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江:印度为什么落后?

来到新德里国际机场,大厅里灯光昏暗,人声鼎沸;大厅通往停车场的砖头路面,坑坑洼洼,尘土与垃圾一色;停车场上熙熙攘攘,闲牛与破车共舞。从头到尾,好像只有天上的月亮是安静和干净的。这种场面,从正面来评价,可以说,印度政府还真是为民主体制所制约,没有多少空间搞装点门面的形象工程。
    事实上,在新德里国际机场看到的印度,就是整个印度的真实写照,就是一个以贫穷落后、又脏又乱为特色的国家的缩影。
  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历史、文化、语言、人员方面的交往都比中国更加方便,自然资源秉赋很多方面也比中国优越,独立60年,却始终不改贫穷落后的面貌,原因何在?
  在于这个国家长期信奉政府干预经济,独立以来,政府干预和计划经济的思想一直在印度占主导地位。政府干预和计划经济不但窒息了印度早期的经济发展,也为印度留下了四大遗产,直至今日,这些制度性因素仍在制约印度的改革和发展:一是国有制在一些关键性行业(比如银行业)占主导地位;二是对外不开放,缺乏国际竞争,国家对进出口和外汇实行全面管制;三是庞大的官僚体制,导致的严重腐败,在最近一些国际上关于国家腐败程度的排名单上,印度与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不分伯仲,都处于腐败最严重国家的行列;四是导致劳动力市场窒息和僵化的劳动立法和就业制度。
  这些制度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无需赘述。但问题是,中国当时也有这些计划经济的“遗产”,为何198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会比印度快得多呢?
  原来,印度的改革在第四条,即劳动与就业体制方面的改革几乎没有进展。僵化的劳动立法和就业制度对印度经济的影响,我在与印度朋友的交流中得到了更深的理解。
  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长加快,特别是印度软件业的发展,使印度几乎可称为软件超级大国,很是令国人羡慕。见到印度朋友,总免不了要赞扬他们几句,同时也想打听一下他们软件业飞速发展的诀窍为何。没想到,每逢这种场合,印度朋友对我的赞扬均持否定态度。他们的观点是,科技行业的成就固然不可否认,但科技行业的发展,需要的是高技能的劳动力,这只能使极少数精英分子收益。印度是一个整体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很低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度里,要大规模增加就业,使大众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必须像中国一样,以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这个看法非常中肯深刻。很清楚,劳动立法和就业体制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在于,它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这同时也导致在分配关系上,发展的好处向少数精英倾斜,大众不能充分参与发展的过程和分享发展带来的好处。
  印度的劳动立法多而复杂,光是联邦一级关于劳动报酬和福利的法律规定,就包括劳动者报酬法(1923),周假日法(1942),工资法(1936),最低工资法(1948),工资支付补偿法(2005),分红法(1965),感谢费法(1972)等等,还有牵涉产假、童工和合同工报酬的立法,立法的时间从殖民地时期直至现在,总计至少在10多个以上。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除了联邦立法,各州关于劳动问题的立法更是不计其数,且有很大差异。
  在印度所有的劳动立法中,影响最大的,公认为《产业争议法》(Industrial Disputes Act, IDA)。这个法律是1947年印度独立前夕通过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过一次修正案。这个立法的核心内容,是规范企业招聘和解聘员工的条件和程序。它明确规定,所有超过100人的企业,在解雇员工时,必须获得州政府的批准。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否决一个雇主的解雇请求,损失的是一票。批准一个解雇请求,损失的是成百上千或更多的选票。政治家从自身利益出发,非常符合情理地几乎从来不批准雇主要求解雇员工的要求。
  雇主失去了解雇员工的权利,对员工有什么影响?有两个最明显的影响。
  一是有工作的人有了绝对的工作安全,就没有必要积极工作了。我在世界银行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援建印度的一个高速公路项目,最后中标的是一家中国公司。我初听十分不解:难道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印度更有竞争力吗?答曰:非也,关键的差别在劳动态度。中国工人来做这个项目,一定会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做完拿钱回家。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不比中国贵,但工人劳动太懒散,他们来做,这条路就不知何时完工了。总体来说,在印度,生活的悠闲和时间的宽松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是优哉游哉,擅长于高谈阔论。
  更严重的是,有工作的人非常舒服,更多的人则找不到工作。人们不用多少聪明才智即能明白,100人以上的企业用工和解雇需要政府批准,雇主就会尽量将企业规模控制在100人以下,超过100人的企业,雇人时也是慎之又慎。IDA作为保护员工权益的立法,极大地限制了印度制造业的发展空间,也严重制约了整个经济的发展。从1960年至1995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印度尼西亚从9%增加到24%,在马来西亚从8%增加到26%,在泰国从12.5%增加到28%,而同期印度制造业在GDP的比重从原来高于上述国家的13%,仅仅增加到18%。制造业的增长缓慢,不仅使这一时期印度的整个经济增长慢于上述国家,尤其如很多印度朋友所指出的那样,使得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大众无法参与,无法在发展过程中找到工作并从中收益。因此,印度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相异,并没有导致绝对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印度为什么落后?就是因为政府的过度立法、严格的就业管制扩大了政府寻租的空间,却窒息了制造业发展的空间。
我为什么看好印度

黄亚生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这么两个国家,国家A和国家B。1990年的时候国家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17美元,国家B是491美元。2006年以后,国家A和国家B基本上达到同样的水平。这个统计都抛开了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国家A的发展速度要比国家B的速度快很多。
  这两个国家哪个是民主国家?
  答案是国家A是印度,实行民主制度,国家B是巴基斯坦,大部分时间实行军人政权。
  现在大家总喜欢拿中国跟印度比,实际上这两个国家有很多不可比的地方。从文化、地理位置上,跟印度具有可比性的国家是巴基斯坦。
  从政治体制上讲,印度是一个民主、法治国家,巴基斯坦有军人政权的历史,向不稳定的民主过渡,90年代后半期也开始试图民主。国内很多人有一个非常强的观念,认为民主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一党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如果要仔细做这方面的研究,就发现这种看法没有任何实证的支持。
  现在讲的所谓专政体制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模式,一般都是指的东亚模式。如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南韩,当时实行专政体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还有新加坡,很多人说,这些国家都是一党制,但都不是很成功吗?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选择偏差的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人只选择了成功的国家,而忽视了不成功的国家。就好像你到一个彩票领奖中心,你等在那儿,来一人就问你赢彩票了吗?赢了。再来一个人说你赢彩票了吗?赢了,然后根据这个调查下结论,中彩票的概率是100%,从方法论上讲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研究方式。三十年以前中国经济并不成功,北韩也并不成功。
  世界上民主国家经济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也有;一党制经济成功的例子也有,一党制经济失败的例子也有,要做统计就会发现,这两者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关系。如果有明显的关系,也是这么一种关系。就是一党制的国家里面,有非常成功的,就像南韩、新加坡,也有非常不成功的,比如非洲很多国家。而民主国家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
  第二点,有人做过一个研究,虽然民主制度对GDP增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从工资的统计来讲是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的。也就是民主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是通过个人收入的增长、个人消费的增长来增加GDP的增长。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投资对GDP的增长效率要远远显著于消费所带来的,所以某种意义上,靠消费达到经济增长,增长的速度比不上靠投资增长快。
  印度的消费占GDP的比例比我们高,但它的储蓄率比中国的高,这是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它的个人收入占GDP比例比我们高。印度的个人收入占GDP的比例可能在0.7%、0.8%左右,而中国是0.45%、0.5%的水平。这个国家的经济推动是靠个人收入增长推动的,这也是我们研究其他民主国家得出的结论,虽然它不能够很快地推动GDP的增长,但是能够推动个人收入的增长。
  针对消费内需的问题,我们看一组数据。中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上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停滞不前的状况,然后在2000年达到高点,现在一直在下降,大概是33%、34%。
  研究表明,靠个人消费、个人收入来促进经济增长,从长久来讲,更有持续性,民主国家的经济增长更有可持续性。这也是我比较看好印度的原因。
本帖最后由 李光满 于 2010-8-27 21:47 编辑

可以将俄罗斯、巴西、印度、中国四个新兴经济体近百年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其二,可以对南美国家近三百年的民主发展历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一个深入分析,其三,多党制的民主体制是否是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迅速崛起的必要条件值得探讨,
多党制还要和工业化及民族性联系在一起才能看清问题。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