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62
- 帖子
- 5867
- 精华
- 11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5-2-5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0:16
| 只看该作者
宋林飞:朱理治的金融思想及其贡献
朱理治同志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金融工作领导人。他在担任陕甘宁边区银行领导工作与制定金融政策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工作思考。这些金融思想为当年稳定陕甘宁边区金融秩序、发展金融业和促进生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关于货币政策及其理论观点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稳定币值与平衡货币供求关系
1、探索币值不稳的原因
1941年初,朱理治同志赴任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时,边区的金融状况正处于困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边币的币值不稳。通过实际调查和审慎的分析,他认识到,币值不稳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他明确指出了经济封锁、经济转轨、货币数量和货币价格等方面的原因。“由于受法币跌价及友区物价上涨的影响”,“顽固派分子对边区进行罪恶的封锁”,“边区目前的经济正处在一个过渡时期”,“边区经济的严密的组织性尚不够”,导致“目前边区物价的上涨,以及法币停止使用后边币价格的低落” 。
当时边币币值的剧烈波动,造成了边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动荡不安。而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动荡,又加剧了这些货币的币值不稳和汇率波动。币值不稳,直接导致群众将边币抛出,资本大量流失,加剧了边区经济下滑;同时币值不稳、通货膨胀尤其是恶性通胀会严重侵蚀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及时预防和有效治理通货膨胀,保持币值稳定,关键在于中央银行要增强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预测,并及时采取措施。当时边区银行在朱理治同志的领导下,坚持从经济运行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思考,对经济形势和趋势作出及时准确的分析判断。运用货币理论,采取了比较有效的金融调控措施。
2008年以来,我国生活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达到3%以上,已经出现温和通胀。如何正确有效地应用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宏观调控?朱理治同志认为,社会调查是决定金融政策的基础。从他的金融思想中,我们找到的对策思路是,金融调控不仅要具备现代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深入实际调研,全面了解金融运行中深层次的问题,及其引起的真正原因,从而才能对症下药,增强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币值与货币供求关系
当年在边区外援中断的情况下,为保障边区经济独立发展,边区政府自行发行了边币。边币的币值稳定直接受制于货币供求关系,市场货币供给量不足使货币供求失衡,必将最终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朱理治同志发现:“以运盐生产之5700万元与其他货物出口总值,合计一年输出约值6286万元。若以此数与一年应入口之棉布总值相较,尚缺2192.3万元” 。如何解决边区的资金缺口问题?朱理治同志提出,从商品与货币两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必须发展生产,发展民间纺织业,以求尽速解决穿用问题;第二,必须财政有办法保证不再增发边币” ,才能“边区物价、币值操我手中,自可随意左右” 。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其意义是货币供给量的实际操作结果和客观需求量相一致,或当年的货币发行量与经济增长的合理需求相适应。在现实生活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往往呈现三种状态:供给大于需求;需求大于供给;供需基本相适应。前两种状态,即货币失衡状态,往往会导致市场价格和币值不稳,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而第三种状态,即货币均衡状态是最为理想的。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绝对的货币均衡往往很难实现,这时就需要中央银行综合运用各种机制和调节手段,重新建立新的货币均衡关系。
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比较突出。这与货币供大于求、货币发行量偏多、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有关。从朱理治同志的金融管理实践与理论观点中,我们可进一步形成以下共识:实行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促使货币失衡回复到均衡状态。同时,在经常发生的货币失衡中找到暂时达到均衡状态的多种有效途径。
二、央行具有发展经济与稳定物价等多重职责
1942年10月,朱理治同志为陕甘宁边区银行草拟的《陕甘宁边区银行条例(草案)》中规定,边区银行的职责包括稳定物价和币值,利用金融资源配置发展经济,绝不是简单的财政、会计、商业功能。草案指出:“陕甘宁边区银行为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之枢纽,担负如下任务:(一)维护法币,巩固边钞……(二)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三)稳定社会金融,平抑战时物价” 。承担这些任务的边区银行已初具现代中央银行的雏形。朱理治同志关于边区银行的职责与工作方式的界定,对于优化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保持货币供求平衡
朱理治同志认为,发行边币时,一面要照顾到当时的革命需要,一面又要照顾到物价与汇价。他指出:“边币的发行速度对物价及汇价是有影响的。边币发行快,物价涨得快,边、法币比价跟着跌落;边币发行慢,物价涨得慢,边、法币比价跟着也要涨些” 。由于边区经济生产的季节性较强,边区经济实体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呈现出季节性的波动。在边币刚推出的时候,边币的供应未能考虑到这一因素,边币的供求关系出现季节性失衡,直接导致边币币值不稳定。
边区银行在发现货币的季节性规律后,改变原先的非调节性货币政策,采取了调节性货币政策。“根据这两年的经验,我们在每年的12月和来年的1月、2月,总要大量发行。这是因为要布置全年工作,要投资到生产,财政在此时亦要周转。加之,此时正值旧历岁尾,市场上需要更多筹码。此时需要大量发些票子,也可能多发些。可是一到3、4月里,岁尾储存的边币便都涌到市场上来,或买货物,或买法币,筹码又嫌多了。所以,每到4、5月,物价和汇价总是不稳得厉害。为着避免此弊,今后每年的公盐代金可在3、4月前多收些;工商业投资尽可能改到下半年放出,同时3、4月份要准备些法币以资应付兑换。”边区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的季节性要求,充分考虑农产品、工业品的采购与出口等因素,对边币和法币的需求进行预测,根据预测投放恰当数量的货币,极具现代中央银行的前瞻性特点。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突出表现在货币供应量方面。从当前我国经济生活的实际出发,应采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应对策略。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达到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调节,使宏观经济达到均衡。
第二,稳定物价
边区银行诞生伊始就面临着边区物价不稳的难题。因此,从成立之初,边区银行就把稳定物价列为宏观政策的长期性基点。朱理治同志指出:“使物价平定,边币巩固……使边区的民众生活更加改善。这些工作是可以在不久的时间内做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努力”。一个独立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应有其长期性基点,西方国家一直把稳定物价列为宏观政策的基本内容,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政策工具的运用,都体现出稳定物价的政策取向。通胀与通缩,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都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滞胀”,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家,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缺乏有效的对策。我看过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滞胀”的书,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很罕见。我国今后也可能面对这一难以破解的问题。
当时的陕甘宁边区,作为一个人口与资源矛盾尖锐、大部分人收入和消费水平低下的转轨经济区域,物价有着巨大的潜在上涨压力,“边区是一个生产最落后的地方,……边区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非常显著”。物价上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就要面对因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农产品比价弱势所带来的收入下滑,而具有吸纳就业优势、占企业总数大多数、本身又没有融资优势和技术优势,天然具有依附性的规模较小的农产品加工和手工业企业难免陷入经营萎缩、举步维艰境地,这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社会压力。所以,宁可承受物价下跌引发的临时性投资减退,也要把稳定物价列入宏观政策的长期性基点。这对当前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依然有指导作用。
从朱理治同志的金融实践经验来看,为了保持当前物价稳定,央行应当对货币适度供应,防止过度扩张,对流动性过剩进行一定力度的调控。
第三,优化资源配置
金融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融通,它本质上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而当时兼具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重身份的边区银行通过信贷指导,通过信贷手段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将最好的资源投放到效益最高的地方——民需产业、出口产业、发展较为规范的合作工业。朱理治同志指出:“如能发展者促其尽量发展,不能发展者则收回放款,转移生效最大之处” ,对需要扶持的产业进行积极的信贷支持,对需要抑制的产业紧缩银根。“边区银行应多向工、农、运输业放款,推动与刺激生产的发展,使边区的经济能够很迅速的由大半的自给阶段走到完全的自给阶段”。这是利用金融杠杆优化资源配置的范例。
目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股票市场恶意操纵行为以及保险费收入投资效益不高等问题,都与金融资源配置失当、不力有关。合理高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必须正确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同时,要促进金融机构深化改革,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管理金融风险的水平。与边区银行不同的是,目前我国的经济规模过大,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已经分立,这导致央行的政策与商业银行的行为之间的传导机制不够顺畅,这使中央银行政策执行的有效性面临着很大的考验。边区银行直接放贷的经验,对现在央行的信贷指导工作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三、按照市场规律履行银行职责
上世纪40年代,朱理治同志在边区银行与东北银行主要负责人的岗位上,认真探索银行履行职责的方式,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第一,尊重市场行为自由,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在履行币值调控、物价稳定、外汇管理等金融职责时,边区银行不是简单粗暴地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而是尊重市场行为的自治,充分利用市场自身的力量,进行适度引导,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对于币值不稳的问题,应充分考虑到货币的市场价格表现。“由于边币发行没有准备,发得过急,并且发得多了一些,边币对内价格亦要一天天跌落,具体表现在物价的高涨上。其次,出入口的不能平衡必然要影响到边币对外价格的跌落。由于入超之故,银行又没有足够的外汇基金,逼使边币跌价”。
边区银行通过促进生产,加大商品供给来稳定物价,稳定边币的交易价格;通过鼓励出口、抑制出口,以缩小贸易逆差来增强边币的对外购买力。目前我国的情况与当时有些类似。国内通胀压力大,物价不稳,但对外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持续升值。根据边区银行的经验,一方面在国内需要解决紧缺的基本商品的供应问题,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缩小贸易顺差,解决外汇收支失衡的问题。
第二,应以市场化的调控手段为主,行政命令手段为辅
在边区银行成立不久,由于边币的信用程度不高、购买力不强,人们更倾向于将其兑换成法币,采取过于强硬的行政手段加以干预,便导致了外汇黑市的出现。朱理治同志认识到,解决外汇黑市的问题不能靠简单地取缔和打击。他说:“因为在今天外汇政策下,银行的法币只有出,没有进,黑市决不可能避免,除非对外贸易完全断绝,或者由国家完全垄断,而这二者都是做不到的……外汇价格受供求原因所左右,银行不能强以调剂”。仍然需要利用市场自身的力量,边区银行通过设立公开的货币兑换所,为群众提供便捷、顺畅的货币兑换渠道,加强贸易地位的统一出口措施,保证出口的稳定,以巩固边币地位。在投机盛行的环境中,本币低估即买入,高估即卖出。“银行在边币价格高的地方,如现在之关中,用边币收法币,使之不必高到5毛以上,如跌至5毛,即不再收。……银行在边币低于5毛的地方卖出法币,使之提高到5毛,过5毛后,即不再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保证货币金融的持续性与自由度的平衡。
第三,整顿金融市场秩序,开展信用文化建设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配合贸易收支、稳定内部物价、边区严申法令保证金融主权等手段。当时,朱理治同志指出:“严格管理贸易与调剂外汇。首先,各边区银行应当成立一个集团,互相通汇,取得外汇的供求平衡。其次,要与邮局订立协定,与各地区通汇。为了防止商人大量向外逃汇起见,要建立外汇允许制以约束之。最后,要通过左右黑市来达到消灭黑市,并积极地调剂外汇需要”。这些观点与相应的政策措施,有利于缓解市场关于法币短缺状态与居民的紧张情绪,增强市场对边币的信心。可见,金融市场的建设对于稳定市场秩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边区银行实行的外汇管制、外汇头寸的统一调剂是新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雏形。朱理治同志认为:“组织外汇管理机关,适当合理分配外汇……加强银行对边币发行、货物流通及外汇供求的调剂”。这在短缺经济的条件下是恰当且必要的。金融市场的不完备,是我国目前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一国金融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方式,诸如金融机构的市场分工、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职责模式的选择等,除了由其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等决定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受文化传统和文化特征的影响。超出制度规定的部分、甚至是制度本身得以发挥作用,都需要依靠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这种协调配合,是一种金融文化。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需要有诚信作保证,需要建立先进的信用文化。
四、金融失衡的本质与宏观调控
金融失衡是严重的经济问题,是当年边区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对象。朱理治同志对金融失衡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金融失衡是经济失衡的货币表现
当年边区经济的主要困难源于内部经济的失衡,原先靠外援保持供求平衡,外援一旦减少或停止就会陷入困境。当年边区失去外援以后,导致产销、财政、贸易、金融等方面的不平衡问题纷纷暴露出来。正如朱理治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边区金融上的问题,实质上是财政与贸易的问题。而财政与贸易的问题,实际上是生产的问题”。入不敷出导致财政亏空,需要通过自给生产弥补。但银行系统受累于财政亏空,被迫放出财政拨款和半财政半生产性贷款,导致纯生产型贷款大大萎缩。边区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商品供不应求——贸易逆差——区域经济不平衡——投机盛行——边币币值不稳——流通范围缩小——继续贬值、购买力下降——商品供不应求。
货币均衡的实质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反映。朱理治同志认识到,边币的问题不仅仅是边币本身的问题,边币不稳等金融失衡的问题实际上是边区经济失衡的货币表现。如果仅仅对币值本身进行调控,那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必然是治标不治本。他说:“依靠平价运动本身,物价是不能得到平定的……平价运动可以……稳定人心,……推销与刺激边区产品……但要根本稳定物价,最基本的还要靠边区生产的发展,出入口的平衡。在这个基础上,使得边币价格稳定,才能真正稳定物价”。朱理治同志努力在实体经济中寻找边区金融失衡的根源。他发现,边区金融失衡的经济根源,是支撑边区经济的外援物资供应突然中断,边区的商品供不应求,特别是工业品几乎是无法自产,只能从边区以外进口;其次,才是边币这一新币种信用度不高,币值不稳的问题。这种认识是正确的。
货币供求的均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条件。在货币供求均衡时,币值稳定,货币流通正常,市场物价稳定,这就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环境,为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只有同时解决货币和实体经济两方面的问题,才能形成经济和金融运行的良性循环:促进政府、军民的自给生产——商品供求平衡、财政收支平衡——贸易平衡——投机消失、物价稳定——边币币值回升——银行理顺金融关系、继续促进生产。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针对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央银行的根本职能是确保货币供求相对平衡,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在于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相互协调。至于具体的结构调整和总量增长,需要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根据市场状况、产业政策等因素去把握。从而,真正把货币市场、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三者功能区分开来,并充分发挥三者各自的功能。
2、外部经济的失衡是内部经济失衡的外部表现
法币短缺,缺少足够的外汇支付净进口所需的资金,是边区经济曾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大量的贸易逆差,使得边区的外汇储备萎缩。贸易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外汇收支的不平衡,而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又在于边区内部经济的失衡。边区银行成立初期,边区可用于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盐,另外还有少量的农产品,但需要进口的商品很多。由于出口产品的单一性,导致对外贸易中受制于人,出口商品在边区外的价格易受人操纵,外贸风险很大。一方面边区银行多向工、农、运输业放款,推动与刺激生产的发展,使边区的经济能够很迅速地由大半的自给阶段走到完全的自给阶段;但另一方面,又要尽量发展信用,减少边币的发行,使边币不至于走到通货膨胀的道路。
“边币对外价格所以降低,换句话说,汇价所以跌落,其根源虽亦是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中来,但直接原因,却是由于出入口的不平衡。进口的东西多了,出口的东西少了,有了入超,所需外汇与法币就多。供求原则使得法币对边币的比价,必然日益提高起来。所以,要克服边币对外跌价,直接的根本的方法应当从促进出口(这是主要的)和减少进口(这是辅助的)入手。为要促进出口,减少进口,……采取以下方法:(一)发展边区工业,使布匹、药品、纸张的入口减少。(二)推销边区土产,如促使盐、毛线等等多出口。(三)采取寓禁于征的方法,限制非必需品如香烟、迷信品等的进口。(四)开展使用边货运动,使人人以使用边货为荣,减少区外货物进口” ,通过促进生产,增加自产商品的种类,使边区在实物商品上渐渐充裕起来,同时设立贸易局统一进行进出口,对外的谈判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贸易失衡的状况便自然地得以扭转。
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强烈而直接的互动关系已经被实践证实。国内外经济学界一般认为,影响汇率走向的根本,是综合国力和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致富机会,从而带动国内外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在汇率上反映为汇率的上升和货币的升值。相反,如果经济衰退、政局不稳、安全没有保证、政府信用丧失,就会导致汇率下跌。1949年朱理治同志担任东北银行总经理兼东北人民政府总会计局局长期间,多次强调:“银行应扶持生产,推动生产”。经济发展有利于汇率与币值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宋林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