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张hong被解职

呼吁户籍改革共同社论作者之一张宏被解职

吁中国改革户籍制度的共同社论作者之一被解除高级编辑职位。这说明,即使是在政府于全国人大年度会议召开期间提倡公开与问责之际,中国对表达的限制仍在收紧。

知情人士称,3月1日社论的作者之一张宏已被解除《经济观察网》副总编辑的职位;周报《经济观察报》的高级编辑们也受到了中宣部的严重警告。

发表共同社论是一起极不寻常的事件,事件中多家中国新闻媒体联合起来批评政府的一项主要政策。考虑到事件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仅有数天之遥,它尤其引人注目,因为全国人大会议是中国一年中政治上最敏感的时期之一。这篇由《经济观察报》和中国其他12家地方性或区域性报纸共同发表的社论指责说,户籍制度是违宪的,是对农村居民的歧视。它呼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

世袭式的户籍制度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把中国人划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并相应分配公共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找工作,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一直难以成为城镇永久居民,并获得教育、医疗和其他福利,这种情况在大城市尤为突出。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讨论多年,但最近几个月,随着总理温家宝等高层领导人公开讨论这一问题并誓言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有关改革的讨论获得了新的动力。


共同社论的发表时机显然不受有关部门的欢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个简单批准领导层政策的仪式化的机构,但政府近年来将它界定为一个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机构。政府甚至还主动邀请公众提出批评意见。上周五人大会议开幕时,温家宝在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政府将“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但所允许讨论的范围和性质仍然严格受限。

主要官方媒体都没有刊载3月1日社论。社论由发起方《经济观察报》在头版发表,并在网站上建立专题页面讨论户籍制度改革。社论的设想源于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前,全球56家媒体一起发表的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社论。《经济观察报》是当时参与此次行动的两家中国媒体之一。

张宏在周二发出了一封信。信中说,共同社论发表后,引起的反响“远远超出我们当初的预料”。张宏在信中没有明确提到自己被解职一事,但表示他获得了“相应的处罚”,并称自己现在是 “一位独立的评论人”。

中宣部没有回应置评请求。《经济观察报》总编刘坚拒绝评论社论引起的后果,表示这个时候不方便谈论此事。

在受到严密控制的官方媒体以外,中国还存在数百家规模更小的商业化出版机构,它们的新闻报道更为大胆,常常试探什么是当局可容忍的边界。虽然中国报纸就重大社会问题发表独立社论已非鲜见,但研究中国媒体的专家说,他们想不起以前何时有过多家出版机构联合发表一篇未获政府审查机构同意的敏感文章。

这篇有关户口制度的社论还曾被多家其他报纸的网站和主要门户网站转载,但发表之后已被从多数网站撤下。知情人士称,中国媒体曾被要求不得在当前“两会”期间就户籍制度改革这种敏感话题刊载未经批准的报道。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经济观察网》前任副总编辑张宏的信件全文。

3月1日13份报纸共同发表《提请两会代表委员敦促加快户籍改革》的社论之后,引起了挺大的反响,各方也对此共同社论的出台背景有许多猜测。作为当事人,我觉得有必要在适当的时机与可能的媒体上发布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有评论称此事件当载入新闻史,我个人觉得可能意义不会那么大,但本着为读者负责的态度,我愿意撰文说明。

共同社论这种形式的设想源于《经济观察报》去年与英国《卫报》一起发表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56家媒体共同社论。当时我负责与《卫报》联络、探讨与翻译了共同社论,对整个操作过程了解比较深入。此后便萌发出我们在国内是否可以也以相同形式发表社论的想法。

以户籍作为切入点,这是我的另一位同事的主意。选取此为议题,主要考虑到的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在多点突破,许多城市正在加快推进,而包括温家宝总理在内的中央政府高层官员对此项改革也有过多次公开场合的表态。我们认为就此议题发表社论是符合中国政府改革方向、符合广大民众利益,风险应该不大。有一些外电称此举可能来自政府高层授意,其实事情绝非如此。这只是几个小编辑闭门造车的结果,只不过引起的动静超过了我们当初的预料。

此外,我们选取两会作为发表此社论的时间窗口,表明的是媒体参与中国整体改革的一种期望。坦率地讲,我活了36岁,从不知道哪位代表委员是我选取出来的,会为我申张。我想许多中国的民众也会有类似的看法。作为媒体,我们期望大众的声音可以让这些“代表民意”的代表委员们听到。这是一种温和的态度,但也是一种以前少见的媒体的直接表达。

整个户籍改革策划案实际上有四个步骤,而共同社论是其中的点睛之作。

第一步是在1月26日经济观察网上挂出户籍制度改革的投票倡议、征文与相关专题,同时邀请两家网站共同参与。共同社论的首段“中国患户籍制度之苦久矣!我们崇信人生而自由,人生而拥有自由迁徙之权利!”字样,最初即出现于我所起草的网站投票倡议书中。我们的投票倡议获得了读者踊跃的参与,参与投票人数达到3500人以上,对经济观察网这样规模的网站实属难得。

第二步是在2月22日当期报纸中推出名为“愤怒的户口”的户籍专题。这个专题主要是采写因户籍制度而面临过现实困难的人群的遭遇,并约请专家进行访谈。这个专题已经开始引起一些反响。

第三步是高潮,在两会期间3月1日当期推出共同社论。由于春节因素,我们约请其他媒体共同参与的工作受到了一些影响。我们本来预期是有20家以上的媒体可以参与,但实际上参与家数比我们预想要少。此篇社论的初稿是由我的另一位同事撰写,于2月7日写出初稿发给我修改。我做了很大幅度的修改,后来见报的文字基本上就是此稿。在2月9日发给我的同事后,他就宪法规定内容又提出修改意见,而后我们又根据其他报社的反馈做了一些字句上的小幅修改。我承认此篇社论文字激越,但这也是我一直信奉的风格,评论必须一针见血。报纸出版后,由于我们约定的共同发布时间是3月1日,所以向各大网站发布的社论文稿到3月1日早上才放行,而经济观察网也以头条发布此篇共同社论。社论发布后,遂成燎原之势。

第四步是收尾。按照我们的计划,在共同社论发表后,我们至少会写两篇文章,一是自我对此共同社论进行报道,二是再揭密整个策划案的过程。我本人在下午时先写出一篇《媒体不只是见证者:我们为什么表发共同社论》(此标题因编辑失误出现错误,应为“发表”而非“表发”)的评论文章,在网上发表。同时我们也发布了一篇《13家媒体发布户籍改革共同社论引发热议》的报道文章。而原计划中的揭密策划案过程的文章,因故没能执行,此为此次策划案中惟一的缺憾。

在共同社论发表后,引起的反响可说是远远超出我们当初的预料。我们预料过会有一些反响,但没想到会如此之大。正应了那句古话“世无英雄,乃使竖子成名”。我不敢贪天之功,也不愿诿过于人,所以在此篇文章中将所有参与媒体与个人的名字一概隐去,只剩我这一无牵挂之人的名字。事实上,每位读者都明白,共同社论引起的广泛影响,并不是媒体的力量有多大,而是民众的期盼有多么热切、焦急!

在这件事出来后,我本人获得了相应的处罚,其他同事和合作媒体也受到连累。想及此,颇有负疚之感。这不能归咎于报社,因为面对的是不可抗力,我们在做事时总要考虑到还有许多人的饭碗应该保全。在此我要感谢与我一起做出努力的同仁们。

我的父辈因户籍制度受过许多苦,我的许多朋友甚至下一代现在还在因此制度而受苦,疲于奔命,欲诉无门。我不是专家,提不出完整充分的改革方案,但我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一项无视人的尊严与自由的法规,终究要被历史扫入垃圾筐中。我期盼着这项制度的最终消亡,届时相信会有许多人喜极而泣,奔走相告。作为一位媒体人,我只是在尽我的责任与义务,而我们的每一个人也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我是一位温和的建言者,无意挑起巨大的波澜,只不过事态的发展超出了预想。最后请大家记住,我现在是一位独立的评论人。只是希望这些文字能让大家对整个事件有全面的了解。谢谢大家对我的反馈,不论是支持,还是批评。

张宏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谁想出来要解雇这家伙的?脑袋里灌了不知几吨大粪。

林嘉祥之流是要死保的,一点不怕坏了自己江山。这类想保他江山的,却要非逼上梁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