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067
- 帖子
- 2516
- 精华
- 1
- 注册时间
- 2009-8-19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13:1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盯死易中天——他“该认错时不认错”
本帖最后由 宇航 于 2010-5-24 13:19 编辑
盯死易中天——他“该认错时不认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45ecf20100fesq.html
再次翻开《品三国(上)》的后记,看见的还是那句最刺眼的话:
“攻心联”的问题更复杂,只好以后再说,而且肯定会说清楚。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我们的易先生“说清楚”了吗?没说不要紧,人家照样可以给《咬文嚼字》作序:“该认错时就认错”!照样可以对媒体宣称:“有了硬伤我立即改正”!
据说,“心虚”之下的易中天重新录制了《大江东去》那集,包括后来发行的图书和光盘里,“攻心联”早就被删除了。但是,你看我从网上随手一点,看到的还是这段让人哭笑不得的“品评”:
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宽严皆误。
首先,让我们先撇开这幅对联的含义、用典和写作背景,撇开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谈,只看易中天自己的荒唐逻辑。他首先承认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紧接着就说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治国方略会“宽严皆误”,这实在是连一个小学生都不该犯的可笑错误!——被《三国志》赞叹为“管(仲)萧(何)之亚匹”的诸葛亮治蜀,也被后来的《品三国》口口声声推崇为“公平、公正、公开”的“以法治国”,居然一上来就被钉在了“宽严皆误”的十字架上,“那么我们不禁要发问”(史不凡模仿易中天语):易先生,您“品”从何来?
其实,但凡稍谙三国历史的人都该想到,“攻心联”是化用了两个极其普通的典故:上联是诸葛亮听取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迅速平定了南王孟获的叛乱;(《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下联是诸葛亮与法正论治蜀,阐述自己威严执法的理由。(《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郭冲五事”,司马光《资治通鉴》)明明是一副以诸葛为榜样,提醒后人慎战惜兵、审时度势的对联,却被易中天强行搬作自己的“怀疑”证据,且又如此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退一万步说,即便诸葛亮的五次伐魏和他个人的军事才能或被指摘,那也与对联中所说的“攻心”、“反侧”不挨着。按照易中天后期讲座里的勉强解释,诸葛北伐也不过是“以攻为守”,这又显然是在自相矛盾!并且一般粗通文墨的人都该明白,一副对联原本就是上下相通、互为整体,“知兵”与“治蜀”断无褒贬分割之理。——如此一来,易中天那个“穷兵黩武,宽严皆误”的八字箴言,实在足以再次“雷死个人”了!
更何况,“攻心联”至今被公推为成都武侯祠楹联之冠,作者赵藩又素有“小诸葛”的绰号,他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写作此联,乃是讽谏正在用雷霆手段大搞政绩工程的四川总督岑春煊。——所有这些,有一条支持易中天的论点吗?而且就在我写到此处的同时随手到网上一查,竟然也是有关“攻心”、“审势”的清一色解释。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异样的声音。前段时间翻阅张作耀的《刘备传》,始知易氏之误本源在此。但张先生虽然对诸葛亮治蜀提出了不同意见,却明显也是想当然地误读误用了“攻心联”。——这样的错误作为学术著作可以从长计议,但被易中天带到《百家讲坛》误导大众,问题就严重了。
更严重的是,从“穷兵黩武”到“以攻为守”,从“宽严皆误”到“公平、公正、公开”,一些原先推崇或批判诸葛亮的人居然都去嘲笑易中天的前后“变脸”,也就绝不是空穴来风!而这个欲盖弥彰的“攻心联”,也将成为摧毁一个文化长者之形象的重磅炸弹!
不知是故意还是巧合,2009年10月4日,当我终于在央视科教频道上欣赏完期盼已久的中秋诗会,见证了余光中、余秋雨“两岸话中秋”,上网后一眼瞥见易中天的最新博文:《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开头一句就让我顿时在心头升起异样的快感: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的名言。这句话,过去一般都理解和表述为“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有人还把它和马谡的“攻心为上”、赵藩的“自古知兵非好战”联系起来,甚至认定孙武是主张和平主义的。
——这,算不算是“不打自招”,或者“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