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市危言:一年60亿元 中国电影算老几?

1月8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2009年中国电影权威数据,200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高达62.06亿元,这也是中国电影票房首度突破60亿元大关,比去年增长了近19亿。在中国电影票房井喷、纪录频破的情况下,电影业迎来了他的盛世。虽然我们拥有全球最快的票房增速,但抽丝剥茧,细细看来,中国电影到底能排在老几?盛“市”之下有危言,我们并非要哗众取宠,只是,危机感才能在太平盛世下带来进步。
  2009年中国电影=上世纪40年代好莱坞  
  “可以说中国电影市场相当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保利博纳的老总于冬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说。他的观点根基于影院和银幕的数量。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银幕数增加到了4723块,并以1.7块每天的速度递增,这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即便如此,好莱坞如果倒退13年,回到97年,中国现今的银幕数仍旧是其当时30000块的一个零头。若要票房数来做比较,97年,好莱坞的票房数来到了60亿美元,中国09年的62亿人民币的票房总数,按照当时的汇率来算,只是其8.3分之一。
  “美国2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成就了好莱坞,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成就了韩国电影,”好莱坞发展了百年,中国电影自从02年的产业化开始,仅仅7年多时间,“创业期”的艰辛和弱势是理所应当的,更何况,以7年的时间追上20年的距离,本身已经值得鼓励。
  原本世界影响力落后中国的韩国电影于97年开始崛起,98年,横扫全球的《泰坦尼克》在韩国同样创造了观影纪录,不过,这个纪录,在同一年就被本土电影《生死谍变》超越了,中国电影超越这个时间,用了11年。有一点足以证明韩国电影在近10多年来的活力:到目前为止,《泰坦尼克》在韩国的总票房仅能拍到34位,也就是说,已经有33部电影在十来年间超越了《泰坦尼克》的神话,而截止09年,中国市场内仅有3部。
  这意味着,当中国电影在超速发展时,彼邻仅有4500万人口的韩国,电影市场的成长同样快得惊人。
  只有一个办法,中国电影必须跑得更快。  
  人均观影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所有人都在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所有人也都知道虽然中国的GDP远远每年飞速增长,但人均GDP一直落后世界平均水平。电影业似乎也存在着同样的规律,虽然中国的票房年总量已排名接近世界前10,但人均观影数,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以2008年为例,当年,美国人去电影院观影的次数为人均4.46次,法国为2.9次,英国为人均2.67次,日本也达到了人均1.31次,而中国的人均观影次数仅为0.28次——这表示,在中国,平均每个居民大约4年才去一次电影院看电影。虽然,这个数字比2007年的0.22人/次略有上升,可是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个让人吃惊的数据是这样的,即便是如《2012》这样的超级大片,在中国的观影人次也仅仅徘徊在1400万人次,2009年,仅有3部过4亿电影《2012》、《变形金刚》、《建国大业》的观影人次超过了1000万,而如《风声》、《十月围城》这样的国产大片,观影人次都在几百万——按照13亿的人口来换算,中国常年观看电影的观众仅占据人口总数的1%左右。而以《变形金刚2》为例,该片在4500万总人口的韩国,有400多万人次观看,韩国人每10个人就有一个人看电影。
  “在中国,看电影还只是一项小众的娱乐方式”,电影产业分析人不二这么说。
  中国电影年度总票房突破60亿人民币的同时,北美地区的总票房已经来到了100亿美元,是中国的10多倍,不过,经过7年的产业化发展,中国电影已经排到了世界电影票房榜的12位。按08年的数据来看,排在第三位的印度票房在当年达到了18.6亿美元,是当时中国的3倍。  
  产值是洗浴业的零头  
  中国电影诞生已经过了百年,但让它成为一门自立营生的产业,才7年的时间,从时间和产业发展来说,就是稚嫩的。
  2009年,中国的的电影票房62亿,加上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收入的16.89亿,以及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27.7亿,这一年,电影的综合效益达到了106.65亿元,比去年增长了26.47%。
  可是,不比不知道,相对同属于文化创意产业里的其他行业,中国电影依旧只是还成成熟的小弟弟。09年,游戏行业产值超过了710亿元,是电影业的近7倍,数字出版业的产值达到了750亿,同样是7倍。据了解,仅上海张江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09年的产值就达到了70亿,是中国电影业09年整整一年收益的70%。当然,这仅仅是“闭门造车”的比较,中国电影的年产值,相对全年上万亿美元的GDP,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但早在02年,美国电影当年的总产值就达到700亿美元,是其继航空业的第二大支柱型产业。
  一位院线经理最近看到一则关于“中国的洗浴行业创造了2000亿产值”的新闻,大发感叹:“中国电影何时才能如洗浴业一般?”   
  盈利只能靠票房   
  美国电影今年迎来了大丰收,除了票房首度突破100亿,其录像带租赁业务的产值也有上升,09年,仅DVD和蓝光碟租赁业务一项,就为美国电影业赚得了65亿美元,完全不输于其票房总数。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现在还记得他上任不久,在03年拜访美国的米高梅公司的情景:“当时我看了他们01年的财务报表,其中有一项,叫作音像版权的收益,也就是他们原声音乐、主题曲等CD的版权收入,当时我看了就很惊讶,光那一项就有0.97亿美金。那一年,中国全年的票房收入是8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光这一项,它的收入就跟中国当时全年的票房一般。”
  当时,任仲伦前往好莱坞取经,想要弄清楚地一个问题,便是,好莱坞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哪些可以适用于上影集团,结果他发现,“好莱坞的电影,30%--35%靠票房能赚到钱,其他的都赚不到钱。票房只是他们盈利方式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靠的都是版权收益和后产品。”当时翻看到得米高梅的财务报表,他现在仍印象深刻:“01年,他们新片票房上的产出比,赚到的是2亿美金,但他们的版权收益达到了5.4亿美金”,这,直接影响了后来上影集团的改革。
  中国电影票房早已不再是一年只赚8亿的可怜数字了,但是,盈利模式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在09年这106.65亿的总效益当中,有27.7亿是海外销售收入和票房,但却是由48部影片所分享的,至于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所赚得的16.89亿,则来自于几百部影片的共同收益。
  “一部国产电影,在票房上不利,基本上就宣判了它的死刑。因为现在的所谓的电视、网络版权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一位发行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而对于那些上不了国内院线的艺术电影又能怎么办?
  在中国,有这么一批特别的创作者,我们可以叫他贾樟柯,也可以叫他王小帅,可以叫他李杨,可以叫他王全安。由于在国内院线不受“宠爱”,他们回本的方式便是参加国外电影节,并向欧洲等国卖出版权,以此赚回成本。据了解,贾樟柯之前的很多作品,便是通过这样赚钱的。“一个国家卖十几万欧元,卖好几个或者10来个国家,成本也就赚回来了。”一位多次参与海外电影节的制片人说。
  实际上,相对于只靠票房的国产电影,这类电影的盈利方式仍是单一的,只不过,他们走了一条不同的路。
  北美地区09年硬碟租赁榜的冠军是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本杰明--巴顿传奇》,该片的制作成本达到1.5亿美元,但在本土市场的票房只有1.27亿美元,以中国电影市场的规律来看,该片赔钱了。但是,仅硬碟租赁一项,该片就赚得了1亿美元的收入,这还没算该片海外市场的收益和版权——一部看似亏本的买卖,却是让投资者满意的生意经。
  中国内地的情况则相反。陈可辛的《投名状》在07-08年上映时,曾在内地赚得2亿多的票房,但导演陈可辛却说亏钱了:“内地电影的特殊情况是,你票房多少就收入多少,DVD、电视版权、周边产品都和你没有关系,其他的补充全靠海外。那其实我才能拿到一部电影总收入的不到40%,怎么会不亏钱?”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拍完《投名状》后,他来到内地,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人人电影”。他说,“自己做电影,至少可以保证完整的收入。”(峡客)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虽然作者分析的头头是道,其实毫无价值,一个连互联网都要敏感的天空,能有这个数据已经够意思了。

当年葛优主演的那个《活着》不就没有公映嘛,没有公映的片子多了去。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这个比较太妙了:“中国的洗浴行业创造了2000亿产值”。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作者分析的数据大概来自官方,扯淡的60亿元,中影集团是国企,它的制作占据大半江山,成本来自纳税人,发行靠行政命令。“建国大业”就是这套路数,赔了是国家的,赚了是自己的,这个票房怎么统计?只能是中国特色的数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