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美国赤字巨大但美元信用还在

所有的人都会为美国的财政赤字担忧,但在我眼中,美国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象征着美国的货币基本信用体系依然存在。
    听起来像悖论,如此之高的财政赤字居然是信用的象征。当然,军事实力、美元霸权都是支撑强势货币的原因,但绝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真实的经济数据与维持货币信用的体制。
    截至9月30日的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已达创纪录的1.42万亿美元,约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为二战以来最高水平。奥巴马政府此前估计,在未来十年内,美国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9.1万亿美元。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为未来美国经济描绘凄惨的画面——贸易失衡、失业增加、内需不振、美元贬值。
    正因为面对暗淡的经济前景,决策者不会产生虚幻的乐观情绪,只能从实处着手解决问题。
    为了削减财政赤字,美国政府不得不缩小影子银行规模、不得不削减开支,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出口比例或者鼓励技术创新,翻译成国人都能听得懂的话,就是在财富方面开源节流。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话说,白宫已经要求各开支机构就开支冻结和削减开支5%这两个情况,准备两份2011年财政预算方案。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金融体系曾有过非常糟糕的时期,导致信用沦丧。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处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舞弄着百万亿美元的资产,监管层居然视而不见,似乎这些机构、这些风险根本就不存在;如投行和银行利用特别投资实体创建各种金融衍生品,却被置于资产负债表外,一旦泡沫崩溃,所有的人都为银行突然增加的负债目瞪口呆。最近5年中,多数银行表外的规模往往是表内的3-5倍。花旗危机前表内资产7000亿~8000亿美金,而表外的规模或高达3万-4万亿美元。
    就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还在利用会计准则涂脂抹粉,今年4月2日,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召开会议,对金融机构做出重大让步。最重要的让步是允许金融机构在证明市场不流动、价格不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用其他的合理的价格估算方法来估算自己的资产价格。一下子,让处于破产的金融机构死里逃出,帐面好看了不少。
    美元虽然在贬值,信用虽然受到严重损失,但根基还在。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将真实的负债情况公之于众。
    据IMF 2009年4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美国、欧元区和英国的政府及央行为金融体系提供了总计8.955万亿美元的支持,其中1.95万亿美元为流动性支持,2.525万亿美元为资产购买,4.48万亿美元为担保。为增加货币流动性,美国财政部破天荒地购买国债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但是请注意,这时是美国政府负债增加了。既然是债务,迟早要还:或者由金融机构还,或者由政府还。如果美国政府破产,美元彻底疲软,将由所有美元持有者偿还债务。这里面的市场预期非常清楚,没有丝毫含糊之处。
    反观国内,地方政府负债率节节攀升,迄今已达5万亿之巨,还债能力大成问题,但从表面上看,地方财政收入却花团锦簇。当我们担心目前银行大量放贷导致未来两三年呆坏帐大量上升时,满耳是银行资产状况之好前所未有的谀词。这令人想起2003年金融机构处于闯关之时,由央行再贷款、由财政部承担银行风险,通过剥离、上市,短期内就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打造得十分亮丽,最后却由全体纳税人买了单。
    为了解决债台高筑的中行、建行,最早隶属于财政部的汇金公司将注册资本450亿美元全部放入中、建行,而这450亿属于国有外汇储备,早已发行了一遍人民币。商业银行何时归还了这笔债务?没人知道。我们只看到汇金自豪地宣称,入股商业银行赢利了。如此一来,实质是每个国民的人民币货币被稀释,救了银行,而汇金获得了收益。
    再残酷的现实都比涂脂抹粉要好得多,真实的、过高的财政赤字反应财政状况不良,却比遮遮掩掩的财政赤字更能让人头脑清醒。货币信用基础是由维持信用的制度筑就的,而不是由漂亮但虚假的资产负债筑就的。美国金融机构曾经骗人骗己,最终负出了惨重的代价。
叶檀此学术超女与于丹彼学术超女不可同日而语。

刚看完她的时评《收编煤老板就是为了搞垄断》,快刀割肉,一针见血,“瞎说实话”~~

她的经济时评俺能看懂,对俺这个门外汉是扫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