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云顶山:草原刮来的战争硝烟

http://www.xfgjls.com/?action-viewnews-itemid-57
云顶山:草原刮来的战争硝烟发布: 2009-9-28 10:23 |  作者: gjls |   查看: 86次
云顶山上至今残留着两道南宋年间的古城门,在这里,成吉思汗的铁骑遭遇到了最为顽强的抵抗。怀安军城与云顶山城也如实记录了宋代末年由传统城池到山城的转变。■萧易

2008年春,金堂沱江河畔,南宋怀安军城正在发掘,宽阔的石板路与一个个柱杵暗示着古城昔日的规模,数十年前,当地农民在这里挖出了整整3000斤铜钱;怀安军城沦陷后,军民迁入云顶山,山上至今残留着两道南宋年间的古城门,在这里,成吉思汗的铁骑遭遇到了最为顽强的抵抗。怀安军城与云顶山城也如实记录了宋代末年由传统城池到山城的转变。


瑞光塔,在战火中保存至今

初夏的一个清晨,我站在沱江边,远眺对岸的瑞光塔,晨曦中的沱江似乎凝成了一块绯红色的水晶,河水流过浅滩,划出一道道透明的弧圈。对岸,瑞光塔拔地而起,霞光在天空抹下一道道彩霞,其中一抹横亘于塔顶,久久难以散去,与黛青色的瑞光塔相映成趣。过去,不知名的鸟儿衔来种子,如今在塔身缝隙中已顽强伸出了枝桠,与瑞光塔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也让古老的石塔嗅到了生命的气息。

瑞光塔又名白塔,座落在金堂淮口镇蛇山上,面临沱江,通高33,分为13层,以青砖、黄泥、白灰浆砌成。南宋末年,蒙古铁骑进攻南宋,南宋都城临安昔日寺庙众多,名塔林立,却大多在国破后毁于蒙军之手,瑞光塔却奇迹般的在战火中保存下来。


公元13世纪的蒙古军队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部队,蒙古人骑着骏马,带着弓箭、套索、标枪、狼牙棒,所到之处,留下了死亡、战乱与屠杀。1225年,成吉思汗马鞭一挥,蒙军兵临西夏贺兰山下;1234年,金朝末代皇帝完颜承麟死于乱军之中。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无疑已经感受到来自草原的巨大杀机。


打开中国古代地图,南宋王朝的疆域,如同一只碗的侧面,碗面对着北方,临安在碗的东面,靠着东海,碗的西部就是四川。金朝灭亡后,蒙古军队打算从汉中入蜀,尔后顺长江而下,直捣临安。战国年间,秦国大将司马错从蜀地顺长江而下,一举灭亡楚国,遂有天下;三国年间,杜预从成都顺江而下,直达建康城,三国归一。得蜀则得天下,从古至今,历代王朝的马鞭,无不在四川抽得分外响亮。

蒙军的入侵使得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四川防线愈加残破不堪,在当时世界闻之色变的蒙古铁骑面前,宋军节节败退,丢掉了汉中、剑门沿线的军事重镇,退守长江,哪里还顾得上老百姓的死活。

怀安军城,一座消失的军事重镇

沱江之畔,有一座南宋时期的古城遗址,唤作怀安军城。历史上,南宋王朝在矿产丰富之地设“监”;在军事重地设“军”,修建城墙、门楼,屯重兵戍守。

2008年春天,成都市考古研究所联合金堂文管所对怀安军城进行考古发掘,我来到古城时,发掘尚未结束。这是一块长方形的遗址,一条宽约5的石板路从中心穿过,两边用厚重的长条石层层叠叠垒成城门,纵然已埋藏了数百年,俯下身来,依旧能清楚地看到长石条上凹凸不一的刻横;路边,每隔数米便能看到一个柱杵,通俗点说,就是古代立木头的石墩子,如今,它已经空空荡荡,散发着一抹沧桑与凝重。


经过考古人员测量,城门长约50,宽20,正中的石板路便是过去的城门洞。中国古代城墙往往以石头、砖块垒成,中间是城门洞,城外是护城河,以吊桥与城内相连,城墙上建有箭楼、敌台、跑马道,遇到攻击,弓箭手在箭楼防御,士兵经跑马道往来。古城虽已残破,过去的格局应该大致如此。


30多年前的一个黄昏,也就是在怀安军城,一个农民在自家院子里挖地窖,“咣啷”一声,一锄头下来,地下的铜钱数都数不清。农民没有声张,悄悄把铜钱掩埋好,隔三岔五就挑着一担担铜钱到废旧品收购站当废铜卖。事后,人们才知道,铜钱皆是唐代“开元通宝”,足足有3000斤重。这个故事成为金堂人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十多年后,又有个村民挖出了一方铜印,上面刻着“武宁第一指挥第四都朱记”“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少府铸”字样。靖国元年是在北宋时期,“武宁”是军队番号,按照宋代军队的编制,百人为一都,统率五百人称为“指挥”。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与南宋只是史家的划分而已,金灭北宋,南宋王朝南迁临安,军队、官府的建制其实并无太大区别。成堆的铜钱与遗失的官印,暗示着怀安军城可能遭遇过灭顶之灾。南宋末年,蒙古军队长驱直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保命尚难,又哪来的时间去收拾铜钱、官印呢?

这一次的考古发掘也不难发现战争的痕迹。遗址出土一块石碑,刻着“军资库”三个大字,可见怀安军城有过一个贮藏兵器、战马的机构;破碎的陶片下还有具粗糙的石棺,里面躺着一个妇人的遗骸,头颅歪在一边,肋骨则多处断裂。妇人牙齿白皙、完整,看来年纪并不大,或许蒙古铁骑杀来,妇人来不及逃跑,转瞬间香消玉陨,幸存者将她的尸体装入一具石棺,草草下葬,在怀安军城被战火湮没之后,她的族人已再难寻觅她飘荡的亡灵。
南宋末年,此前在史书中频频出现的怀安军城再也不见于史料记载,战火让这座曾经兴盛的古城湮没在了地平线下。伴随蒙古军队征服南宋的步伐,四川各郡县纷纷沦陷,从某种角度而言,怀安军城只是南宋一个凋敝的背影而已。

七座城门 最多驻扎军队万人


从怀安军城沿着沱江,大约10分钟车程,便到了云顶山脚下。沱江流经金堂,从龙泉山脉冲出一条河道,画了个巨大的“v”字,隔开了两岸的云顶山与炮台山。淮口镇位于沱江冲积成的台地上,地势平坦低洼,惟独云顶山四面孤峰兀立,状如城垣。


蒙古铁骑游走无定,南宋则以步兵为主,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古代一个骑兵相当于数十个步兵的战斗能力,且江淮之地多为平原,便于骑兵驰骋,以致宋军频频溃散。宋人逐渐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城池很难阻挡蒙古骑兵的进攻,必须借助山地与河流的优势,与蒙军周旋。

南宋末年,四川共建立了83座山城,其中最险要的被蒙古人称为川中“八柱”,分别为金堂云顶山城、合川钓鱼城、南充青居城、万州天生城、苍溪大获城、奉节白帝城、通江得汉城、剑阁苦竹寨。南宋灭亡后,这些深山中的山城却保存了下来,险要的地形与斑驳的残垣,至今仍讲述着一幕幕金戈铁马的片断。


在云顶山脚下,我碰到了文宁米,72岁的文宁米是金堂人,“汶川大地震”中,家里的房子裂了道口子,镇上安排他来云顶山一间废弃的农家乐暂住。


文宁米告诉我,过去常听老辈说起蒙古人的故事,那些蒙古人骑着高头大马,逢人便杀,村里的壮丁都逃到外地了,留下妇女、小孩与老人躲到云顶山。乡人种地,常常刨出生锈的箭头,山上还有一些规整的城墙砖,乡人用背篓背下来,盖房子,砌猪圈。

史料显示,南宋时期的云顶山城有南城门、北城门、瓮城门、长临门、端午门、后宰门、小东门七座城门,金堂文管所所长江健送给我一张1984年文管所绘制的“云顶山地形平面图”,图中的云顶山形如一把拉开的弓箭,七座城门一字扼守在“弓弦”之上。如今,七座城门仅剩下北城门与瓮城门尚存,壮士的忠魂与蒙古铁骑的马蹄声,犹从南宋,缓缓而来。




寻访北城门并不容易,云顶山只有一条通往山顶慈云寺的盘山公路,北城门、瓮城门恰好在山的那头,仅有一条土埂路可通,在烈日下走了半个小时山路,北城门已经在草丛中若影若现了。

北城门位于云顶山最北麓,扼守着北路山道,城门高2.5,宽2.2,由长条石砌成,石头上雕刻着南宋典型的“人字纹”,由于年代久远,城门已经呈黛青色,表面层层剥落。而当你走进城门,当年南宋军队在城墙上开凿的城门洞尚历历在目,穹顶上有两行南宋小楷:“忠翊郎、利州驻扎、御前右军都统兼潼川府路将领都统使司修城提振官孔仙”,“保义郎、利州驻扎、御前摧锋军统制兼潼川府路兵马副都监、提督诸军修城肖世显规划”。孔仙、肖世显是南宋大将,怀安军的指挥所,也迁到了云顶山上,山上驻军最多时近万人。



瓮城门 古城与炮台互为倚角


距离北城门大约百米,便是瓮城门。从年代上看,瓮城门的年代要晚于其他6座,可能宋军觉得有必要加强北麓防备,特意增设。一棵榆钱树与城门盘根错节地生长在一起,苍虬的树根暴露在黄土之中,经年的风吹日晒,瓮城门上方已经垮塌,而当你拨开杂草,石砖散落一地,在阳光下暴露着深浅不一的“人字形”花纹,而历史也似乎突然在此时轮回到南宋末年那一幕幕血腥的片断。


蒙古铁骑历来以速度闻名于世,而山城能够登高望远,根据蒙古行踪布置兵力,蒙古军队擅长使用的弓箭、火炮,在山上也难以发挥功效。瓮城门对面,便是炮台山,传说当年专门有一支宋军驻守在炮台山,架设大炮,一旦蒙军攻城,两军合围,使其腹背受敌。

云顶山城的建立使得蒙古军队大为恼怒,这里日后果然成为南宋末年著名的战场。1252年,蒙古军队途经云顶山,安营扎寨,宋军乘夜袭营,给了蒙军一个下马威;此后,蒙军夺取云顶山,宋军心有不甘,派遣1万精兵奇袭云顶山城。这场战役的结果,史书并未记载,而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此后的云顶山城再也不见于史书记载,应该已落入蒙军之手,那1万宋军战不能胜,也在云顶山上成了千古孤魂。


此后的事态已非宋朝士兵所能想象。1276年,蒙古军队兵临临安,太皇太后捧着玉玺投降,下令全国军民向蒙军缴械,而合川钓鱼城、泸州铁臂城的四川军民,仍在继续与元军作战,直到1279年。自蒙军兵犯四川,历史的年轮已整整过去了52个年头,此前,无论是金、西夏、大理、俄罗斯、波斯,没有一个王朝能抵抗蒙军超过30年,在大多数人眼中,南宋王朝孱弱不堪,而云顶山、钓鱼城等山城则用死亡、战乱书写着南宋史上最为惨烈与最具韧性的章节,展示着历史最为嗜血的一面。


苏格兰社会学家帕特里克·格迪斯说过:每一代历史文明都以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为核心,而结束于一片枯骨狼藉的公共墓场。在战争最为惨烈的时候,又有谁会去埋葬那些罹难的百姓与宋家士兵呢?黄昏时,我走下云顶山,晚霞将它最后一抹色彩留在空中,浓墨重彩,晚风骤起,杂草在北城门上轻轻摇曳,如同一个个迷失在天际的亡魂。  


云顶山

成都云顶山位于成都金堂县境内龙泉山脉中段,包括大小云顶山、韩滩古渡、沱江金堂小三峡、九龙滩、三学寺、炮台山、天星洞等,面积为67平方公里。


大云顶山,海拔982,山势挺拔,峭壁入云,如刀削斧砍,环绕数里;上有平地数十亩,状若城垣,故又称“石城山”,为宋末八大山城防御体系之一,是著名的抗元城堡遗址。山上林荫霭深,有“云顶日出”、“雾山云海”、“云顶晴岚”等胜景。山顶上的大云顶寺,建于南北朝,名清修寺,清康熙时重修。山上有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小云顶山距大云顶山2.5公里,山峰瘦削,全山共有110多种树木,浓荫蔽日,翠绿满山。金堂小三峡系沱江切断龙泉山脉形成,峡长10公里,山高谷深,江水奔腾出峡,气势磅礴壮观。


云顶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在此筑城,宋元战争中,置“利戌司”重军防守,历经多次战斗,坚守15年,终因城内食尽而失陷。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