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高低阶层居民收入差距达55倍 灰色收入是主因
徐以升 陈晓晨
“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问题,是此次“发展与转型中的制度国际研讨会”的一个重要讨论环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教授通过探寻灰色收入问题,认为是非市场因素的灰色收入问题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指出,过去多年来居民收入占比在持续下降,相比于政府,企业是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获利者,他认为要增加企业分红。
王小鲁:灰色收入放大收入差距
1998年~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了21.5万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计算,同期城乡居民储蓄总额现价累计23.6万亿元。之间的差额约2万亿元。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统计体系里,这期间城乡居民几乎将全部储蓄存入了银行,而如果真是如统计数据所反映的,那么就无法解释这期间股市、房市和居民其他投资的资金来自何处。
据王小鲁初步统计,同期,我国商品住宅累计销售14.8万亿元;沪深股市吸纳7万亿~8万亿元;居民的实业投资、债券、期货投资、外汇存款和境外存款等合计至少十几万亿元——这些都无法从居民收入和储蓄数据中得到解释。
王小鲁给出了唯一的一个答案——居民收入被严重低估。
在随后的考证中,王小鲁得出又一个结论——收入统计失真主要发生在最高收入居民。
最高收入组中有70%表示不愿意向统计调查提供真实收入数据,他们愿意报告的收入平均只占真实收入的34%。
2005年城镇10%最高收入组的真实人均收入至少应为9.7万元,而不是统计的2.8万元。
按照推算,2005年中国有4.8万亿元隐形收入被统计遗漏。2005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可能从收支统计调查推算的8.7万亿元,或者资金流量表提供的11万亿元,大幅上调到13.5万亿元。
在经过如此调整之后,城镇最高收入10%和最低收入10%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在31倍左右,而不是统计显示的9倍。而全国最高收入10%和最低收入10%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在55倍左右,而不是统计显示的21倍。
王小鲁得出结论,是灰色收入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市场因素导致。
王小鲁列举了几项收入分配环节的问题所在。其一,是土地出让金收入已达万亿元规模,但并没有纳入财政管理,形成了各级政府与卖地收入及房地产业利害相关的利益格局;二是房地产业暴利,对房地产投机缺乏有效制约,预期2009年该产业利润达上万亿元;三是缺乏针对资源性和垄断性收益的合理税制,2009年仅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采选业超额利润5000亿元;四是垄断行业人均收入是其他行业5~10倍。
白重恩:居民收入下降,企业是主要获利者
在我国经济的初次分配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居民在初次收入分配中占比持续下降,而企业和政府在初次收入分配中大幅上升,这已经是研究界一个共识性结论。
问题在于,居民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白重恩在演讲中指出,居民的储蓄倾向并没有上升,居民整体占比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而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财产性收入、再分配过程也是重要原因。
在白重恩看来,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占比下降主要发生在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性收入两个环节,对应着企业经营性盈余占比大幅度上升。因此,企业是家庭(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获利者。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白重恩还指出,金融部门也对收入分配造成了影响,着重是指长期的金融抑制也会改变收入分配的结构。他举例,在1996年到2004年间,半年期贷款利率从9.72%下降到5.22%,存款利率从7.2%下降到2.07%,大幅度的利率下降的直接结果,是使财产性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相应降低,由于从总量上看,居民部门是企业部门外部资金的主要来源,过低的存款利率一方面使居民部门财产性收入降低,同时还减少了企业部门的资金成本,成为企业部门经营性留存占比增加的另一源泉。
在给出政策建议时,白重恩强调要减少垄断,因为垄断能力越高,资本收入份额越高。在初次分配阶段,他强调,要大力发展有利于增加劳动收入的服务业,目前的税制和垄断都不利于服务业发展,要提高存款利息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再分配领域,要增加企业分红,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分红,政府则要增加社保投入,降低居民的社保缴费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