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给公务员加工资的合理性

@
    近一段,加工资的谈论比较多,又有消息说加工资首先是给公务员加工资。

  广州经济发展快,但市民为何收入增长慢?昨日面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这一疑问,广州副市长甘新也承认广州确实工资有些偏低,今后会逐步提高。他透露,目前正在酝酿公务员涨工资一事,有可能人均涨幅1500元。他同时表示,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会尽可能地向民生倾斜,包括增加市民收入。(《南方都市报》7月16日)
 
    由此带动的“不公平”的议论也比较多。但我的认识,觉得单给公务员(包括学校教师等)加工资是合理的。

    有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导向

    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是“士农工商”,“士”是结构的灵魂和核心。按照“学而优则仕”的社会分层机制,公务员是“士”中的精华,是国家社会的结构主导。几年前,中国社科院出版了一个报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按照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拥有量,官员及其而来的公务员阶层是最丰富的。因此,加工资给公务员在政治和文化上也有指导性、示范性。这包括对他们地位的肯定,也包括对他们消费方式示范性的肯定。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层制社会,公务员都是从下层一步一步升级上来的,可以说是皓首穷经,终其一生的心智奋斗的过程和结果。对公务员的肯定,就是对于社会人(不是圣贤人)上进的肯定,就给努力上进者以希望,这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这就是礼制,礼制不是一个虚的东西,是要通过社会声望和经济效益来做基础和鼓励的。加工资首先加公务员,当然是对礼制的最好宣传和增加其底气的。

    至于当下社会风气中,公务员,主要是官员在社会上名节声望不好。这与公务员制度是两码事,一个公务员考试晋升坐到社会结构上层,是花费了毕身心血的。“读书做官”论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从来没有而且也永远不会有失去市场的那一天。反之,“读书无用”论也从来没有在中国人心中真正大行其道过。

    迅速地刺激购买力

    人们都知道,中国并非自古就是一个短缺经济体。只是在眼下转型期,“生老病死”的保障显得尤其短缺。原因很多,传统的保障体制被瓦解是一个,还有主要一个是中国人从来是一个预见性的人生态度,绝不仅仅是为当下活着,而要打算将来,是为明天活着。所以,“中国老百姓有钱也不会太敢花钱,农民拿来盖房,工人拿来防老。工作也没有那么固定。不论是药品还是医疗,甚至到每天都要回的那个家,没一个是省钱的东西。”孩子要上学,老人要孝敬,花钱是烫手的。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以家族、宗族为单位的,是以土地为担保的。49年后,福利保障也只是部分地以“单位人”的形式不完美的实行过。欧美那种以全社会为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则只是方向和愿望,实际上至今从来没有成功过;或者说,没有实现过。

    原因在于,中国本来就不是一个绝对个人主义的文化社会,个人都是从属的人。因此,有了钱也是从属于明天、家庭和父母儿孙的,“长宜子孙”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是今天隐退的集体无意识。

    一般说公务员“始于个人、终于个人”的西方现代思维要多一些,生老病死的保障也先行一步。因此,不存在这种后顾之忧。他们加了薪水后,由于有良好的心理和福利保障,自然是可以增加消费。所以有专家所说,“加薪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购买力,不是为了增加财富实体,有了购买力就能拉动内需,内需增加了自然大家就都赚钱了。”常理是,个人消费中,实际消耗到个人身上是及其有限的,钱还是在消费过程中二次分配到了其他人和其它阶层身上。所以,最后这个加薪的钱还是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经济效益。

    能产生放大效应

    也可以叫钓鱼效应,或者鳗鱼效应。如果说前边谈论的是加工资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这里涉及倒的就是公务员加工资的另一种效应。有专家表示,“公务员工资涨了,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会跟着上调,形成联动效应后,私营企业职工的收入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这个结果是肯定了的。这里面有体制中政府行政命令干预的结果,也有“高地”单位时风流韵给予无形压力的效果。国家政府影响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行动给予私营企业以压力,私营企业之间有攀比和竞争,加工资就会像石头打破水面平静,四散开的波纹,逐层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抵达边缘。

    所以,首先给公务员加工资,是集权国家的经济市场化可行和便利有效的方法。

    符合生产-消费分工法则

    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为主导的社会,货币的投放总要有一个切入点,当然要从消费这一端开始。公务员属于消费群体的主体,工人农民属于生产群体的主体。工人农民的属性就是生产者,要刺激经济,如果首先给予生产者获得太多的钱,就会瓦解他的生产功能。

    有人认为,“以收入高低来论,第一个应该涨工资的怎么也是轮不到公务员的。要知道很多普通工薪阶层职工每月总收入连1500元都不到。”(《广州公务员加薪,最该加薪的谁?》)这就是不懂生产-消费分工理论所致。生产者和消费者看起来都是生物人,但经济属性上是不同的。加工资属于经济问题,自然不应用政治经济学、道德经济学等原则来看待和处理。虽然表面上,以“人民富裕”的道德口径来宣传,实际上首先考虑的还是技术问题。

    既然是经济技术问题,自然只看人的经济属性。至于讲求人的平等、公平、自由,那是人的政治属性。属于政治人权的范畴,才谈平等,在投票人格上可以用这个原则。所以,用“平等”、“公平”来谈论加工资,这就把范畴搞错了。就如同谈论水的流动和水的纯净,虽然都是水,但是要让水活起来,必须不平等;要考虑水纯净些,这才涉及到同性同质。性质和数量是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结语

    总之,说单给公务员加工资出现“收入高低”的距离,是无话找话,因为自古收入从来不均。正因为社会收入的落差不足以推动货币流动,这才加工资。增加公务员的工资可以投一产十,这才给公务员而不是其它阶层加工资。

    分析性思维是现代社会的特征性思维。凯撒归凯撒,上帝归上帝,才能厘清原委。加工资推动了货币的流动,是数字问题;人的收入公平与否是意义问题。数字是清晰的,意义是模糊的;数字统计的结果只有一个,意义可以生发出无限个。所以,公务员加工资是否合理,至今争论较多的的都是意义问题。而谈论意义这个东西,从来是最不经济、最不讨好的。

    说穿了,从统计学来说:社会永远是不公平的;我们所要反对的仅是尊严上的不公平。

    过去毛泽东同志洋洋说:“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表面上是谈数字,其实是谈意义。二者混为一谈,所以把国家的经济谈论的一团糟。这个历史教训是深刻的。
转的吧?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居然是原创,失敬失敬!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不过财政收入虽然年增百分之三十几,今年还是有赤字,拿什么钱加呢?再说一般而言,卖不掉的东西才跌价,招不到员工才涨价,要当公务员的抢破头,为什么要涨价呢?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回楼上:拉动消费啊
这个俄倒是顶赞成哈
还有一好处,加着加着就成习惯了,总有一天他们讨好不了这许多公务员,财政面临崩溃,那时节,俄看谁还有那力气提倡国进民退的饮鸩止渴
这有两个方面的情况。如果是政府,多给公务员发点薪水,可以多获得点忠诚,至少表面上的暂时的忠诚是有的。但是对于大众却没有丝毫益处。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经验,狗对养它的人是忠诚的,中国的公务员还意识不到是大众在养他们。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楼主对给公务员加工资的合理性理由,分析的很是到位,从示范作用、导向作用,再到增加购买力、刺激消费,再到符合 生产—消费分工法则。确实思维缜密、逻辑合理,思路条理清晰。在结语部分,对动作行为和结果意义,有很清楚的辨义和说明。无论事实真理,是否如此。吹笛君确实值得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