26# 梅茗


回梅大姐:提示的是24小时内上传照片超过2M,其实已经上传差不多了,想传两张山顶远望的照片。
25# 周泽雄


呵呵,因为考虑到韩城的位置相对偏些,去西安容易把此地疏漏,而想必大家又都很喜欢司马迁,所以贴出。
非常感谢雨兄!

确实很少有人会特意到韩城去。

据198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韩城的司马迁墓是衣冠冢,建于宋元时代(从老雨的照片来看,风格应该是晚清的)。据说祠堂的前殿是宋代的建筑。

还有韩城的文庙,雨兄也去看了看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9# 老木匠

木匠老师真严谨,佩服,学习了!

这次是从延安到壶口后返回宜川。看天色虽然阴沉但不是很恶劣,便没有直接回西安,绕道韩城。中途寒雨兼修路,到韩城时已晚上八时。次日寒潮已到韩城,天降大雪,便上午去了司马迁祠墓,恐高速封路,急忙回西安,文庙及其他景点都没有去。

      我上面所据的是《陕西名人墓》一书。  下面这段话是在韩城市政府网站上搜索到的,更详细一些。
        〔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东北方竖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上书“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经太公庙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地,建有新迁的元代建筑“禹王庙”、“彰耀寺”、“三圣庙”等,现已辟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上书“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马迁德高如山,世人至为敬仰,从此迤逦而上,牌坊上书“河山之阳”四字,语出《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走完99级台阶登道就进入了祠院,祠院大门上书“太史祠”寝宫,古柏参天,环境幽静,置身其中,如登青云,如临仙境。
   献殿是祭祀时陈列祭器,致敬尽礼的地方。寝宫在献殿之后,建于北宋宣(1125年)。宫正中有一尊司马迁全身坐像,长须飘拂,两眉入鬓,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现出严肃和抱负不凡之气概。祠内碑石林立,为宋、金、元、明、清各代名人凭吊吟咏之作,诗文雅健,书法挺秀。祠后为司马迁墓,如筑于西晋嘉4年(310)经金、元、清四次修葺,至今完好。墓系砖砌,呈圆形,高2.15米,周长13.19米。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枝干苍劲,盘若蛟龙。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